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莫扎特」上線:林懷民出終極考題,沒音樂基礎也能作曲

2020-12-19 澎湃新聞

沒有音樂基礎也可以創作音樂嗎?其實,人人都是作曲家。

「尋找莫扎特」海報

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今年推出全新項目「尋找莫扎特」,讓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作曲不再是一件無法打破專業壁壘的難事。

「尋找莫扎特」集結了3位導師,特設了6期音樂創作課程,共有14個實驗性創作思維遊戲,請來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出終極考題。

7月18日起,每隔兩天,課程會在B站「SSO上海交響樂團」和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響樂團教育中心」更新一集。

「尋找莫扎特」課程錄製現場照片

每期課程會有不同的主題和方向。在「互動+創作」的模式下,循序漸進引領大家,在「玩」的過程中走進音樂世界,了解節奏、旋律、和聲、曲式結構、音樂結構等。

「疫情給了一個契機,我們有了開發線上課程的想法。」上海交響樂團教育拓展中心主任張毛弟說,「我們每天的生活充滿各種各樣的聲音,當這些聲音被作曲家發現和提煉出來時,就產生了音樂。這些無窮無盡的聲音素材,等待著我們發現並打造屬於自己的音樂,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

「尋找莫扎特」課程錄製現場照片

「尋找莫扎特」給那些有創作欲望的人開了一扇門,即便你沒有音樂基礎,沒有學過樂器,只要對創作有足夠的熱情和想像力,就能創作出有趣的音樂。

近年來,上海交響樂團一直努力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從委約創作、舉辦比賽到海外巡演,傳遞的都是中國作品、中國元素、中國聲音。

「尋找莫扎特」希望延續這一點。上完6堂課躍躍欲試作曲時,「尋找莫扎特」將邀請大家巧用中國元素去表達,並請來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出終極考題。

「尋找莫扎特」課程錄製現場照片

雲門舞集在東方美學的表達上獨樹一幟。當上海交響樂團和林懷民取得聯繫,溝通想法時,他覺得非常有意思,親自挑選並剪輯了《狂草》的片段,授權給上海交響樂團使用。

《狂草》是雲門舞集「書法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此前,《行草》和《行草2》都來大陸演出過,唯獨《狂草》沒有,沒想到竟以這樣的形式在大陸「首發」。

在林懷民挑選的9分鐘視頻裡,一群黑衣舞者翩翩起舞,舞步時而柔美,時而充滿力量。林懷民說,這段視頻可以是「創作獨立樂曲的跳板,也可以為它譜寫舞蹈的音樂。」

「尋找莫扎特」課程錄製現場照片

「尋找莫扎特」邀請大家為這段視頻作曲,可長可短,只需運用6堂課中學到的技巧,充分發揮想像力。

活動期間,大家可以在B站或微博帶話題#尋找莫扎特#上傳創作。9月10日,上海交響樂團將公布5份優秀作品,交由上海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演奏,奉上一場線上作品公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零基礎也能進行音樂創作?「尋找莫扎特」為愛好者打開一扇門
    圖說:「尋找莫扎特」海報 官方圖 下同無需掌握嫻熟的彈奏技巧,甚至不用紮實音樂基礎,照樣能憑藉自身對音樂的感悟和愛進行創作。今年MISA的全新項目「尋找莫扎特」讓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用「玩」的方式走進音樂創作世界,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莫扎特」!
  • MISA來了|不會樂器也能學作曲?來試試這道林懷民終極考題吧
    沒有音樂基礎可以創作音樂嗎?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的全新項目「尋找莫扎特」以用「玩」的方式走進音樂創作世界,讓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零基礎入門,作曲從此不再是一件專業壁壘無法打破的難事。作為全國首款原創互動類音樂創作線上課程,「尋找莫扎特」由上海交響樂團出品,旨在讓作曲成為人人觸手可及的藝術技能。課程共分為6節課、14個音樂互動遊戲,將於7月18日上午11點起上線,嗶哩嗶哩「SSO上海交響樂團」和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響樂團教育中心」,每兩天更新一集。
  • 尋找下一個「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 | FantasticClassics
    畢竟,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作曲」並非一項專業技術壁壘無從打破的難事。如果我們可以用「玩」的方式,與更多熱愛音樂的人一同走進音樂創作世界,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莫扎特」!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莫扎特
    1.人物生平莫扎特與1756年生在薩爾茲堡,其父親是一位宮廷樂師,同時也是一位頗有才華和聲望的作曲家。莫扎特自幼就顯露出非凡的音樂才能,在父親的培養下,3歲學鋼琴,5歲開始作曲,6歲起即以「神童」身份在維也納、慕尼黑以及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旅行演奏。
  • 揭秘:音樂神童莫扎特。5歲作曲的真相?好運氣在18歲之前用光了
    音樂神童,不管是莫扎特,還是別人;必有人造的成分被揭秘人:音樂神童莫扎特;揭秘地標:奧地利薩爾茨堡市蓋特萊德街8 號,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判詞:莫扎特一生只有短暫的莫扎特的故裡,奧地利大主教的轄區:薩爾茨堡儘管沒有任何文字記錄:他是基於怎樣一個時間契機,腦海裡萌生出這樣一個偉大的推廣謀劃的?但後來一系列的市場營銷成績都無不證實:這是一個偉大的市場包裝方案,一步步將幼年莫扎特運作成世界音樂神童;即便是今天,莫扎特依然當之無愧於音樂史上無人匹敵的神童神話。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
  • 一個永遠跳躍的音符,音樂天才莫扎特,自學成才帶給我們啟示
    他4歲的時候就聰穎過人,創作了第一首協奏曲能即興創作。給莫扎特修理過頭髮的理髮師回憶:幫他弄頭髮是件很困難的事,他從來坐不安穩,每時每刻都有靈感出現,然後他就會立刻衝向鋼琴,理髮師只能手裡拿著頭繩跟在莫扎特後面。7歲時又寫出第一首交響樂,12歲創作了第一出歌劇。
  • 偉大音樂家不為人知的秘密之——莫扎特
    他雖然只活了35年但是…………他3歲開始彈琴4歲開始作曲8歲寫了第一部交響曲而3歲這個世界最小摸琴的歲數也就莫扎特能幹得出來。音樂奇才莫扎特,3歲就在鍵盤上彈出和弦並熟記聽過的樂段,4歲剛學鋼琴不久便能彈奏小品,在五線譜上創作比認字還早。5歲時創作了《行板與快板》,8歲完成了第一部交響曲,11歲時創作了第一步德語歌劇《巴斯蒂安與巴斯黛安娜》和第一部義大利語歌劇《裝痴做傻》。
  • 音樂奇才莫扎特一生潦倒,死因成謎,家族絕後,人生悽涼
    莫扎特的父親是宮廷小提琴師利奧波德·莫扎特。莫扎特的母親是安娜·瑪麗亞。莫扎特在很年幼的時候,就顯示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小莫扎特喜歡坐在椅子上,用小小的拍手指敲擊著琴鍵,在他幼小的心靈裡這只是有趣的玩耍。
  • 音樂大師莫扎特與其父的通信,首次從德文譯介引入國內
    在第四輯中,小黑書首次從德文譯介引入了音樂大師莫扎特與父親的通信。天才般莫扎特面對父親也會叛逆和膽怯。《企鵝經典:小黑書 第四輯》由5本小說和5本非虛構作品組成,囊括10位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且大多已絕版或未曾有過中文版本。其中既有扣人心弦的普希金著名驚悚小說《黑桃皇后》,莎士比亞戲劇精選,還有柏拉圖極為精彩的作品《蘇格拉底的申辯》,E.T.F霍夫曼哥特風的《沙人》等。
  • 在歌劇中,聽懂真正的莫扎特
    用今天的話來說,莫扎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樂二代」,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在薩爾茨堡擔任宮廷樂師。當他發現莫扎特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作曲天才後,便有計劃地對兒子進行嚴格的音樂訓練,並帶著他到處演出。莫扎特成了遠近聞名的音樂神童。
  • 回首雲門45年經典 「林懷民舞作精選」即將全臺巡演
    沒考上臺灣大學已經讓父親耿耿於懷,再加上沉迷小說創作,更要命的是從小愛好跳舞,還執迷不悟要把舞蹈當職業。  沒曾想,林懷民在舞蹈道路上一走便是近半個世紀。如今年過七十的他宣布將於明年底退休,被視作「一個時代的結束」。由他創辦的雲門舞集正於全臺演出45周年舞作精選,幕開幕落,風格輪轉,像一場不須醒的好夢。
  •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曇花一現的天才音樂家
    導語: 如果說海頓開創了古典維也納樂派,是古典音樂的先河。那莫扎特對後來古典音樂貢獻,可以說是古典音樂的裡程碑,他將古典音樂在海頓基礎上更加發展,形成了獨有的莫扎特風格的古典主義音樂。也正因如此,奠定了莫扎特在世界音樂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莫扎特作為歷史上最具利用價值的音樂天才,已經成為無數機構的招牌,比如莫扎特音樂胎教,莫扎特巧克力,以及直接用於電影、廣告和各種提示音的莫扎特作品。電影裡的莫扎特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記片《阿瑪迪烏斯》(也稱《莫扎特傳》)。這部奧斯卡獲獎劇情片大大戲劇化了莫扎特,也成功地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 劉宇寧獻唱《終極筆記》主題曲 掀開迷霧尋找《冥冥有聲》
    由愛奇藝、歡瑞世紀和靈河文化聯合出品,李蒞櫻、白一驄任總製片人,鄒曦、馬小剛、衛立洲聯合執導,田良良擔任總編劇,曾舜晞、肖宇梁、哈妮克孜領銜主演,劉宇寧、範明、王勁松、劉雪華特邀出演,成方旭、劉昱晗、劉若嫣主演的青春冒險劇《終極筆記》於12月10日正式上線。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莫扎特繼承了父親的音樂才能,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音樂才能。父親也看到了他身上的這種音樂天賦,於是從小開始培養,3歲學鋼琴,5歲開始作曲,6歲起即以「神童」身份在維也納、慕尼黑以及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各國旅行演奏。
  • 最強大腦弱爆了,我來告訴你莫扎特究竟有多牛
    作為單項領域的大牛,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活到58歲寫了6部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天才李斯特活了75歲一共憋出兩部鋼琴協奏曲;好吧這些都是演奏家我拉個作曲家比比,貝多芬活到57歲搞了5部鋼協一部小協,柴可夫斯基每樣攢出一首,我們的莫扎特同學在短短的35年的生命裡創造了27部鋼琴協奏曲和8部(算上一部沒編號的)的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寫了三部鋼琴協奏曲。
  • 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創作技法方面的差異
    當前,人們對電子音樂的認識並不全面,大部分人並不能夠完全接受電子音樂作曲方式,但是電子音樂確實存在,並已經成為了未來音樂創作的發展趨勢。傳統音樂與電子音樂不僅在觀念上存在差異,在創作技法上也不同,下面遊戲音樂製作小編一起來跟大家說說。
  • 莫扎特—他的音樂是上帝的微笑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一個被稱為「神童」的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但是這個光環並沒有給他帶來更多的美好,雖然一生漂泊勞碌,歷經生活的磨難,但是在他的音樂世界裡卻是樂觀、清新、開朗的。
  • 《大地頌歌》音樂總監、作曲劉嶽:音樂創作,我關注民族性和世界性...
    在即將首演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中,他擔任音樂總監、作曲。如何創作出打動觀眾的音樂?劉嶽說,他最關注民族性和世界性怎麼融合的問題—— 交響樂為主軸,有湖南民樂和搖滾氣息 我母親是湘劇團的演員,父親是樂隊司鼓,從小在劇場長大。小時候,我們能接觸到的音樂,除了革命歌曲就是樣板戲,信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