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評:「中美脫鉤」絕非美國的全民意志

2020-12-16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中國日報網評:「中美脫鉤」絕非美國的全民意志)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屠新泉

美國政客基於其短期服務選舉的政治需求和長期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意圖,輪番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外交戰,確實對兩國關係和中國的外部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除了為中美交流設置各種障礙之外,美國政府還鼓動、拉攏乃至脅迫其所謂志同道合的盟友組織反華同盟,試圖讓世界與中國脫鉤以達到從根本上扼殺中國技術和經濟進步空間的目的。

美國對華政策發生如此根本性轉變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且經過一定時期的醞釀,並非完全出自川普及其小團體的意志。隨著中國經濟和技術實力的增長,以及中美長期在臺灣、南海等問題上的分歧,再加上此次中美在新冠疫情應對成效上的霄壤之別,令美國全民焦慮和困惑。而川普政府在各種言之鑿鑿的理由中刻意迴避的則是美國國內經濟、社會、政治在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兩極分化和民粹主義、反智主義傾向,這恰恰是美國整體調整其全球策略、包括其對全球化的態度變遷的根本因素,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國內問題外部化的替罪羊。

中美之間有競爭,這種競爭也是保持人類文明進步所必需的動力機制。但這種競爭應當是良性的,其基本要義就是這種競爭應當在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規則規範之下進行。二戰之後建立的以聯合國為首的一整套完整的國際治理體系,對戰後經濟發展和國際和平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曾經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全球化的確有它的負面性,或者說許多國家的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沒有完全準備好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外部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對參與全球化的速度和方式作出一定調整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現在恰恰是全球化的初始發動者和最大受益者美國在尋求不受任何限制的、任意妄為的政策空間,通過對包括中國、歐洲、日本等濫用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退出多個重要國際組織和協議,它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造成的傷害和困擾已經完全超出了合理的範圍。正是美國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和方式與世界脫鉤。

我們相信,這絕非美國的全民意志,而是美國政客迷之自信與自卑奇特混雜所產生的混亂政策。眾多美國有識之士都呼籲重整美國的外交政策,回歸到多邊主義道路。儘管我們很清醒地意識到,美國所主張的多邊未必包含中國甚至可能針對中國,但我們仍然希望一個更加理性的美國政府可以回到尊重國際規則、倡導全球治理的軌道上來。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完全可以也願意與美國開展建設性對話,重塑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中美關係。

我們不願意與美國脫鉤,並不是說我們對川普當局的訛詐和威脅感到害怕。事實上,自1949年成立以來,新中國多次面臨遠比當前更加險峻的局面,但我們都無所畏懼並且成功化解。毫無疑問,中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主動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但是,為消除2008年金融危機所暴露的全球經濟不平衡現象,中國努力提振內需、強化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出口佔GDP的比重從最高點的35%降至2019年的17%,貨物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從最高點的7.6%降至2019年的2.9%。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新編制的中國—世界經濟依存度指數顯示,2000-2017年間,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綜合依存度指數從0.4逐步增長到1.2,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指數則在2007年達到0.9的最高點,到2017年則下降到0.6。

當然,不斷增強的自我循環能力絕不意味著中國將尋求自力更生或脫離世界經濟,因為我們充分地意識到,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入全球資源配置體系才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最佳方式。我們只是更加自信,當今的中國,除非自我隔離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孤立中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是120多個國家最大貿易夥伴,即使美國、澳大利亞這些聲言要與中國脫鉤的國家,也無法忽視中國的重要性。2020年4月,中國重新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6月,中國吸收了澳大利亞60%的出口。與此同時,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有能力也有義務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敞開大門、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才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應有之義。「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為增強發展中國家發展能力、實現世界共同發展的實際行動,是展現中國責任、中國擔當的典範。

中美脫鉤是美國川普政府強加於人的單邊議程,中國完全無意配合,更要竭盡全力阻止其發生。中國不僅不會與世界主動脫鉤,恰恰相反,阻止脫鉤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掛鈎。中國將繼續加大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願意與中國開展正常經貿往來的國家之間的合作,貿易、投資、科技、人員的雙向流動都將得到積極的鼓勵和支持。一方面,我們將繼續加大各領域的對外開放,我們將全力與其他夥伴一道促成RCEP籤署生效,力爭完成與歐盟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我們將繼續致力於縮短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大力改進營商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提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提高政府透明度、加強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和靠攏,通過不斷擴大與各國的共同利益和認知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相信,只要秉持善意,中美雙方一定可以重新找到相互合作、互利共贏的相處方式,並且為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繁榮創造必要條件。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馬文靜_NB15801

相關焦點

  • 約瑟夫·奈:中美經濟脫鉤成本太高,生態脫鉤根本不可能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會如何?中美經濟脫鉤有無可能?中美關係目前最大的危險是什麼?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他認為川普給拜登留下了一個「冷戰」作為遺產,但兩國之間未來的關係不會是冷戰型的,而是雙方在競爭同時又有合作的。
  • 中美「脫鉤」可能性多大?疫情和貿易戰,無阻美企進軍中國市場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近段時間,中美之間全面「脫鉤」,成為媒體的關鍵詞會之一。此前,川普對外表示稱,美國正在考慮是否要與中方「脫鉤」。對於川普的說法,美國媒體表示,這但是事實上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經濟全球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環環相扣,中美「脫鉤」是很難實現的一個議題。政治力量改變不了經濟規律貨櫃貨運是一種新型、先進的現代化運輸,使用這種方式隕石,效率高、速度快。其運輸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貿易的重要衡量點。
  • 歐洲頭條丨美國:脫鉤玩嗎?歐洲:我們不玩
    距離美國大選只有不到2個月時間,川普9月7日再次拋出中美經濟脫鉤的論調。  「無論是脫鉤,還是我已經徵收的高額關稅,我們都將結束對中國的依賴,」川普說,「我們要把就業機會從中國帶回美國,我們要對那些放棄美國而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創造就業機會的公司徵收關稅。」
  • 中美是在脫鉤還是繼續合作?尼爾·弗格森回應
    中美是在脫鉤還是繼續合作?中美究竟可以怎樣聯手,共同面對這些人類共同的挑戰?我們的生活乃至各種產業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12月16日,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和中國美國商會總裁畢艾倫做客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科技分論壇,並進行對談。
  • 「汽車人」將中國移出發展中國家名單與中美「脫鉤」
    和移出「發展中國家名單」一樣,美國要的是聽話的貿易夥伴,而不是失去購買力的夥伴。因此,中美在各種規則框架下的較量,將延續下去,惟獨不會一拍兩散。在中美籤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之後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美國確實正在發起若干次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行動。譬如醞釀中的通用電氣生產的航空發動機禁售一案(中國商飛919型客機惟一擬用發動機),甚至可能包含霍尼韋爾生產的航電設備;暫緩對華為第4次禁運(在申請名單之內)的同時,試圖限制臺積電代工華為晶片;試圖限制荷蘭阿斯麥(ASML)向中國出售光刻機。
  • 胡錫進:美國想讓世界都與中國脫鉤、戰鬥,是在做夢
    很多國家都願意美國在東亞繼續扮演角色,因為那樣可以避免中國在這裡「獨大」,中美一博弈,都想拉他們,那些國家的戰略迴旋空間一下子大了,所以他們願意看到中美關係不好,只要不逼他們選邊站,就OK,這也是人之常情。東南亞某國外長有一次對我直截了當說:你們中美兩國可不能太好了,你們鬥一鬥,我們這些國家才有活路啊。
  • 建設雜談|川普手裡有2000億美元帳單,中美怎麼可能脫鉤
    王義偉/文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話題成為焦點和熱點,一個是中美會不會脫鉤,另一個是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這個話題,雖然是由一位知名的海外學者提出,但卻不值得討論。40多年前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之後,就不會、也不可能再關上了。這一點,大多數中國人心裡有數。這是一個偽命題。至於中美之間會不會脫鉤,算是半個偽命題。為什麼這麼說?
  • 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
    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後,為了避免美國對華高關稅等限制,有相當多的臺商回流臺灣或將生產基地遷回臺灣,這使得臺灣對美國出口開始顯著增長態勢。在美方壓力和勸導之下,臺積電啟動赴美投資,且策劃多家相關配套企業赴美投資,美國已逐漸成為臺灣第二大出口市場。
  • 中國網評丨美國國防授權法案暴露其亞太軍事野心
    中國網評丨美國國防授權法案暴露其亞太軍事野心 2021-01-10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日媒揭中美科技脫鉤內幕:美國如何施壓臺灣
    多位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這些會面的目的似乎是為了在不斷升級的中美科技戰中,將這些公司拉到美國這邊。 一位熟知內情的晶片業人士說:「他們來這裡是為了確保我們清楚地了解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並向我們說明美國對華為的立場。但我們將他們的話解讀為警告。」
  • 國際時評 丨 逆時而動的「脫鉤論」害人害己
    針對抖音國際版和微信的封殺也讓美企憂心忡忡,蘋果、福特、沃爾瑪、迪士尼在內的十多家美國大公司日前與白宮舉行對話,表示政府禁令產生的「後坐力」將損害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中美經貿深度交融,美當權者借政治力量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其結果必將殃及自身。蘋果公司的生產依賴中國,年銷售額五分之一來自中國。
  • 中國為什麼不急於與美元脫鉤
    中國會退出全球化嗎 全球化的加深,未必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分工也會加深。美國鷹派遏制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試圖把中國排除在世界分工體系之外。他們想要中美脫鉤,並非是美國要重歸孤立,而是要在中國與世界間建立一道「隔離牆」。正如白宮國家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對美國企業所言,回不回美國不重要,只要離開中國,哪裡都行。
  • 川普揚言要切斷中美關係,幾個意思?怎麼解讀?
    在中美關係因新冠疫情陷入緊張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周四在福克斯新聞的一段採訪中再次拋出震撼彈,表示他現在不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甚至考慮完全切斷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損失的錢」川普表示,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後不久就暴發了疫情。他對中國未能遏制疫情感到失望。
  • 面對中美貿易戰,日本提出「中美之外經濟圈」,可行嗎?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近期,美國在對外貿易上又掀起一波攻勢。6月中旬,美國提議中止經合組織框架下的數字稅談判,並告知歐盟將退出歐美數字稅談判。為了加速在經濟和技術上與中國「脫鉤」,美國正試圖聯合其盟友,一起把中國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
  • 黃奇帆最新演講:美國在金融領域和我們脫鉤等於「自殺」
    庫克說的更有意思,說不是中國離不開蘋果,是蘋果離不開中國,離開中國就死了。」這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10月9日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主辦的2020「小企業大夢想」高峰論壇上,分享的一個小故事。黃奇帆認為,美國和中國的脫鉤大體上有十個方面,但一旦脫鉤,會讓美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金融領域上的脫鉤等同於美國自殺。
  • 上海「米老鼠」復工 「脫鉤論」可以休矣
    看到「米老鼠」在上海復工的這一幕,那些揚言美國企業「撤離中國」、叫囂中美經貿「脫鉤」的人,是不是可以閉上嘴巴了?因為疫情,全球六大迪士尼樂園先後關閉,文娛業標杆企業迪士尼遭受重創。此次上海迪士尼樂園獨家恢復運營,對陷入危機中的「米老鼠」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這實際上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個損失對於美國來說也是巨大的。資料圖:通用汽車旗下別克品牌純電概念車在進博會上展示。張亨偉 攝中新社記者:美方一些政客在推動所謂對華「脫鉤」,是否真的具有可能性?如果美國對華硬「脫鉤」,又會對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 美國鎖定「新目標」,又一家中國公司被美國盯上了!
    長時間以來美國更是將中方視為「競爭對手」,在經濟等方面給中國施壓。近兩年來中美發展關係一直被「貿易戰」「科技戰」「脫鉤」等話題攪動著。賊心不死?美國鎖定「新目標」,又一家中國公司被美國盯上了!繼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陷入「貿易漩渦中心」之後,近期美國再生一計,直接將矛頭指向中國最大的安檢設備製造商——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中美全面對抗即將開始,中國須以動態發展手段捍衛國家安全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中美這一輪的對抗是全面對抗,之前中美之間比如:在貿易問題上;在大使館被炸問題上;在中美撞擊問題上;只是一個局部的領域,現在是全面對抗的,包括你看休斯頓總領館被關是中美脫鉤的又一步驟,那麼中國對美國進行反制裁成都總領館也被關雙方之間在外交領域進行博弈。
  • 「美國的一些政治家希望我們死。」
    中美1979年建交後,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擁抱和融入了美國主導統治的全球產業分工體系,融入了美國主導的國際貿易、金融、技術和治理體系。川普政府上臺後,大力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和反華遏華政策,實際上並非逆全球化,而是推動中美經濟脫鉤,竭力將中國排斥在其主導的國際經濟、金融、技術體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