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事件震驚世界,卻也讓日本喚醒了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

2020-12-22 天川歷史

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卻也讓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其龐大的戰爭機器如今被徹底發動,工廠的轟鳴聲如同隆隆的炮聲。可以說偷襲珍珠港本身,在某個意義上改變了戰爭的形式,也使得本來優勢的德國蘇聯戰場變得緊迫起來。

一、日本方面的背景

日本方面在1939年時,已經開始了對中國和東南亞等國的侵略,並在同時日制訂定接下來的作戰思路,決定在南下和北上之間選擇進攻準備選擇其中之一,掠奪日本短缺的煤炭石油等戰略物資資源。北上就是和德國的想法一致,聯合德國對蘇聯發動進攻。此時蘇聯剛剛內部發生動亂,大批優秀的將領莫名'下崗',蘇聯軍隊也因此元氣大傷,可以說是個很好的進攻目標。

日本自認這是入侵蘇聯的好時機,便先嘗試選擇了入侵蘇聯的北上計劃,打算佔領資源豐富的西伯利亞地區,為自己之後的侵略目標做好物質上的準備。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這種嘗試帶來了可怕的後果。1939年,蘇日之間爆發了諾門罕戰役,日本本以為此戰必勝,卻由於在各方面均不敵蘇軍的鋼鐵洪流,最終以慘痛的代價輸了這場戰役。

諾門罕戰役失敗之後,日本的北上戰略化為泡影,於是日本高層果斷選擇調轉槍頭,進行南下的策略,畢竟東南亞地區(南洋)的石油資源極其豐富,足夠日本使用了。但南洋那邊的阻礙也不小,那邊大部分都是英美的殖民地,想要對這些地方下手務必要對抗英美。其中英國還好說,畢竟英國還忙著和德國開戰。可美國不一樣,美國這個龐然大物在這時候還沒有參戰,一旦惹怒了美國那麼日本就要受到嚴重的戰爭考驗。

於是在日本國內進行了多次的激烈討論,商議要不要把美國拖進來,可這已經由不得日本做決定了。當時日本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大量資源被傾注到中國戰場,使得日本的資源日漸短缺,美國又聯合英國和荷蘭切斷了對日本的資源貿易。這導致日本高層只能孤注一擲,試圖通過偷襲美國珍珠港大大削弱美國的海軍力量,使其東南亞的力量大打折扣,這樣日本就能順利的獲取當地的資源,並且可以藉助這次偷襲的勝利,使得美國至少一年之內在戰備上弱於日本,日本就可以藉此機會逼迫美國出口石油。

二、美國方面的背景

美國當時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參戰的大國,當時的美國奉行華盛頓的孤立主義,不摻和歐洲的那些戰爭條約之類的事情,並且當時的美國民眾也不希望發生戰爭他們只想安居樂業,希望政府發展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最主要的是美國本土並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這使得美國這個龐然大物一直在暗中發育,並且將自己生產的軍需和武器高額賣給需要的人,打算暗自發一筆戰爭財。

這時的美國總統是大名鼎鼎的羅斯福,羅斯福是個主戰派,他希望美國藉此機會鞏固國際地位,通過戰爭也可以掠奪大量的物資,但是他仿佛在等一個契機,因為當時蘇德不分勝負,日本在中國戰場也陷入焦灼,美國想等幾方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美國漁翁得利也是有可能的。

日本本來還打算和美國協商石油的問題,因為美國由於戰爭的開始已經拒絕向日本出口石油等戰略物資,這使得日本很是困擾,但是一開始日本確實想用協商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畢竟美國這個龐然大物儘量能不惹就不惹,甚至在正式對美國發動襲擊之前,日本還將一份聲明交給了駐美的大使,但可笑的是由於這片聲明太過繁瑣,篇幅太長竟然導致翻譯就用了很長的時間,最終襲擊結束了才交到羅斯福手中。

當然這不是關鍵的,關鍵的是美國情報部門其實早就知道了這封聲明,但是竟然由民用郵局發給太平洋艦隊,仍然是戰役結束之後才發到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這一系列的失誤導致後來美國對此次襲擊毫無準備。

珍珠港的地理位置優越,距離美國本土2000海裡,距離日本3500海裡,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兵力不少,很多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驅逐艦都停靠在珍珠港,本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可惜當時的美國官兵都沉浸在陽光明媚的快樂氛圍中,娛樂休閒仿佛才是這些美國大兵的生活主調,他們沒想到接下來他們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襲擊。

三、偷襲開始

戰役過程其實很短,在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的航空母艦上起飛了183架飛機,前往珍珠港,到早上7點5分的時候第一波攻擊就在三聲虎虎虎中表示成功,隨後第二波偷襲緊隨而至,毫無防備的美國大兵被日軍一頓狂轟濫炸,損失十分慘重。據戰後統計,美軍共被擊沉了5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另有3艘戰列艦和3艘巡洋艦被重創,188架各型飛機被毀,155架各型飛機受損。(很遺憾的是,美軍的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口裡)

這場偷襲雖然勝利了,但是日本的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在勝利之後卻沒有那種喜悅的心情,因為他開始憂心惹怒了這樣一頭戰爭機器的下場會好嗎,他們能在一年之內遠遠的超過美國的實力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此舉非但不能讓美國軟弱膽怯,反而還讓美國舉國上下憤恨無比,因為日本實際上是不宣而戰,這讓美國人倍感屈辱。羅斯福的對日宣戰在議會獲得了幾乎全票通過,這讓美國上下進入了戰時體制,決心在戰場上擊敗日本,為珍珠港的死難者報仇。山本五十六得知此消息後哀嘆,這次勝利毫無價值,其給家人的信中也寫道:"戰爭終於要開始了,雖然現在到處充溢著熱鬧喧譁,但這一切都會消失……"

結語

這場偷襲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美國其實早有準備,羅斯福就是想通過珍珠港的傷亡讓廣大的美國百姓認識到戰爭的殘酷,讓他們用一顆復仇的心,將美國送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但是我覺得一位國家元首是不會用這麼卑劣的手段,寧可讓這麼多士兵命喪當場也要進行戰爭的,最不濟的是即使羅斯福知道風聲也沒想到能有這麼嚴重的結果。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偷襲珍珠港》

相關焦點

  • 珍珠港事件:沉睡的巨人被喚醒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一—珍珠港。美國海軍在這次偷襲中損失慘重,隨後,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二戰太平洋戰場由此拉開序幕,美國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實力最終在二戰中壓垮了軸心國,幫助反法西斯陣營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 珍珠港事件對日本有何影響?可以說從偷襲開始就註定戰敗
    今天,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珍珠港事件以及這一事件對日本的影響。1、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發生在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戰鬥機秘密來到夏威夷上空,日本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的艦載機突然出現。他們的任務是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錨地、珍珠港發動攻擊,攻擊的是美國太平洋艦隊。
  • 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到底持怎樣的態度|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
    當時美國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空前的破壞,是什麼讓美國人對日本恨之入骨呢?自然是1941年發生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造成了美國多艘主力戰列艦被炸沉,太平洋艦隊一時之間喪失了戰鬥力。但關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的討論一直不斷,有認為是日本人狂妄無邊想要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也有支持美國陰謀論者,認為是美國主動給予日本偷襲的機會,進而有藉口參與二戰。
  • 日本飄了還是美國拿不動刀了?為何日本要偷襲珍珠港,自取滅亡?
    1941年12月7日,日本駐美國大使館大使野村吉三郎趾高氣揚地將一份宣戰書遞送到美國國會,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日本竟然向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宣戰。這個時候的羅斯福也是焦頭爛額,因為他剛剛得知,日本海軍對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了一場突襲作戰。
  • 珍珠港被偷襲後,第一個對日本宣戰的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
    今天,我想跟給大家講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一個向日本宣戰的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不少人發出疑問:加拿大跟美國的關係這麼「鐵」?竟然搶先和傷害美國的日本宣戰,真是讓人迷惑!那麼,我帶你走入當時戰爭紛亂的年代 ,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大家都知道,日軍偷襲珍珠港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這次出其不意的偷襲雖然讓日本取得了短暫的戰術勝利,癱瘓了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但也直接導致美國走出孤立主義,投入二戰,從而徹底扭轉了二戰局面。那麼偷襲珍珠港事件中,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分別是誰呢?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偷襲日本?
    日本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所以有人認為為什麼沒有軍隊去偷襲日本本土?畢竟偷襲珍珠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動,消滅了美國太平洋戰爭的主力,讓美國一直在戰爭初期相當的被動,被迫陷入防守的局面。
  • 日本當年麼為啥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日本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但它的野心可遠比國土面積大多了,當時聯軍裡面的強國,日本都打了一個遍,連最強的美國也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被強行帶到了二戰戰場上,當然這也加快了日本的滅亡。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瘋子舉動,因為日本的這一次衝動,導致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覆滅,最後在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所有的驕傲全部被擊碎,只能無奈選擇放下武器投降,那麼二戰時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來向美國道歉了嗎?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對美軍夏威夷珍珠港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美軍4艘主力戰列艦被擊沉,188架戰機被擊毀,2400人喪生,美國蒙受了自建國以來的最大恥辱。這場空襲發生在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之前,也就是所謂的不宣而戰,這既不符合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戰爭道德,也違反了有關國際戰爭法——《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海牙第三公約),是應當受到譴責的。那麼,在戰敗之後,日本有沒有就偷襲珍珠港向美國鄭重道歉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這個問題。
  • 看似日本勝利的珍珠港事件,卻讓美國無比憤怒並對日本宣戰
    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卻也讓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其龐大的戰爭機器如今被徹底發動,工廠的轟鳴聲如同隆隆的炮聲。可以說偷襲珍珠港本身,在某個意義上改變了戰爭的形式,也使得本來優勢的德國蘇聯戰場變得緊迫起來。
  • 偷襲珍珠港後,日軍歡呼雀躍!山本五十六警告:這不是勝利
    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是著名的偷襲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派遣包括航母、戰列艦在內的特混編隊,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進行突然襲擊,猝不及防下,美軍損失相當慘重,不僅大批戰艦在自家港口被無情轟炸,還有超過3000人的傷亡,是美國建國之後最大的失敗之一,並在之後將這一天定為國恥日。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到如今才知道其中緣由
    距離我們最近的大型戰爭,應該就是有61國家參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了,雖說這場世界級大戰已經過去了有七十幾年的時間了,但一直都是人們討論最多的一場戰爭,畢竟帶給我們的傷痛是最多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在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主角就是日本。
  •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竟是一個德國家庭和日本書記官的密謀
    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擊)是指由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 偷襲珍珠港背後的故事,山本五十六是如何下定決心實施偷襲的?
    作為太平洋戰爭的標誌性事件,日本海軍對珍珠港的偷襲在當年可以說是震驚世界。一支完全以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冒險遠航至夏威夷附近海域,並且突然打出了雷霆一擊。這一舉動是徹頭徹尾的軍事冒險,一旦失敗幾乎就是斷送了日本海軍的全部力量。作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不可能不知道這一決斷的風險,那到底他是為什麼要採取如此冒險的計劃?
  • 在美國的重壓之下,日軍只好偷襲珍珠港。虎!虎!虎!
    除了美國對日本的這個要命的經濟制裁外,由於法國,荷蘭,甚至英國此時都已無力在保護他們在亞洲的殖民地,也就引起了日本人趁火打劫的念頭。日本是個小小的島國,資源極為缺乏,所以極其依賴國外的資源,而美國的這一做法無異於釜底抽薪。為了獲得荷屬東印度年產量800萬噸石油的油田,南洋佔世界產量78%的橡膠,佔世界年產量67%的錫,以及鋁、鐵、大米等資源,日本將不惜一戰。
  • 「偷襲珍珠港」事件,到底是山本五十六,東條英機誰策劃的?
    二戰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是山本56發動了「珍珠港偷襲」。甚至在《世界歷史·現代版》之中,也有記載山本56直接接指揮「偷襲珍珠港」。事實上,這是一個顯著的錯誤。當時,南雲忠一是真正指揮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指揮官,山本56其實是「偷襲珍珠港」的幕後策劃者和發起者。其實很奇怪,山本56原本是日軍反戰派的代表。他與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海軍部軍務局長井上成美一起被稱為反戰運動的「三駕馬車」。他是日本軍隊之中的少數反戰派,正常來說,山本56怎麼能計劃空襲美國海軍?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對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戰略決策。它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入二戰,無疑加速了日本的覆滅。
  •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 珍貴老照片記錄整個過程
    時間進入1940年代,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失敗,進入持久戰,而日本又展開了在東南亞的行動,讓戰爭陷入了僵局,於是在1941年,日本軍方提出大膽的偷襲美國計劃,希望通過對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野蠻突襲來打擊美國的士氣
  • 謀劃9年,行動前50天終獲批准,山本五十六為何非要偷襲珍珠港
    2個月後,日本海軍在九洲軍港如法炮製了同樣一次演習。 演習後,一個日本「軍事賭徒」把一份引進德國亨克爾He70俯衝轟炸機的技術文檔,正式提交給日本海軍部。9年後,偷襲珍珠港的日軍主力機型,就是根據這項技術研發的。 這個「軍事賭徒」正是時任日海軍第一航空隊司令官、少將山本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