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與電子商務在這股逆勢中迸發出的強勁增長力截然不同的是,很多依賴門店銷售的線下零售商都在社交隔離政策的影響下遭受重創,日本零售品牌無印良品正是其中之一。
近日,無印良品宣布其美國業務部門將申請破產保護。目前,無印良品在美國有18家門店,據悉由於線下運營狀況欠佳,該公司正在考慮縮減這一規模。
(圖片來源:muji)
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的營業總利潤為133億日元,約合1.24億美元。但其歐洲和美洲的業務卻產生了5.57億日元,約合510萬美元的虧損。今年在疫情的衝擊下,良品計畫的盈利情況更加糟糕,整個公司報告了十年以來的首次經營虧損,損失額度達41億日元,約合3820萬美元;其中歐美地區的虧損達到19.9億美元,約合1860萬美元。
考慮到新冠疫情對線下零售業的破壞性影響,無印良品也希望藉此機會將其在美國的工作重點重新放在關鍵區域市場和電子商務上。然而無印良品在美業務面臨的問題是長期戰略布局失調所累積形成的,其成本昂貴的門店策略並沒有能夠讓品牌實現可觀的盈利增長,與此同時,無印良品的電商業務也因為沒有大眾化的吸引力而發展疲軟。
(圖片來源:Muji.com)
選擇人流量大且地段昂貴的區域開設門店,一直以來都是無印良品線下布局的中心思想。然而無印良品提供的大多是中低價位的產品,這些產品產生的銷售利潤並不足以填補黃金地段所需的昂貴租金,也與該區域的主流人群的消費價值觀有所衝突。因此,雖然無印良品擁有強大的粉絲群,在美國卻始終沒有成為一種消費主流,也沒有形成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這反過來又制約了無印良品的電商戰略。
倘若要轉型成為一家依賴線上渠道的大型零售商,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做大市場規模。作為一個小眾品牌,僅僅依靠死忠粉絲在網上下單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當該公司還需要為維持線下業務的運營而支付昂貴租金時。無印良品戰略定位的失誤使得其品牌既無法在紐約最繁華的街頭得到上流人群的認可,同時也無法獲得分布在美國其他地區的中低層收入人群的賞識,進而致使品牌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對此,無印良品正在尋求通過關閉一些線下門店和開拓在線渠道的方式來重新找準該品牌在歐美市場的價值定位。對於無印良品來說,簡單地複製其在日本市場遵循的遊戲規則是無濟於事的,只是死板地將其發展戰略從日本輸出到美國,無印良品已從中嘗到了失敗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