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80年代,一首名為《北國之春》的日本歌曲被介紹到我國。這首歌的第一句「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尤為令人心潮澎湃,時常會讓漂泊異鄉的遊子淚流滿面,一下子就能勾起聽眾的鄉愁,深受中國歌唱愛好者所喜歡,是我國80年代家喻戶曉的外國歌曲,四十歲以上的中國人鮮有不知道這首歌的。
這樣一首在中國廣為傳唱的歌曲,當初是怎麼創作出來的?這個疑惑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直到二十世紀90年代,我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接待日本福岡、大分等日本友好城市代表團訪問武漢時,才了解到一個大致的眉目,後來又通過書籍和網際網路等更多的渠道,知道了關於這首歌的更多幕後。
《北國之春》由遠藤實作曲,由井出博(原名井出博正)作詞,千昌夫演唱,1977年的4月首次登上歷史舞臺。
創作這首歌曲的三個男人是師徒關係,由井出博和千昌夫都是遠藤實的學生,他們都出生在日本的中北部地區。遠藤實出生在東京,由井出博出生在長野縣,千昌夫出生在巖手縣。不僅出生地點相近,連出生時的家境也極為相似。
遠藤實是日本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創作過五千多首歌曲,是日本著名的「國民榮譽獎」獲得者之一。「國民榮譽獎」從1977年設立至今只有18位獲獎者,這個獎項只授予深受日本國民敬愛,做出顯著功績且帶給社會明亮希望的人。
這樣一個取得顯著成就的作曲家,童年生活卻令人感慨。遠藤實1932年出生在日東京,小時候家境十分貧寒,經常跟著父親在新瀉和東京兩地打零工生活。1942年,遠藤實10歲時,盟軍開始轟炸東京,遠藤實和父親為躲避戰火,只能呆在新瀉內野町老家一座家徒四壁的破房子裡。一到冬天,狂風裹挾著大片的雪花吹進破屋,和室外根本沒什麼差別。冬夜裡,被子經常被一層厚厚的雪花覆蓋,然後融化,把被子溼透。遠藤實常常被凍醒或者凍得根本睡不著,只能靠自己呼出的熱氣取暖。
家裡吃了上頓沒下頓,更沒錢上學,遠藤實14歲就離家當童工,飽受欺辱。
但好在他有著天生非凡的歌喉,後來在一個四處流浪的小樂團裡做歌手,然後又獨自在街頭賣唱,17歲時懷揣對音樂的熱愛與夢想,一個人跑到東京在酒吧裡唱歌,從此和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如果說遠藤實賦予了《北國之春》靈魂,那麼歌詞作者由井出博則賦予了這首歌豐滿的骨肉。由井出博比遠藤實小9歲,1941年出生在日本中部的長野,和日本作曲家久石讓是同鄉。父親在他剛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是哥哥養大他,供他上學讀書,並以優異的成績從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畢業。畢業後出於對音樂的熱愛,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在這期間認識了作曲家遠藤實,由井出博一邊為遠藤實做秘書,一邊向他學習作詞,幾年後開始獨立創作。
歌曲原唱者千昌夫原名本名阿部健太郎,1947年4月出生在巖手縣陸前高田市,父親是一位農民,在他四歲時就去世了。高二放春假的時候,千昌夫一個人跑到東京拜訪作曲家遠藤實,希望能投入門下學習音樂創作,但遭到遠藤實的多次婉拒,最終他的誠意打動了遠藤實,成為遠藤實的關門弟子,不久後以《君が好き》一曲正式出道。1972年成立了自己的藝能事務所,並和美國爵士女歌手Joan Shepherd喜結連理。
1976年,千昌夫和美國妻子為家鄉巖手縣拍攝的一段電視廣告在全日本走紅,唱片公司準備借勢營銷,讓千昌夫再演唱一首日本北部風情的歌曲。於是唱片公司找到了由井出博,請他為千昌夫創作一首描寫日本北部的歌曲,截稿日期在1977年4月。
這個任務難倒了由井出博,他出生在日本中部的長野,從來沒去過日本北部,缺乏北方風情的真實體會。情急之下,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長野雖然屬於中部,但自己童年生活的地方屬於八嶽山山區,冬天和北方一樣寒冷,在冬季裡,山裡的人們對春天的渴望和北方人是一樣的。慢慢地,由井出博眼前浮現出故鄉春天的景致:一望無際的白樺樹林,漫山遍野盛開的辛夷花,八嶽山上吹來溫暖的南風,藍得近乎透明的天空,媽媽忙碌的笑臉,哥哥孤獨的背影,還有上大學時看見室友收到家裡寄來的包裹……
於是,「白樺、青空、南風」第一句歌詞便躍然紙上,他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歌詞的創作,然後忐忑不安地把歌詞拿給老師遠藤實,希望老師能為這首歌譜曲。
在遠藤家的客廳裡,看完歌詞後的遠藤平靜地對由井出博說:「你先喝點威士忌等一下。」然後就一言不發地上了二樓。不料,5分鐘後,遠藤又走下樓來。由井出博以為他忘拿什麼東西了,可遠藤實一下就把譜好曲的歌詞放在由井的面前說:「曲子寫好了。」
這5分鐘的創作過程,後來被遠藤實寫進了自己的回憶錄《しあわせの「源流」》——「我的腦中鮮明地浮現出故鄉新瀉的春天景色。」首先打動他的正是歌詞的開頭「白樺、青空、南風」,然後是「媽媽寄來的包裹」、「無言對飲的爸爸和哥哥」,這些不正是自己多年揮之不去的鄉愁嗎?
▲作曲者遠藤實(左)和中國歌手成方圓(右)
他們馬上打電話叫來千昌夫,在鋼琴的伴奏下讓他試唱。曲子一響,就讓千昌夫這個正宗北方人感慨萬千,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巖手縣那些穿著風衣,背著包袱、提著皮箱為生活四處奔忙的人們。在《北國之春》首次登臺演出時,千昌夫就在以這樣的形象展現的。
《北國之春》最先在日本東北地區火爆,70年代末期的日本正是經濟騰飛年代,很多民工來自東北地區,這首歌旋律優美,歌詞樸實無華,唱進了他們的心裡,唱出了他們的辛酸,唱片發行後一年就賣出了500萬張。千昌夫也憑藉這首歌迎來了事業的高峰,他當時幾乎每天打一個電話給老師遠藤實,向他匯報喜訊。
同一時代正是日本「卡拉OK」的中興時期,《北國之春》在卡拉OK的推助下,被迅速傳遍日本全國,到80年代達到頂峰,開始流行到日本以外的國家。
最先把《北國之春》翻譯成中文歌曲的人,是我國著名音樂家呂遠,80年代膾炙人口的歌曲《泉水叮咚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均是呂遠先生的大作。1979年年底,呂遠先生應作曲家鍾立民(《鼓浪嶼之波》的作者)之邀,僅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把這首日語歌曲翻譯成漢語。在同年年底舉辦的一次大型音樂會上,蔣大為首次演唱了中文版《北國之春》,一時間掌聲雷動,這首歌開始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
三位貧寒之子在北方寒冷的冬季裡,懷著對溫暖春天的嚮往而創作的這首歌,就這樣紅透了中國。
1983年,遠藤實應邀訪問中國。在飛機上,當乘務員得知他就是《北國之春》作曲者之後,大家都聚攏在他身邊請求合影,機艙變成了攝影棚,原本航班上每位乘客只發幾塊糖果,乘務員們把一整袋糖果都送給了他;
另一次遠藤實和由井出博同訪新加坡時,餐廳裡正在播放漢語版《北國之春》,當他們二位告知服務員他們就是這首歌詞曲作者時,服務員竟然不屑一顧,說這是一首中國最流行的中文歌曲,怎麼會是日本人創作的?
華為執行長任正非曾數百次聽過《北國之春》,每一次都熱淚盈眶,都為其樸實無華的歌詞所震撼。他認為這是一首創業者和奮鬥者之歌,是克服困難,戰勝凜冽寒冬,期盼春天的戰歌。
事實上,呂遠先生把這首歌翻譯成漢語也頗費周折,第一句「白樺、青空、南風」就很不好翻譯,這三個詞有18個音,用日語唱出來正好,用漢語唱就十分彆扭。在呂遠老師的創作下,「白樺、青空、南風」變成了「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其後的歌詞也根據原意來美化修飾,聽上去既有詩意,又符合中國的韻律,難免會讓人誤會成是一首中國歌曲。
《北國之春》在日本基本上只流行到80年代末期,但這也給原唱千昌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榮耀和財富。憑藉這首歌,千昌夫一躍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天皇巨星,又華麗轉身成為企業家——「阿部國際投資顧問株式會社」社長,他以四千萬日圓買下的仙臺市郊外約五萬坪山林,在日本東北新幹線貫通後被規劃為都市區,地價翻漲了十倍,使他在20世紀80年代就成為日本「歌唱的不動產王」,全盛時期擁有辦公大樓達50棟,在日本、美國、西班牙都擁有度假別墅,更有多輛豪車及私人飛機。
日本新幹線貫通後,結束了日本人的鄉愁,《北國之春》也逐漸淡出了日本歌壇。但這首歌卻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流傳了下來,除普通話版本外,還衍生出粵語、閩南語等版本和翻唱改編版本。這或許與中國人的特質有關,我們代馬依風,永遠對故鄉充滿了無限眷戀,同時也對滄桑歲月滿懷感悟。
▲根據《北國之春》改編的歌曲《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