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磐安調研時指出:「中藥材是磐安的最大優勢,『浙八味』中『磐五味』佔了五席,中藥材產業是『生態富縣』的重要依託。」磐安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推進中藥全產業鏈發展,奮力打造全國精品道地藥材生產示範地、浙產道地優質藥材集散地、全國中藥產業技術研發新高地、長三角地區中醫藥康養目的地。
2020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8萬畝,產量2.2萬噸,產值5.9億元。貝母、元胡等「磐五味」主導產品產量分別佔全國的20-60%。全縣擁有註冊登記從事中藥材購銷經營單位3363家,省外購銷商200餘家,90%以上的浙產道地藥材通過磐安市場走向全國和世界,浙八味藥材城2020年交易額達35億元。全縣擁有規上中醫藥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通過藥品GMP認證飲片企業7家,居全省第一。「磐五味」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獲浙江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生產加工技藝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我縣中藥材產業被評為浙江省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
近日,《2020年度磐安縣中藥產業振興發展扶持項目補助資金公示》剛剛結束,涉及17個項目。拿到近80萬元補助資金的縣惠民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偉民介紹,這些都是購置烘房和建設冷庫的補助。該合作社以加工、儲存中藥材為主,擁有冷庫8000立方米、大型烘房15臺,可儲存5000多噸、年加工8000多噸中藥材。
為護航產業發展,2020年,我縣成立了中藥產業振興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扶持中藥產業振興發展的意見》,包括支持種質資源保護、品質管理提升、科技創新引領、主體培育壯大、三產融合發展等五個方面內容,針對道地藥材種植、中醫藥企業創辦、中藥品牌建設、中藥人才培養以及「中藥+」模式發展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扶持力度,是目前省內首個針對中藥產業制定的扶持政策。向上爭取並由縣配套中醫藥類項目建設資金共計9.5億元,先後啟動實施省級中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省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範縣創建、省級特色科技園項目等重點建設項目,具體實施中醫藥類建設項目60個。
為了夯實產業基礎,我縣加快推進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在新渥祠下、冷水白巖、仁川方山等浙貝母種植核心區建設標準化示範基地8000畝。大盤鎮潭下村北橋自然村擁有全省唯一的浙江省中藥材種質資源圃基地,收集保存「浙八味」、「新浙八味」等浙產道地藥材種質資源118種312份。建設農工旅結合的「數字藥園」基地、黃檀和園塘林場林下黃精、白芨基地等各類中藥材基地22個。
我縣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質量追溯系統,對藥材種植、採收、加工、倉儲、運輸等各環節的產品信息準確記錄,並設置二維碼、條形碼供監管部門及消費者查詢。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22個藥材基地和11個共享加工點的信息採集設備安裝和使用。把整個縣域藥材產區納入追溯系統進行種植、初加工全過程追溯,這在全國尚屬首創。
由磐康藥業實施的中藥材飲片加工一體化車間試點是全國唯一、全省首創,已於2020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該項目投資3300餘萬元,年加工中藥飲片1萬噸,是我縣建設共享加工車間的一個縮影。經採樣檢測,共享加工點加工出來的浙貝母貝母素成分均在0.1%以上,收購商、中藥飲片企業收購熱情高漲,磐安浙貝母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共享加工點不僅提高了我縣藥材的品質和形象,也讓藥農的加工成本大幅下降,提高了經濟效益。據了解,共享加工成本比藥農自行加工可降低35%。藥農不僅可以在價格不理想的時候儲存藥材,還能享受一條龍的加工服務,省心省力。
目前,我縣已建成中藥材共享無硫集中加工點11個,每天能處理各類中藥材180餘噸,在滿足磐安本地所需的同時,服務已輻射仙居、縉雲、東陽、永康等縣市。2020年5月至6月,浙貝母產新期間,共享加工點累計加工浙貝母、元胡等新鮮中藥材近7000噸,佔全縣中藥材加工量的80%以上。
我縣還創新性推出統一包裝、統一標識、統一賦碼「三統一」包裝標準,從嚴把關,確保藥材質量。2019年10月,由浙產藥業投資的15000平方米共享倉庫(包括1500平方米冷庫)投入使用。2019年以來,磐康藥業藥材檢測中心已正式對外提供共享檢測服務,共開展中藥材檢測2300餘批次。
我縣通過建立中藥材產業信息監測預警平臺,對浙八味藥材城、「九州通」及「天地網」等中藥材交易平臺的大數據進行採集,及時、準確發布全國中藥材交易信息。打造「浙藥通」綜合服務平臺,聚焦「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的中藥資源產業鏈體系建設,構建一站式浙藥採購基地、共享倉儲式交易基地、標準化共享加工基地,對接種植戶、經營戶,開展種子、農資、GAP、加工、倉儲、物流、檢測、採購、銷售服務,目前已有四家企業上線運行。
2016年至2019年,「江南藥鎮」連續4年榮獲省特色小鎮考核優秀,2020年11月被命名為省級第四批特色小鎮。這是全省唯一的中醫藥產業特色小鎮。小鎮內的浙八味藥材城,是目前長三角地區設施最好、規模最大、種類豐富的大型中藥材集散中心。這裡開發的各種藥膳佐料、鐵皮石斛等養生滋補品,品質道地,價格實惠,享譽市場。目前,浙八味藥材城入駐營銷企業574家,年銷售額超過35億元。參茸保健品一條街、中藥材博覽館、中藥文化展示館等主題旅遊產品節點,已成為磐安遊購兩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為了突破技術瓶頸,我縣針對當前中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面積下降、標準缺失、高值化產品少」等「卡脖子」難題,向全球廣發「英雄帖」,推出《十億級黃精產業化關鍵技術》《磐五味道地藥材標準研究制定》《浙白朮、浙貝母等中藥材連作機制障礙》等5個招商引才項目,隨著朱永官院士團隊的加入,目前5個項目均已順利完成揭榜籤約並啟動實施。
我縣先後成立國千專家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省中醫藥研究院磐安分院、省中藥材研究所磐安分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中藥研發平臺10個、科普科研基地6個、產業發展平臺2個,引進技術合作高校、院所20個;2010年以來承擔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3項,發布實施藥材團體標準14個,是全省承擔中藥材科研專項最多的縣市,擁有中醫藥類各類專利204項。
作為藥鄉,我縣承擔了浙江省中藥材重大標準化戰略試點項目,全面系統開展影響磐安中藥材質量關鍵因子篩選試驗。啟動實施了「磐五味」道地藥材優質優價品牌體系構建示範項目,建設「磐五味」優質種源繁育基地和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制訂「磐五味」道地藥材質量標準和產品分級評判標準,拓展「磐五味」高品質道地藥材市場,示範推廣「磐五味」高品質藥材優質優價產供銷一體化模式。
進入寒冬,溫度驟降,但各項目工地建設熱度不減。位於江南藥鎮核心區塊的國藥文化城項目養生博物館和酒店土建已完成60%工程量。該項目的建設,將為豐富新城區整體業態、促進產城融合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縣持續開展省級中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成,啟動實施包括縣中醫院遷建、中醫藥產業園、浙藥文化展示中心、浙八味市場功能提升等21個建設項目。其中投資3500萬元的中藥產業創新服務中心,能夠實現中藥材產業有關事項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投入運行一年多來,已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1個,服務開發新產品21個。
目前,我縣已建成名中醫文化館,收集各類民間中醫偏方300餘個;研製推出4大品類46道藥膳菜餚,權威發布我省首批16道道地藥膳製作標準,建成4家江南藥鎮藥膳定製中心,引進藥膳製作大師8名,連續4年舉辦浙江省藥膳烹飪大賽,承辦全國首屆黃精藥膳大賽,開展「森林食材、養生藥膳」品鑑活動,榮獲「浙江省藥膳之鄉」稱號;建成「江南藥鎮」中醫藥文化展示館、中醫藥教學研討中心,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推動中醫藥產業長足發展。
近年來,我縣連續舉辦中國·磐安中藥材博覽會、中藥尋寶國際越野公開賽、磐安生態馬拉松賽,深入挖掘森林文化、村落文化、中藥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中藥材博覽館、大盤山藥用植物園、「磐五味」非遺展館、陳界「紅豆杉園」、柳坡中藥材庭園等中藥材相關旅遊景點,發展研學科考遊、文化古村遊、影視攝影遊等業態,先後獲得省原生態電影創作基地、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稱號,形成了「串點連線、連線成片、藥在景中」的整體效果;2018年12月,「江南藥鎮」成功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成為遊客「磐安購」的最大基地。2020年遊客突破95.7萬人次。
文:楊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