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

2020-12-14 澎湃新聞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

2020-07-23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

白吉林白乙拉一家五口人,兩個孩子上學,母親患病,曾因學、因病致貧,是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2015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科右中旗在對口單位的籌劃幫扶下治沙造林,栽植沙棘、錦雞兒等苗木1500畝。白吉林白乙拉從去年6月開始成為護林員,每天巡查生態林,把林子的變化和問題記錄到護林日記裡,這樣一年就可以有1萬元的收入。他還享受國家政策,從原來鹽鹼地的老屋移民搬遷至新居,家裡大學生每生每年補貼1萬元,有了醫保的母親住院可享受90%的報銷比例,為家裡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同時,在「減羊增牛」和「糧改飼」政策引導下,白吉林白乙拉利用扶貧補貼資金購買了基礎母牛,發展肉牛產業,家裡養了10頭牛。養牛可享貼息貸款,還有科技推廣、衛生防疫、合作社代售等服務保障,不僅收入高,還沒有後顧之憂。

白吉林白乙拉的妻子劉孟蘭2017年開始學習刺繡,參加過政府舉辦的幾次培訓,現已成為一級「繡娘」。兩年多來,劉孟蘭僅刺繡一項收入達4萬多元,真正從繡花針裡找到了生財之道,實現了足不出戶增產增收。嘎查裡的刺繡車間,已經有90多名婦女從事刺繡行業。積澱著厚重文化記憶的蒙繡,也走進景區成為最熱賣點之一,成為科右中旗的一張名片。如今的白吉林白乙拉,種著地,養著牛,當著護林員,房子寬敞明亮,孩子大學畢業,他順利脫貧,過上了吃穿不愁、住房教育醫療都有保障的好日子。

繡娘劉孟蘭

「沒有國家的幫扶,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樸實的話語中,飽含白吉林白乙拉發自肺腑的心聲。白吉林白乙拉一家的變化正是科右中旗在「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發展思路指引下實現脫貧奔小康的最好見證。

作為內蒙古深度貧困地區,科右中旗由於生態破壞、土地退化,曾經是一片白茫茫的鹽鹼地,嚴重製約著農牧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科右中旗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不斷開發和積累鹽鹼地改良技術,逐步實現生態環境改善、保護及修復與農民增產增收協同發展。採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劃區輪牧、封山禁牧等系列措施,推進舍飼養殖、飼草種植加工,實行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打好生態保護、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組合拳,實現讓草原復綠,讓農民增收。

科右中旗扎木欽草原河畔 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緊緊扭住「牛文章」、抓住「牛鼻子」,科右中旗以百利舸扶貧產業園為平臺,引進國內知名肉牛企業,建立嘎查集體經濟組織,增加農民養殖收益。依託肉羊、肉牛產業和綠色養殖基地等建設蒙古包餐飲區、水果蔬菜採摘園等,鄉村旅遊也跟著火起來。2017年,科右中旗巴彥敖包生態度假村有限公司成立。2019年,全旗接待旅遊人數149.9萬人,實現旅遊收入8.93億元,同比增長26%以上。度假村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還給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依託圖什業圖王府和五角楓景區等旅遊資源,科右中旗念起「文旅經」,電視劇《楓葉紅了》和電影《奔騰歲月》的取景拍攝,更讓科右中旗的影視文化旅遊產業提檔升級。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盛夏七月走進科右中旗,眼前已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不時傳來牛哞哞、羊咩咩的綠色交響。人人有脫貧門路,戶戶有增收項目,科右中旗不僅甩掉了國家級貧困旗縣的帽子,更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記者 那非丁)

來源:學習強國

原標題:《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興安盟科右中旗五角楓旅遊節開幕
    10月9日,2020興安盟科右中旗五角楓旅遊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齊聚楓林馬鎮,暢享絢爛之秋。   作為科右中旗極具觀賞性的樹種,沙地五角楓因其獨特的造型、鮮豔的色彩,成為科右中旗旗樹,五角楓自然保護區也因沙地五角楓這一獨特景觀而成為引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的絕美境地。活動當日,在五彩斑斕楓樹下,人們身穿節日盛裝,祭祀神樹,祈禱草原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走進內蒙古科右中旗
    據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30日電 (記者王靖) 27日至30日,中宣部、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隊走進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簡稱「科右中旗」),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為當地帶去了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29日,主場演出在科右中旗賽馬場舉行,並同步進行網絡直播。
  • 牛!牛!牛!內蒙古首屆賽牛節 賽出三「牛王」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7日電(記者丁銘、恩浩)26日,「草原最牛」首屆內蒙古賽牛節在科爾沁右翼中旗圖什業圖賽馬場盛大開幕。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等地22支代表隊的草原牧民帶著自家健美強壯的參賽牛共赴「百牛盛會」,角逐「牛王」稱號。「在我印象中,牛都是慢吞吞、悠然吃草的樣子,從沒看到過牛奔跑起來是什麼樣子。」來自北京的徐先生對即將開始的速度牛王賽充滿好奇。
  • 科右中旗1人榜上有名
    科右中旗1人榜上有名 2020-12-11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內蒙古興安盟竟然出了這六大名人,興安盟人的驕傲!
    興安盟下轄2個縣級市、1個縣、3個旗,2018年常住人口160.7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2.48億元。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當然興安盟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 【文明實踐在行動】興安盟公安機關「學習訓詞精神 感受榜樣力量...
    【文明實踐在行動】興安盟公安機關「學習訓詞精神 感受榜樣力量」先進典型事跡展播會走進科右中旗 2020-12-10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內蒙古興安盟:摘了「窮帽子」 「冬閒」變成了「冬忙」
    (新春見聞)內蒙古興安盟:摘了「窮帽子」 「冬閒」變成了「冬忙」中新網興安盟1月15日電 題:內蒙古興安盟:摘了「窮帽子」 「冬閒」變成了「冬忙」作者 張瑋 胡日查15日,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下稱科右前旗)居力很鎮興隆村村民崔輝軍如是說。圖為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溫都爾村陳建鈞迎來春節銷售好機遇,每天忙著往外運送烏雞和雞蛋。 鍾欣 攝   臘月下旬,大街小巷充斥著越來越濃的年味兒,人們開始忙乎備年貨、迎新年。科右前旗不少農民也把「冬閒」變成了「冬忙」。
  • 內蒙古興安盟農副特產落戶青島:草原牛羊肥 生態稻米香
    內蒙古興安盟農副特產落戶青島:草原牛羊肥 生態稻米香經貿文化快訊青島電 11月1日,位於青島市市北區開封路的興安盟綠之源牛羊肉、稻花香大米農副特產展廳人頭攢動,盛大的開業儀式為島城市民帶來濃濃的草原風味。
  •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於表彰第六屆自治區...
    曹善淑(女,朝鮮族)興安盟盟委統戰部副部長、宗教事務局局長李 珺(女) 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人大主席,駐大青山村第一書記董立剛 通遼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財務科科長,駐科左後旗雙勝鎮二道壕村脫貧攻堅工作謝偉英(女,蒙古族)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庭長、一級法官謝金超(蒙古族) 錫林郭勒盟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科科長張永生 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文化和旅遊局黨組
  • 亮麗風景線 綠色興安盟
    興安盟如內蒙古的掌上明珠,因環境優美而熠熠生輝!興安盟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1/2是草原、1/3是森林、1/10是自然保護區,有大小河流300多條,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95%以上,水源水質無汙染達標率100%……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 脫貧路上帶頭人——記內蒙古科右中旗巴彥淖爾嘎查黨總支書記阿...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7日電題:脫貧路上帶頭人——記內蒙古科右中旗巴彥淖爾嘎查黨總支書記阿日木扎   新華社記者丁銘、哈麗娜、葉珊   「話不多,人不閒;不弄虛,埋頭幹;一心一意為脫貧,不拿報酬不拿錢。」
  • 內蒙古:決戰「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在河套平原,廣大貧困戶利用農閒時間養殖豬羊脫貧;在大興安嶺南麓,興安盟科右中旗的數千名貧困戶埋頭趕製刺繡訂單;在燕山太行山下,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千餘戶貧困戶的馬鈴薯經合作社收購銷往全國;在錫林郭勒草原腹地,小羊羔出生,肉羊出欄,貧困戶每家每戶迎來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幹部群眾緊緊擰成一股繩,集中全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瞭望|內蒙古:決戰「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在河套平原,廣大貧困戶利用農閒時間養殖豬羊脫貧;在大興安嶺南麓,興安盟科右中旗的數千名貧困戶埋頭趕製刺繡訂單;在燕山太行山下,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千餘戶貧困戶的馬鈴薯經合作社收購銷往全國;在錫林郭勒草原腹地,小羊羔出生,肉羊出欄,貧困戶每家每戶迎來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幹部群眾緊緊擰成一股繩,集中全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內蒙古興安盟:「最窮地」的逆襲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3日電題:內蒙古興安盟:「最窮地」的逆襲 新華社記者王靖 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興安盟,曾是內蒙古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稻香香、民樂樂、團結一家親,內蒙古...
    興安盟人用百萬畝人工林綠色長廊、退耕還林還草、科爾沁沙地治理等一系列實際行動,守住了一方如畫疆土。依託守護住的良好生態,內蒙古興安盟的綠色農業、科技農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前不久的豐收節上,興安盟的農民們便又收穫了一個滿滿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