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近日,市民汪波致電重慶日報全媒體平臺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他乘坐公共運輸換乘到達目的地,同一條線路往返路費卻不同。
汪波每天要在彈子石和中央公園間往返通勤,他通常早上先坐公交車到朝天門大橋北站,在五裡店軌道站乘坐6號線再換10號線到達中央公園西站。下班後汪波沿著同樣的路線回家,發現反向乘坐的路費卻不一樣。
往返同樣一條線路,卻因為初次選擇的交通工具不同,換乘後價格上也不同?如果考慮到更複雜的換乘情景,比如公交換乘公交、軌道出站換乘軌道後,往返路費是否也會不同?為此,重慶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選擇了多條線路進行體驗。
軌道交通距離越長
往返路費差異越大
9月7日,記者首先選擇了汪波往常上下班的路線,具體情況如下表1所示。
同樣一條線路,的確存在因為初次選擇的交通工具不同,往返相差0.4元。事實上,根據記者估算,如果乘坐軌道交通的距離越長,往返路費差距會越大。
為了進一步證實記者的推測,9月10日,記者選取了從大渡口區到北碚區這條距離相對較長的軌道交通線路體驗。記者先從晉愉綠島站乘坐公交499路到達大渡口陶瓷市場,再由大渡口軌道站乘坐2號線再換乘3號和6號線至北碚,發現往返價格相差0.5元,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公交換乘超過1小時
往返路費差1倍
近期還有網友在重慶網絡問政平臺留言稱,「公交至地鐵的換乘是從刷卡上公交算起,公交不堵車的時候可以享受到1小時換乘的優惠。但是在早晚尖峰時間出行基本上都會超過1小時,就無法享受換乘優惠政策。」還有網友表示,「由於重慶地形特殊等因素,乘客換乘常常要上坡下坡,1小時的時間限制讓乘客往往疲於應對。」
現實情況是否如此?9月11日上午,記者從南橋靜月站乘坐公交809路,隨後在南坪南路站換乘公交345路至目的地南岸新區府站,共花費3.6元。下午記者在南岸新區府站搭乘公交345路往回走,隨後在南坪南路站換乘公交809路回到起點南橋靜月站。由於在1小時以內,換乘公交809路免費,回程只花費了1.8元。同樣的路線,因為換乘時間不同,往返路費差了1倍。具體情況如下表3所示。
不過,軌道交通出站換乘並未影響往返路費。9月14日上午記者進入環線冉家壩軌道站,隨後從環線沙坪垻站出站,再從1號線沙坪垻站進站,換乘1號線前往微電園。軌道出站換乘軌道並不享受1小時免費換乘政策,記者總計花費4.5元。下午記者從微電園進站往回走,與去程一樣總計花費4.5元。具體情況如下表4所示。
公共運輸優惠結算
應儘量科學合理 方便群眾出行
無論是公交與軌道換乘,還是公交之間換乘,都是因為使用「宜居暢通卡」才會產生往返路費差異,不刷卡按照原價乘坐花費都是一樣。為此,記者致電了負責「宜居暢通卡」運營的重慶城市通卡支付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執行的優惠換乘政策依據是2013年1月12日頒布的《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實施主城區公共運輸一小時免費優惠換乘的通知》。根據該政策,「免費優惠換乘」是指市民在公共汽車與軌道交通之間1小時之內換乘時,換乘票價低於首次刷卡乘車票價且換乘票價不高於2元的,實行免費換乘;換乘票價高於首次乘車票價或換乘票價高於2元的,實行優惠換乘,最高享受2元優惠。
「因為公交和軌道的票價不一樣,不同的換乘順序產生的費用不一樣很常見。」該負責人表示,乘坐公共汽車從第1次刷卡開始計時,1小時內享受一次「免費優惠換乘」,乘坐軌道交通從出站閘機刷卡開始計時,1小時內享受一次「免費優惠換乘」。
對於當前執行的換乘政策,汪波還是不太理解,「不要小看了一天這4角5角,按照1年平均250個工作日算,一年就要多出125元。」汪波稱,一年算下來要無故多花100多元,這對收入不高的市民而言也不算一個小數目。
「長期使用公共運輸的低收入人群佔比較大,對交通成本比較敏感,所以優惠結算系統最好能科學合理,方便群眾出行。」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院長李淑慶表示,這樣也能最大程度體現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社會效益。
重慶日報全媒體記者 崔曜 實習生 封婉儀
原標題:公交換乘——同一條線路往返路費卻不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