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軍人憶開國大典:身著繳獲的國民黨軍裝

2020-12-22 中國網文化

提起國慶大典,駱英笑逐顏開。

他曾經參加開國大典,曾經連續四次負責空軍檢閱時的通訊工作。而且,每逢檢閱,他總是第一個來到機場,最後一個離開。

「18個小時裡只吃了一頓」,飯駱英說,參加開國大典時,他穿的是從國民黨手裡繳獲的黃色軍裝。

他是國家第一批陸空班的學員,曾先後五次參加國慶大典,負責保衛和通訊聯絡。他就是駱英——一位雖年近八旬卻仍然精神抖擻的老人。昨天,記者在市氣象局宿舍見到了這位78歲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與國慶大典的故事。

陸空班的第一批學員

「我1947年調到晉察冀,成了中國陸空班的第一批學員。」說著,駱英拿出相冊,找到了陸空班的畢業照片。「那時候挑選學員非常嚴格,政治條件非常高,我們本來招了80個學員,最後只剩了45人。」駱英說,他們那一批學員學的是有關通信和氣象的技術。可是,由於中國那時還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國內沒有人給他們講課,「還是美國派氣象組專家來給我們講的課。」

1949年5月,駱英被調到了北京並籌建了北京航空處。「中國的空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成立的。」駱英自豪地說。

身著繳獲的國民黨軍裝

「我們那天凌晨4點多就起床了。」回憶起開國大典,駱英至今興奮不已。他告訴記者,他們穿著從國民黨手裡繳獲的黃色軍裝,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步行後,從駐地北京動物園來到了期待已久的天安門廣場。

駱英說,雖然新中國馬上要成立了,但仍有部分敵人蓄謀在開國大典上搞破壞。為了確保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許多人都領到了任務,他們也不例外。「中山公園最北邊的護城河是我們的防空區域。」駱英說,一直到開國大典結束,他與同事都守在那裡。任務完成回到住處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將近18個小時裡駱英和同事們只吃了一頓飯,但駱英當時並沒有覺得餓,相反,他總是處在激動、興奮的狀態,即使回到了住處,那種激動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靜。

開國大典結束3天後,駱英就被分配到當時的北京空軍司令部通訊大隊,並負責組建了航行電臺。「我擔任電臺的報務主任。」駱英說,他們主要負責各個航班的起飛和著陸情況。

四次參與空軍檢閱

「我1953年來到北京沙河空軍基地,擔任空軍第七師的通訊參謀。」駱英驕傲地告訴記者,第七師可是有名的空軍儀仗師,因為,每年國慶大典進行空軍檢閱時,都有沙河基地的飛機參加。

駱英說,1953年10月1日凌晨4時許,他第一個來到沙河飛機場,開始檢驗所有的通訊設備。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接通指揮臺、停機線和加油線的電話,並進行檢查。然後保證雷達導航系統的正常運行。一切就緒後,機械師、飛行員、指揮員陸續到場。

上午10時許,空軍檢閱正式開始。半個多小時後,經過轉彎、編隊、受閱,飛機就可以安全著陸了。這時,其他人員可以離場,唯獨駱英不可以。因為,他還要安置所有的通訊設備。而且,為了那不到一個小時的飛行,1953年至1956年間的7-9月份,駱英和飛行員們都要進行非常嚴格的訓練。那三個月裡,只要有訓練,飛機場的第一個身影總會是駱英,最後一個離開的也是他。

當記者問他總是日復一日地重複一項工作,是否感到厭煩時,駱英只說了一句話:「那是我的責任,我一定要做好。」

雖然距離開國大典將近60年了,但受閱時的情況,駱英至今仍記憶猶新。(轉自《燕趙晚報》)來源:中國廣播網

相關焦點

  •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聖火在陸軍英雄部隊「開國大典紅一師」傳遞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聖火在陸軍英雄部隊「開國大典紅一師」傳遞 2019-09-24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949年開國大典上,粟裕親自帶著一副科長參加,他有何特殊身份?
    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大典的都是有身份、地位不凡的偉人,然而,魏來國當時才只是副科長級別,年經輕輕的魏來國能被粟裕大將帶著參加開國大典,想必必定有著過人的本事,那就是華東野戰軍中的第一神槍手。魏來國出生於山東榮成市東山鎮幹佔村,家中十分貧困,很小的年紀就要到地主家當長工,賺取微薄的報酬。抗日戰爭時期,魏來國就加入了家鄉的青年抗日先鋒隊。
  • 開國大典在即,天安門附近的一個「飛馬」牌菸頭暴露了特務的陰謀
    就在這次大會召開的前三天,公安部接到天津市公安局情報:國民黨保密局刺客崔鐸已經潛入北平,準備在大會期間,對毛澤東下手!崔鐸,外號「賽金豹」,他有個很出名的師父,國民黨保密局特務「飛賊」段雲鵬,據說跟師父段雲鵬一樣,崔鐸武藝高強,能飛簷走壁,雙手打槍百發百中。
  • 10年前受邀參加開國大典,10年後被判處死刑,楊虎真是糊塗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大典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人民群眾熱情歡呼,遠處城樓上主席等人與眾多開國功勳笑容洋溢,定睛一看,受邀參加的還有許多黨外人士,其中原國民黨中將楊虎也位列中間,實乃榮幸至極,可是誰曾想,十年之後他卻竟被判了死刑,這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決勝時刻》讓人期待的,不只是最後4分鐘彩色開國大典!
    而在《建國大業》中飾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的五位原班人馬也齊齊回歸,這幾位老戲骨特型演員曾經幾十次飾演開國領袖人物,觀影時難免引起種種回憶殺,也是一次很奇妙的熒幕體驗!影片分為兩條故事線並進,一條是國民黨式微後企圖通過北平和平談判劃江而治,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共中央識破他們的計謀在和談失敗後發起渡江戰役;另一條是共產黨領袖進駐香山之後,國民黨方面派出特務偵查暗殺。彼時,中國共產黨民心所向勝利在望,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總統,國民黨仍試圖通過和談爭取時間,以尋求美方協助捲土重來再掀內戰。
  • 從橄欖綠到警服藍|軍裝VS警服,你更pick誰?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百舸爭流」「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1933年7月11日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警營裡的「兵」軍裝VS警服你更pick誰?曾經在軍營揮灑青春熱血奉獻如今在警營風採依舊續寫年華04開封市公安局留置看護支隊憶往昔
  • 志願軍的武器:美制155毫米榴彈炮,直接從敵人手裡繳獲
    必須說明的是,這款火炮是在朝鮮繳獲的。在此之前,美國在二戰時期曾援助中國國民黨軍隊一批M1918式155毫米榴彈炮,該炮為仿製法制施耐德M1917榴彈炮而來,國民黨軍隊只得到了36門,在遼瀋戰役中全部被解放軍繳獲。不過M1918沒有參加抗美援朝。
  • 中國黑幫教父,美國總統都是他小弟,受邀參加開國大典
    他是一個不是壞蛋的壞蛋,他是黑道龍頭,不折不扣的華人教父,卻又備受尊敬,以黑道之身站上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開國大典時他站在毛主席身後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一方面是中國人確實多,另一方面卻是中國人本身足夠勤奮。中國人堅信:樹挪死人挪活,百年來中國人早已遍布全球。
  • 軍人退役後不能帶走軍裝,那這些軍裝該怎麼處理?
    參軍進入部隊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他們可以為祖國效力,一身正氣,帥氣的軍裝顯得更加神聖,這成為很多人的夢想。但是為了有足夠的新鮮血液,軍人都有退役的一天,這天他們會帶著自己的東西離開部隊,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軍裝是自己的榮譽,是自己曾經的身份,想要帶走它,一位老兵說出了真相!
  • 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
    珍貴歷史影像:1949年開國大典中的領袖們!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分鐘版開國大典彩色影像公布
  • 美術名畫記 | 《開國大典》:一幅具有民族氣派的油畫經典
    《開國大典》董希文 好的美術作品能超越不同時代的壁壘,給人帶來經久不息的心靈體驗,這些美術作品就像濃鬱的陳香,隨著時間的流逝終能沉澱成經典。 《開國大典》創作伊始,董希文就「企圖把它畫成一幅與平常的西洋風的繪畫不同的具有民族氣派的油畫。」 董希文在後來公開發表的《開國大典》創作經驗中詳細介紹了他在處理人物和環境的關係上,是如何吸取中國古代繪畫傳統創作方法的。
  • 開國大典毛澤東像來自一張合影,而照片裡另一人卻沒能等到勝利
    「我們中國的炮兵元帥」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為籌備大典,作為主席臺的天安門,要在正中門洞上方懸掛毛主席像。為了給畫家們提供畫像的參考,攝影師為毛澤東拍攝數幅正面肖像,但是幾張照片都不能盡如人意。最後還是周恩來找到幾幅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生活照,選定了一張合影中的毛澤東像,作為開國大典毛澤東畫像的摹本。這張合影中的另一個人,就是朱瑞。開國大典上的毛澤東畫像臨摹的就是毛澤東和朱瑞這張合影中的毛澤東。
  • 揭秘開國大典第一幅領袖畫像的來歷!
    1949年9月,開國大典在即,中央領導層形成一致意見,要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掛毛主席的畫像,於是,究竟掛哪一幅畫像的問題,就擺在了周恩來的面前。為此,他多次派攝影記者來到豐澤園,為毛澤東拍攝了幾幅正面肖像。不久,這些照片擺在了菊香書屋的案頭,讓書屋的主人挑選。
  • 《開國大典》油畫是誰畫的?他身患絕症還在改畫,作品被禁止出境
    ——梁思成作為新中國成立的藝術見證,《開國大典》油畫莫過於是大眾最為熟悉的一幅畫,在上世紀末期,印刷版的發行量便超過百萬張,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著這樣一幅印刷版的壁畫,之後更是進入中小學教科書,被人們所銘記。
  • 如何從軍裝上看出中國軍人的身份和級別
    每次舉行閱兵儀式時,除了各種戰機、坦克、飛彈等武器裝備以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邁著整齊步伐的中國軍人了,而不同種類的兵種往往都穿著不同的軍裝。事實上,士兵的軍裝除了可以讓我們確定他們的兵種以外,還可以讓我們知道軍人的身份和等級。那麼,大家知道要如何進行分辨嗎?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我國軍裝的種類。
  • 真正的軍人,即使脫下軍裝依然會保持軍人的信念和勇敢!
    彈指而去的歲月裡,每一位退役軍人都珍藏著一段激情燃燒的記憶,請讓我,敬一個軍禮!再敬一個軍禮!是為曾經的戰友兄弟。我們脫下了軍裝,卻卸不下軍人擔當。這是兵者的屬性,脫下一時的軍裝,脫不下一輩子軍人的擔當。
  • 被裁軍人回家天天穿軍裝 一句話讓妻子眼圈發紅
    人民軍隊的每一次重大轉型,都離不開無數軍人的默默轉身。  隨著我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的正式啟動,近段時間以來,許多戰友的手機被「告別」刷屏——告別總部,告別軍區,告別老部隊,告別熟悉的城市,告別朝夕相處的同事……「告別」兩個字,飽含了多少不舍,又寄予了多少希冀!  軍裝是軍人的皮膚,脫下軍裝就好比脫層皮,這種刻骨銘心的痛,只有當過兵的人才懂。
  • 日本士兵的標配:大皮靴,為什麼繳獲了卻沒見中國戰士穿過?
    中國軍隊每回勝利時都會繳獲日軍的物資,那些武器彈藥是一定會被繳獲的,而日軍所使用的鋼盔水壺甚至是軍裝,也是中國士兵的搶手貨,但是中國士兵在繳獲這些日本的裝備之後,卻沒有怎麼使用過,比如每一名日本士兵都會標配一雙大皮靴,但是這雙皮靴卻沒有見過中國士兵穿過,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
    雖然處在這個情況下,八路軍卻很少有人願意穿繳獲的日軍軍服,這是什麼原因呢?在諸多抗日劇中,我們總是會看到八路軍身穿破破爛爛的軍裝。在無形之中,補丁裝已經成為八路軍的標誌性特徵。八路軍的條件艱苦,缺衣少食也是眾所周知的。八路軍如此貧窮,為何仍堅持不穿繳獲的日軍軍服呢?大致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