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10月17日,音樂家蕭邦因肺病於巴黎去世,終年39歲。
蕭邦被稱為「鋼琴詩人」,是歐洲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因為曲子介於通俗與高雅之間,成為歷來鋼琴家最喜愛彈奏的對象。
蕭邦終生專注在鋼琴曲的創作上面,代表作《夜曲》舉世聞名。現代流行歌手周杰倫也因蕭邦產生靈感,發表專輯《十一月的蕭邦》,並以一首現代版《夜曲》作為該專輯的主打歌。
這位厲害的鋼琴家,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蕭邦是流亡巴黎的沙龍寵兒
出生在波蘭華沙的蕭邦,父親是波蘭裔法國人,母親則是波蘭的沒落貴族。波俄戰爭爆發後華沙淪陷,蕭邦便流亡到巴黎,繼續從事鋼琴事業,也加入了巴黎的沙龍中。
在巴黎沙龍,他結交了李斯特、巴爾扎克、海涅、繆塞、德拉克羅瓦及喬治桑等文藝圈人物,經常演奏適合沙龍等輕快樂曲。相比舉辦演出,沙龍等氛圍讓他感到快樂。而交友上的「往來無白丁」,也讓蕭邦拒絕結交粗俗的人。
生活中的蕭邦,難掩貴族氣質,他喜歡乾淨,房間擺滿了鮮花,穿著則給人一種花花公子的錯覺,除了一身的名牌之外,他成批買入的白色羔皮手套,掀起了巴黎沙龍的「白手套熱」,甚至成為蕭邦粉絲喜愛購買的周邊產品。
不過,在上層社會活躍的蕭邦,骨子裡並不喜歡金錢與權勢,因此他只願為流亡的波蘭同胞籌辦音樂會,而不為貴族公開演奏,一生僅僅辦過30場公開演奏會。但蕭邦完全不怕賺不到錢,因為他的名氣過於響亮,一旦有演出,便座無虛席,而波蘭貴族也經常贊助他的生活開銷,這樣體面的藝術生活,連名氣響亮的柴可夫斯基都無法擁有。
第二,蕭邦是戀情低調的多情種子
蕭邦是一個自帶光芒的音樂新星,生活中也因為一些貴族習慣惹人矚目。但是面對愛情,他十分羞澀。
蕭邦的初戀情人是華沙音樂學院的女孩柯芙絲卡。蕭邦在華沙觀賞歌劇的時候,對柯芙絲卡一見鍾情,卻始終不敢告白。據說蕭邦曾走在街頭時,一直都在想著柯芙絲卡,以至於差點撞上迎面而來的馬車。後來,實在不敢告白的蕭邦,創作了《離別練習曲》,並在離開華沙的那一天,為柯芙絲卡演奏一番。
蕭邦第二段戀情,是他勇敢踏出第一步卻慘遭拒絕的戀情。他愛上波蘭貴族沃德斯基的女兒,同樣擅長鋼琴的美麗女孩瑪麗亞。蕭邦沒有像前一段戀情一樣「慫」,而是鼓起勇氣表白求婚,但瑪利亞家人以蕭邦身體不好,並且不是真正的貴族為理由拒絕。
此外,蕭邦為後世熟知的戀情,就是他與沙龍女作家喬治桑等戀情。喬治桑倒追蕭邦,兩人同居長達八、九年,雖然兩人感情非常好,但是蕭邦並不主動對外提起這件事,分手之後,也像個沒事人一樣繼續在巴黎沙龍中遊蕩。
我們現在能夠了解蕭邦與喬治桑的戀愛故事,幾乎都是來自於喬治桑的自傳作品,因為蕭邦的日記裡幾乎不寫兩人的戀愛軌跡。
第三,蕭邦是病如「林黛玉」的音樂家
蕭邦幼年的時候,僅僅是聽母親彈奏一次鋼琴,便能照搬上演,這讓母親驚喜異常,為蕭邦請來鋼琴教師齊尼夫。
自此,蕭邦的音樂才華「一發不可收拾」,7歲能作曲,8歲能登臺,被稱為「莫扎特繼承人」,躋身波蘭貴族沙龍之列,15歲登上了維也納的舞臺,可謂是鋼琴奇才。但是蕭邦有家族遺傳的肺病,母親、妹妹都是因為肺病逝世的,他自己也因為拖著長期的病體,一生瘦弱。
蕭邦與喬治桑同居之初,由於喬治桑與前夫的孩子身體不好,他們特地移居到馬約卡島。但是當孩子身體逐漸好轉的時候,蕭邦反而因為常年的雨季,病情加重。來為蕭邦診斷的醫生,都說他必死無疑。
然而,蕭邦雖然奇蹟似地拖著這樣的病體堅持了十年,但是他體弱多病,卻對他的人生造成了非常多的影響。
影響一,影響創作
在病榻上,蕭邦仍然堅持創作,比如在馬約卡島的98天,他仍創作了24首鋼琴曲。但是隨著病情惡化,他的創作越來越受到限制,甚至只能在夜晚作曲。後來蕭邦的彈奏柔軟無力,被聆聽他演奏的人批評過於纖弱,沙龍的公爵夫人們也很擔心他的身體狀況。
影響二,影響戀情
蕭邦跟喬治桑剛在一起的時候,歡快的蕭邦寫了很多戀曲,是他創作的一個高峰期。但是到後來,蕭邦的健康受到影響,體力一天天衰退,他變得相當沮喪且敏感,即便喬治桑細心照顧他,但他仍對喬治桑對他的戲稱「我親愛的屍體」覺得厭惡。最終,他們不得不分手。
蕭邦的樂曲,表露出他對生活與情感上的熱情,也促成他在音樂史上的成就。然而天妒英才,蕭邦由於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使得他難以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最後在39歲時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