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寶先生1982年12月23日逝世,2020年是楊廷寶先生逝世38周年。
楊廷寶曾坦言,「為了更好地合作,每件作品都作了修改,沒有一件自己完全滿意的作品」,但這都沒有阻擋他終其一生創作出一座座賞心悅目的建築精品。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年,摯友童寯在悼念他的文章裡稱讚道,他是一位戴著「腳鏈」仍能跳舞的建築師。
楊廷寶,他是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曾多次參加、主持國際交往活動。在推動建築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建築學界享有很高聲譽,他以多方面突出成就被稱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他一生主持、參加指導的設計工程有100餘項,建築界有「南楊北梁(梁思成)」之譽,他便是「南楊」——楊廷寶。
1901年,楊廷寶出生於河南南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楊鶴汀不僅是同盟會會員還是教育家。他興辦公益,創辦學校,開辦工廠、農場,走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之路,女主人知書達理、能書善畫,可惜在生產時去世。
楊廷寶
1907年,楊廷寶入家塾念書、熟讀詩文典籍、練字臨畫,此後便一生與繪畫相伴。1912年6月,他離開家鄉赴開封應考河南省的留美預科班。1915年,14歲的楊廷寶就讀清華。當年,正值清華大禮堂的建造時期,他對於能夠將應用科學和美術愛好完美結合的建築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下決心去美國學習建築,清華大學圖書館被視為三代建築師「契合」的經典作品。1919年,由美國建築師亨利 墨菲設計。12年後,由楊廷寶設計擴建。1982年,由清華名教授關肇鄴第二次設計擴建。關肇鄴曾回憶初見清華圖書館時的情形,抗戰剛勝利,以清華園為傷兵醫院的日軍撤走不久,到處荒草沒膝,滿目瘡痍,然而「外表的悽涼」絲毫不能掩蓋這座建築一二期設計,渾然一體「內質的壯美」,使人「久久不忍離去」。
清華大學圖書館二期建築由楊廷寶先生設計,1931年完成
1921年,楊廷寶清華畢業後留學美國,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他的建築設計和水彩畫得到保爾·克芮和瓦爾特·道森的指導,學習成績優異。1924年,他榮獲全美建築系學生設計競賽艾默生獎一等獎,同年又獲市政藝術學會設計競賽一等獎,楊廷寶獲碩士學位後美國不少建築事務所出重金聘用他,但他眷戀祖國,於1926年回國。
京奉鐵路瀋陽總站
1927年,楊廷寶加入天津基泰工程司,該司曾是國內當時最著名的建築事務所之一,就此拉開了他黃金創作的十年。在當時被西方壟斷的建築市場,幾乎沒有中國人設計的建築。27歲的他,便設計出了當年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京奉鐵路瀋陽總站。該站平面布置緊湊,功能合理,具有交通建築特徵,總面積近7000平方米,楊廷寶從此名聲大噪,成為和梁思成齊名的建築大師。
30年代後,楊廷寶長期在南京工作,創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時代感極強的優秀建築,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和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辦公樓、中央研究院、中央體育場、中央醫院、金陵大學圖書館、南京下關火車站、中山陵音樂臺、譚延闓墓等,有人更說近現代半座南京城,都是他打造的。
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
楊廷寶主持設計初步方案、指導建築設計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巫敬桓等最後完成。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1949年後,歷任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建築系教授、副院長和建築研究所所長。從教40多年,楊廷寶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建築人才,中科院學部建築委員會主任委員鄭壽燮、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張坦等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北京和平賓館
解放後,他參加了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等項目的建築設計。他的設計,不僅做出了合理的功能布局,協調的建築體形,宜人的比例尺度,而且結合運用了一些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與形式,探索著傳統建築形式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從而發展了「國粹」精神的民族形式建築。
楊廷寶作為著名建築學家繪畫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畢生作畫不輟,創作了大量美術作品。綜觀其畫,色彩細膩,畫風清逸尤其是他的古建築水彩,豔麗而不失端莊,俊秀輕快,光影清新,畫面和諧,不愧為一代建築和藝術巨匠。
楊廷寶畫作
楊廷寶曾坦言,「為了更好地合作,每件作品都作了修改,沒有一件自己完全滿意的作品」,但這都沒有阻擋他終其一生創作出一座座賞心悅目的建築精品。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年,摯友童寯在悼念他的文章裡稱讚道,他是一位戴著「腳鏈」仍能跳舞的建築師。
文章來源 | 眾讀
聲明 | 文章和圖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眾號已標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即作處理。
2018年4月23日,《百年巨匠·建築篇》開機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左起:黃宇奘、楊京島、劉效禮、趙學敏、李前光、胡振民、蔡武、龔心瀚、許溶烈、閻曉明、王文章、金越)
監製 | 衎堂 燕辰
責任編輯 | 大白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關於我們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等聯合攝製的《百年巨匠》,是我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人文、科技領域大師巨匠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為美術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築篇拉開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光陰、博覽欄目)、重慶衛視、浙江衛視、黑龍江衛視、山東衛視、河南衛視、甘肅衛視、新疆衛視、青海衛視、寧夏衛視、西藏衛視、廣東衛視、廣西衛視、北京紀實高清頻道、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100餘家省級衛視、地方電視臺,以及馬來西亞電視臺等海外電視臺播出,受到廣泛好評。《百年巨匠》已獲8項紀錄片獎項。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項目,連續兩年立項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被列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錄片重點項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並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市文化創新發展資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資助。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列為高雅藝術進校園教材。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共產黨員網」將《百年巨匠》美術篇紀錄片、書籍作為視頻教材和知識講座內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製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向全國老年人推薦的優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叢書(10卷)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