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在古城西安,還是「新科散打王」的寶力高和「超級散打王」柳海龍龍爭虎鬥。一個是柳腿劈掛,所向無敵。一個是沾衣十八跌,風頭正勁。
記者:請分析一下,你和柳海龍分別有什麼優勢和劣勢,你如何應對?
寶力高:柳海龍的技術特點主要是以腿法為主,他打的比較靈活,大賽經驗也比較豐富。而我體力比較充沛,而且摔法也很好,我個人的想法是安排一些技戰術,拳臺上主要是以拳法為主,打過以後貼身摔,克制他的腿法。
記者:比賽中體力是確實是很重要的,你平時如何訓練體力?
寶力高:每次在技術訓練之前先三分鐘跑,進行超強的無氧訓練,然後就是綜合體能訓練,耐力跑,短距離跑,開始是400米,然後是100米,最後是綜合力量訓練,蛙跳、推小車或是抱人、推人等。
記者:一般在你打比賽之前,每次體力的訓練是多長時間?
寶力高:每天教練安排是6小時左右,上午3個小時,下午3個小時。
記者:在比賽的時候,臨場發揮特別重要,你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並控制場上節奏的?
寶力高:我的打法一般是先從氣勢上壓倒對方,然後再運用我的綜合技術取勝。
記者:那你如何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寶力高:運用我的重拳。在國內,我的拳還是比較重的,我用拳法來攻擊對方,做到心裡有底,我不怕浪費體力,開始追著對方打,如果對方硬打硬拼,他胳膊硬不過我,硬拼幾下之後,挨了我幾拳,他就能感覺到我出拳的重量,對方心理就會產生壓力。
就算我打不著對方的頭部,也能感覺到我的拳非常重。當他防著我的拳的時候,就基本處於守勢,我就上步使用貼身摔。
記者:平時教練對你是怎麼訓練要求,與賽前有什麼不同嗎?
寶力高:平時大家在一起訓練,比賽前一個月,除了平時的訓練外,開始打手靶、腳靶、沙袋,強化技術的特點。
記者:2002年12月31日散打王總決賽你打得很好,除了體力充沛之外,在戰略戰術有沒有其他的準備?
寶力高:在那場總決賽中,我的戰術主要是體力分配比較科學,而且我在賽前訓練得也比較充分,到了最後一局,我在氣勢上壓倒了薛鳳強,用拳法加上貼身摔,尤其是發揮我的貼身摔法優勢,最終贏得了比賽。
記者:那次比賽我也在場,看到你打得理直氣壯,居高臨下,你是如何做到的?
寶力高:主要是薛鳳強前兩場打得比較費體力,而我第一場打得比較費體力,第二場和格日樂圖打的時候體力耗費很小,主要他體重輕,而且比賽沒有打完。
於是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最後一場和薛鳳強的比賽準備上了,這也是我教練的戰術安排。我打得比較積極,主要是贏在氣勢上。
記者:還有一說法,評論你打的雖然有氣勢,但是不善於用戰略戰術,有的時候表現是一流,有的時候是二、三流,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的?
寶力高:主要是戰術安排,戰術安排比較好的話打得比較穩,戰術安排要看對手的實力,如果戰術安排體力比較充分我就打得比較衝。
泰方連扳兩局,拳手拳迷的聲勢大漲。進入到第五場大決戰中,寶力高上場,出戰西提戳。
記者:泰拳以肘和膝著稱,如果散打要克服泰拳,如何從技術上克服肘和膝?
寶力高:泰拳其實並不可怕,他們一來中國甚至會全軍覆沒。這兩門功夫的規則差距很大。但是如果規則確定了,散打對泰拳,我們就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側踹腿,泰拳中沒有,腿法和摔法不如中國好。
記者:客場比賽,如何克服一些場外因素?
寶力高:客場比賽的確會存在一些場外因素的困擾,但自己在速度、力量和摔法上佔有優勢,因此並不害怕風格硬朗的泰拳手。
記者:比賽規則改變,對你有何影響?
寶力高:比賽規則的改變,對我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散打王比賽也是每局3分鐘,摔法的得分也是1分;而且從當時的身體狀態來看,賽前我就認為雖然不敢說一上場就把對手KO,但拿下比賽沒有問題。
記者:上場後第一場輸了,真有點出人意料?
寶力高:第一場輸了,後來,教練告訴我除非我把對手KO了,否則,是很難贏得比賽的。
記者:第二場更讓人出乎意料?
寶力高:是啊,第二回合開始,我就運用靈活的移動,頻頻反擊,把對手逼到臺角猛打。那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KO對手。後來,利用連續的重拳和正踹將對手技術性擊倒。
中美對抗北京工人體育館,首屆世界散打王爭霸賽。首次將IKF(國際自由搏擊聯合會)的金腰帶留在了中國。第三場,寶力高對陣美國選手馬瑞羅伯。
記者:與馬瑞羅伯的對決中,一開始其實不錯?
寶力高:對,一開始就在氣勢上壓倒對手。
記者:對手也很有實力,在被組合高鞭腿連續擊中後仍然不動?
寶力高:對手的抗擊打能力特強,也有19勝1負9次技術性擊倒對手的戰績。但是,我沒因此而急躁,因為是在自己家門口,還是尋機用自己擅長的摔法。
記者:看得出你的體力幾乎在透支?
寶力高:體力有點透支,我自己的力量有限,沒有大家給我的力量是贏不了的,贏了之後非常興奮。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任編輯:出河蛟
作者: 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