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中國 華夏之源

2021-01-19 以文帶旅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選址為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偃師古城快速路北約200米,二里頭遺址宮殿區中軸線的南延長線西側區域;博物館總佔地面積200畝左右,建築面積3萬平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和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2017年2月8日,河南省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建設建議總體方案》;二里頭夏都博物館與2017年上半年開工。2019年10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是集中展示夏代文化、早期中國文明、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從此,「最早的中國」——夏王朝走進了世人的視野。



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的「核心文化」、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遺址被譽為最早的中國,是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具有諸多方面的重要價值,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該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



二里頭遺址開創了無數「中國之最」。比如,中國最早的宮城;中國最早的大十字路口;中國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中國最早的青銅爵、青銅鼎、青銅兵器;中國最早的銅器鑄造作坊;中國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


現知最早「中國」一詞見於
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
《逸周書·度邑解》記載:
周武王說「自洛汭延於伊汭,
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
可見,當時所謂「中國」
專指伊洛平原夏王國故墟

在大約距今4000年左右,
中原地區誕生了一支考古學文化
——新砦·二里頭文化,
它佔據了今河南大部和山西南部、
安徽北中部、陝西商洛地區。
從文化傳承、歷史年代和地望等方面推斷,
它所代表的大體就是史傳「夏」王國。
夏從眾多方國中脫穎而出,
成為萬邦之中心。



「最早中國」姓「夏」!

在二里頭遺址,
可以看到許多奠定此後
「中國」三千多年傳統思想理念的成就,
即「中國要素」:都邑制度。
這裡主要指城市規劃設計思想。
《考工記》曰:「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
宮城位於都城中央,
城市格局如棋盤狀,
這是先秦時代最為規範、
理想的王都格局。
這座都城裡,
發現了井字形城市幹道,
由此構成了都邑的「九宮格」格局
——王宮居於中央,
前有手工業作坊區,
後為祭祀區,左右是貴族聚居區。
這種王宮居中的都邑建設思想理念,
一直傳承至明清時期。





二里頭還是中國文明發軔的源頭。

一、見於最早的明文記載。西周青銅器「何尊」銘文,洛河伊河夾河灘地區,是最早的中國。

二、最早突破龍山時代區域文明羈絆。河洛地區廣納周邊文化精髓而達到繁榮。

三、這裡的文化傳播到東南之江淮地區,南方之江漢地區,西南之成都平原,西方之渭洮地區,北方之遼河地區。

四、與商周文明有直接傳承關係。商王國直接建立在夏王國基礎之上,此後的周秦漢唐,一脈相承。

五、龍崇拜正宗源頭。在二里頭夏都,發現大量龍形象文物,如有龍紋的陶器、漆器;有龍紋的青銅牌飾。



博物館外觀採用舊紫銅和夯土牆為主要材料,夯土牆採用現代夯土工藝,結合紫銅、清水混凝土等元素,設計規劃了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單體建築。夯土是早期遺址文化的象徵。


深長的總序廳頂空的意象為大禹治水的工具耒耜,這種最早的農具也寓意夏代進入農業社會。兩側長浮雕設計以「光輝肇始、王朝開端、撥雲見日、宏基華夏」為主題,以二里頭文化珍貴文物、重大遺址發現、主要遺址為載體,構建禮儀軒昂的王朝氣象。


大禹因治水有功,獲萬民擁戴,舜帝之後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禹徵三苗,奠定統治基業,劃定九州,開國立夏,終成為夏朝的首任君王。 


2002年出土於二里頭遺址一座一級大墓中,發現時放置於墓主人屍骨之上。龍身由2000餘片綠松石粘嵌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0.2—0.9釐米,厚度僅0.1釐米左右。龍身長64.5釐米,中部最寬處4釐米。龍身呈波浪狀,曲伏有致,色彩絢麗,工藝高超,被譽為「華夏第一龍」。
綠松石龍形器的發現,使中華龍有了最早、最真實的依據,它證明至少在夏朝,華夏先民已經擁有了龍蛇崇拜的習俗。


1975年出土,通高22.5釐米,流至尾長31.5釐米,厚0.1釐米,被譽為「中華第一爵」,是極其罕見的夏朝青銅器,典雅高貴,器型舒展輕盈,因爵上有乳釘紋飾,故得此名。



禮器。1975年出土,長65釐米,寬9.5釐米,最厚處0.4釐米,採用玉石材料製成,刀身扁平,呈墨綠色,局部有黃色沁。紋飾精美,保存完好,刀身上有七個等距排列的圓孔,乃玉中珍品。該玉刀為二里頭遺址目前出土最大的一件玉器,是力量和王權的象徵。

禮器。二里頭文化四期文物,長46-48釐米,寬4釐米,由器身、柄部及二者之間的闌組成。造型精美,器型龐大,氣勢恢宏。牙璋作為二里頭文化典型玉禮器之一,隨著二里頭文化的擴張,將王權禮制的影響輻射到南中國和更廣大的區域。牙璋就像後世的虎符一樣,作為君主給將軍帶兵之權的信物。


出土於二里頭遺址墓葬之中,使用動物骨骼製作而成,通體磨光。個頭僅有小指頭肚大小,猴臉人身,抱膝蹲坐,只能透過放大鏡才能看清。


本期介紹完畢,下期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官方蓋章:華夏第一王都在此,距今3500年,這裡有「最早的中國」
    雖然之前爭議頗多,但是在本月19日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世界古都論壇(IACF)上,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已公開表示:國內學術界已基本形成將二里頭遺址認定為夏代都城的共識,也就是所謂的「最早的中國」,並已啟動申遺工作。
  • 華夏源細胞集團「健享未來」生命科技賦能論壇順利召開
    2020年12月12日,由上海華夏源細胞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華夏源「健享未來」——2020生命科技賦能論壇,在上海浦江智谷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他非常高興認識華夏源,這個致力於細胞研究的公司,他本人也在尋找合作可能,將他的基礎研究成果與華夏源的細胞製造技術相結合,有望為罹患糖尿病、帕金森,阿爾海默茨等神經性疾病的患者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或藥物。因受疫情影響,很遺憾無法面對面深度交流,但厄溫內爾教授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機會親臨華夏源實體考察。
  • 華夏血脈雷龍之源,龍的傳人應當自強不息
    又據《竹書紀年前編》:「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履巨人跡,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而始娠。華胥在雷潭受雷龍腳印而孕,那麼雷龍就是我們華夏人的血脈源頭,血脈傳承延續生命,無物無根不立,根者宗祠之所在,宗祠祭祀先祖之地,香火傳承護持先祖的念力場,念力場氣場血氣所成,基因血脈氣息相融相合。我們的世界是一體二面,陽間和陰間,陰間會如何?
  • 中國為什麼又叫「華夏」?原來中國還有如此多的別稱
    中國原意是指位居世界中央的國家,雖然這是古人受限地域的影響,但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時間也確實是世界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中國之名實至名歸。而中國現在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所以中華就是中國,那為何叫中華,還需先從「華夏」談起。我們都自稱為「華夏民族」,中國文明也常常叫做華夏文明,那為什麼中國會稱之為華夏呢?
  • 諾獎工作站再落戶華夏源,與la rucoure蘭瑞推出精化幹細胞產品
    2019年10月22日,由閔行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華夏源(上海)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辦2019國際細胞治療與外泌體高峰論壇暨「華夏源-羅斯曼諾獎工作站」落成儀式在上海浦江智谷會議中心盛大舉行。
  • 中國上古時期的創世神,最早的居然不是盤古
    女媧是古代傳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中華上古之正神。。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對萬物救助巨大的一位女神。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先神。
  • 華夏之魂,興邦救亡風雲祭
    華夏文明智慧寶庫中,不缺乏應對危機的錦囊,在華夏民族的歷程中,不缺少血淚激蕩的經歷,在炎黃子孫中,更不缺少血性的英雄兒女,如果我們堅信華夏民族定會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炎黃子孫昂首立於地球,那我們的自信來自哪裡?華夏民族之魂到底是什麼?
  • 【圖書推薦】最早的貨幣究竟起源於蘇美爾人,還是華夏民族?
    中國民族種類繁多,有著不同的文化。中原華夏民族農耕文化下,出現了源於鏟形農具的布幣;北狄鮮虞民族遊牧文化下,出現了源於刀削用具的刀幣;南蠻楚人崇古炫富文化下,出現了源於海貝佩飾的貝幣;西戎秦人標榜中原正統文化下,出現了源於玉璧禮品的圜錢。各諸侯國實行國家壟斷鑄行青銅數量貨幣之後,競相實行虛幣斂財政策,使各類貨幣越鑄越小。新幣輕小而舊幣不廢,便出現了貨幣大小輕重差距懸殊混合流通的局面。
  • 天天喊華夏民族,你知道為何叫華夏?原來背後大有深意
    《說文·攵部》云:夏,中國之人也。「夏」為「中國之人」的釋說,不獨指夏代的「夏人」,而是包括我國中原地區所有的「中國之人」。「夏」字,甲骨文作有頭、有手、有足的人形,這是「中國之人」的象形。而「中國之人」周邊民族,如「羌人」的「羌」字,甲骨文作頭上有羊角,軀體作人形的象形,與「中國之人」的「夏」字相比,顯然有種族觀念上的區別。
  • 華夏設置最早的關隘,流淌道源與紫氣東來的故事,還有溼地飛翔的天鵝
    靈寶函谷關,秦關與戰國,老子與《道德經》,在這裡留下有很多故事與論著,初冬第一次來到函谷關,秋葉金黃,古關巍峨,溼地鵝翔,留下對中華最早關隘的記憶。走近新修的函谷關東門關樓,這個1992年新修的樓閣後是函谷古道,站在古代地貌圖與古道入口,心中想像著 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 ,北塞黃河 ,關在谷中,深險如函的中國最早關隘的實景。
  • 燧人氏:中華之燧皇,華夏之共祖
    人類這另一步是什麼時候邁出的,在什麼地方邁出的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世界上關於人類邁出這一步最早的記錄,保存在中國,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尸子》云:「 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
  • 華夏子民,中華兒女怎能不知「華」從何而來?華夏之根在何處?
    總說自己是華夏子民,中華兒女,此生無悔入華夏。這華夏究竟是從何而來?從文書記載看,「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從考古發現來看,華夏是古代部落聯盟的自稱,這些部落的始祖便是華夏始祖,分別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
  • 《解讀西遊記》|九頭蟲背後的華夏正統之爭
    在中國最早的神話書《山海經》中記載了這樣一種鳥類:九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看到了吧,原來這隻九鳳的老家在北海,而《西遊記》中最後九頭蟲就是逃到了北海,被孫悟空放了一馬,並沒有追趕,還說到,窮寇莫追。
  • 《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開播 看德爺角逐華夏荒野之王
    作為一檔野外生存紀實真人競賽節目,《決勝荒野》一直備受國內外觀眾的關注與喜愛,而本季《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除了維持上一季精良的國際製作、緊張刺激的競賽對抗以外,更是首次將賽場全部搬到了中國,來自全球頂級的生存專家,將在這片充滿東方色彩的土地上展開荒野決勝。
  • 春秋之世,衝突和融合中的華夏與戎狄
    據載,華夏族這一稱謂是因夏朝的建立而產生的,華夏人又稱「夏」、「諸夏」,或者「華」、「諸華」,都有高雅、聖潔、顯赫、尊貴等美好之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按照左丘明、司馬遷等古代歷史學家的觀點,五帝同根、三代同源。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最強蝸牛智慧王華夏答案匯總 全部華夏答案介紹
    最近玩最強蝸牛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活動智慧王的華夏答案是什麼?智慧王是遊戲裡面的一個小遊戲,解鎖這個小遊戲後就可以參與問答玩法了。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編編為大家帶來的蝸牛智慧王華夏答案了,感興趣的玩家就一起來看看吧!最強蝸牛智慧王華夏答案大全
  • 中國每天「最早」見到太陽的城市,與其他國家僅隔一條名河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我們中國的一座城市,這是我們中國每天第一個見到太陽的城市,它就是被稱為東方第一縣的撫遠市,撫遠市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在我國黑龍江省對外開放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撫遠市與俄羅斯相距非常近,市政府所在地撫遠鎮距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市航道距離僅
  • 《殷商之源·十祖聖地》之舟船祖:商均
    《殷商之源·十祖聖地》之舟船祖:商均 2020-04-30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中國」——林之源藝術個展
    2020年林之源繪畫作品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線 上 展 示 林 之 源 Lin Zhi Yuan個人簡介 林 之 源,字半奚,號黃龍山人,冷香居士,浙江溫州人,曾任桂林中國畫院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