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偉/文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話題成為焦點和熱點,一個是中美會不會脫鉤,另一個是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
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這個話題,雖然是由一位知名的海外學者提出,但卻不值得討論。40多年前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之後,就不會、也不可能再關上了。這一點,大多數中國人心裡有數。這是一個偽命題。
至於中美之間會不會脫鉤,算是半個偽命題。
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一方面,國內確實有部分專家學者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個嚴肅的話題來討論了;另一方面,美國和日本都有風聲和建議傳出,寧願國家出錢補貼,也要讓企業回到美國、日本,或者只要離開中國就可以。
但是,只要擺出一個證據,就可以將所謂中美脫鉤的觀點推翻。
這個證據就是美國總統川普手裡的帳單。
經過23個月、13輪20餘次的談判,中美雙方終於在今年1月15日籤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川普拿到了一張高達2000億美元的帳單,需要中國在兩年內埋單。
具體而言,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規定今年和明年,中國應在2017年基數之上,擴大自美採購和進口製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不少於2000億美元,其中今年的數額為767億美元。
眼看熱錢就要滾滾而來,商人出身的川普,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考慮所謂中美脫鉤的問題呢。何況,第一年767億美元的帳單,不但能為眾多美國民眾、資本家和藍領工人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也大大有助於川普尋求連任。
現在的問題是,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美各自的經濟都帶來嚴重衝擊,也給中美雙方執行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帶來了變數。
看數據。
2017年全年,中國從美國進口貨物1303.7億美元,其中第一季度自美國進口2642.3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計算折合385.17億美元)。根據這個基數,今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貨物和服務應該達到2070.7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進口美國貨物和服務的數額,要提高58.83%。這個比率如果平均到每個季度,則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要從美國進口貨物和服務611.76億美元。
不久前的4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數字,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貨值是1914.6億人民幣,約合270.8億美元。
從預計中的進口611.76億美元才能為執行雙邊協議起一個好頭,到實際數據是進口270.8億美元,中間差距不小。可見疫情影響之大。
但是,數據也顯示,中方對執行雙邊協議是認真的,也是有成效的。根據海關方面的統計,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執行落地,第一季度,中國自美進口農產品355.6億元,增長1.1倍。其中進口大豆增加2.1倍,進口豬肉增長16倍,進口棉花增長17%。
展望後續協議的執行情況,雖然中、美都在努力進行復工、復產,但是協議規定的中國今年的增加進口義務能否實現,現在還很難預料。
如果今年的中美雙邊貿易結果顯示,中方沒有完成協議規定的增加進口義務,通過雙邊的溝通和解釋,相信川普政府是可以對中國表示理解的。
但是,川普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大概率會把今年中國沒有完成的指標加在明年的數據上。
所以,今明兩年,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會非常緊密,會創造條件緊密,甚至可能會出現超越市場經濟規律的緊密。
與真金白銀的經貿協議落實相比,中美雙方圍繞疫情展開的爭論和爭吵,實在是微不足道了。
這種情況下,何來脫鉤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