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也能進行音樂創作?「尋找莫扎特」為愛好者打開一扇門

2020-12-19 新民晚報

圖說:「尋找莫扎特」海報 官方圖 下同

無需掌握嫻熟的彈奏技巧,甚至不用紮實音樂基礎,照樣能憑藉自身對音樂的感悟和愛進行創作。今年MISA的全新項目「尋找莫扎特」讓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用「玩」的方式走進音樂創作世界,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莫扎特」!

邊玩邊創作 打破專業門檻

2020MISA的全新項目「尋找莫扎特」,是由上海交響樂團推出的全國首款原創互動類音樂創作線上課程,讓作曲成為人人觸手可及的藝術技能。

課程設置上,相關方面打造了全新音樂「互動+創作」模式,打破專業門檻束縛,6期課程結合創意主題和音樂互動遊戲,啟發靈感和自我認知,引領對創作感興趣的人們了解節奏、旋律、曲式結構、和聲、音樂結構等。據悉,課程無年齡限制,只要有音樂創作欲望,都能感受音樂啟發與創作的多元魅力。

圖說:課程設置及安排

今日起,「尋找莫扎特」每兩天在B站「SSO上海交響樂團」和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響樂團教育中心」上更新,教學過程中課程不會教你如何創作,而是教你如何去思考、去想,通過不同的音樂互動遊戲把你的音樂靈感激發出來。活動期間,在相關網站上傳的原創作品,將有機會入選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曲目表。

林懷民「導航」 《狂草》中找靈感

為了更好地啟發參與者,上海交響樂團特邀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為「找莫扎特」挑選並剪輯了舞蹈《狂草》的片段。《狂草》是林懷民書法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舞蹈中蘊含著其對中國書法的心得。林懷民之前兩部作品——《行草》和《行草》都來大陸演出過,而《狂草》此次將以獨特的形式在大陸「首發」。

圖說:專業教師指導學員

在最新公布的相關視頻中,一群黑衣舞者翩翩起舞,時而柔美時而充滿力量,正如林懷民所說:「身體不是毛筆,不必照本宣科。狂草的書法只是想像力的跳板,並非純舞蹈。」「尋找莫扎特」邀請大家為該視頻作曲。

打開一扇門 亮出你的音樂

上海交響樂團教育拓展中心主任張毛弟表示:「上海交響樂團一直致力於打造教育品牌,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受益。開發線上課程的想法源自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從忙碌的生活中掙脫出來,有機會靜下心聆聽生活裡被忽略的聲音,當這些聲音被作曲家發現和提煉出來時,就產生了音樂。」因為有無窮無盡的聲音素材等待著被發現並打造,讓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才有了如今的「尋找莫扎特」。

張毛弟說:「我們想給那些有音樂創作欲望的人們開了一扇門,即便沒有基礎,也不必顧慮,只要有足夠的熱情和想像力,就一定能夠創作出有趣的音樂。」

圖說:學員正在接受指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參與「尋找莫扎特」線上活動的本市中小學生,在B站學習全部課程內容,按要求提交並完成學習內容,經個人申請和主辦單位審核通過後,參加活動所產生的相關信息將被有效記錄,並可記入上海市中學生綜合素質紀實報告。(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相關焦點

  • 「尋找莫扎特」上線:林懷民出終極考題,沒音樂基礎也能作曲
    沒有音樂基礎也可以創作音樂嗎?其實,人人都是作曲家。「尋找莫扎特」海報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今年推出全新項目「尋找莫扎特」,讓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作曲不再是一件無法打破專業壁壘的難事。「尋找莫扎特」集結了3位導師,特設了6期音樂創作課程,共有14個實驗性創作思維遊戲,請來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出終極考題。7月18日起,每隔兩天,課程會在B站「SSO上海交響樂團」和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響樂團教育中心」更新一集。
  • 尋找下一個「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 | FantasticClassics
    、《土耳其進行曲》(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331)等在內一系列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網友拿五部計算器演奏的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片段不過,要知道即使是像莫扎特這樣的傳奇人物,他的輝煌藝術成就,其實也是從「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莫扎特
    這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開闊了他的視野,為日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對相關資料的了解我們可以發現,童年的莫扎特不僅是鍵盤高手,還拉得一手好提琴。作公開演出時,他經常視譜演奏協奏曲、即興變奏、即興演奏賦格曲和幻想曲,博得極大讚賞。當他的父親看到6歲的莫扎特寫作的小步舞曲時,就非常確定地認識到:這個孩子是上帝送給人們的珍貴禮物。
  • 莫扎特和「嬉遊曲」
    莫扎特,似乎已經不用過多介紹了。雖然莫扎特在每一位音樂愛好者心中的印象不那麼一致,但是多多少少也反映出莫扎特身上的某些特質。例如,有人會覺得他是一個神童或者天才,有人覺得莫扎特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也有人覺得莫扎特的音樂總是那麼純淨甜美,等等。但其實這遠遠不是莫扎特的全部,要想真正了解莫扎特,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多聽他的作品,包括可能不是那麼流行的作品。
  • 創雅文化美麗星期五|段召旭講古典音樂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
    段召旭老師講《土耳其進行曲》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英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他出身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並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了成功,
  • 用AI模擬莫扎特「80歲」創作:結構工整,卻少了一些創意
    9月22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莫扎特80歲作品音樂會,由上海愛樂樂團、指揮家趙曉鷗、鋼琴家葛灝、何南南演繹。音樂家莫扎特在35歲時因病早逝,給世人留下遺憾:如果他的生命能夠延長,是否將為世界留下新的音樂作品?這個遺憾,或許將由AI來彌補。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莫扎特作為歷史上最具利用價值的音樂天才,已經成為無數機構的招牌,比如莫扎特音樂胎教,莫扎特巧克力,以及直接用於電影、廣告和各種提示音的莫扎特作品。電影裡的莫扎特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記片《阿瑪迪烏斯》(也稱《莫扎特傳》)。這部奧斯卡獲獎劇情片大大戲劇化了莫扎特,也成功地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 音樂奇才莫扎特一生潦倒,死因成謎,家族絕後,人生悽涼
    上天註定,莫扎特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活。1761年,莫扎特開始第一次自己作曲,這離他學習音樂只有一年時間。莫扎特從4 歲就開始作曲,7 歲寫了第一部交響曲,11 歲寫第一部協奏曲,12 歲就寫出第一部歌劇。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發展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鍵盤樂器和演奏技術的發展為鋼琴作曲家的創作表現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從19世紀開始,各國的鋼琴製作家對近代槌擊鋼琴作出了許多重要的改進:鍵盤音域也從五組八度擴大到七個半八度,張弦支架由木質換成了金屬鑄造的。
  • 《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誕生,源於莫扎特的悲傷之旅
    擅長創作各種體裁的音樂,歌劇、交響曲、協奏曲,還有大量的室內樂,可說是無所不能。據說他有這個本事,寫著一首樂曲,同時還可以構思另一首作品。▍莫扎特 新華/TAKEFOTO有人回憶說,小莫扎特對音樂的掌握就像玩兒遊戲,一上手就會,還是高手。遇到音樂之後,樂器成了新玩具。一首新曲子,只要他看上一遍,就可以記錄下來。給他個新主題,馬上就可以寫出各種變奏。
  • 一個永遠跳躍的音符,音樂天才莫扎特,自學成才帶給我們啟示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鋼琴協奏曲的奠基人。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與海頓、貝多芬一起為歐洲交響樂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一生創作了549部作品,包括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1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
  • 偉大音樂家不為人知的秘密之——莫扎特
    而3歲這個世界最小摸琴的歲數也就莫扎特能幹得出來。音樂奇才莫扎特,3歲就在鍵盤上彈出和弦並熟記聽過的樂段,4歲剛學鋼琴不久便能彈奏小品,在五線譜上創作比認字還早。5歲時創作了《行板與快板》,8歲完成了第一部交響曲,11歲時創作了第一步德語歌劇《巴斯蒂安與巴斯黛安娜》和第一部義大利語歌劇《裝痴做傻》。
  • 卡拉揚-《莫扎特:晚期交響曲》
    尋找莫扎特 莫扎特,引人神仰而惋惜的名字。 似暫臨人間的星火,稍縱即逝,卻璀璨了數以萬計的夜晚。 多少年來,人們渴望解讀他,觸及他,哪怕是一縷微弱的氣息。
  • 莫扎特—他的音樂是上帝的微笑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一個被稱為「神童」的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但是這個光環並沒有給他帶來更多的美好,雖然一生漂泊勞碌,歷經生活的磨難,但是在他的音樂世界裡卻是樂觀、清新、開朗的。
  • 在歌劇中,聽懂真正的莫扎特
    用今天的話來說,莫扎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樂二代」,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在薩爾茨堡擔任宮廷樂師。當他發現莫扎特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作曲天才後,便有計劃地對兒子進行嚴格的音樂訓練,並帶著他到處演出。莫扎特成了遠近聞名的音樂神童。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
  • 和聲為19世紀下半叶音樂創作開闢新道路,音樂創作特徵以蕭邦為例
    (三)裝飾音的運用在裝飾音的運用上,他改變了純裝飾性的用法,在莫扎特的裝飾性旋律的基礎上又朝前發展了一大步。有時利用裝飾音進行旋律的變奏,使裝飾音與旋律音糅和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有時又使一系列由裝飾音組成的經過句成為有旋律及和聲內涵的「有意味的線條」。
  • 揭秘:音樂神童莫扎特。5歲作曲的真相?好運氣在18歲之前用光了
    牆上掛著一幅1798 年約瑟夫·朗支未完成的著名的莫扎特畫像。二、三層樓裡陳列著莫扎特的樂譜手稿和「莫扎特在劇院」展覽。博物館裡還有一個廳專門為遊人播放莫扎特自己演奏的樂曲。即便,年幼的莫扎特並非像貴族富豪們認可的、媒體上吹噓的那樣神奇;著名商業記者傑夫·科爾文的調查結果是,莫扎特被高估了:那些4歲創作的樂曲皆由父親記譜並潤色,8歲寫的交響曲幾乎都在模仿巴赫,16歲{!-- PGC_COLUMN --}時的鋼琴協奏曲並無創造性,只是將巴赫的音樂重新編排。
  • 貝多芬在耳聾之後,繼續創作音樂,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驕傲的
    美妙多變的音樂讓維也納人為之動容,為之瘋狂。「貝多芬的音樂充滿了生命和美妙」。貝多芬雖然在維也納獲得了巨大的聲譽,但是他古板高傲的脾氣一點也沒有改變。每當創作到高潮的時候,貝多芬就用一桶冷水,澆在自己的頭上,尋找音樂的靈感。貝多芬通過冷水找到了音樂的靈感,可樓下的人真是倒了八輩子黴。這樣的租客估計沒有一個房東會喜歡他,所以貝多芬總是不斷地搬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