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未來,雖無定論,事在人為

2020-12-22 中原新聞網

備受關注的牽頭人通話消息,25日一大早發出。  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美方不久也發出消息。

當地時間2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當晚與中國副總理劉鶴舉行例行電話會議,討論了歷史性的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執行情況。雙方談及中國為實現協議要求的結構性改革所採取的行動,以確保更有力保護智慧財產權,消除美公司在金融服務和農業領域的障礙,取消強制技術轉讓。雙方還討論了中國大幅增加採購美國產品的問題,以及未來執行協議需採取的行動。雙方都看到了進展,並承諾採取必要行動確保協議取得成功。

據了解會談情況的人士透露,雙方會談氛圍融洽,在農業、金融等方面的交流比較順暢。

上次通話還是5月8日,一轉眼已經過去三個多月。

眼下,中美關係出現建交以來異常複雜嚴峻的局面。

雙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關注多,牽扯廣。

如何看待當前的局面,結合通話消息,簡單說點看法。

首先,中美仍在共同推動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從通話內容看,雙方談到了加強中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尤其是提到「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協議落實。

這是個很明確,針對性很強的信號。

由於疫情衝擊和中美關係面臨的困難局面,外界對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議論紛紛。

各種似有還無、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著輿論場。

就拿這次牽頭人通話來說,8月15日左右,美方一些人曾經言之鑿鑿地說「取消」了會談。

據了解,雙方確定通話也就是近幾天的事,15日的時候又何來「取消」一說?

無非還是些吸引眼球、設置議題的手法,在這兩年的貿易談判中並不少見。

從今天的消息看,中美在推動協議落實這一點上有明確共識。

特別是對中方而言,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傷害的同時,也給協議落實帶來某種不確定性,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極端困難面前,中方依然信守承諾,履行協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強調要「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體現出「言必信,行必果」的堅持。

不過也要看到,「創造條件和氛圍」,也意味著條件和氛圍存在改進空間。

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疫情給協議落實帶來了幹擾,但協議落實面對的最大難點恐怕並不是疫情。

一方面,協議是雙方面的承諾,需要中美共同參與完成,而並非單方面的義務。如果某一方有意無意地忽略或無視這點,是不利於協議落實的。

另一方面,經貿協議就是經貿協議,落實經貿協議沒必要也不應該牽扯其他事情。

現在美方一些人出於選舉利益的考慮,有意或無意地將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與其他事情掛鈎,這並不是明智的做法,也不會有好結果。

其次,中美經貿關係的「壓艙石」作用依然突出。

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經貿關係一直被稱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自2018年美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之後,中美正常經貿關係受到很大破壞,有人對「壓艙石」的作用還有多大心存疑慮。

不過,從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之後到現在這大半年進程看,在中美關係面臨嚴峻考驗的時候,經貿合作反倒是成為中美之間相對穩定的領域。有觀點指出,中美經貿合作對保證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保證中美關係不出軌、不越紅線十分重要。

這一點,在外媒看來也十分清晰,多篇報導均有所提及。

《紐約時報》說,隨著中國逐漸走出疫情,對美國產品的購買似乎也日漸上漲。中國海關總署數據表明,以人民幣計價,中國今年6月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同比增長15.1%,中國向美國的出口同比增長5.2%。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今夏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尤其強勁,對美國穀物的三宗最大採購中,有兩宗發生在7月,包括玉米採購刷新紀錄。

「貿易爭端曾使美中關係緊張。但現在,兩國在1月籤署的經貿協議卻似乎是美中關係中最牢固的部分。」

前川普貿易顧問凱利·安·肖稱:「在不斷弱化的兩國關係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成為一個閃光點。」

彭博社24日報導,隨著中美關係在科技安全、香港及應對疫情等諸多方面惡化,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已成為一個罕見的合作領域。

第三,面對極端複雜的局面,當始終保持定力。

在以前的文章裡曾提到,打了兩年貿易戰,中方始終守著一顆平常心,以冷靜理性的態度處理極端複雜局面,最初堅持的立場一直沒有變化。

今天這種形勢下,面對極端複雜的局面,仍然需要保持定力。

這需要冷靜地判斷形勢,理性地衡量利弊,關鍵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相對於漫長的中美經貿磋商而言,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籤署不過是比賽的第一個回合,解決問題的一步而已,更遑論中美關係的長期發展。

應對處理外部的極限施壓,則是非常考驗人的事情——敢於反擊的勇氣和能力,善於博弈的智慧和定力,哪個都少不了!

最重要最關鍵的,還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實際上在近兩年的中美經貿磋商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話題。

面對外部壓力,是側重以對抗來應對,還是側重於以發展來應對,會帶來完全不同的後果。

最後,中美關係發展出怎樣的未來,事在人為。

中美關係走到今天,面臨的形勢前所未有。

雙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密切的聯繫,但也存在不少分歧。

特別是在發展問題上,中美的看法就存在明顯距離——我們認為可以實現彼此的共贏,他們覺得可能觸碰他們的「存量」。

說到底,這是個堅持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的問題。

中美貿易戰,乃至於當下的各種分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和演進的。

解決分歧,中美之間需要對彼此實力和意圖有更深刻的認識,需要根據新形勢形成更優化的相處方式。

但現在的問題是,不僅中國從未遇見過這種情況,美國在200多年的發展中也從未遇見過這種情況。

這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面對著全新的課題。

中美間如何尋找新的相處方式,能找到什麼樣的相處方式,尚無定論。

唯一確定的,則是明天的結果因今天的信念和行動產生。

是掉進對抗的陷阱,重複歷史的悲劇?

還是堅持合作的道路,創造全新的歷史?

中美關係的未來,雖無定論,事在人為。(令狐貓/「陶然筆記」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蓬佩奧「末日瘋狂」綁架不了中美關係未來
    從大肆詆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到推出所謂的限制中共黨員及直系親屬赴美旅行新規;從暫停五項中美文化交流項目,到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所謂「制裁」,蓬佩奧之流上演的「末日瘋狂」,徹底暴露了他們窮兇極惡的真面目。人們注意到,蓬佩奧近日口出狂言,稱美國對華政策不可逆轉,這實際上表露了其欲綁架中美關係未來的險惡用心。
  • 2021 中美關係還有機會「回到未來」嗎?
    中美關係是我國對外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美國構成了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為重要的外部環境,川普上臺以來,中美關係的基調從合作逐漸轉變為競爭。在經貿摩擦不斷加深加劇的大背景下,個別沉迷於冷戰思維的美國政客不遺餘力地對華展開瘋狂攻擊。
  • 時殷弘: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可以由中國塑造
    導讀:美國大選結束之後,新的中美關係發展撲朔迷離,兩者的競爭關係在所難免,但拜登治下的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態勢仍未明朗,所以在預測兩方關係究竟是較為緩解還是較為緊張上,仍有待商榷。【文/時殷弘】今天我想給大家講的題目是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趨勢,其中有事實陳述,更多是我的判斷和我根據自己判斷的預計,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和批評。展望未來,從中國的視野看,就中美關係緩解或穩定而言,我認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有六項裨益和七項弊端。
  • 國際銳評丨蓬佩奧「末日瘋狂」綁架不了中美關係未來
    從大肆詆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到推出所謂的限制中共黨員及直系親屬赴美旅行新規;從暫停五項中美文化交流項目,到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所謂「制裁」,蓬佩奧之流上演的「末日瘋狂」,徹底暴露了他們窮兇極惡的真面目。  人們注意到,蓬佩奧近日口出狂言,稱美國對華政策不可逆轉,這實際上表露了其欲綁架中美關係未來的險惡用心。
  • 趙明昊:中美關係的「戰略突圍」
    雖然拜登政府仍會繼續在大國競爭視角下處理中美關係,但其立足點在於「讓美國跑得更快」,與中國展開正和競爭。無疑,與川普政府對中國採取「極限施壓」等對抗性做法相比,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基調或許稍顯和緩。但我們不應想當然地認為,中美關係的「紅色警報」會隨著拜登執政而自動解除。不切實際的期望往往會導致未來幾年中美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和糟糕。
  • 美專家稱「習奧會」成果顯著 將惠及未來中美關係
    此間中國問題專家在受訪時表示,北京「習奧會」成果堪稱顯著,這將至少惠及未來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發展,包括對下一任美國總統推進美中關係帶來積極影響。  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當天在出席智庫活動時表示,「習奧會」達成了具體可見的成果,很有成效,這表明雙方已下定決心管控分歧。
  • 楊潔篪:尊重歷史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
    【財新網】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8月6日發表題為《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的署名文章。  文章全文如下: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
  • 哈德遜研究所理察•威茨CCG演講: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
    2020年1月13日,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及政治和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察·威茨(Richard Weitz)博士到訪全球化智庫(CCG)北京總部,以「中美安全關係的現狀及未來」為主題發表演講,並和與會專家圍繞中美關係、國際安全等多個話題展開研討。
  • 未來中美經濟與發展的關係將會怎樣?聽麥肯錫高級合伙人親自講述
    起自矽谷的跨境企業資源平臺OnePiece Connect與觀中社Young China Watchers強強聯合,邀請到全球頂尖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高級合伙人Pete Walker,親自來講述未來中美兩大全球經濟體之間的發展關係。
  • 蓬佩奧再談對中制裁 趙立堅:未來中美關係有待美方作出正確抉擇擇
    來源:央視原標題:蓬佩奧再談對中制裁 趙立堅:未來中美關係何去何從 有待美方作出正確抉擇在今天(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對中方的制裁是不可撤銷的,
  •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
    二、中美亟須構建新型關係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關係的好壞不僅關乎兩國人民福祉,而且也關係到地區是否和平穩定和全球治理的推進。冷戰結束後,儘管中美關係屢有波折,但兩國都能管控分歧,在諸多領域拓展合作。這是中美關係得以不斷向前發展的原動力所在。
  • 蓬佩奧再談對中制裁 趙立堅:未來中美關係何去何從 有待美方作出...
    中美關係之所以呈現建交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根本原因在於美方一些人固守陳舊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從零和博弈角度看待中國、看待中美關係。保持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攸關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命運和福祉。  趙立堅表示,未來中美關係何去何從,有待於美方作出正確抉擇,取決於雙方為之共同努力。
  • 經濟學者預測2021:中美關係無法回到曾經,樓市暗松明緊
    隱憂一:跟過去相比,國際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尤其是中美關係帶來的衝擊,這個改變還未終結。隱憂二:疫情後,其他各國經濟恢復速度不一,再加上它們本身經濟的疲弱,將會影響到中國的進出口需求,甚至拖累中國經濟。
  • 楊潔篪: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
    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發表署名文章《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
  • 崔天凱大使:中美關係不會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
    艱難的2020年即將過去,人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期盼2021年是一個真正的「牛年」,對中美關係而言也同樣如此。但是,我們無法把這視作理所當然的事。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貿易投資受阻,科技合作被打斷,人文交流被破壞,對抗摩擦似乎一觸即發。一些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正把中美關係推向懸崖邊緣。
  • 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事關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習近平主席2014年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修復破裂的中美關係是當務之急
    很明顯,新一屆美國政府的「重建」工作必然也包括已遭到嚴重破壞的中美關係。中國外交部在談及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時就提到,要保持中美兩國關係的穩定和健康,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是美國國內有識之士和國際社會的一致期待。中方願意和美方加強溝通、合理解決分歧、積極開展友好合作,為推動中美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而作出努力。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十餘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中美關係大局下中美影視合作的機遇和挑戰」「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三大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 中美關係最大的風險點在哪? 賈慶國:臺海、南海和意識形態領域
    詭譎的國際風雲中,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走向何處?合作?對抗?脫鉤甚至是戰爭?什麼才是折射兩大國此刻關係的關鍵詞?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中美關係與亞太秩序」外交分論壇上,多位政治領域的知名學者分別對這一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