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亞隆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而他的作品中流傳度最高是心理治療小說《當尼採哭泣》。這本書翻譯成27種語言,在德國擁有的讀者數量最多,在希臘人均閱讀量最高。
2009年,維也納市長將《當尼採哭泣》選為年度圖書。這意味著這本書將印刷十萬冊,擺在藥店、麵包店、學校和年度書展的書架上免費分發給市民。
《當尼採哭泣》這本書,延續了歐文亞隆一貫的風格:心理治療方法完美地融入小說的情節、醫生與病人真誠的對話和建立了誠摯的情感,以及取得突破性的成長。而且,《當尼採哭泣》詩意的語言和理性的雄辯,讓讀者反覆閱讀、愛不釋手,豆瓣評分高達9.2。
那麼,這麼一本受歡迎又有魅力的書,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當尼採哭泣》將時代背景設置在1882年的維也納,此時歐洲最負盛名的醫生約瑟夫布雷爾正在威尼斯休假,可是一封魯莽的短箋打擾了他的節奏。寫這封短箋是年僅21歲,智識超群又風華絕代的美女露莎樂美,她請求布雷爾醫生治療朋友弗裡德裡希尼採的絕望。
弗裡德裡希尼採?沒錯!
他就是那位集天才與瘋狂於一身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語言學家等。不過,1882年,尼採先生還沒有獲得這些死後收到的美譽。他正處在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失業且受到同行的排斥、失友且與崇拜了十年的偶像分道揚鑣了、失戀且愛戀的女子與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發生性關係了。
面對露莎樂美的請求,布雷爾醫生感到左右為難。一方面,維也納的精神分析學尚在萌芽中,而絕望又不在生理治療的範疇。另一方面,布雷爾醫生正面臨自己人生的困境。外人看來,他正處在人生的巔峰時期,事業有成,妻子美貌如初,家庭幸福。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裡,他經常陷入對女病人貝莎的性幻想中。
無論如何,布雷爾醫生最終還是接受了露莎樂美的請求。
如莎樂美小姐策劃的一樣,尼採如約而來。尼採沒有提起自己的絕望,僅僅談論了偏頭痛和失眠的問題。當布雷爾醫生建議他住進維也納勞森治療中心觀察一個月時,尼採因經濟拮据拒絕了。
本來,布雷爾醫生也想放棄了,但是黎明前的敲門聲堅定了他的決心。原來,尼採在住宿的小旅館發病了,痙攣、頭痛似炸裂般的疼痛,口中喃喃自語:「幫助我、幫助我、幫助我……」布雷爾醫生快速讓尼採恢復了正常。
在回家的路上,布雷爾醫生想到醫治尼採的辦法了。然後,他和尼採達成一項罕見的交易——布雷爾做尼採身體的醫生,檢查他的生理狀態和提供醫療,而尼採則扮演布雷爾醫生心智上、精神上的醫生。
尼採同意了,住進了維也納勞森治療中心。
當名醫遇見了哲學超人,他們又會發生什麼樣的精彩故事呢?
01尼採說:「成為你的存在」
達成交易後,他們第一次會面時,尼採拿出筆記簿詳細地列出布雷爾的症狀:
1、普遍的不快樂;
2、被外來的念頭所糾纏;
3、自我憎恨;
4、恐懼衰老;
5、恐懼死亡等。
不止如此,布雷爾醫生的婚姻狀態並不如意,他說:「我感覺到跟她(瑪蒂爾德)有難以言喻的距離,就好像,我被困在非我所願的一樁婚姻、一種生活裡。」
生活中很多人像布雷爾一樣,人到中年衣食豐足,工作和事業的上升空間有限,很多人開始覺得現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想要推翻一切重來。這個問題,很複雜。
尼採對布雷爾醫生用了談話療法,他們聊起了肉慾、成長、權力與關係、時間的不可逆等,這些都無法中止布雷爾生對貝莎的性幻想,以及對妻子的冷漠。
直到尼採問:「當你沒有被貝莎的幻想所佔領時,你會想什麼?」
布雷爾聯想起一再重複做的夢,夢中的他一直往下墜。是的,布雷爾已經到達了人生的頂峰,以後的人生不再往上,而是往下。那麼,在這個時間節點裡,布雷爾對貝莎性幻想意味著什麼呢?熱情與魔力!
尼採尋著布雷爾的話語,抽絲剝繭,一點一點地深入布雷爾的內心。尼採對他說:「你製造了你自己的偶像,然後被它的陪伴所溫暖。」((P280),貝莎和莎樂美這些年輕的女孩子,在中年男人看來就是青春的象徵,是他們重返青春的偶像。
尼採進一步說:「貝莎不是真實的,她不過是來自未來與過去的一個幻影。」(P294)既然貝莎是一個幻影,布雷爾用來對抗衰老和死亡的焦慮,那麼如何才能徹底停止幻想呢?
找到正確的敵人啊!
尼採說:「正確的敵人是潛藏在你妄想之下的意義。」(P303)
尼採說:「毀掉婚姻總好過被它毀掉。」(P311)
尼採又說:「成為你的存在。」
布雷爾艱難地理解尼採的每句話,最後他醒悟了。他明白自己才是生活的主體,當他抱怨被困在一段婚姻裡,那麼他可以重新選擇啊。選擇,隨時隨地存在,他是有選擇。
重點:他是有選擇。
然後,按照一般劇情的發展,布雷爾就是第二個出走的託爾斯泰,放棄現在的所有的一切,離家出走,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確如此,不過布雷爾是在催眠中進行,而不是現實層面操作。
醒來後,布雷爾對妻子說:「我決定要娶你。」(P340)這意味著布雷爾找回自己的主體性,是他主動選擇現在的生活,而不是被選擇。如此一來,他的整個人充滿了力量感。
隨後,他向尼採宣布自己被治癒了。他對尼採說:「除了要感謝你之外你還讓我知道了生活愉快的關鍵,在於先去選擇必要的東西,然後去熱愛所選擇的東西。」(P349)
本書的作者歐文亞隆是國際富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在他的實際診治中,很多人像布雷爾一樣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生活是有選擇權,換而言之,每個人正在經歷的事物,都是出於自己的選擇。
選擇,意味著責任,就像布雷爾一樣承擔責任,走好人生路。
02尼採的命運之愛
最初,布雷爾和尼採達成交易的目的,想通過操控尼採的思想進而治癒他的絕望。
可是,隨著布雷爾對尼採思想了解越深入,他越是放鬆了對尼採的控制。他意識到:我越是真誠,越不要試著操控就越好。(P236)
最後,布雷爾直接向尼採坦白了露莎樂美找他的事,可是,尼採並沒有感覺到被背叛,而是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尼採說:「一個深沉的人也需要朋友。」(P350)在來見布雷爾之前,他接連遭受了三重背叛:理查華格納,保爾雷和露莎樂美。這些背叛差點要了尼採的命,是布雷爾的坦誠、溫暖和睿智讓尼採的心窩流過一股暖流,不再冰冷。
可是,尼採依舊拒絕了布雷爾的邀請。因為,他選擇了他的宿命——一個孤獨的探索者。這是尼採的命運之愛:選擇你的命運,熱愛你的命運。
布雷爾的生活回歸了往日的溫馨,而尼採一個人踏上前往義大利的火車,與一位名叫查拉圖斯特拉的波斯預言家碰頭。
本以為,名醫遇見哲學超人應該像是天空燃放的熱烈的焰火,沒想到尼採和布雷爾就像墜落的星辰,閃耀著自己的光芒,然後歸於寧靜。
對我們而言,選擇自己的命運之愛,造就自己的人生!
這是靈林玖玖第192篇原創書評,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美]:歐文亞隆《當尼採哭泣》,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