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清平樂》這部劇的朋友,想必有不少人都會對「官家」這個稱謂感到陌生。畢竟,平時看的劇都是稱呼皇帝為「皇上」、「陛下」、「萬歲爺」等,太后一般都是自稱「本宮」或是「哀家」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官家」這個詞。
三國曹魏蔣濟《萬機論》云:「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南宋胡三省注《資治通鑑》云:「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
二者兼之,就成了「官家」。所謂「官家」就是指做皇帝要至公無私的意思。
「官家」一詞始於魏晉時期。至趙匡胤建立大宋後,「官家」成了宋朝人口語中稱呼皇帝的主流叫法,比較正式的叫法還有「陛下」和「上」。至於「萬歲爺」這個稱呼,僅現於民間戲曲中,並非傳統稱謂,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也曾辯證過。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哀家」這個詞。
《禮記.雜記上》: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古時居父母喪者的自稱為哀子,後來,父在而居母喪者自稱哀子。
近代人根據「哀子」杜撰了「哀家」這個詞,寓意就是死了丈夫的皇后,即太后。喪夫即為可憐之人,是為哀。
事實上,無論秦漢亦或明清,這些朝代的太后都不曾以「哀家」自稱。而是多以「老身」、「吾」、「予(餘)」或者「我」來稱呼自己。現在想來那些影視劇中連太后都沒當上的皇后,都一口一個「哀家」的稱呼自己,莫不是在詛咒皇帝早日升天不成。
結語:《清平樂》中的稱謂雖然比較陌生,但大多得當。只因原著作者在努力還原一個真實的北宋仁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