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近期,美國在對外貿易上又掀起一波攻勢。6月中旬,美國提議中止經合組織框架下的數字稅談判,並告知歐盟將退出歐美數字稅談判。為了加速在經濟和技術上與中國「脫鉤」,美國正試圖聯合其盟友,一起把中國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6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希望能在數月之後」開啟第二輪日美貿易談判,川普非常重視與日本的貿易談判,為贏得有利條件,很有可能對日本施加壓力。在美國的貿易攻勢下,日本遭到兩面夾擊,迎合美國的「脫鉤」計劃將讓日本企業陷入困境,拒絕與美國合作的話,美國又可能會打壓日本經濟。
川普一直堅稱全球經貿體系對美國不利,要讓美國再度輝煌,就要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為此,美國實施了一系列鼓勵製造業發展的政策,還通過重修貿易協定等手段迫使各國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美國。而中國是世界上終端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擁有完整的生產體系和強大的供應能力,美國要重登世界製造業中心寶座,勢必要與中國展開競爭。川普不惜對中國展開貿易戰,還推動美國企業在科技上與中國「脫鉤」。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失業率節節攀升,川普又把中國當成了「替罪羊」,指責中國是疫情「震源地」,還以此為由,要求盟國與美國一道和中國「脫鉤」。
「脫鉤」問題上,川普的調門雖高,可美國並沒有拿出實質性對策。中美兩國經濟深度融合,美國企業不願放棄中國市場,日本、歐洲等盟友和美國的經濟關係又存在裂痕,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要組建對中國開展經濟對抗的聯盟,難度極大。有日本經濟官員就表示,美國的構想「想法在先,內容沒有敲定」。日本政府還在觀望,但考慮到需要在大選開始前向川普釋放善意,還是做出了推進「去中國化」的表態,安倍晉三首相就曾談到,「關於對一國依存度高的產品,將力圖使生產基地回歸」。
然而,日本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並非易事,在中美貿易關係起伏不定之際,日本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反而更為緊密,很多日本企業的生產基地都設在中國,中國還成為了日本企業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本田等企業的海外收入大部分來自中國。疫情暴發後,日本政府擔心疫情導致供應鏈被切斷,也表達過希望企業回遷的想法,可日本在口罩、汽車零部件等關鍵物資生產方面深度依賴中國,貿然推動企業回遷勢必擾亂日本經濟,還會影響疫情防控,日本政府也因此擱置了推動企業回遷的構想。日本不願在中美貿易戰中選邊站,但又擔心美國報復,因而不得不做出配合美國的姿態。日美貿易談判雖已取得一些進展,可美國並未對不再加徵日本汽車進口關稅做出承諾,這讓日本感到頭上懸著一把刀。
日本早已為中美貿易關係惡化做了準備,過去一段時間裡,日本一直努力構建「中美之外經濟圈」,就是為了給自己留出足夠的緩衝空間,以便在中美發生貿易戰時暫避風頭。日本與歐盟籤訂了自貿協議,主導了「無美國版」TPP談判,還在加速與英國之間的貿易談判,在RCEP談判中,日本也一改以往的冷淡態度,轉而積極推動協議籤署,希望能借這一協議強化自己在亞太經貿合作中的地位。通過這些行動,日本增進了與歐亞經貿夥伴的關係,為在貿易戰中受損的日本企業拓寬了市場空間,同時,日本還希望能借「中美之外經濟圈」的力量,把美國拉回多邊合作框架之內,以限制美國的貿易攻勢。
然而,日本的策略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雖然強化與歐亞各國的經貿關係讓日本企業有了更多選擇,可中美兩國在日本對外出口中佔比很高,開發其他國家的市場並不足以彌補因貿易戰而出現的損失。去年末開始,日本出口就一路下滑,加之疫情影響,日本出口已經一蹶不振。5月,日本出口下降了28.3%,創「雷曼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在限制貿易戰蔓延方面,「中美之外經濟圈」完全沒有發揮效力,美國的貿易戰是為在經濟上實現「美國優先」,策略是對包括中國、歐盟、日本在內的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出擊,日本與歐盟、東南亞、印度等加強經濟合作,只是對多邊貿易體系進行的小修小補,根本無助於抑制美國的貿易戰衝動,也無法阻止美國不斷擴大和升級貿易衝突。
日本選擇迂迴策略,想避免直接暴露在貿易衝突的風險之下,可這樣的策略有致命缺陷。顧及美國而不願接近中國,怕失去中國市場又不願積極配合美國,結果,既沒有擴大對美出口,又失去了在中國拓展市場的機會。
構建「中美之外經濟圈」是想通過強化多邊貿易壓制美國的單邊主義,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在全球供應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是多邊主義的積極提倡者和維護者,日本想鞏固多邊主義,又要繞開中國,顯然是行不通的。
因而,「中美之外經濟圈」策略看似巧妙,卻作用不大。日本要在貿易戰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尋得立足之地,並為陷入困境的日本企業找到出路,必須直面挑戰,及時調整策略。在應對美國時,要分清虛實,美國提出要把中國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只是一個「虛招」。華盛頓找不到實現這一目標的辦法,美國企業和各盟國也都不願支持華盛頓這樣做,從目前的情況看,所謂從供應鏈上排除中國,只是要拉攏因中國經濟發展感受到壓力的國家,也有向不願對美妥協的國家施壓的用意。對於日美經貿關係,川普政府的主要訴求還是打開日本農產品市場,以爭取美國農民支持。在與美國討論貿易問題時,日本應根據自己的消費市場需求,謹慎、穩步開放農產品市場,對於在供應鏈中排除中國的構想,則無需過於看重。
在中日經貿關係上,日本可與中國開展更具實效的合作,進一步削減壁壘,為日本企業開發中國市場提供更好環境。同時,還應在強化全球多邊經濟合作中與中國加強合作,這樣才能補上多邊「經濟圈」上的重要空缺,從而更加有效限制貿易衝突,為日本扭轉經濟危局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原標題:新報評論:「中美之外經濟圈」並非日本經貿良策)
來源: 東方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