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有素的關東軍士兵在突如其來的打擊前迅速做出反映,他們嗷嗷地嚎叫著從車上紛紛跳下去,譁譁地拉槍栓聲響成一片,黃澄澄的子彈從槍膛裡跳出來迸在地上。訓練有素而又墨守成規的日本士兵百忙中也沒有忘了在白刃戰前按《步兵操典》退出子彈。(摘自《亮劍》)
上面是小說《亮劍》中,對日本兵發動刺刀戰前的描述。關於日軍喜歡拼刺刀的描述,這些文學作品中,提及是非常的多的,而且好些影視作品中也是大量的出現。不過,日軍真的像我國的文學以及影視作品中描述的一樣,喜歡拼刺刀嗎?
真的不是這樣的,日軍真的並不喜歡拼刺刀。畢竟近身肉搏,遠遠比在遠處開槍危險的多。而且二戰是近代戰爭,是火器時代的戰爭,日本人不會傻到丟棄火器,而使用冷兵器殺敵。那麼,日本人是不是在戰場上就不去拼刺刀了呢?當然也不是。日本兵的戰前訓練,就有用刺刀刺殺這一項,而且是考核項目。
感覺我說的有一點自相矛盾了,其實不然。日本人不喜歡拼刺刀,只有到萬不得已時才開始拼刺刀。拼刺刀只有在近戰的時候才會用,為什麼,因為日本根本沒有進展武器-衝鋒鎗。而我國也沒有衝鋒鎗,所以我國的戰士也喜歡拼刺刀。
為什麼日本人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用了?原因有兩點∶
一、身體素質的差異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只有1.45米,的的確確的「小日本」。而二戰時期的美軍身高則是1.73米,只比平均身高最高的德軍,矮了0.02米,名副其實的美國大兵。單從身高來看,日軍的近身肉搏就不佔據優勢,更何況歐美人的身體素質整體比亞洲人強。所以,即使日軍的刺刀術很厲害,但是面對人高馬大的美國士兵,似乎並沒有實際的優勢。
二、武器裝備的差異
三八大蓋、九九式步槍、歪把子機槍、拐把子機槍、三年式機槍,這些槍械都是我們熟知的日本武器。而美軍的武器都有什麼呢?比如春田步槍、M1步槍、湯姆遜衝鋒鎗、M3衝鋒鎗等等。
可能不懂輕武器的朋友看不懂,日軍和美軍的武器差別在哪裡,那就是日軍沒有衝鋒鎗。衝鋒鎗是一種近戰武器,近戰效果非常好用。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還配備了霰彈槍。二戰的所有國家中,只有美國使用了霰彈槍,其作用就是來對付日本的「萬歲衝鋒」的。所以,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在優秀的刺刀術,面對美軍的衝鋒鎗和霰彈槍,都是白給。
另外,日軍也有衝鋒鎗-百式衝鋒鎗。這種衝鋒鎗是專門為太平洋戰場研製的,不過量產並不多,只有一萬多支。非常有意思的是,日本人竟然給衝鋒鎗裝上了刺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日本人對刺刀的熱愛。
最後,華叔想說,再優秀的技術,在絕對實力面前都是白給的。所以,努力發展科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