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

2020-12-17 澎湃新聞

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

2020-12-14 1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分鐘版開國大典彩色影像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

政務院總理:周恩來

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陳雲、郭沫若、黃炎培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程潛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徐向前

最高人民院院長:沈鈞儒

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羅榮桓

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主任:董必武

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雲

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郭沫若

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譚平山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56位:

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

何香凝、林彪、彭德懷、劉伯承、吳玉章

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聶榮臻、周恩來

董必武、賽福鼎、饒漱石、陳嘉庚、羅榮桓

鄧子恢、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

馬寅初、陳雲、康生、林楓、馬敘倫

郭沫若、張雲逸、鄧小平、高崇民、沈鈞儒

沈雁冰、陳叔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

蔡廷鍇、習仲勳、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

李燭塵、李章達、章伯鈞、程 潛、張奚若

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

龍雲

參加開國大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0位元帥有6位,他們是:朱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

沒有參加開國大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0位元帥中有4位,他們的具體原因是:彭德懷正在指揮進軍新疆;林彪正在指揮四野與白祟禧集團作戰;徐向前在青島病;葉劍英正在指揮向華南進軍。

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10位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張雲逸、上將烏蘭夫、中將賽福鼎。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有原國軍上將李濟深、程潛、蔡廷鍇、張治中、傅作義、陳銘樞、龍雲。

中共七大選出的五位中央書記處書記,有四位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缺任弼時)

中共「延安五老」有四位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徐特立。(缺謝覺哉)

轉自:罕見老照片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藏開國大典珍貴文物:國旗、國徽、國印
    開國大典上用過的紅旗、國徽、燈籠以及國印等。71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不僅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也掀開了世界歷史的新篇章。71年來,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步把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了一個蒸蒸日上、繁榮富強的偉大新中國。讓我們銘記歷史,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奮勇向前!
  • 《決勝時刻》讓人期待的,不只是最後4分鐘彩色開國大典!
    該片主要講述了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髮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事件。這樣一部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點獻禮作品,看起來題材宏大歷史氣氛濃鬱,多了些莊重肅穆,好像對年輕的網友們來說吸引力不足,但《決勝時刻》卻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上映前後網友評價非常一致:這是一部非典型性主旋律電影!
  • 揭秘開國大典第一幅領袖畫像的來歷!
    1949年9月,開國大典在即,中央領導層形成一致意見,要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掛毛主席的畫像,於是,究竟掛哪一幅畫像的問題,就擺在了周恩來的面前。為此,他多次派攝影記者來到豐澤園,為毛澤東拍攝了幾幅正面肖像。不久,這些照片擺在了菊香書屋的案頭,讓書屋的主人挑選。
  • 1949年開國大典上,粟裕親自帶著一副科長參加,他有何特殊身份?
    1949年10月,在天安門城樓上,偉人向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在這次慶典中,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都是中央機關、軍隊的重要領導。然而在人群中卻有一位副科長,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那麼他到底是誰呢?他就是粟裕大將身邊的魏來國。
  • 獻禮時刻《決勝時刻》致敬英雄帶我們穿越歷史記憶
    影片自20日上映以來,關於片中全彩色高清開國大典紀實影像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很多觀眾都說,看到這一結尾時心情無比激動,「全新修復的歷史影像帶我們穿越到70年前!」要知道,這可是國內大銀幕首次出現全彩色高清的開國大典歷史影像,為了這4分鐘的畫面,本片監製兼導演黃建新專程派人遠赴俄羅斯,購買當年蘇聯攝影師拍攝的膠片,然而膠片因為年代久遠出現了劃痕、晃動、焦點不實等情況,帶回國內經過4K技術修復才最終讓這歷史性時刻重現大銀幕。
  • 1949年「開國大宴」的服務人員中竟有位日本人,工資比首廚還高
    近日,電視劇《新世界》再次將人們的目光拉回到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的那段歲月。在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不懈努力下,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新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辦。
  • 電影《決勝時刻》:在震撼與溫情中見證歷史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畢竟是藝術作品,所以我們還得把史學思維轉化為藝術思維,要用藝術的手段再現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樣才能打動感染觀眾。以《決勝時刻》為例,它把鏡頭對準1949年的香山,以幾個重大歷史時刻串聯劇情,還原毛澤東在這裡會見民主人士、指揮渡江戰役、籌備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等歷史重要節點,這一段歷史本身就非常精彩,驚心動魄,有很強的可看性。
  • 老軍人憶開國大典:身著繳獲的國民黨軍裝
    「18個小時裡只吃了一頓」,飯駱英說,參加開國大典時,他穿的是從國民黨手裡繳獲的黃色軍裝。他是國家第一批陸空班的學員,曾先後五次參加國慶大典,負責保衛和通訊聯絡。他就是駱英——一位雖年近八旬卻仍然精神抖擻的老人。昨天,記者在市氣象局宿舍見到了這位78歲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與國慶大典的故事。
  • 導演黃建新:展現歷史偉人「另一面」
    運籌帷幄、共商大計的宏偉開局在《決戰時刻》中並沒有變成「政論體」和「編年體」,相反,這部電影將各方線索融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其中有歷史的新鮮度,更有人物豐富的個性和領袖的陽光情懷。導演、監製黃建新在創作這部歷史影片時,卻感到一種強烈的維繫感,「如今的中國已經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感受到中國的影響力,而我們今天所有的生活其實跟1949年的這個開局有著巨大關聯。」
  • 共產國際一大、省港大罷工、上海工人運動……這些珍貴黨史影像...
    這次會議上,發布了首次登上國際舞臺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歷史影像中的工人運動和彩色黨史影像三個主題共10餘條珍貴黨史影像視頻,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首次公開。上海音像資料館長期致力於對上海乃至全國珍貴歷史影像的採集和研究,其中紅色影像主題館藏是上海音像資料館重點建設的館藏之一。所收集的影像資料還包括陳獨秀、瞿秋白等中共早期領導人唯一可見的珍貴歷史活動影像,抗戰時期延安政治、軍事、社會文化全貌的珍貴歷史影像等,都填補了國內歷史研究的空白。
  • 1949大典閱兵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這些王牌軍
    1949年的開國大典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可是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等等一批王牌軍呢?按慣例,閱兵是全國最優秀的部隊集合在一起,近年來的幾次大閱兵,都是有榮譽的部隊英雄風貌的一次集中大展現!
  • 開國領袖們的廉潔自律
    原標題:開國領袖們的廉潔自律(圖) 嘉賓檔案 吳躍農 吳躍農,男,文藝學碩士,文史學者,經濟學家,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曾在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研究室工作,創作大量統一戰線理論稿、文史稿,現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一級調研員,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中國商業史學會理事
  •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聖火在陸軍英雄部隊「開國大典紅一師」傳遞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聖火在陸軍英雄部隊「開國大典紅一師」傳遞 2019-09-24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術名畫記 | 《開國大典》:一幅具有民族氣派的油畫經典
    創作於1953年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就是這樣一幅美術經典。 新中國成立後,新時代對藝術創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藝術家迫切需要用新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來講述新中國的故事,於是現實主義創作完成了「主旋律」題材的本土化蛻變,也促進了油畫民族化與中國畫在新社會語境下的發展。在此期間,湧現出一大批積極探索的藝術家,油畫家董希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10年前受邀參加開國大典,10年後被判處死刑,楊虎真是糊塗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大典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人民群眾熱情歡呼,遠處城樓上主席等人與眾多開國功勳笑容洋溢,定睛一看,受邀參加的還有許多黨外人士,其中原國民黨中將楊虎也位列中間,實乃榮幸至極,可是誰曾想,十年之後他卻竟被判了死刑,這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中國黑幫教父,美國總統都是他小弟,受邀參加開國大典
    他是一個不是壞蛋的壞蛋,他是黑道龍頭,不折不扣的華人教父,卻又備受尊敬,以黑道之身站上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開國大典時他站在毛主席身後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一方面是中國人確實多,另一方面卻是中國人本身足夠勤奮。中國人堅信:樹挪死人挪活,百年來中國人早已遍布全球。
  • 1949年,五星紅旗差點成了「星條旗」?
    其實,不要說五星紅旗,就是「國旗」這個概念,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也是一個很年輕的新事物。古代中國有軍旗、王旗,沒有國旗,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是天下之中,沒有必要搞個形象來代表。
  • 開國大典在即,天安門附近的一個「飛馬」牌菸頭暴露了特務的陰謀
    1949年7月1日,中共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代表,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舉行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紀念大會。就在這次大會召開的前三天,公安部接到天津市公安局情報:國民黨保密局刺客崔鐸已經潛入北平,準備在大會期間,對毛澤東下手!
  • 「開國大典」播音員齊越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辦了「開國大典」。新中國也第一次進行了「實況轉播」。這次現場的播音員,是齊越與丁一嵐,這是齊越生命中的一次重要活動。因為是第一次向全國進行重大慶典現場播音,早在一個多月前,中央廣播事業局的廖承志、梅益等領導,便開始制定播音計劃。據一份資料介紹,在一次會議上,為這次播音定下了一個名稱:「實況轉播。」
  • 開國大典第一號鼓手吳光銳:我這輩子就兩件事最光榮
    1948年1月,吳光銳在河北老家參軍,加入晉察冀軍區軍樂隊。1949年,他在開國大典任第一號鼓手。新中國建立後,他擔任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鼓手、創作員,並於1971年創作了家喻戶曉的《運動員進行曲》。   採訪時,吳光銳提前備了紙筆,要記者把問題寫下來,且字要大,他一個個讀完,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