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這是如來對唐僧說的話,道出了他的前世,如來的座下二弟子,因為在如來講佛法的時候打瞌睡,輕慢了佛祖而被貶。都說我佛慈悲,一個瞌睡,就將自己的第二大弟子貶下凡,這似乎不太符合他護短的性格,而最後被封的旃檀功德佛,功德僅僅是傳播佛法嗎?並非如此,這裡面隱藏了悟空被算計514年的真相。
孫悟空從出生開始就與眾不同,他是吸收天地精華形成的時候,可以說他的出生就是天地的寵兒,地位堪比上古時期的神,只是他出生後並沒有爆發性的力量,因此沒有引起任何勢力的關注。這也為他的性格養成,騰出了絕對的空間,雖然無人關注,但是小石猴並不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平庸的猴子,他不辭辛苦,遠渡重洋,去尋找能夠教他本領的仙人。那時候的猴子十分天真聰穎,也善良可愛,一路上遇到很多人和事,好與不好的,都沒有改變他拜師學藝的初心。
孫悟空的學藝之路並不順利,師兄們待他也不是很好,可是小猴子心思單純不記仇,聽師傅講道也很用心,終於師父在他頭上巧了三下後,小猴子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從此每天辛勤學藝,儘管師父從不讓他炫耀,可是菩提山終究是人多,小猴子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強者榮耀,也學會了炫耀,但是卻違背了和師傅的諾言,被驅逐下山,此時孫悟空雖然後悔但也無可奈何,於是決定回去找猴子猴孫。
孫悟空是從什麼時候被各界關注的呢?大概是從拔定海神針開始吧!孫悟空可以說是一戰成名,只是天界眾神安穩了數千萬年,沒把此事放在心上,但是如來就不一樣了,佛教本來就人丁單薄,他一眼就看中了孫悟空這個可造之材,但是猴子性格比較野,如何能將他收於門下呢?剛好此時天界下令攻打花果山,如來的機會來了,他便靜觀其變,在猴子經歷了天界的種種刑法,練得火眼金睛時,如來更是驚喜,終於等到天界按捺不住了,便是他出場的時候了。
真想對付孫悟空,如來其實只要拿出他後面收了六耳獼猴的缽就可以了,但是如來沒有這樣子做,而是將它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一來是磨鍊他的心性,二來他派觀音多次去看望猴子,也是拉攏人心,因此後面觀音讓他護送取經人他才滿口答應,雖然後面反悔了,但是觀音先禮後兵,留了緊箍咒這一招。取經路上大小的妖怪與其說是對唐僧的考驗,不如說是對悟空的考驗,畢竟唐僧每次只要做到準確無誤地掉入妖怪的陷阱即可,這裡小編忍不住想吐槽,唐僧真的不是跟妖怪商量好的嗎?
十四年取經路上遇到各種妖魔鬼怪和唐僧對妖怪的「偏心」,悟空的耐性被磨得越來越好,不僅僅是武力,悟空還要想各種辦法從妖怪手中救出師徒幾人,簡直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的考驗。而到了靈山後,孫悟空終於被封佛了,鬥戰勝佛,唐僧完成使命,也被封佛了,旃檀功德佛,功德便是成功為佛教收攬了孫悟空這尊大佛,至於另外三個陪跑的,則是隨便打發了,畢竟至始至終,如來的目的都是孫悟空,算計了514年,終於讓孫悟空修得佛身,而一旦成佛,孫悟空就要徹底受如來的禁錮,畢竟如來是萬佛之祖,悟空終究是被算計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關注小編,了解更多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