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滄東孚街道過坂社區,不少居民家中都備了個大發酵桶,居民「洗菜、種菜施肥,都靠它」。記者了解到,因為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街道試點贈送了一批發酵桶,希望大家做好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的目標。
【典型】
廚餘用來做酵素,洗菜洗碗特別乾淨
每天,過坂社區都會有垃圾分類收運車輛定時經過每戶居民家,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投放垃圾了。林巧玲家有兩個白色大發酵桶,她和家人平時拎垃圾去投放,垃圾量其實並不多,主要是紙巾、塑料包裝袋等其他垃圾。林巧玲說,這是因為家裡的廚餘垃圾都進了發酵桶。
林巧玲和其他居民最早是從西坂菜地取經學會製作酵素,菜地老闆娘很熱心,免費教大家,還告訴大家,酵素可以留著自己用,等桶裝滿了,那些渣可以整桶提到菜地,換取青菜。不過林巧玲沒去換過,因為都自家用了,製作好的酵素按照一定比例加到洗潔精中,她說:「廚餘發酵出來的酵素有股淡淡清香,洗菜洗碗特別乾淨。」
記者看到,白色發酵桶中裝的主要是果皮、菜葉和茶葉渣等,湊近聞了聞,並沒有想像中的燻人臭味。林巧玲說,等過一段時間,整個發酵桶差不多快滿了,他們把這些優質有機肥扛到自家菜地,施過這些發酵後的肥料,菜地裡的菜不僅長勢喜人,而且特別好吃,更有農家菜的味道。
【推廣】
傳授環保酵素製作方法,承諾殘渣可以換青菜
「我們居民很多都還有種菜、養雞養鴨,所以果皮、菜葉以外的廚餘也很少全都丟掉,丟掉就浪費了。」林巧玲告訴記者,比如剩菜剩飯,這些比較油,一般不會丟進發酵桶,直接用來餵雞餵鴨,所以每次收運車來,其實家裡只有少量的其他垃圾。那些紙皮等可回收物則有專門的回收人員上門回收。
西坂菜地老闆娘蘇久娟從去年6月開始教村民製作環保酵素。「有人帶頭,環保行動就能推廣開。」讓蘇久娟驚喜的是,前來學習的村民有好幾十戶,街道提供的發酵桶一下子發出去五六十個。
蘇久娟不僅提供場地,現場教授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還向大家承諾,製作酵素後剩下的渣如果不要,可以直接拎到她的菜地。「菜地有什麼菜,就送什麼菜,五斤十斤,有多就多給,少了也不會讓村民空手回去。」蘇久娟說,只要有一個村民認為這個辦法好,就會影響下一個人,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會有越來越多人加入環保行動中,這樣就更好地實行垃圾減量。
村民學會製作酵素後,並沒有將酵素渣送到菜地換取青菜。「大家都利用起來,用來給自家菜地施肥了,這也是很好的。」蘇久娟說,她之所以特別支持環保酵素製作,是因為她受益於種植有機菜,很多企業單位都找她大批量訂購,所以她很支持垃圾分類工作進農村。
早在5年前,蘇久娟開始接觸環保志願者,每逢周末都會有很多環保志願者到她菜地開展公益活動,只要和別人聊天時聽說對方想了解環保酵素,她都會特別熱情地向對方介紹。蘇久娟說,一些賣水果的小販經常有爛水果,不知道如何處理,她經常將它們收到菜地,讓小孩子體驗農耕生活,將水果皮埋到土裡,等過好一段時間,那塊土壤中便會有好多蚯蚓,小孩子便可以從土裡挖出蚯蚓,去餵雞餵鴨,這種原始的農耕體驗,大人小孩都樂於參與。
【點擊】
如何製作環保酵素
東孚街道臺胞林倩如經常教居民製作酵素,她說,中秋快到了,柚子成熟,柚子皮是非常好的酵素製作材料,可以製作柚子皮精油清洗劑。環保酵素製作只需要紅糖、廚餘和水即可,比例為1:3:10,經過三個月時間,環保酵素就製作完成了,用紗布過濾出其中的液體,即可作為清洗液使用。
(文章來源:廈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