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牧去世,詩選曾被漢學家馬悅然譯成瑞典文

2020-12-22 南方周末

3月13日晚,臺灣詩人楊牧的社交媒體主頁「楊牧書房」發出一張黑白照片,上書「再見,楊牧 1940-2020」,宣告了他去世的消息。

據臺灣多家媒體報導,楊牧3月13日病逝於臺北國泰醫院。近年來,他身體狀況欠佳,幾日前病情惡化,被送進了加護病房。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須文蔚對媒體說,楊牧昏迷多日,過世時十分安詳。

南都記者獲悉,去年9月,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東華大學「楊牧文學講座」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還聯合主辦了「楊牧八秩壽慶國際研討會」,紀念這位臺灣著名詩人和作家。

曾在海內外多所著名學府任教

楊牧,本名王靖獻。據其官網介紹,他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1963年獲臺灣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學位,隨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英文創意寫作藝術碩士,1966年畢業後,轉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比較文學,1971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他長期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擔任教授,並先後在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著名學府擔任客座或訪問教授,1996年至2001年間,還曾擔任臺灣東華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長。去世前,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 (Emeritus),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和臺灣東華大學的榮譽講座教授。 

臺灣小說家、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吳明益曾對媒體表示,晚年回到故鄉花蓮參與創建東華大學的楊牧,經常在湖畔和綠蔭下授課,領學生讀詩、賞詩,還競選過東華大學校長。他象徵著這所高校開放的校風和自由的學風。

曾獲「詩宗獎」,晚年仍在求變

楊牧自少年時期開始新詩創作,早年曾用筆名「葉珊」,風格浪漫婉約。32歲時,他改用「楊牧」作為筆名,詩風漸趨醇厚深湛。除詩歌外,他的散文和翻譯作品等,亦為人稱頌。曾獲「詩宗獎」、「吳三連文學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專業獎項。

他的作品包括《葉珊散文集》《楊牧詩集》《楊牧自選集》《山風海雨》《柏克萊精神》《搜索者》等,並曾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義大利文、瑞典文、捷克文等在海外出版。著名漢學家馬悅然就曾譯出中文與瑞典文對照版的《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2011年獲得了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

此外,楊牧曾與臺灣詩人瘂弦等,共同創辦洪範書店,為臺灣純文學出版重鎮;他曾擔任主編的「新潮文庫」,影響了臺灣幾代後學。

據臺灣媒體報導,晚年的楊牧仍努力追求詩的新境界,嘗試不同風格,曾對記者說:「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變即是死亡。」

但他也是一個「老派」的人。及至近年,他在寫作時依然使用鋼筆或打字機。為了便於修改,他設計了特殊行距、格距的稿紙,供自己在寫作時使用。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他是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出入自如的「詩騎士」
    據多家臺媒報導,臺灣著名詩人楊牧3月13日於臺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年80歲。 臺灣「中央社」稱,楊牧近年身體不佳,呼吸系統與心臟皆有狀況,前幾天身體惡化住進加護病房。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須文蔚表示,楊牧上禮拜送進加護病房就昏迷,沒有清醒過來,過世時十分安詳。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享年80歲
    《在花蓮聽楊牧講詩》一文作者郭玉潔看到,那時候,國民黨宣導」反共文學」,文壇肅殺,詩歌最早出現新氣象。紀弦發起」現代詩」運動,主張學習西方;余光中則提出」新古典主義」,幾大流派論戰迭起,創作旺盛,成為臺灣現代詩的高峰。楊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一位少年詩人,並且同瘂弦等詩人結識。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曾告訴北大陳平原:院長要代表教授對付校長
    3月13日,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享年80歲。楊牧自少年就活躍詩壇,還創辦了洪範書店,在文學翻譯上也有建樹。漢學家馬悅然曾評價楊牧為「有中文血液的詩人中寫得最好的。」我們來一起來回顧楊牧先生生前跟北大陳平原教授的對話,以下是一些摘錄和整合。
  • 雨水飄打過我的墓志銘/春天悄悄地逝去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
    我沉沒塵土,簪花的大地一出無謂的悲劇就此完成了完成了,星子在西天輝煌地合唱雨水飄打過我的墓志銘春天悄悄地逝去——楊牧《星問》今日有消息稱,中國臺灣地區著名詩人楊牧於3月13日下午在臺北市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
  • 逝者|詩人楊牧:星子在西天輝煌地合唱
    據楊牧作品出品方「理想國」消息,臺灣詩人楊牧於3月13日下午在臺北市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正如詩歌《星問》中所寫,在這個春天,他隨著星光、雨水,沉沒塵土,悄然離開人世。對不少大陸讀者來說,楊牧這名字,可能比較陌生。
  • 臺灣著名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時間:2020-03-14 14:47   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
  • 臺灣東華大學悼念詩人楊牧:東華因有大師而成為大學
    據島內媒體報導,臺灣詩人楊牧3月13日逝世,享年80歲。3月14日,與楊牧淵源深厚、校內設有「楊牧書房」、「楊牧文學研究中心」的臺灣東華大學發文悼念稱:大師讓東華成為大學。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東華大學校長趙涵說,楊牧是該校人文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他曾在東華留下深刻印記,使得東華因有大師而成為大學,這些印記永存在東華師生的校園記憶中不滅。趙涵感嘆,楊牧教授是臺灣文學巨擘,他的過世象徵著臺灣文學天空彗星殞落,這不只是東華師生的一大損失,相信生活在臺灣的每一個人心中無不深感悲痛。
  • 馬悅然曾與莫言邊喝威士忌邊談小說「翻譯莫言作品沒要出版社一塊...
    2012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馬悅然和陳文芬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馬悅然也再次成為文學圈熱門名字。他不僅是有名的漢學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之一,而且是唯一懂中文的評委。他負責推薦中國文學,更是莫言的瑞典文翻譯陳安娜的老師。
  • 「你是迎面而來的風」,詩人楊牧病逝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楊牧194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花蓮,本名王靖獻,最早筆名其實不叫「楊牧」,而是「葉珊」,1966年赴美國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見證了1960年代的美國平權運動,並將筆名改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其代表作包括《楊牧詩集》《山風海雨》等,其詩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捷克文等。多年來,他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 臺灣詩人楊牧的詩歌《雪止》《黑衣人》《水之湄》賞析
    詩人駕鶴西去,白雲悠悠,遺留詩情在人間。鄙人孤陋寡聞,因為詩人去世,才從媒體上知道臺灣有這麼一位詩人,於是百度詩人的作品,品讀一番。粗覽其作品,覺得楊牧深受中國古典詩歌影響,講究詩歌意境美,其語言溫柔優美輕緩,情感含蓄細膩深沉。
  • 懷念詩人、散文家楊牧,風中的等待已是風中最後的等待
    去年三月,詩人、散文家楊牧去世,享年80歲。楊牧初與文學結緣時,曾在詩作《逝水》中寫道:「春天走過,春天悄悄地把我帶走。」這某一瞬間由心而生的想像,無意中預料了生命的句點。我們懷念楊牧,朗誦他的詩作,以及那些像詩一樣的散文。
  • 臺灣著名詩人楊牧去世,曾一度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力競爭者
    楊牧,本名為「王靖獻」,1940年9月6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花蓮市。此時臺灣還處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幼年時代的楊牧就展示了語言天賦,很小就認識臺語、日語和部分阿美語。1946年秋,6歲的楊牧考入了花蓮市國民明義學校,正式學習國語,接觸到了《血滴子》等漢語作品。高中時以後以「葉珊」為筆名,向詩歌雜誌投稿。1972年,將筆名從「葉珊」改為「楊牧」。後來他的詩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英、法、德、日、捷克文等。
  • 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中國臺灣文學泰鬥著名詩人李牧病逝
    據媒體報導,2020年3月13日臺灣著名詩人,學者,散文學家楊牧在臺北國泰醫院病逝,終年80歲。他的代表作包括《隱喻與實現》《失去的樂土》《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除了是一名詩人外,還是散文家、評論家。曾出過一系列關心現實和批判現實問題的作品,獲得過2007年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3年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等。
  • 美國漢學家傅漢思
    傅漢思(Hans Hermann Frankel,1916—2003),德裔美國漢學家,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教授。他畢生致力於中國古詩的譯介與研究,是美國中國文學研究領域的先驅,是首位對中國文學做純文學研究的西方學者,被譽為「一位同時精通中國傳統學問和西方文學的傑出教師」。
  • 曾給張艾嘉靈感,劉嘉玲念他的詩紀念張國榮
    被譽為"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寶級詩人楊牧,被曝於3月13日在臺北辭世,享年79歲 (2020年9月6日才是80歲)。消息一出,震驚海峽兩岸文壇和娛樂圈。近年,身體欠佳的楊牧,呼吸系統與心臟皆有病症,年前他就因身體情況惡化而住進加護病房,沒想到僅隔數月便與世長辭。本名王靖獻的楊牧,在1940年生於中國臺灣,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是臺灣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他還與著名詩人余光中是同學。
  • 葉芝愛情詩選《當你老了》出版
    近日,果麥文化與雲南人民出版社聯合推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著名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愛情詩選《當你老了》。該書精選葉芝的100首情詩。 葉芝被中國讀者熟知是其情詩《當你老了》,「多少人愛過你片刻的亮麗芳華,愛過你的美貌,不論假意或真情,但只有一個人愛你那追尋的心,更愛那愁苦刻在你憔悴的臉頰」,民謠歌手趙照將這首浪漫優美的詩改編成曲,旋律動人。
  • 楊焄|詩人已逝,詩人不朽!
    楊牧詩人楊牧一個月前在臺北悄然病逝,相關報導大多聚焦於他在新詩創作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甚至稱許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爭奪者,卻很少提及他同時還是一位傑出的古典文學和比較文學專家。楊牧當時正在東海就讀,與徐復觀過從頻密,想必也曾至現場親聆謦咳。而自此以後,「追體驗」便成為徐復觀極為看重的治學方法,在不少論著中都有所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