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女朋友喬治桑,悉心照顧蕭邦的同時,稱他為「我親愛的屍體」

2020-12-15 歷歷球

1849年10月17日,音樂家蕭邦因肺病於巴黎去世,終年39歲。

蕭邦被稱為「鋼琴詩人」,是歐洲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因為曲子介於通俗與高雅之間,成為歷來鋼琴家最喜愛彈奏的對象。

蕭邦終生專注在鋼琴曲的創作上面,代表作《夜曲》舉世聞名。現代流行歌手周杰倫也因蕭邦產生靈感,發表專輯《十一月的蕭邦》,並以一首現代版《夜曲》作為該專輯的主打歌。

這位厲害的鋼琴家,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蕭邦是流亡巴黎的沙龍寵兒

出生在波蘭華沙的蕭邦,父親是波蘭裔法國人,母親則是波蘭的沒落貴族。波俄戰爭爆發後華沙淪陷,蕭邦便流亡到巴黎,繼續從事鋼琴事業,也加入了巴黎的沙龍中。

在巴黎沙龍,他結交了李斯特、巴爾扎克、海涅、繆塞、德拉克羅瓦及喬治桑等文藝圈人物,經常演奏適合沙龍等輕快樂曲。相比舉辦演出,沙龍等氛圍讓他感到快樂。而交友上的「往來無白丁」,也讓蕭邦拒絕結交粗俗的人。

生活中的蕭邦,難掩貴族氣質,他喜歡乾淨,房間擺滿了鮮花,穿著則給人一種花花公子的錯覺,除了一身的名牌之外,他成批買入的白色羔皮手套,掀起了巴黎沙龍的「白手套熱」,甚至成為蕭邦粉絲喜愛購買的周邊產品。

不過,在上層社會活躍的蕭邦,骨子裡並不喜歡金錢與權勢,因此他只願為流亡的波蘭同胞籌辦音樂會,而不為貴族公開演奏,一生僅僅辦過30場公開演奏會。但蕭邦完全不怕賺不到錢,因為他的名氣過於響亮,一旦有演出,便座無虛席,而波蘭貴族也經常贊助他的生活開銷,這樣體面的藝術生活,連名氣響亮的柴可夫斯基都無法擁有。

第二,蕭邦是戀情低調的多情種子

蕭邦是一個自帶光芒的音樂新星,生活中也因為一些貴族習慣惹人矚目。但是面對愛情,他十分羞澀。

蕭邦的初戀情人是華沙音樂學院的女孩柯芙絲卡。蕭邦在華沙觀賞歌劇的時候,對柯芙絲卡一見鍾情,卻始終不敢告白。據說蕭邦曾走在街頭時,一直都在想著柯芙絲卡,以至於差點撞上迎面而來的馬車。後來,實在不敢告白的蕭邦,創作了《離別練習曲》,並在離開華沙的那一天,為柯芙絲卡演奏一番。

蕭邦第二段戀情,是他勇敢踏出第一步卻慘遭拒絕的戀情。他愛上波蘭貴族沃德斯基的女兒,同樣擅長鋼琴的美麗女孩瑪麗亞。蕭邦沒有像前一段戀情一樣「慫」,而是鼓起勇氣表白求婚,但瑪利亞家人以蕭邦身體不好,並且不是真正的貴族為理由拒絕。

此外,蕭邦為後世熟知的戀情,就是他與沙龍女作家喬治桑等戀情。喬治桑倒追蕭邦,兩人同居長達八、九年,雖然兩人感情非常好,但是蕭邦並不主動對外提起這件事,分手之後,也像個沒事人一樣繼續在巴黎沙龍中遊蕩。

我們現在能夠了解蕭邦與喬治桑的戀愛故事,幾乎都是來自於喬治桑的自傳作品,因為蕭邦的日記裡幾乎不寫兩人的戀愛軌跡。

第三,蕭邦是病如「林黛玉」的音樂家

蕭邦幼年的時候,僅僅是聽母親彈奏一次鋼琴,便能照搬上演,這讓母親驚喜異常,為蕭邦請來鋼琴教師齊尼夫。

自此,蕭邦的音樂才華「一發不可收拾」,7歲能作曲,8歲能登臺,被稱為「莫扎特繼承人」,躋身波蘭貴族沙龍之列,15歲登上了維也納的舞臺,可謂是鋼琴奇才。但是蕭邦有家族遺傳的肺病,母親、妹妹都是因為肺病逝世的,他自己也因為拖著長期的病體,一生瘦弱。

蕭邦與喬治桑同居之初,由於喬治桑與前夫的孩子身體不好,他們特地移居到馬約卡島。但是當孩子身體逐漸好轉的時候,蕭邦反而因為常年的雨季,病情加重。來為蕭邦診斷的醫生,都說他必死無疑。

然而,蕭邦雖然奇蹟似地拖著這樣的病體堅持了十年,但是他體弱多病,卻對他的人生造成了非常多的影響。

影響一,影響創作

在病榻上,蕭邦仍然堅持創作,比如在馬約卡島的98天,他仍創作了24首鋼琴曲。但是隨著病情惡化,他的創作越來越受到限制,甚至只能在夜晚作曲。後來蕭邦的彈奏柔軟無力,被聆聽他演奏的人批評過於纖弱,沙龍的公爵夫人們也很擔心他的身體狀況。

影響二,影響戀情

蕭邦跟喬治桑剛在一起的時候,歡快的蕭邦寫了很多戀曲,是他創作的一個高峰期。但是到後來,蕭邦的健康受到影響,體力一天天衰退,他變得相當沮喪且敏感,即便喬治桑細心照顧他,但他仍對喬治桑對他的戲稱「我親愛的屍體」覺得厭惡。最終,他們不得不分手。

蕭邦的樂曲,表露出他對生活與情感上的熱情,也促成他在音樂史上的成就。然而天妒英才,蕭邦由於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使得他難以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最後在39歲時與世長辭。

相關焦點

  • 蕭邦的熱情奔放和喬治桑的風情細膩
    1849年10月17日,蕭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 蕭邦和德拉克洛瓦關係有多好?音樂家和畫家這種交情,難能可貴
    作者:王加查爾斯·波德萊爾在其詩歌《通感》(Correspondence,又譯為《對應》)中提出香味(嗅覺)、聲音(聽覺)和色彩(視覺)等不同感官中的交相呼應,進而得出詩歌與音樂、繪畫等藝術門類的相通性。身為詩人、藝術評論家的他與畫家德拉克洛瓦和亨利·方丹-拉圖爾都相信音畫相通。
  • 蕭邦21首夜曲通解
    然而,當他的Op.9的三首夜曲初次出版時,卻遭到德國著名樂評家列爾斯塔的無情痛擊,稱蕭邦的作品比之費爾德的夜曲有欠自然,加入了過多的「香料和胡椒」。時至今日,我們除了在音樂史資料中見到費爾德的樂譜外,他的作品幾乎極少在音樂會上出現,而蕭邦夜曲的優美旋律卻穿過近兩個世紀的巨變時代,還在今天的夜空中閃耀,也許正是蕭邦夜曲中的這些「香料和胡椒」才真正滿足了現代人的胃口吧?!
  • 波蘭音樂家蕭邦:生於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
    「波蘭,我的祖國,無論我在何方,你永遠在我的心裡。」波蘭的街上人們含淚揮手,他們都來送別這男人的……這個人到底是誰,他為何離開祖國?蕭邦的音樂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的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蕭邦1819年出生于波蘭,父親是一位家庭教師,母親十分喜歡唱波蘭民歌。
  • 音樂圖書譯介丨《蕭邦:一生和時代》
    喬治桑的突然離去讓蕭邦感到絕望無助,從那之後蕭邦的創作和健康每況愈下,不久便撒手人寰。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任命他為蘭心大教堂(Church of the Lyceum)禮拜天上午敬拜的風琴大師。「哦,我的主,這裡是一個全新的我—在祂的僕人之下。」
  • 蕭邦是同性戀嗎?歐盟最嚴重反同國家之一的尷尬問題又浮出水面
    提到蕭邦會首先想到什麼?他短暫又具神秘色彩的一生?他與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愛情故事?還是,周董唱到:」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著名的浪漫主義時期的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
  • 學鋼琴,為什麼蕭邦練習曲非彈不可?(石叔誠)
    但對於我們現在談論的技術話題,我要選擇以蕭邦為例。且不說蕭邦同樣將已被稱為「枯燥」的練習曲寫成藝術品,僅就其全面開拓肢體的技能,系統訓練彈奏者的運動機能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以往的練習曲。這種高度藝術性與高度技巧性的完美結合,恐怕也只有蕭邦才能做到,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和聲為19世紀下半叶音樂創作開闢新道路,音樂創作特徵以蕭邦為例
    (四)優美的旋律多採用民間音樂為基調,旋律來自舞曲或歌曲,自由運用變化音、半音階來對主題的旋律進行豐富和發展,甚至用和聲本身產生旋律。有規律的八小節為一句的模式,並且常用反覆的手段對原始的主題加強,導向後面刺激的、激動人心的高潮。
  • 蕭邦第一敘事曲各版本演繹,每一版都加深愛它的信念!
    最後他留在維也納以音樂為武器激勵祖國和人民,國讎家恨的掙扎、兒女情長的斷舍,隱忍與爆發,榮譽與毀滅一切都交織到了一起,反映在此曲中。▼十一月起義,畫家馬辛·柴勒斯基繪▼舒曼有一次對蕭邦說,在他所有作品中最喜歡這首g小調敘事曲。蕭邦回答說:"哦! 我真高興,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
  • 喬治·桑:和蕭邦同居十年、同時和四個男人戀愛的女權先鋒
    喬治·桑本人是一個作家,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後就一舉成名了,此後的作品很多都被奉為經典。她雖然從事的是寫作行業,但是她的生活過得很富裕,一方面是因為成名得早,另一方面是因為她出生很好,父親是拿破崙時代的一個軍官。
  • 歷史上的今天:信賴鈴音:蕭邦之夢,薄暮傳說
    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 19 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來自百度百科) 而這款遊戲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描述了一個幻想的故事,遊戲的背景設定於蕭邦彌留之際的夢境之中,而他的生平和音樂作品也貫穿在遊戲當中。
  • 「魔法鋼琴」專列再啟程,快開始與蕭邦的幻樂之旅吧!
    蕭邦的音樂是如此濃烈、強大,如此感染人心,以至於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只能乖乖接受音樂引領,蕭邦的音樂顯然是本片的主角而並非電影配樂。我為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工作了兩年,他的音樂是有序工整並廣大寬容的。相比之下,蕭邦之於我心中則有一種宿命註定之感,但他總在混沌矛盾的邊緣。可無論靜謐或激越,蕭邦必然成為眾所矚目之焦點,你無法只把他當作背景音樂。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他在創作過程中多採用民間音樂為基調,旋律來自舞曲或歌曲,其中受舞曲影響產生旋律而進行創作的樂曲形式有:瑪祖卡、波蘭舞曲、圓舞曲以及一部分練習曲;受歌曲影響產生旋律而進行創作的音樂則主要出現在慢的樂曲(或樂章)之中。
  • 蕭邦鋼琴練習曲創作的三個階段及其創作特色習曲?
    第一個階段:是1829年到1932年,期間蕭邦正在歐洲各地遊歷,曾創作出了瑪祖卡、圓舞曲、波蘭舞曲和協奏曲等,在這些作品中已經可以看到技術性練習的影子,1833年作品正式出版,標記為10號,題名為獻給李斯特。 第二個階段:是1834年到1836年。
  • 古典名曲賞析39 飽滿熾熱,熱烈激蕩,蕭邦《幻想即興曲》
    ,編號分別為29、36、51、66.其中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作品66號,遺作,當時還沒有名稱,曲名是後人所命名)最為著名。這是蕭邦二十四歲時(1834年)的作品,卻直到他去世之後,才在樂譜夾內被後人發現,於1855年出版。標題《幻想》則為出版時所取。據說作者認為這首樂曲的主旋律與法國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興曲的主題有些相似,因此作者為了免遭非議而拒絕在生前出版。其實這首樂曲的內容遠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豐富的多,結構也嚴謹得多。通過這一典故,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創作方面的嚴謹態度。
  • 給你一個奇幻世界——《魔法鋼琴和蕭邦短篇》徵集活動開始,別錯過!
    《蕭邦短篇》以蕭邦練習曲的節奏與情感作為創作靈感,結合當代中外最優秀動畫大師,為每一首蕭邦練習曲製作獨立視聽動畫短篇,將每一首蕭邦練習曲化為感人的小故事。《墨水奇緣》講述一位極簡主義畫家將自己幼小的孩子遺失在自己的一幅畫作中,他爬進畫作中,從墨水怪獸手中營救自己淘氣的孩子,並最終得到墨水飛行器的幫助。
  • 長江鋼琴藝術家·精品課|吳羽翀教你彈德彪西、格拉納多斯、蕭邦!
    我覺得「月光」是整個組曲中的「靈魂」,它表現了一種寧靜、靜謐而又孤獨的情感。 第四首「帕斯比葉」舞曲 這是一首非常「天才」的作品。「帕斯比葉」舞曲結合了西班牙弗拉明戈的吉他演奏,體現為左手8分音符的律動,模仿的是撥弦樂器的演奏。同時,這首曲子還保存了巴洛克時期「帕斯比葉」舞曲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 第五人格:「我」在樹下拉蕭邦,「小提琴家」太難了!
    減少了魔音對求生者移動速度的影響、縮短了冥想條件的範圍從24米減少至12米、延長了奏鳴曲施放第二個音符的動作時長、同時延長了無窮動的動作時長。 「奏鳴曲」和「無窮動」兩個技能動作時長的賦予,不僅讓救援位求生者用了更加充分的反應時間和行動時間;而且魔音的減速效果的削弱,還能使求生者與小提琴家進行博弈時有了周旋的餘地。
  • one world義演|郎朗吉娜夫婦四手聯彈蕭邦夜曲,為世界加油
    二人四手聯彈獻演的蕭邦夜曲,旋律優美,撫慰人心。畫面中的郎朗一身黑色西服,吉娜也是黑色小禮裙,夫妻二人在鋼琴前相伴而坐,帶來一首蕭邦夜曲裡的作品9號《Nocturne op. 9 no 1 Bb min》,深情演奏,聯彈的四手,不時劃出漂亮的弧線,每一個音符都優雅從容,讓人沉醉如同走入夢中。
  • 李雲迪在李佳琦直播間教狗子學彈《鍾》,「中國蕭邦」怎麼淪落到上...
    在2017年廣州音樂會上,李雲迪和樂隊正在進行蕭邦名曲《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的演奏,誰知道突然斷電,頓時整個會場陷入一片漆黑,面對這樣的突發事故,樂隊的樂手們都停了下來,而當時李雲迪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依舊沉浸在鋼琴曲的世界裡,以完美驚人的狀態,為現場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聽覺盛宴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