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為19世紀下半叶音樂創作開闢新道路,音樂創作特徵以蕭邦為例

2020-12-17 正步音樂教育

在和聲進行中產生旋律,如蕭邦練習曲Op.25 No.1,和聲色彩功能大於結構功能,旋律具有貴族趣味和浪漫的詩意,極富歌唱性,被譽為旋律大師。

分寸感很強,具有極好的支配、控制節奏的能力,大量使用自由的節拍,即將節奏作伸縮處理,或稱為放鬆嚴格的節奏。

(一)廣泛的體裁風格

蕭邦的鋼琴作品體裁風格有充滿戲劇性激情和史詩般氣魄的敘事曲、諧謔曲和奏鳴曲,有表現民族性格的瑪祖卡和波羅乃茲舞曲。

也有寓意深刻而結構精練的前奏曲和練習曲,還有洋溢著詩情畫意的夜曲、圓舞曲和船歌,此外還有即興曲、迴旋曲、協奏曲等。

(二)和聲語言的運用

在蕭邦的鋼琴音樂中,拿波裡六和弦、增六和弦、屬七系列和減七系列和弦以及屬九和弦層出不窮,大大加強了和聲的色彩功能。

蕭邦通過大量運用半音的手法,動搖了由維也納古典樂派確立的牢固自然音調性體系,成為後世作曲家李斯特、華格納、斯克裡亞賓和德彪西等人的重要先驅。

(三)裝飾音的運用

在裝飾音的運用上,他改變了純裝飾性的用法,在莫扎特的裝飾性旋律的基礎上又朝前發展了一大步。

有時利用裝飾音進行旋律的變奏,使裝飾音與旋律音糅和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有時又使一系列由裝飾音組成的經過句成為有旋律及和聲內涵的「有意味的線條」。

(四)優美的旋律

多採用民間音樂為基調,旋律來自舞曲或歌曲,自由運用變化音、半音階來對主題的旋律進行豐富和發展,甚至用和聲本身產生旋律。

有規律的八小節為一句的模式,並且常用反覆的手段對原始的主題加強,導向後面刺激的、激動人心的高潮。

蕭邦非常注重鋼琴踏板的用法,十分小心地處理聲音的延長與削減,以利於增強他的抒情性旋律或英雄性主題的豐富表現力,使之與他獨具匠心的伴奏音型配合得更加完美。

旋律是蕭邦音樂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他其中受舞曲影響產生旋律而進行創作的樂曲形式有:波蘭舞曲、瑪祖卡、圓舞曲以及一部分練習曲;受歌曲影響產生旋律而進行創作的音樂則主要出現在慢的樂曲(或樂章)之中。

這種旋律聲樂化的因素較多,常用另一個構成蕭邦旋律的重要因素是蕭邦的旋律靠它自身的和聲變化、節奏變換、轉調移調、加上美妙的裝飾音來運動發展。

蕭邦的創作對19世紀下半葉鋼琴音樂的繼續發展、各民族樂派的興起以及以後整個近現代鋼琴音樂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啟發和影響。

蕭邦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徵體現在旋律、和聲、音響、節奏上,他的旋律從沒有極端的情感表達,悲傷中沒有絕望,歡樂中沒有狂喜,喜悅中帶有憂鬱,豐富多樣的手法創造出迷人的旋律線條。

他深入地挖掘和豐富了這一系列音樂體裁潛在的藝術表現力,賦予它們以新的內容,獲得了豐碩的藝術成果。蕭邦的鋼琴作品體裁風格極其豐富廣泛,可以說是無人企及的。

蕭邦的和聲語言為19世紀下半葉的音樂創作開闢了新的道路,他對和聲的出色運用,對新的音響色彩的探索,構成了蕭邦音樂的一大特色,為後繼者展現了新的天地,體現出它重要的藝術價值。蕭邦的和聲概念,在19世紀是非常不尋常的,大大先進於他所處的時代,讓同時代人感到困惑和不可理解,直到德彪西時期,這種和聲色彩才得到肯定和發展。

他的作品在形式體裁上豐富多樣,同時又有高度的獨創性;旋律寬廣如歌、感人至深;和聲色彩豐富而有表現力;節奏生動;並常與波蘭民間音樂舞蹈有密切聯繫。

儘管也有人對蕭邦的鋼琴音樂創作存有非議,認為他的作品含有刺耳的調性和轉調、扭曲的旋律和節奏、怪異的處理和組合等,然而,正是蕭邦在作品中有了這些創新,才成就了他今日的藝術地位。

相關焦點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指的一提的是,在蕭邦創作的作品中,其旋律靠它自身的和聲變化、轉調移調、節奏變換、加上美妙的裝飾音來運動發展。(2)和聲特點從蕭邦創作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出,其在作品中的和聲語言為19世紀下半葉的音樂創作開闢了新的道路,他對新的音響色彩的探索為後繼者展現了新的天地。
  • 蕭邦鋼琴練習曲創作的三個階段及其創作特色習曲?
    一、蕭邦鋼琴練習曲的創作經歷 弗裡德裡克 弗朗索瓦 蕭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鋼琴是其音樂創作的一個重要領域,並包含大量的練習曲。縱觀整個練習曲的創作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發展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鍵盤樂器和演奏技術的發展為鋼琴作曲家的創作表現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從19世紀開始,各國的鋼琴製作家對近代槌擊鋼琴作出了許多重要的改進:鍵盤音域也從五組八度擴大到七個半八度,張弦支架由木質換成了金屬鑄造的。
  •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創作
    19世紀初,「狂飆運動(Sturm und Drang)」掀起了「浪漫主義」大潮,這種新潮流和新風格首先普遍流行於歐洲文學中。在這場運動中,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突破循規蹈矩的古典形式,用個性化的語言,不拘一格地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感受。
  • 西方音樂發展時期
    一時覺得西方古典音樂在歷史長河中遍布了數不勝數的經典之作。雖然不可能完整地探知或者欣賞所有的作品和作曲家,但是通過時間的脈絡來窺探一下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還是有可能的。 一般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可以分為7個時期 古代音樂時期:通常是指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4世紀.發源於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後期一些早期的基督教音樂。
  • 西方各個時期的音樂
    15世紀上半葉至16世紀下半葉,在尼德蘭形成了一個音樂學院,史稱"尼德蘭學派",杜費是一代尼德蘭樂派的主要作家,他創作的體裁主要有世俗,宗教兩大類。文藝復興運動在德國的具體體現是馬丁;路徳的宗教改革,馬丁.路徳是德國宗教改革的領袖。
  • 音樂創作和表演中的方言元素
    以汪立三的鋼琴曲《藍花花》為例,在創作中,方言語音音調的輪廓是民歌旋律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曲家對民歌素材創造性運用的依據;同時,方言語音中的延長音、滑音、重音等富有地方特徵的音節,多運用附加音和弦、七和弦等不協和和弦等編配,使作品獨具特色和感染力。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特徵,和聲復調的出現,調式調性的發展等特徵
    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既繼承了前人音樂創作中精緻的一面,又克服了前人過於拘謹、不夠自然的缺點,使音樂創作手法更加大膽,更加具有表現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斯卡拉蒂的奏鳴曲則基本上以主調寫法為主體,穿插著復調因素。但不論演奏巴洛克時期哪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嚴格的復調訓練都是基礎的基礎。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的最基本區別在於以下兩點。①在構成上。主調音樂由主旋律與和聲背景構成。儘管其中也常有對位線條,卻仍分有主從關係。
  • 作為一名原創歌手必須要了解音樂世家庫普蘭的音樂創作特點
    (一)庫普蘭的生平簡歷弗朗梭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又被人稱為「大庫普蘭」),1668年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他擅長鍵盤樂曲、器樂重奏曲、世俗歌曲及教堂音樂的創作。
  • 西方音樂史中民族樂派到底是如何劃分的
    民族樂派是指在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在東歐和北歐的若干國家先後出現了一批作曲家,他們立志於發展本民族的音樂,分別在各自的創作中採用民族的題材和民族的形式,反映了民族的風情和民族的精神,人們就稱他們為民族主義作曲家或民族樂派作曲家稱他們的音樂為民族主義音樂。
  • 音樂創作時期——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創作16世紀末葉至18世紀中葉的歐洲藝術風格崇尚奇異、豪華和精雕細琢,開始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均衡、穩定和莊重背道而馳。在當時人們看來這種最早興起於建築和繪畫中的藝術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世風漸頹的表現,因而貶之為「巴洛克」(Baroque,葡萄牙語),意即「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風格逐漸浸入到音樂領域要晚於建築和繪畫領域約半個世紀,現在「巴洛克」一詞已經不含貶義,經常被用在建築和音樂領域之中。
  • 音樂圖書譯介丨《蕭邦:一生和時代》
    如果不包括蕭邦的私人生活,這本書一定是不完整的。正如他所說:「蕭邦的音樂創作和他的私人生活密不可分,兩者之間相輔相成……蕭邦的音樂時時處處體現出對生命的探索。」——這就是這本蕭邦傳記為何與眾不同。經過十年深入廣泛的研究,阿倫.沃克(Alan Walker)完成了關於蕭邦的著作,對於這位舉世聞名的波蘭音樂家和作曲家,這是一部至今最完整和全面的生平傳記和音樂分析。沃克之前還為蕭邦同時代的匈牙利鋼琴大師和作曲家李斯特的寫過傳記,那部具有學術價值的三卷著作已經讓沃克為大眾所熟知。
  • 音樂漫談30|浪漫主義時期(二):音樂風格簡述
    與此同時,浪漫主義的旋律延續了18世紀晚期發展起來的一種趨勢,即主題變得更加聲樂化、更適合歌唱。舒伯特、蕭邦、柴可夫斯基創作的無數旋律被改編成流行歌曲和電影主題,尤其是電影中的愛情故事,因為這些旋律非常富有表現力。浪漫主義色彩化的和聲浪漫主義音樂中感情強烈的部分是由一種新的,更富於色彩性的和聲造成的。
  • 民族樂派與新世紀音樂創作
    >民族樂派自巴洛克時期開始,各個樂派形成了以德奧為中心的局面,19世紀,隨著民族樂派的興起,這種局面也開始動搖。所謂的民族樂派,就是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東歐和北歐的一些在創作中採用民族的題材和形式,反映民族的風格和民族精神的作曲家。
  • 【靠譜】汕頭和聲學創作
    汕頭和聲學創作對於死亡的描繪,西貝柳斯再三著墨,到了《憂鬱圓舞曲》又是另一番景象。作曲家是「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崇拜者,並且他終生都喜愛圓舞曲。西貝柳斯也寫過很多樂隊或鋼琴獨奏的圓舞曲,其中著名的就是《憂鬱圓舞曲》。
  • ...中心線上課堂|經典音樂賞析 音樂裡的春天之六《在水邊》《月光》
    這些作品堪稱藝術歌曲標杆式的作品,可以看出作曲家深厚的和聲功底以及把握鋼琴織體寫作的能力。其中鋼琴與聲樂旋律巧妙的模仿與對話,再加上和聲色彩與鋼琴織體形態的變化,如行雲流水而不做作。加布裡埃爾·福列(Gabriel Urbain Fauré,1845-1924),是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在歐洲音樂史上具有一定影響的法國作曲家。一生的創作主要集中在藝術歌曲領域,寫有100餘首作品。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在聲樂方面,除了最重要的二部清唱劇——《創世紀》及《四季》外,他還寫了許多宗教性聲樂作品。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 零基礎也能進行音樂創作?「尋找莫扎特」為愛好者打開一扇門
    圖說:「尋找莫扎特」海報 官方圖 下同無需掌握嫻熟的彈奏技巧,甚至不用紮實音樂基礎,照樣能憑藉自身對音樂的感悟和愛進行創作。今年MISA的全新項目「尋找莫扎特」讓每個人都有成為作曲家的可能,用「玩」的方式走進音樂創作世界,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莫扎特」!
  • 阿古拉泰:跨越世紀的天籟彩虹——草原音樂文學創作的回首與展望
    本次研討會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未來」為主題,以內蒙古音樂作品的保護、傳承、創作、產業發展為核心議題,通過領導、專家、學者的主旨發言、音樂人生動的市場實踐案例分享和青年音樂人新作品展示交流等形式,共同梳理和總結了內蒙古音樂發展成就和經驗,分析了內蒙古音樂發展面臨的問題,探討了內蒙古音樂產業創新發展的新理念和新路徑。
  • 蕭邦女朋友喬治桑,悉心照顧蕭邦的同時,稱他為「我親愛的屍體」
    蕭邦被稱為「鋼琴詩人」,是歐洲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因為曲子介於通俗與高雅之間,成為歷來鋼琴家最喜愛彈奏的對象。蕭邦終生專注在鋼琴曲的創作上面,代表作《夜曲》舉世聞名。現代流行歌手周杰倫也因蕭邦產生靈感,發表專輯《十一月的蕭邦》,並以一首現代版《夜曲》作為該專輯的主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