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逸是唯一享受元帥待遇的開國大將,「老成持重,威望頗高」

2020-12-14 環球印象

1974年11月19日,開國大將張雲逸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張雲逸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幾十年來,他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忠於黨,忠於人民,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決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積極工作,艱苦樸素,密切聯繫群眾,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為革命事業貢獻了一生。毛主席曾稱其「老成持重,威望頗高」。

張雲逸,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1892年出生於廣東文昌(今屬海南)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1908年,張雲逸以優異成績考入廣東黃埔陸軍小學第二期。在陸軍小學,他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較系統地學習了初級軍事知識,為後來參加革命武裝鬥爭奠定了基礎。1909年,經教官鄧中元介紹,張雲逸加入同盟會。不久,投身於辛亥革命的洪流。1910年2月12日和1911年4月27日,他先後2次在廣州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第九、十次武裝起義,經受了戰鬥的考驗。1912年,張雲逸進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1914年畢業後,被派回海南在龍濟光部從事反袁鬥爭,初任排長,繼任連長。張雲逸巧妙利用連長職務作掩護,秘密發展反袁「三合會」成員80餘人。同時他還和瓊崖討袁軍總司令陳俠農取得聯繫,使「三合會」和討袁軍結成反袁聯盟,積極開展反袁鬥爭。1921年,張雲逸到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的部隊任營長。1923年又到廣東國民黨軍許崇智部任旅長。

1924年1月,國共兩黨合作。1925年7月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張雲逸所在部隊被統一編為國民革命軍。1926年7月,他參加北伐戰爭,率部英勇作戰,屢立戰功,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參謀長,同年11月,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四·一二」政變後,張雲逸根據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的指示和李碩勳、周士第等秘密籌劃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準備工作,使二十五師七十三團與七十五團三個營、七十四團重機槍連順利地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他未露身份,仍留在該師繼續做兵運工作。不久,隨張發奎部隊南下廣州,同年12月,張發奎為控制海南島,派張雲逸接任瓊崖駐軍司令。張雲逸根據黨的指示準備回瓊後配合瓊崖共產黨的武裝組織奪取瓊崖政權。但因張發奎駐瓊部隊的副團長葉肇被桂系軍閥收買而叛變,使張雲逸率領的數百人隊伍一上島就被包圍繳械。張雲逸機智脫險後,經香港到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

有勇有謀,參與百色起義反圍剿作戰

1929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派鄧小平、張雲逸、李謙、葉季壯等一批共產黨員到廣西開展革命鬥爭,由中央代表鄧小平負責領導。張雲逸從上海到香港時,中共廣東省委為他辦妥去廣西工作的組織介紹信。他在廣州找到了同鄉好友陳策,陳策為其寫了一封推薦信,又利用陳策的關係於7月順利到達南寧,出任南寧軍官教導總隊的負責人。不久,張雲逸任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大隊長,兼任南寧警備司令。在中共廣西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張雲逸採取一系列果斷的措施,使軍官教導總隊1000多人、第四、第五大隊2000多人的領導權和指揮權掌握在共產黨的手裡,為創建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準備了基幹武裝。

槍林彈雨,疆場震威名

1938年的臺兒莊大捷取得殲滅日軍2萬餘人的重大勝利,無疑是抗日戰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其中,就有張雲逸的身影。在臺兒莊戰役進行中,張雲逸部和位於北段的八路軍一二九師一部遵照中央軍委指示,進入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不斷襲擊日軍,牽制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計劃,從戰略和戰役上配合了臺兒莊作戰。

1938年12月中旬,張雲逸率領軍部特務營到達第四支隊司令部所在地安徽舒城縣東湯池,以軍部特務營為骨幹,將無為、廬江地區的抗日武裝統一改編為新四軍江北遊擊總隊,擔負起皖中地區的抗戰任務。很快,新四軍江北部隊發展到7000人,初步完成了向皖中、皖東敵後戰略展開的任務。

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軍委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張雲逸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第2師軍政委員會書記。1942年2月,淮南軍區成立,他又兼任軍區司令員。在此期間,張雲逸大力號召和組織軍隊發展生產。他不顧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和普通士兵一樣,拾石、開荒、撿糞,極大鼓舞了士氣,不僅令淮南軍區生產的糧菜可以自足,還支援了其他根據地。

在新四軍時期和張雲逸搭檔的陳毅元帥曾評價說:「雲逸既是一個好主角,也是一個好配角。當主角時能集思廣益,從善如流;當配角時則主動配合,精誠合作。」張雲逸主持新四軍的那段時期,後來被評價為新四軍發展最快,執行黨中央決定最好的一段時期。

在開國十大將中,張雲逸的革命生涯極具傳奇色彩,有三點是他獨有的:十大將中他資歷最老;年齡最大,授銜時已是63歲高齡;工資級別最高,是唯一拿元帥級別工資的共和國大將。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功勳卓著,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新中國建設時期,都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74年張雲逸大將去世後,中共中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為其舉行了追悼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追悼會由葉劍英主持,鄧小平致悼詞,高度評價了他的一生。張雲逸同志擁有一個革命者的博大胸懷,從祖國統一大業出發,不愧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事家和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相關焦點

  • 人物|他是唯一享受元帥待遇的開國大將,毛主席稱其「老成持重,威望...
    1974年11月19日,開國大將張雲逸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張雲逸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毛主席曾稱其「老成持重,威望頗高」。開國大將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聰慧機敏,積極參與革命鬥爭張雲逸,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
  • 兩位開國大將:一個被特批享受元帥待遇,一個主動申請上將待遇。
    1042位將軍在本次授銜儀式中獲得了開國將領的榮譽。其中大將軍銜有10位,55位是上將軍銜。可想而知,獲得大將軍銜要多麼的出色。按道理說,十位大將應該待遇一致,可是偏偏有兩位大將待遇不一樣,他們就是張雲逸將軍和許光達將軍,他們戎馬一生,張雲逸將軍被特批享受元帥待遇,許光達將軍卻主動申請降銜自願享受上將待遇,這又是為什麼呢?
  • 陳賡VS張雲逸:誰才是資歷最接近元帥的開國大將?
    導言若單論入黨時間,開國元帥中很多人都不及陳賡;在開國十大將中,也只有肖勁光可以和陳賡比一比。陳賡:我的黨齡應與黨同齡陳賡和張雲逸雖然在開國大將中只位列第四名和第七名,但他們二人的資歷卻堪稱是開國十大將中最高的兩位。
  • 他62歲被授大將,享元帥待遇,在黃花崗起義中擔任敢死隊成員
    在我國1955年的授銜大會上,共有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在這十人當中,有一位十分特別,他雖然被授予大將,但享有元帥待遇,他曾在著名的黃花崗起義中擔任敢死隊成員。他就是張雲逸將軍。1892年,張雲逸出生於廣東文昌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中,他在七歲時就被父母送進了私塾讀書,又在十二歲時考進本鄉啟明高等小學,可以說很早就接受了啟蒙教育。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新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我們都很熟悉,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和主席一生共事的元帥。而且在他去世後,主席還為他寫了悼詩。
  • 授銜時,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省份分別是哪個
    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最多的分別是哪個省份呢? 開國元帥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注意,當時的四川還包括重慶,所以,重慶籍的將士在當時也是算入四川內的。籍貫四川的開國元帥是朱老總、聶帥、劉帥和陳老總。在這其中,聶帥和陳老總都是旅歐勤工儉學的有志青年,回國後都曾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陳老總是在武漢分校)。劉帥則是出身於川軍熊克武部。
  • 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二方面軍最少
    中國工農紅軍軍旗紅一方面軍走出的開國元帥和大將最多,共走出開國元帥8人,開國大將7人。陳賡大將從紅一方面將走出的開國大將有7位,分別是粟總、黃克誠大將、陳賡大將、譚政大將、蕭勁光大將、張雲逸大將、羅瑞卿大將。
  • 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開國將帥們功勳卓著,他們的離世,自然也使得人們寄託更多的追思。那麼,在首批授銜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中,第一個去世的分別是誰呢?開國十大元帥中,第一位去世的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卻在動蕩的年代投筆從戎,參加了革命。在412反革命政變後的白色恐怖中,羅榮桓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通城發展農民群眾,開展農民運動。
  • 十大元帥中獨佔3位,十位大將中獨佔6位
    在共和國一千六百多名開國將帥中,按照籍貫統計,走出開國將帥最多的是江西省,共有蕭華等327位開國將軍,佔據開國將帥總數的五分之一。然而江西省並不是走出開國元帥最多的省,也不是走出開國大將最多的省。十位開國元帥和十位開國大將中,來自湖南省的有9位,佔據了將近一半。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
  • 開國將帥中,在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哪一位將軍的年齡最大
    在開國將帥中,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裡,元帥中年齡最小的是林總(49歲),大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許光達(47歲),上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蕭華(39歲),中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劉西元(38歲),少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吳忠(34歲)。這五位都是不同等級軍銜年齡最小的開國將領。
  • 開國將帥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各是誰
    元帥林彪 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最早辭世的開國元帥在十帥當中,第一個去世的是羅榮桓。他曾畢業於抗日紅軍大學,在革命年代為我軍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曾指揮和領導過遼瀋戰役,還是東北地區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為解放東北立下了赫赫戰功。1963年,羅帥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
  • 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
    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鄧小平、高崇民、沈鈞儒沈雁冰、陳叔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蔡廷鍇、習仲勳、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李燭塵、李章達、章伯鈞、程 潛、張奚若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龍雲參加開國大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0位元帥有6位,他們是
  • 中國十位開國大將,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需要什麼標準?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1955年授銜儀式上,中國當時有10位元帥,10位大將,可以看到大將的地位十分的高,這十大將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和許光達。我們都知道這十位大將都是赫赫有名之人,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資歷才能被入選呢?
  • 此人號稱長徵第一猛將 做過115師師長 如不含冤自焚或是開國大將
    多年後,開國上將蕭克不無感慨地回憶說:「陳光當時獻出的12支步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時赤衛隊武器很少,多是一些大刀梭標、土槍,能有這十幾支步槍真不簡單,對宜章暴動的成功,有著重大的意義。」隨後,陳光加入了工農紅軍。1930年,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在一次戰鬥中,林彪的指揮所被敵人包圍,林彪等人陷入絕境。
  • 新四軍七個師,八位師長,後來的國家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開國大將
    (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皖南事變後,陳毅為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新四軍下轄七個師,1師師長粟裕,2師師長張雲逸,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4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5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6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7師師長張鼎丞。
  • 享受中將待遇的開國少將:伏擊日軍觀光團,周總理親自安排手術
    而有這麼一位開國少將,他一生遵守黨的紀律,一切聽從黨的指揮,一生服從黨的安排;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是共產黨的高級軍事家,是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更是神奇的以少將的身份享受了中將的待遇。他,就是魯瑞林。
  • 開國十大將中,僅有2人曾出任過省委書記,他們分別是誰?
    1955年的授勳儀式上,我國對於在建國過程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將領進行了授銜,有十位將領因此被授予大將軍銜,在建國初期,這十位大將也都是擔任著比較重要的職位,但是僅有兩位開國大將曾經擔任過一方的省委書記。那麼,擔任過省委書記的兩位大將都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