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師黑澤明電影中隱藏的秘密!

2020-12-21 葫蘆胡圖

無論在任何人、任何體系的眼中或評價中,毋庸置疑,黑澤明都是一個「世界頂級」的導演。

他被致敬,被效仿,被尊重,但卻從未被超越,他固執,他專橫,他認真,可對電影的信念卻無人能及。

在拍攝電影《亂》的時候,黑澤明讓整個劇組停下工作,就為了等一朵雲的到來。拍《戰國英豪》時,他為了捕捉到一個滿意的晴天鏡頭,足足等了100多天。

黑澤明從33歲開始作為一名導演,一直到他83歲的時候,50年的時間裡導了30多部電影,他的出片效率對比其他導演來說算是高的,但是在質量上也是有保證的。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日本最好的導演、世界級大師,主要依靠的作品有:40歲時的《羅生門》,44歲的《七武士》,47歲的《蜘蛛巢城》,70歲的《影舞者》,75歲的《亂》和80歲的《夢》。

其中,《影舞者》和《亂》讓黑澤明從天才升級到了偉大,他的鏡頭,他的敘事,他的內在,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黑澤明的電影有五大神器:感官刺激、色彩運用、人性解析、格局構建、駕馭演員,才成就了後來的「電影天皇」。

製造感官刺激,用色彩講故事。

拍電影不是寫小說,不僅要講好故事,還要考慮如何將它搬到熒幕上。所以,頂級電影大師們的共性是:一切最終都要落實到對觀眾的感官刺激。

這就需要掌握攝影、器材、道具、音樂、光線、色調、特效等全部技巧,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獨有的感官刺激風格。

在這一點上,張家衛、張藝謀、李安是做的最好的中國導演。黑澤明的高級之處在於,他可以利用極為有限的資源,達到刺穿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的目的。

比如,在六十多年前的《羅生門》和《蜘蛛巢城》中,他在只有燈光、太陽光、風扇、煙霧以及黑白攝影機的情況下,配合音樂和自然環境,就能夠做出如此緊張抓人心的效果。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相當於用石器時代的工具蓋出了一座現代大樓。

當電影進化到彩色時代的時候,黑澤明在沒有特效的情況下,純粹靠物理手段就可以展現出震撼人心的色彩效果和難以置信的幻境,這些即使是在四十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舊領先。

有一句說的好,大師都是走在時代前端的,就像10年前《阿凡達》的特效,直到現在仍然領先《復聯4》一樣。

很難想像,如果黑澤明擁有現代特效技術,能夠拍出怎樣的作品?他也許是全球唯一一個能接近卡梅隆的人。

黑澤明電影中的幻境走的是高端的詭異風格,不是那種常見的的驚恐,而是讓觀眾不知道是該害怕、該驚訝、還是該興奮,將人類情緒中隱藏的屬性全部激發出來。

他善於在不動聲色中製造震撼,電影《夢》中狐狸迎親的場景,僅靠一群人平穩的動作和配樂,以及少量的煙霧,就可以在明亮的環境下製造出詭異、驚嚇、刺激的效果。

另一段日本官兵走出山洞的畫面,也僅僅依靠簡單的化妝技巧,聯合偏暗的色調及一段整齊的步法就實現了同樣的效果。

這展現了黑澤明對日本人思維模式的洞察力,對影像技術的操控力和高格局的想像力。

除此之外,黑澤明對色彩的運用同樣具有象徵意義。

電影《亂》作為黑澤明的後期作品,講述了日本戰國時期,一個虛構的一文字家族,因分權自相殘殺而走向滅亡。

大郎的衣服是單一明黃色搭配少許青色,他既是法定繼承人,同時又是思維比較簡單的人,最終被次郎殺掉。

次郎是紅色穿著,服飾上有著較為複雜的方格,他既是危險的存在,又有多變的人格,他是最先發動戰爭的人,他也導致了一文字家族的覆滅。

三郎的衣著是天藍色,上面有著跟父親一樣的金色圖案,他嚮往自由且思想單純,也是真正熱愛父親和一文字家族的人。

黑澤明通過影片中三個兒子不同的服飾,便區分出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及他們的命運。

同時,黑澤明也擅長運用天空不同的顏色來講故事,影片一開始,秀虎和兒子們在晴天下狩獵,從最初的美好到最後的分崩離析,他都通過天空的變化呈現出來了。

三郎反對秀虎分權被趕出家門,天空開始變陰暗,暗示一文字家族即將走向末路,秀虎被大郎趕出主城,電影中短暫的出現了3秒的大太陽鏡頭,明黃色的顏色和大郎色相匹配,而這個大太陽即代表大郎。

大郎和次郎開始發起攻打,這時,電影中又出現了3秒烏雲遮住太陽的鏡頭,寓意著大郎的死亡。

秀虎看到雲層散盡的灰色天空,嘆息道「這是個什麼樣的天空啊!」這意味著三兄弟之間的爭鬥結束,同時也象徵著一文字家族的終結。

黑澤明運用色彩就可以體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結局,講出最好的故事,這是他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演的魅力所在。

構建深度的格局,解析人性的本質。

電影導演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即文藝片導演和商業片導演。

很多文藝片大師,比如庫布裡克這樣的大導演,他們的作品拍得都很有深度、有思想,但大部分觀眾可能會看不懂,因為他們的作品中有著自己的獨特思考。

相反的,很多商業電影拍得很有廣度,但卻沒有深度,對情節、燈光、攝影、效果等把握的更好,但是缺乏自己的思想深度。

就像一些好的作家,他們可能文章寫的不錯,可能作品也非常暢銷。但是比起海明威、卡夫卡等偉大的作家,他們對生活、人性、社會的思考,及在人類感情的挖掘上來說就有一定的距離。

在當代,就算有人能拿十次諾貝爾文學獎都比不上莎翁,所以史匹柏才會說,黑澤明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作品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而且故事通俗易懂,精神內涵上又不輸給任何文藝片。他在鏡頭語言和敘事結構上的創新,無論對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是巨大的促進。

他長期研究表現人性與社會的陰暗、消極。所以黑澤明很會講故事,他能把《羅生門》從一部電影變成一種社會現象的代名詞。因其對立衝突的主題而大放異彩,即使該片距離首映已過去60餘年,可觀眾依然為其痴迷。

他的作品《七武士》是電影藝術真正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黑澤明所構建起的是商業電影的一個模板,而這個模板直到今天依然被其他人所複製。

黑澤明的武士題材電影,都是關於日本武士最重要的資料,其中的社會價值可能會超過任何一位學者的相關學術著作。

對於武士這個群體,黑澤明看的比所有人都透徹,表達的比所有人都到位。

武士對黑澤明又喜又煩,喜的是別人拍的武士像是人與人之間的械鬥,黑澤明拍的武士,在陣勢上有了正規集團軍的感覺。

他影片中的精細程度和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一樣,都已經超過了電影的必要限度,完全是按照藝術品來做的。

武士煩他是因為,當全世界添枝加葉的美化武士的道德和武勇時,黑澤明則用深刻的思維以及高超的影響技巧,把他們貶低到整體道德水平在正常人以下,為了權利他們可以做一切事情,毫無羞恥感、道德感。

而事實證明他的這種表現形式是正確的,不是說黑澤明的史學考據功底比學者強,而是他具有能看透人心的強大思維能力。

控制畫面運動,完全駕馭演員。

黑澤明的電影動起來不同於其他任何人,每一部電影都完美展現了不同種類的運動,以及彼此之間的相結合。

1、自然的運動

在他的所有電影中,鏡頭背景裡都有著某種天氣,像風、水、火、霧、雪等,如此做的一個好處就是鏡頭有很多視覺趣味,就算人物靜止不動,背景的雨依舊可以吸引你的目光。

天氣是真正的情感觸發器,在任何電影中都如此,可以讓觀眾從感官上與電影聯結。

2、群體的運動

黑澤明電影中通常都有大群大群的人,他們或聚合或散開,這樣的人群是很有電影感的,當這麼多人被放進一個鏡頭裡時,任何情感都會被放大。

3、個人的運動

黑澤明通常會讓演員們為角色選一個標誌性的動作,在整部電影中不斷重複這個動作,這樣觀眾們就能快速地分辨角色及其心情,對於觀影體現有很大的幫助。

4、攝影機的運動

黑澤明風格的標誌之一,就是流暢的攝影機運動,從特寫到全景一鏡到底,看起來毫無違和感,達到一種一氣呵成的效果。

5、剪輯的運動

黑澤明是少數幾個自己做剪輯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之所以感覺流暢,原因之一就是在剪輯的運動。

當完成一個場景後,他會改變節奏,通常先以某種靜態作為結尾,然後再立刻剪輯進動態,通過這種節奏的改變,始終讓觀眾聚精會神。

黑澤明還有著自己獨特的駕馭演員的能力,是絕大部分導演用不出來也不敢用,就是將所有的演員「工具化」。

他對演員的表演有嚴格的框架要求,一切需要按他的指示去演,他不需要演員的即興發揮,宛如他的提線木偶一樣。

這是因為黑澤明設計的故事過於宏大、精密,他想讓觀眾記住的是導演的思想和他精心構造的畫面,而演員的個性表演會破壞整個電影的格局。

這其中的道理就好比指揮一個大合唱一樣,觀眾並不希望有一個人唱的過於突出而影響到整個表演及團體。

黑澤明拍電影時,就像指揮軍隊的將軍,現場的人全部都要聽他的,他能壓制住所有的質疑和反對,和卡梅隆類似,但比卡梅隆更冷酷,這是頂級藝術家的霸氣,也是他的孤獨。

真正的大師既有高端的格局、超強的觀察力及表達力,同時也是影像技術的駕馭者和引領者,他們是化身成導演的藝術家,提升了整個人類的文化水平。

然而,黑澤明只有一個,不會再有第二個,或者說任何一個頂級的導演都不會有接班人,因為偉大的人註定各不相同。

相關焦點

  • 黑澤明誕辰110周年:讓文學大師傾慕的電影大師
    文學報明天(3月23日)是享譽世界的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誕辰110周年。黑澤明的「粉絲」裡還有憑藉《教父》系列名垂影史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他曾說:「如果能和一位大師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這位大師就是黑澤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陷入人生低谷的黑澤明想要拍攝電影《影子武士》,卻沒有投資人願意與他合作,當時已經如日中天的科波拉和盧卡斯出面找到了資金,並擔任出品人,最終這部史詩電影在坎城電影節上摘取金棕櫚大獎,成為電影史上一段佳話。
  • 從《影子武士》中,看見黑澤明的攝影功力,被電影耽誤的攝影大師
    代表了東方最高導演水平的黑澤明在選擇拍攝電影為事業之前,就是一個畫家,這個武士家庭出身的大導演在一生的電影創作中,不斷都融入了對於畫面細節的個人化的藝術美感,和孜孜追求的日本文化與電影視覺美學的融合。《影子武士》就是黑澤明這位電影攝影視覺美學大家為我們呈現的經典作品,我們今天就從這部影片的攝影畫面中分析攝影藝術表達的具體方法和攝影創作可以借鑑的藝術元素。
  • 黑澤明忌辰 大師最經典的十部電影
    在他50年的電影生涯中導演了近30部電影,獲得了30多個著名的獎項,他的電影曾創造過持續20年的票房奇蹟。1990年,在第6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黑澤明獲得終身成就獎。1998年9月6日下午,黑澤明在東京逝世,享年88歲。黑澤明電影的精神氣質對整個世界影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 黑澤明大師遺作,華誼兄弟出品,2020最想看的電影-《黑色假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來自於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遺作,成為了黑澤明老師後期暗黑型作品群像之一。黑澤明老師,是一位被眾多名導奉為偶像的導演,是別名「黑澤天皇」的神級大師,更是日本電影及編劇行業國寶級的存在。除了他自身的光輝偉岸,他對其他許多人的作品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黑澤明誕辰110周年,他的電影你看懂過嗎?
    史匹柏說:「黑澤明是我的啟蒙恩師,電影界的莎士比亞」。《教父》的導演科波拉說:「如果能和黑澤明一起拍電影,他寧願當一個助理。馬爾克斯說:」只有黑澤明能夠改編《百年孤獨》。」黑澤明去世後,馬爾克斯拒絕把這本名著拍成電影。
  • 大導演黑澤明自傳《蛤蟆的油》,走進大師內心世界
    不敢說很懂電影,自然也不敢說很懂大導演,尤其是黑澤明這種大師級導演。《蛤蟆的油》,是他的自傳,沒讀這本書前,會被書名吸引,蛤蟆... ...的... ...油?SO,黑澤明在晚年回首往事時,自嘲自己就是站在鏡前的蛤蟆,發現自己從前的種種不堪,嚇出一身油。對我來說,最禮貌的態度是面對大師的這個說法,不能質疑大師說的是不是實話,但我敢肯定,這絕不是謙虛。
  • 黑澤明電影《野良犬》《尋槍》和《PTU》之間的聯繫
    黑澤明是一代電影大師,全能型的電影天才,在他早期的電影作品中《野良犬》不是最優秀的,但也絕對是值得彪炳史冊的那種作品,真是不得不佩服大師神一般的藝術創造力。這部電影上映於1949年,講了一位東京警察手槍被偷之後奮力追兇的故事。
  • 你們崇拜大導演,大導演都崇拜黑澤明
    影史上眾多導演都與黑澤明有關係/《黑澤明的電影人生》在電影界,如果這些導演算是「頂流」的話,黑澤明就是流量本身。他是第一個成為世界級大師的東亞導演,也是通過電影作品讓「武士精神」成為日本文化象徵的人。黑澤明在自傳《蛤蟆的油》中這樣評價自己哥哥的離去。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許正是哥哥帶給他的壓力與籠罩感,黑澤明在電影上始終保持著謙卑的姿態。在80歲高齡時,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黑澤明仍戲謔著說自己「並不懂電影」。
  • 黑澤明的電影秘訣
    同時,橋本忍也持續為今井正、內田吐夢、成瀨巳喜男、堀川弘通、小林正樹、岡本喜八、山本薩夫等知名電影導演撰寫劇本,留下了《切腹》《白色巨塔》《砂之器》等傑作,是日本電影黃金年代最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其中《羅生門》作為開啟日本電影黃金時代的轉折之作,橋本忍在《複眼:我與黑澤明》這本回憶錄中也對此展開了詳盡的回顧。
  • 黑澤明:以電影之名砥礪而行的世界級藝術家
    這是晚年的黑澤明寫在自傳《蛤蟆的油》當中,回首往事時的自喻,他就像在鏡前的蛤蟆,發現自己從前的種種不堪,嚇出一身油,而這油,卻能治癒傷口。《蛤蟆的油》這是電影大師黑澤明自謙的說法,這個憑藉了《羅生門》,《七武士》把日本電影推向世界的大師,曾一度被外媒諭為電影屆的"莎士比亞"。
  • 西方視野中的黑澤明電影:倫理精神以及個人主義的誤讀
    在黑澤明的電影中,主角往往是被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幫助弱小的人們去抗衡強大的外在力量。同樣在黑澤明的電影中也毫不掩飾對西方電影的喜愛,對於黑澤明電影中武士的解釋,則更多像是美國電影中的西部牛仔,1961年的《用心棒》在後來甚至被拍成美國的西部電影。
  • 對話| 馬爾克斯與黑澤明:電影、寫作、遺忘
    馬爾克斯年輕時曾經一度做過電影編劇,他的作品也被多次改編成電影上映,所以這次漫長而充滿洞見的談話也就從文學和影像之間的矛盾展開,兩位大師由電影、寫作一路談到原子彈、戰爭和遺忘。 值得一提的是,兩人關於核能和戰爭的擔憂似乎已經開始變成堅硬的現實。這次談話過後8年,黑澤明逝世;24年後,馬爾克斯去世。
  • 黑澤明生平簡介
    黑澤明 (資料圖)黑澤明(Akria Kurosawa)出生於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衷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於受到哥哥突然自殺的影響,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導演,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鍊,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之後又以劇作家的身份發表了,《達摩寺裡的德國人》,《寂靜》和《雪》。
  • 看懂了黑澤明的《七武士》,就看懂了所有電影
    雖然不能說《七武士》中包含黑澤明電影中的一切,但是也包含著一些基本要素, 黑澤明在《七武士》中極限的運用了精湛的導演技巧,電影的導演手法如何出色,只要看看好萊塢根據這部影片改編的《七俠蕩寇志》就知道了,後者與前者比起來真是相形見絀,可以說《七武士》是把黑澤明電影的精華集於一身的作品。
  • 「每日一部好電影」《夢》,黑澤明電影
    【導語】由於《羅生門》太過經典以至於黑澤天皇的諸多經典佳作被大家選擇性遺忘,也許這部日本電影你真的沒看過! 關注@獅子君Simba帶你看盡經典電影的主角人生!【獅子君Simba推薦】日本電影《夢》由電影大師黑澤明執導,上映於1990年。該片呈現的是黑澤明對於自己的八個夢境的勾畫。黑澤明的8個夢:① 太陽雨:母親叮囑小男孩不要看不該看的東西,他卻在森林裡無意中看到了狐狸新娘出嫁。
  • 黑澤明:「電影天皇」的敬業與精進
    《等雲到》的中譯者吳菲住在日本,她的譯後記說起亮相電視的野上女士,「年過八十的她滿頭銀絲,神態自若,其風採可用『颯爽』兩個字來形容。老太太說起話來乾脆利落,對電影界往昔的人事種種依然如數家珍」。這一「颯爽」我想像得到,或許就像李奇筆下的高峰秀子,黑澤還是助理導演那陣愛上過她,但兩人終是沒有緣分。1981年9月29日,李奇在不同場合見過黑澤明與高峰秀子。
  • 奠定日本導演黑澤明「影皇」地位的這七部電影
    NO2、《亂》《亂》是由黑澤明導演的反應日本戰國時代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文字秀虎將家業分給長男太郎、次男次郎、三男三郎,三郎當場把三支箭橫在膝上折斷了,以譴責父親枉經亂世,不知人情之不可靠。父親秀虎將三郎驅逐出境,文字家果然被三郎言中,父子及兄弟間的爭亂開始了。《亂》是黑澤明導演的又一部東方莎士比亞電影。
  • 40年前,大師黑澤明把色彩光影用到了極致,也把人性講透了
    《影武者》一掃黑澤明10年頹勢,一舉拿下了當年日本十大賣座電影的第一位,獲得了第33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延續了黑澤明在彩色片拍攝的個性化探索,以絢爛而富有想像力的色彩光影運用、簡約的敘事風格和深邃的思想內涵在影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 黑澤明百年誕辰:他率先打破歐美壟斷
    他的作品頻頻在威尼斯、坎城與柏林諸影展中得獎,80 歲那年還在美國領取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榮譽獎。日本媒體評價他,「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無論是亞洲的導演,還是歐美的導演,都無一例外受到黑澤明的影響,打上黑澤明電影敘事的烙印。「他的偉大就在於對電影藝術非凡的創造力。
  • 黑澤明是導演中的梵谷嗎?他的手稿可以當壁紙了
    著名的電影導演黑澤明創作出很多部為世人稱讚的作品,他在拍攝之前就會花很多時間精心手繪他的電影中的所有故事板,通過這種方式將他的藝術視野分享給每個創作團隊的成員。 黑澤明(Akira Kurosawa)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他是世界公認的日本電影天皇,帶領日本電影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導演,也是日本近代電影史的重要人物,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