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夏都博物館選址為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偃師古城快速路北約200米,二里頭遺址宮殿區中軸線的南延長線西側區域;博物館總佔地面積200畝左右,建築面積3萬平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和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2017年2月8日,河南省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建設建議總體方案》;二里頭夏都博物館與2017年上半年開工。2019年10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是集中展示夏代文化、早期中國文明、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從此,「最早的中國」——夏王朝走進了世人的視野。
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的「核心文化」、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遺址被譽為最早的中國,是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具有諸多方面的重要價值,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該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
二里頭遺址開創了無數「中國之最」。比如,中國最早的宮城;中國最早的大十字路口;中國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中國最早的青銅爵、青銅鼎、青銅兵器;中國最早的銅器鑄造作坊;中國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
現知最早「中國」一詞見於
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
《逸周書·度邑解》記載:
周武王說「自洛汭延於伊汭,
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
可見,當時所謂「中國」
專指伊洛平原夏王國故墟
在大約距今4000年左右,
中原地區誕生了一支考古學文化
——新砦·二里頭文化,
它佔據了今河南大部和山西南部、
安徽北中部、陝西商洛地區。
從文化傳承、歷史年代和地望等方面推斷,
它所代表的大體就是史傳「夏」王國。
夏從眾多方國中脫穎而出,
成為萬邦之中心。
「最早中國」姓「夏」!
在二里頭遺址,
可以看到許多奠定此後
「中國」三千多年傳統思想理念的成就,
即「中國要素」:都邑制度。
這裡主要指城市規劃設計思想。
《考工記》曰:「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
宮城位於都城中央,
城市格局如棋盤狀,
這是先秦時代最為規範、
理想的王都格局。
這座都城裡,
發現了井字形城市幹道,
由此構成了都邑的「九宮格」格局
——王宮居於中央,
前有手工業作坊區,
後為祭祀區,左右是貴族聚居區。
這種王宮居中的都邑建設思想理念,
一直傳承至明清時期。
二里頭還是中國文明發軔的源頭。
一、見於最早的明文記載。西周青銅器「何尊」銘文,洛河伊河夾河灘地區,是最早的中國。
二、最早突破龍山時代區域文明羈絆。河洛地區廣納周邊文化精髓而達到繁榮。
三、這裡的文化傳播到東南之江淮地區,南方之江漢地區,西南之成都平原,西方之渭洮地區,北方之遼河地區。
四、與商周文明有直接傳承關係。商王國直接建立在夏王國基礎之上,此後的周秦漢唐,一脈相承。
五、龍崇拜正宗源頭。在二里頭夏都,發現大量龍形象文物,如有龍紋的陶器、漆器;有龍紋的青銅牌飾。
博物館外觀採用舊紫銅和夯土牆為主要材料,夯土牆採用現代夯土工藝,結合紫銅、清水混凝土等元素,設計規劃了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單體建築。夯土是早期遺址文化的象徵。
本期介紹完畢,下期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