揭秘| 日本為何認為偷襲珍珠港是被美國逼的

2020-12-27 上遊新聞

1941年12月7日,正在享受禮拜天休息的美國大兵,忽然被接二連三的爆炸聲驚醒,瓦胡島上空突然出現大批日本轟炸機,太平洋艦隊因此損失慘重。

事後,羅斯福總統憤怒譴責日本的不宣而戰,同時要求國會宣布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這便是珍珠港遭襲的始末。

然而在日本看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們堅持認為對美作戰屬於自衛型戰爭,是遭受重壓之下的無奈之舉,事實果真如日本認為的那般嗎?

讓我們把目光回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

當時日本已經佔領東北三省和中國東部沿海的大部分省份,因此從任何一個角度看,日本都是一個強勢的外向侵略型角色,那麼「被迫自衛」一說又從何而來呢?

日本歷來有對外擴張的傳統,其在歷史上對中國和朝鮮的舉動便足以說明一切,但日本人向美國開戰卻還是十分謹慎的,畢竟這個對手過於強大,當時美日之間的差距不啻於雲泥之別。

從1931年開始,日本便持續不斷地向中國用兵,同時他們也審慎地注視著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現代戰爭離不開鋼鐵和石油,而作為島國的日本資源匱乏,這些戰略物資幾乎無一例外需要從海外進口,而控制南洋海路的美國,就成為日本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截止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前一年,日本81%的石油、92%的鋼鐵和90%的汽車零件,都需要直接或間接從美國控制的航道進口,如果美國掐斷這些輸血管道,等待日本的只有死路一條。

早年日軍的活動範圍還停留在朝鮮半島和東北三省時,美國並未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做出任何限制,畢竟上述地區距離美國的利益範圍太遠,而距離蘇聯遠東地區很近。如果日本願意北上進攻蘇聯的話,美國不會限制日本,還會樂意看到這種結果。

但可惜的是,日軍最終選擇了「南下」的戰略方案。當日本的戰車沿著亞洲大陸一路向南,碾壓過中南半島之後,英屬馬來西亞和美屬菲律賓已經近在咫尺之遙了,美國感到前所未有的緊張,而日美關係自然也就隨之惡化。

為了制止日本進一步擴張,美國以經濟制裁為要挾,向日本提出撤軍要求,但日本人顯然不願意吐出已經遲到嘴裡的肥肉,雙方的分歧變得不可調和。

然而即便日美關係如此緊張,日本仍舊不想在結束同中國的戰事之前與美國翻臉,這樣就等於在太平洋和亞洲大陸兩個方向分兵作戰,沒有人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派出談判代表團趕赴美國,他們指望爭取在不撤兵的前提下與美國改善關係,但結果顯然很不樂觀。

長達半年的談判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內容,而直到談判破裂的前一刻,素以強硬著稱的山本五十六仍舊寄希望於避免開戰。然而美國方面的態度很堅決,要想日美關係恢復正常,除非日本從亞洲大陸撤軍,與此同時英美兩國全面凍結了日本的海外資產,僵持下去日本只能束手就擒。

不過日本顯然不願意坐以待斃,於是所謂「ABCD」包圍圈(「A」即America美國,「B」即Britain英國,「C」即China中國,「D」即Dutch荷蘭)的說法在日本國內開始大行其道,自此對英美開戰的輿論準備就緒。

1941年8月1日,也就是偷襲珍珠港的4個月前,英美宣布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這對日本而言幾乎可視為「開戰宣言」。自知時日無多的日本最終決定先發制人,於是在當年的12月7日,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所謂「自衛」之說便由此而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認為偷襲珍珠港是被美國逼的?
    1941年12月7日,正在享受禮拜天休息的美國大兵忽然被接二連三的爆炸聲驚醒,瓦胡島上空突然出現大批日本轟炸機,太平洋艦隊因此損失慘重。事後羅斯福總統憤怒地譴責日本的不宣而戰,同時要求國會宣布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這便是珍珠港遭襲的始末。
  • 日本當年麼為啥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日本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但它的野心可遠比國土面積大多了,當時聯軍裡面的強國,日本都打了一個遍,連最強的美國也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被強行帶到了二戰戰場上,當然這也加快了日本的滅亡。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瘋子舉動,因為日本的這一次衝動,導致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覆滅,最後在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所有的驕傲全部被擊碎,只能無奈選擇放下武器投降,那麼二戰時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日本和美國在國力差距很大,為何山本五十六還敢發動珍珠港偷襲?
    實際上山本五十六隻是命令的執行者,對美國開戰的決定並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日本大本營做出的。山本五十六在接到了上級要對美國開戰的命令後,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方案,可以說這個作戰方案是最符合當時日本與美國的實際情況的。
  • 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到底持怎樣的態度|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
    當時美國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空前的破壞,是什麼讓美國人對日本恨之入骨呢?自然是1941年發生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造成了美國多艘主力戰列艦被炸沉,太平洋艦隊一時之間喪失了戰鬥力。但關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的討論一直不斷,有認為是日本人狂妄無邊想要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也有支持美國陰謀論者,認為是美國主動給予日本偷襲的機會,進而有藉口參與二戰。
  • 賭國運的賭博: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國工業力量,為何仍偷襲珍珠港?
    在二戰時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是最主要的三個軸心國,之前有人調侃說,德國的這兩個盟友,義大利是誰都不敢打,而日本則是誰都敢打。日本的誰都敢打主要還是體現在他動了美國,美國當時雖然沒參戰,可大家都知道這個美國家底厚實,誰都不願意去招惹美國,但日本卻偏偏選擇了轟炸珍珠港,把美國拉下了水。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邱吉爾、蔣介石都什麼反應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簡單點說,日本國內物資貧乏,支持戰爭的戰略物資主要靠海運,日本侵華後,美國對日本實施了封鎖和制裁,斷了他的物資來源,逼得日本沒有辦法,所以迫不得已,鋌而走險,妄圖在太平洋上打出一條活路。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上世紀的二戰以日本的投降告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日本把美國帶到了戰場上,日本在面對美國時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儘管還有著魚死網破的勇氣,不過被兩顆原子彈炸得徹底沒脾氣,最終選擇低下了驕傲的頭顱。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偷襲日本?
    日本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所以有人認為為什麼沒有軍隊去偷襲日本本土?畢竟偷襲珍珠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動,消滅了美國太平洋戰爭的主力,讓美國一直在戰爭初期相當的被動,被迫陷入防守的局面。
  • 偷襲珍珠港事件震驚世界,卻也讓日本喚醒了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
    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卻也讓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其龐大的戰爭機器如今被徹底發動,工廠的轟鳴聲如同隆隆的炮聲。可以說偷襲珍珠港本身,在某個意義上改變了戰爭的形式,也使得本來優勢的德國蘇聯戰場變得緊迫起來。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到如今才知道其中緣由
    對於這件事情我們一直都非常的不明白,那就是日本明知自己的實力不如美國,為什麼還要冒險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其次美國還是一戰後最大的受益者,獲得了一大筆賠償金,美國到底有多麼強大也只有德國了解,所以當日本對美國珍珠港實行偷襲計劃的時候,希特勒大發雷霆,對於日本這樣的做法簡直就是不顧別人的生死
  • 日本飄了還是美國拿不動刀了?為何日本要偷襲珍珠港,自取滅亡?
    1941年12月7日,日本駐美國大使館大使野村吉三郎趾高氣揚地將一份宣戰書遞送到美國國會,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日本竟然向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宣戰。這個時候的羅斯福也是焦頭爛額,因為他剛剛得知,日本海軍對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了一場突襲作戰。
  • 偷襲珍珠港,日本犯了什麼錯讓山本五十六大呼「日本將敗」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美國在夏威夷基地的太平洋艦隊,次日總統羅斯福發表全國演講宣稱「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並將12月7日定為國恥日,美國連同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在偷襲珍珠幹之前山本五十六曾說過日本帝國是否隕落全在此戰役。
  • 日本明知美國的強大,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自信爆棚?
    很多人都說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差距過大,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是自尋死路,但日本向來喜歡以小博大,有賭國運的傳統。甲午戰爭面對的清朝和日俄戰爭面對的沙俄,國力都遠比日本強大,日本卻都賭贏了。由於日本在亞洲各地發動的侵略戰爭,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在多次談判交涉無果後,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沒有了石油,日本的所有戰機、軍艦、坦克全成了一堆廢鐵。雖然日本在眾多的佔領區獲得了大量的資源,但依然沒有發現一滴油,如果日本不能掌握石油,只能坐以待斃。
  • 珍珠港被偷襲後,第一個對日本宣戰的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
    今天,我想跟給大家講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一個向日本宣戰的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不少人發出疑問:加拿大跟美國的關係這麼「鐵」?竟然搶先和傷害美國的日本宣戰,真是讓人迷惑!那麼,我帶你走入當時戰爭紛亂的年代 ,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 珍貴老照片記錄整個過程
    時間進入1940年代,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失敗,進入持久戰,而日本又展開了在東南亞的行動,讓戰爭陷入了僵局,於是在1941年,日本軍方提出大膽的偷襲美國計劃,希望通過對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野蠻突襲來打擊美國的士氣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來向美國道歉了嗎?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對美軍夏威夷珍珠港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美軍4艘主力戰列艦被擊沉,188架戰機被擊毀,2400人喪生,美國蒙受了自建國以來的最大恥辱。這場空襲發生在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之前,也就是所謂的不宣而戰,這既不符合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戰爭道德,也違反了有關國際戰爭法——《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海牙第三公約),是應當受到譴責的。那麼,在戰敗之後,日本有沒有就偷襲珍珠港向美國鄭重道歉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這個問題。
  • 石油、制裁、偷襲:美國為何逼迫日本走向珍珠港?【文案】
    我深知,我們面臨的挑戰,絕不同於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金融和技術絞殺,我們應當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絕不能像當年昭和男兒那樣,天真的認為美日之間的徹底決裂不可能發生,那是「小學生」的極端幼稚認知。
  •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竟是一個德國家庭和日本書記官的密謀
    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擊)是指由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 揭秘|日本是如何偷襲珍珠港卻不被發現的
    而它們身後的擇捉島,直到12月8日才解除封鎖北方航線偷襲珍珠港是山本一手策劃的。此人向來好賭,「夏威夷作戰」(山本命名為「Z計劃」)就是一場山本式的賭博,海軍軍令部對「Z計劃」的評價簡單幹脆——「投機」。軍令部認為,突襲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暴露作戰意圖,但在艦隊向夏威夷運動的過程中,隨時有可能被敵艦、飛機或中立國船隻發現。
  • 太平洋戰爭的起點——偷襲珍珠港
    一、山本五十六驚天豪賭,制訂Z計劃 計劃中寫道,日本將大批的航空母艦集中在珍珠港附近的單冠灣,然後在某個傍晚或清晨,出動日軍的第一王牌空戰隊對美國軍艦發動突然襲擊,然後再派出一個潛水艇部隊在水下進行攻擊,通過空襲和海襲上下包抄,在最短時間內一舉殲滅美軍,不給其有任何喘息機會,這個計劃就是偷襲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