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獲取更多有趣有味的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吧
中國歷史悠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文明之花繁盛綻放香澤千古。中國原意是指位居世界中央的國家,雖然這是古人受限地域的影響,但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時間也確實是世界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中國之名實至名歸。
而中國現在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所以中華就是中國,那為何叫中華,還需先從「華夏」談起。我們都自稱為「華夏民族」,中國文明也常常叫做華夏文明,那為什麼中國會稱之為華夏呢?
「華夏」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武成》中「華夏蠻貊,罔不率俾」這裡的「華夏蠻貊」指的就是中原華夏族和周邊民族。此書是記錄武王伐紂的歷史事件,因此可知在商周時期,其族人就以華夏自稱了。後來隨著各民族不斷的融合,華夏逐漸成為包含中國所有領土在內的各民族的合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夏」,大也,有廣茂寬大的意思,「華」,美麗而光彩,「華夏」之意為美麗富饒而廣闊之地。此說法還是比較符合中國的客觀事實的。
還有一說來自於《尚書正義》疏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和《左轉註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而來的,把疆域遼闊文明繁榮興盛的國家稱之為「夏」,把身著好看華美的服飾的人稱之為「華」。但這些都是後人讀史所注釋的內容,並不能就此說明是華夏真正的來源。
夏可稱「華夏」,也稱「諸夏」,是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自稱,所以夏就是指發源黃河流域文明的中國人,而這裡的「中國」僅指古代的中原地帶,是相對於周圍的夷狄而言的。
又說中原部落分為華族和夏族,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分別為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後來雙方之間爆發大戰,黃帝打贏了炎帝,兩個部落逐漸融合一體,合併為華夏族。所以黃帝也被後人稱之為華夏人的始祖。
還有人認為夏朝是中國歷史上建立起來的最早的朝代,因為其在上古時期的的文化程度和影響力之大,成為歷史上輝煌銘刻的記憶。夏朝一直以來就是自詡為中央大國(雖然對於以後的領土面積相比實在小得可憐),因此「夏」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的代名詞,而把生活在夏國裡文明程度相對高的人叫做「華」,合在一起就是代表中國是一個高度文明和文化發達的中央大國,慢慢的華夏之名就指代為中國。
可以說華夏的來源說法眾多,因為時間的久遠和歷史文獻的缺失,哪個才是真實的說法已經無從考證。但不管如何,華夏之名是賦予中國更多美好寓意的名稱。中國和華夏自然而衍生為中華,所以中華民族亦可稱為華夏民族。
其實除了中華、華夏,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別稱,比如赤縣神州、九州、海內等,都是聽起來就非常好聽有高大上的名字,你又喜歡哪個稱呼呢?
聲明:本文為【往來古今那些事】原創,禁止一切搬運、抄襲行為,歡迎關注、評論、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