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明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邀請詠春拳第四代傳人開設公益課程!

2021-01-20 網易新聞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武術,是中國「國術」,既講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既追求動靜結合,也追求內外兼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印記。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中國功夫繁衍流變,派系林立,拳種紛顯。詠春拳就是其中一種。源起少林,流傳到廣東順德一帶後,第一代掌門人陳華順創建了順德「詠春拳」流派,並廣收弟子,形成了現在的詠春拳派。

立明堂為傳承和發展傳統武術文化,挖掘民間傳統實用技藝,特意邀請到了詠春拳第四代傳人陳績業來立明堂開設詠春拳公益課程,傳授《詠春拳》正宗拳法,展現中華傳統武術的風採。據了解,該項課程目前已開展了六期訓練課。截至今年10月底,立明堂的詠春拳初級班已有上百位學員來到授課現場,感受詠春拳的魅力。

出生於佛山順德的陳績業,是陳華順創立的順德「詠春拳」第四代傳人,李小龍是其師叔。陳績業13歲隨師父陳家新學習詠春拳。他天資聰穎,頗有學武的慧根,得師傅傳授畢生絕學,至今已練武六十餘年,深得其中真諦,「小練拳」「尋橋」和「標指」等招數練得爐火純青,一雙拳虎虎生威,動作簡潔流暢。他表示,「詠春拳看似綿軟,實則拳快而防守緊密,內勁很足,如果對手使出千斤之力,我用詠春拳出招不能也使出千斤之力,而是需要順勢而為,柔軟一點,方能制勝。這就是詠春拳裡『不頂不硬,以巧力化千斤』的化解方法,是練拳的境界,也是做人的道理。」

多年來,陳績業致力於教授詠春拳,帶出的弟子攬獲了各大武術賽事的諸多獎項,碩果纍纍,如今年過古稀的他,心中仍然有著推廣詠春拳法精髓、光大詠春拳的熱切願景。

在陳績業眼中,詠春拳的魅力在於它與人體的貼合性和訓練的科學性。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放大和強化了人體本身存在的防守或進攻本能,不求動作的誇張和優美,但求實用和精準。而且這種訓練是循序漸進的,相對費氣力小,對人體健康很有幫助。很多原本弱小的人,通過詠春拳的訓練很快變得強大和自信起來。「在我的教習的學生中,有一個女大學生,在學拳之前整個人非常內向膽小,在學習了兩年詠春拳之後,整個人都變得自信、剛毅起來。後來她到國外留學,有一次在機場,甚至用詠春拳嚇退了要偷拿她錢包的小偷。所以,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夠通過練習詠春拳,開啟人生的嶄新一面。」

立明堂弘揚詠春拳,傳播中國文化,讓更多地人感受到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的精妙,而更多的傳統文化還有待我們繼續傳承與發揚。未來,廣州立明堂將繼續秉承初心,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通過舉辦更多優質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推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讓我國國粹走向世界,發揚光大。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立明堂推廣詠春等傳統課程,弘揚和傳承非遺文化
    近年來,為傳承和保護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中青立明堂傾注心血,重力打造詠春、中醫等公益課,希望能為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盡一份力。
  • 文化+公益,立明堂公益煥發新活力
    作為廣州立明堂的創始人,近年來,沈立明帶領公司上下,始終秉承「為天地立心」的使命,在公益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救助重症患兒、捐款捐物助力抗疫、幫助留守兒童、關愛孤寡老人……迄今為止,立明堂已向公益事業累計捐贈物資金額超百萬元。  不僅如此,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道路上,立明堂也傾注心血,重力打造,永春拳、中醫等公益課程都在持續進行中,希望以此為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出一份力。
  • 為往聖繼絕學 立明堂授永春傳經典
    近日,立明堂在廣州南沙本部,開設了一個教授永春拳課程的初級班,為立明堂的學員提供正宗的永春拳課程。這是廣州立明堂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道路上的又一個裡程碑。  其中,永春拳作為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據傳起源於滿清中期年代,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的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後經由嚴詠春、梁博儔等在民間流傳,及至梁贊對之進行系統整理,一直列為「秘而不傳」之術。而後葉問將之從佛山帶出香港,公開授徒,使得永春拳在當時的粵港地區被習武者所知曉。  為了傳承經典,立明堂特邀永春拳第四代傳人陳績業親臨立明堂,為學員授課。
  • 立明堂:永春拳正宗傳人帶你體驗中華武術
    而家喻戶曉,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李小龍,則是葉問的「封門弟子」。每一年廣東地區都會舉辦多場永春拳的隆重賽事,參賽選手從少年組到成人組不等。 為了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春拳得到更好的推廣和傳承,立明堂將攜手永春拳第五代傳人陳績業老先生,傳授《永春拳》之正宗拳法,即可增強體質,又可防身護己,男女老少學起來毫不費勁卻能事半功倍。
  • 詠春拳第三代傳人鄭州首秀
    ——弘揚民族文化推動武術發展2015年5月31號,由鄭州市二七區花園街清真寺主辦,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清平裡清真寺承辦的首屆星月杯民族武術會演拉開帷幕。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本次會演以傳承中華文化,發揚武術精神匯集了從各地而來的武術健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古色古香之都唱響文明文化之歌。
  • 魔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戲法」第四代傳人秦鳴曉收徒儀式...
    10月10日下午6時許,魔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戲法」第四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秦鳴曉收徒儀式在北京燕蘭樓安貞店敦煌廳隆重舉行。秦鳴曉先生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著名魔術師,美國國際魔術師協會、美國國際魔術師兄弟會、美國好萊塢魔術師協會會員,美國洛杉磯魔術城堡「魔術講師」。享有美國國際魔術師協會「最佳魔術師」稱號。秦鳴曉先生出生於魔術世家,15歲時,考入了中國雜技團。秦鳴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戲法第四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師承中國戲法泰鬥楊小亭先生,曾登臺至1983年第一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 湖湘巾幗 撐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半邊天」
    到如今,學校已擁有以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為代表的5個省部級以上的研究平臺。課程實踐為線,培養傳承後人邀請江永女書傳人胡美月進校舉辦女書文化展示活動。學校還通過課程設置與實踐採風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興趣。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表演粵劇、製作東藝宮燈、習蔡李佛拳、製作白沙茅龍筆、學習新會葵藝……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循序漸進,從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到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成為非遺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 賴世家茅酒第四代傳人賴天鵬:傳承弘揚百年醬香酒精髓
    為深入了解賴世家茅酒「前世今生」,記者採訪了其第四代傳人——賴天鵬。創新傳承百年賴世家悠久文化賴世家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據資料記載,清末年間,賴氏先輩始建酒坊於茅臺村,釀製出馳名中外之「賴茅」酒,此為品牌之源。
  • 弘揚傳統文化,趙莊鎮機關幹部習練孫式太極拳
    弘揚傳統文化,趙莊鎮機關幹部習練孫式太極拳 2020-09-13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
    趙曉 攝(新春走基層)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中新網濟南1月15日電 題: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作者 趙曉象徵「與人為善」的扇型中國結、代表年年有餘的魚型掛飾……
  • 中國非遺李派太極拳傳人在廊坊舉行清明祭奠先賢活動
    3月29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派太極拳傳人代表在祖師紀念碑前李派太極弟子展示太極拳法。    河北新聞網訊(董永水、李大睿)3月29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派太極拳傳人代表50多人在廊坊舉行「清明掃墓、祭奠先賢、拳藝交流」活動。    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內蒙古、湖北、廣東、深圳以及俄羅斯、烏克蘭的李派太極拳傳人代表50多人,在祖師紀念碑前李派太極弟子展示太極拳法,交流了技藝。
  • 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5年來,陝西文物系統深刻領會新時期博物館社會角色和職能定位新要求,以「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為使命,以破解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為問題導向,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導向,以服務「堅定文化自信」為結果導向,在推動將博物館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拓展博物館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優化博物館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強博物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方面勇於探索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 又兩塊文化招牌落戶湘湖
    橫山書院湘湖分院為蕭山籍著名歌唱家呂薇女士為家鄉引進的優質文化項目。因疫情影響帶來出行不便,雙方商定借第十二屆「文化中國」講壇在紹興召開之際,舉行籤約儀式。 橫山書院湘湖分院今後將開設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國學文化書吧,定期舉辦傳統文化的高端公益講座,策劃組織有影響力的國學活動,打造杭州區域內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地。呂薇文化工作室在橫山書院湘湖分院內同時掛牌,將為蕭山引進高品質的女性人才、藝術課程。呂薇女士還同時受聘為「湘湖宣傳大使」,由於當日正在延安演出,遺憾未能出席籤約儀式。
  • 泰安新泰市:開設公益教學場館 耄耋老人傳授太極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4日訊為弘揚太極文化、傳承國粹精魂,11月22日,山東尚武洪派太極拳推廣中心新泰分部開設的公益教學場館揭牌,向社會義務教授太極拳,用實際行動助力全民健身。據了解,該公益教學場館由陳氏洪派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李繼科個人提供,他今年雖已80歲高齡,但仍心繫全民健身,積極發揮餘熱,專門把自家一樓的1處百餘平方米的門頭房騰空裝修,作為培訓場地,長期義務向學員們傳授陳氏洪派太極拳。
  • 樂高集團:汲取中國傳統文化 加強中國市場業務
    圖片說明:5月15日,樂高集團在上海舉行「悟空小俠系列」新品全球首發式(樂高集團供圖)發布會在京劇裘派第四代傳人裘繼戎的美猴王精彩演繹中拉開帷幕。「這個新品系列從中國文化中汲取靈感,為中國市場而推出。它是樂高集團有史以來首個源於中國經典名著的新品系列。」
  • 廊坊市群眾藝術館開展弘揚傳統文化活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未成年人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取傳統文化中積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5月24日,廊坊市群眾藝術館組織非遺志願者團隊在九天休閒谷漢藝坊非遺體驗館針對未成年人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書法藝術」的書法和繪畫文化惠民免費培訓班。由漢藝坊非遺體驗館書法老師劉殿生負責書法的體驗,特邀群藝館靳淑君老師負責孩子們傳統美術的體驗。孩子們對書法已經輕車熟路,毛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 傳遞文化正能量《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公益音頻節目 多...
    解密故宮文化符號,深度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近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酷我暢聽,邀請故宮專家團隊與「你好呀!故宮」節目研發團隊,正式官宣公益音頻節目《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節目於9月28日正式上線酷我暢聽APP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平臺,將圍繞多角度故宮文化,向聽眾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文化正能量。公益節目《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是為慶祝世界著名遺產紫禁城600年特別策劃,此次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平臺向全國人民免費播放。
  • 南京一批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
    近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這意味著博物館「進」校園提速,學生們將有機會通過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足不出戶「瀏覽」博物館。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幾年南京市不少學校已開設博物館課程,通過館校合作帶領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
  • 做實勞育 汕大十年堅守公益課程
    這些公益勞動沒有學分、沒有成績,是汕大學子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是汕大多年培育的奉獻文化。    國內首開公益課程必修課公益課程作為必修課在國內高校還比較少見。早在2010年,為了將勞動、環境、生命、責任等這些每個人都會直面的人生課題作為課程內容來開設,汕頭大學在國內首開公益課程,並納入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