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是常見的四大家魚之一,大部分的農村魚塘裡都會養殖鰱魚,是一種生長較快、產量比較高的魚。鰱魚也是雜食性的魚類,水草、浮遊物、水下昆蟲以及其它動物的糞便,都能夠成為鰱魚的食物。當鰱魚生長到1.5公分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進食水中上層的食物,為池塘水質和水生物的良性循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麼你知道鰱魚也有好多種嗎?可能有的人見過花鰱魚和白鰱魚,而我們常說的鰱魚就是指的白鰱魚。魚肚全部都是白色叫作白鰱魚,黑白相間的就是花鰱魚,從外觀上就比較好辨認。但是作為兩種不同的鰱魚,白鰱魚與花鰱魚之間的區別可不只體現上顏色。最主要的就是肉質和口感,花鰱魚的肉質比白鰱魚更加鮮美、口味更好,所以很多人都是要挑花鰱魚。
Ⅰ、花鰱魚和白鰱魚的對比。
雖然都是鰱魚,但是花鰱魚的價格基本上要更貴,這可不是魚販子惡意抬價的,花鰱魚的進貨渠道也是更少。其實花鰱魚也被叫作胖頭魚、大頭魚,比如我們經常吃的剁椒魚頭普遍都是以花鰱魚製作的;花鰱魚的頭部長度佔體長的左右,而白鰱魚的頭部短小。魚身顏色也是很大的區別,花鰱魚是黑白相間帶著灰黑色,白鰱魚是純白色。
Ⅱ、為什麼花鰱魚更受歡迎?
要辨別這兩種鰱魚還是比較容易的,白鰱魚的腹部還有稜,就是腹部的中間位置有較為明顯的摺痕,但是花鰱魚的腹部很平滑。其實吃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區別的,白鰱魚有非常密集的小刺、骨頭更小,花鰱魚基本上沒有什麼小刺,更方便食用,這也是很多人更喜歡吃花鰱魚的重要原因。白鰱魚的肉質有土腥味,花鰱魚則更多膠質,味道鮮美。
Ⅲ、花鰱魚和白鰱魚的習性。
鰱魚是比較普遍養殖的魚類之一,也有「水中清道夫」之稱,因為它們在水裡出來小魚仔之外,幾乎就是糞便、昆蟲和水藻等浮遊物都是通吃。儘管花鰱魚的口感更好,不過也沒有證據表明花鰱魚比白鰱魚的營養價值更高。鰱魚都是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的淡水魚,但是白鰱魚喜歡生活在水的上層、花鰱魚一般在水的中層活動,「分工」比較明確。不過它們都喜歡溫熱的環境,適宜在23~32℃的水溫,低溫狀態下會導致其食慾降低。
#帶你看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