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驅逐艦炮驅的典型代表,德國Z系列驅逐艦,從艦炮回顧德系驅逐的...

2020-12-18 騰訊網

導語:記得在前面一期曾通過遊戲《海戰世界》說過德系剛回歸不久的潛艇,而德系驅逐還沒有回歸,這使得在玩遊戲時感覺少了一個一個很大的威脅。因為在遊戲中德系驅逐是典型的炮驅,不僅火力非常兇猛而且隱蔽性高、視野也比其他三系的強,特別是到了後期居然出現了裝備四座雙聯裝150毫米口徑的炮驅,這使得它的火力非常強悍,那麼歷史上真的有裝備這麼大口徑的驅逐艦嗎?今天我們就通過萊茵金屬公司的炮炮回顧一下德系驅逐在二戰時期的發展。

此前在說到二戰時期的蘇聯驅逐那一期的時候曾說過,蘇聯驅逐艦的火力在遊戲中很厲害,但是蘇驅在歷史上並沒有多大的表現,而在歷史上火炮驅逐艦真正厲害的是德國的驅逐,形成了美國防空驅、日本雷驅、德國炮驅的三大流派。在往期講德國88炮的時候我曾說過,德國為海軍提供艦炮的有兩個廠家,分別是克虜伯公司和萊茵金屬公司,而且這兩家公司也是有著明確的分工,大口徑的艦炮炮由克虜伯公司負責研發製造,而中小口徑的艦炮由萊茵金屬公司負責研發製造。這個「大、小口徑」的劃分線就是200毫米,口徑超過200毫米的算大口徑艦炮,低於200毫米的算中小口徑艦炮,而德系驅逐上用過127毫米和150毫米兩種口徑的艦炮,都是萊茵金屬公司負責製造的。

德國Z系列驅逐的開啟

一戰之後的為限制德國海軍發展,在《凡爾賽合約中》除了對德國的大型水面艦艇做出限制外,噸位較小的驅逐艦也有限制,其中就有禁止德國建造排水量超過800噸的雷擊艦(也就是驅逐艦)。不過隨著希特勒上臺之後便開始打破這一規定限制,在1934年開始建造一戰之後第一型噸位超過1500噸的驅逐艦,這就是Z系列驅逐艦發展的開端,而當時按照年份來算就是屬於1934型(Z1~Z4),也被稱為「Z1級」。其實德系驅逐艦和蘇驅的定位有點類似,那就是追求高航速以及有著強火力, Z1級驅逐艦裝備了5門由萊茵金屬公司製造的45倍徑127毫米單聯裝艦炮,外加2座四聯裝533口徑的魚雷發射管。其高幹舷、雙層甲板、艏樓型艦艇、低矮的方形艦橋、前大後小2煙囪、5門單聯裝(前2後3)+2座533口徑魚雷的外形設計幾乎成為德系Z系列驅逐艦的外形特徵。和日本的吹雪級驅逐艦一樣,Z1級成為Z系列驅逐艦外形設計的奠定者。

這是150口徑的艦炮,火力堪比巡洋艦

不過由於有著建造的斷代,德國在製造使用1934型時發現一些問題,諸如重心過高、艦體結構強度不足、耐波性能差、適航性能糟糕等問題,雖然動力系統能輸出7萬馬力能讓驅逐艦跑到38.2節的高航速,但為追求高航速居然用上了6臺鍋爐,相比之下的美、日、英、蘇使用的3~4臺鍋爐,所以德系驅逐的動力系統過於複雜,導致維修保障難度大。 所以Z1級就只建造了4艘,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德國開始做優化和設計,於是推出了1934-A型(Z5~Z16),也被稱為Z5級驅逐艦。該級艦的噸位大小和前型艦是一樣的,標準排水量都是1625噸,Z5隻是針對前級重心過高、艦艇結構強度不足等問題來解決,但動力系統的問題卻一直延續。都知道二戰德國海軍的核心戰略是「破交戰」,德國在二戰上到戰列艦下到驅逐艦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去發展,所以後面的Z系列驅逐基本都是放棄軍艦的適航性而追求高航速和強火力。

150口徑的炮彈,採用人工裝彈,所以當海軍士兵扛炮彈可是個力氣活

為追求強火力,從127口徑直接升為150口徑

前面說了德國海軍的戰略是圍繞「破交戰」展開的,哪怕是驅逐艦都不例外,所以德國驅逐艦便開始不斷追求更強的火力,當時的歐洲驅逐艦雖然也在不斷大型化,但普遍都是裝4座單聯裝艦炮,但法國的「空想級」大驅卻裝了5座,而且還是138口徑的。所以德國建造的Z1級驅逐艦的火力標準是向法國看齊的,這也是為什麼Z系列大都是採用5座單聯裝炮的原因。而作為一戰死對頭,德國海軍在建造驅逐的時候也本著要超越法國的決心,既然法國的驅逐艦上138口徑的艦炮,為了超越法國德國決定上150口徑的艦炮。所以二戰中火力最強的驅逐艦就是德國裝有150口徑的驅逐艦,這也是遊戲中德系驅逐是典型炮驅的原因。

經過前面Z1級和改進型Z5級驅逐艦的建造使用經驗,德國便開始了噸位更大的驅逐艦的建造發展計劃,按年份來分就是叫1936型(Z17~Z22),也被稱為Z17級,它的可以看做是Z1級的整體放大版本,標準排水量由前級的1625噸的增加到2450噸,按照以往所講的也是驅逐艦大型化的表現,不過武備並沒有明顯的增加,此次噸位加大改善了軍艦的適航性、人員居住性,同時更大的噸位攜帶的燃料也更多,最大航程由Z1級的4400海裡增加到了4850海裡。由於噸位較大、武備安排的相對合理,所以它成為了德國Z系列驅逐艦中性能相對均衡的一級驅逐艦,因為在後面德國海軍便在Z17級的艦體基礎上進行150艦炮的上艦安裝實驗,這就是1936-A型(Z23~Z30),也被稱為Z-23級。

主義艦首的150口徑的雙聯裝艦炮

其實早在1934型Z1級驅逐艦建造的時候德國就已經啟動了驅逐艦用的150口徑艦炮的研發計劃,並且計劃全部Z系列驅逐艦全部換裝150艦炮。不過在1938年在標排1600多噸的1934-A型驅逐艦8號艦「布魯諾-海涅曼號」上就進行安裝測試時發現並不理想,本身1600多噸的艦體扛5門127艦炮都已經夠重了,如果在換成口徑更大的150口徑豈不是更加重?這種過度武裝使得軍艦的吃水加深,幹舷降低,重心升高,不僅艦體復原性不佳,而且在高海況下甲板上浪嚴重,沒有封閉式炮塔的保護使得只有艦尾後部位置較高的3、4號炮可以正常使用。這樣子軍艦根本無法作戰,雖然後來在測試中減少一門炮,但效果仍然不明顯,所以Z系列驅逐艦中只有噸位相對較大的1936-A型和1936-A/Mob型(Z31~Z34)共12艘驅逐艦裝備了150口徑艦炮,其他為追求綜合性放棄換/安裝150口徑而是用回127口徑的。

注意2號炮塔的位置是沒有火炮的,已經拆下來一座150炮,但是並沒有效果

德國Z系驅逐用的2款艦炮

前面說了德國驅逐艦用的是127和150兩個口徑的艦炮,而這分別是SK-C/34型12.7公釐艦炮和Tbtsk-C /36型15公釐艦炮,其中Tbtsk-C /36型15公釐艦炮分為單聯裝和雙聯裝2種。看到這你也許會有疑問,幹嘛用釐米表示德國海軍的艦炮口徑而不是像前面用的毫米呢?德國和法國一樣都是採用公制單位換算而不像英美那樣採用英制單位換算,所以德國火炮的正式名稱都是用釐米來命名的,而且實際口徑和英制單位是總會缺或者多那麼一點點。就比如德系的127口徑和150口徑實際的口徑是128毫米和149.1毫米,只是為了方便換算才用了12.7cm和15cm這兩個數值。

除去炮盾的150艦炮就是這個樣子了

SK-C/34型12.7公釐艦炮的倍徑為45倍徑,採用德國傳統的套筒式炮管,德國海軍所有的艦炮都是採用楔式炮閂,和Tbtsk-C /36型15公釐艦炮一樣採用半自動垂直楔式炮閂,首發炮彈需要手動開閂,之後才能火炮的發射燃起進入半自動開閂模式。火炮採用半封閉式的炮盾,單炮全重13.9噸,炮彈重28公斤,炮口初速為830m/s,理論射速為18~20發/分,但是由於採用人工裝填的方式實際射速只有10~12發/分。相比之下日本三年式127毫米單聯裝炮塔全重為18.5噸,炮彈重23公斤,炮口初速為915m/s。前面在德意志裝甲艦那期我說過,德國楔式炮閂的優點是在於射速快,前面說德國127艦炮的實際射速10~12發/分,相比之下日本採用螺式炮閂的127艦炮實際射速只有4.4發/分。

德系驅逐艦用的最多的就是這種127艦炮,實際口徑為127毫米

加上炮盾就是這個樣子了,採用前2後三3的布置方式

德系Tbtsk-C /36型15公釐艦炮有兩個型號,分別是單聯裝的Tbtsk-C /36型和雙聯裝的Tbtsk-C /36T型,是二戰各國驅逐艦中搭載火炮口徑最大的一個,按照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這個口徑是納入輕巡洋艦的範疇。該型火炮的倍徑為48,使用的炮彈重量為45.3公斤,炮口初速為835m/s,單聯裝炮全重27噸。射速為8發/分。而雙聯裝的Tbtsk-C /36T型使用的是一種從戰列艦副炮簡化過來的炮塔,相比戰列艦副炮100多噸的重量,驅逐艦上用的Drhl-C/38型炮塔經過輕量化後炮塔全重只有62.5噸,但對於驅逐艦來說還是太重。在實戰的表現效果太差,所以在後續艦的建造上就又回歸了127炮的配置。

炮塔的線圖,其最大仰角可達65度,理論上是可以進行對空射擊的,不過由於太重對空效果並不好,所以就不用

Drhl-C/38型炮塔的CG圖,雙聯裝的火力還是很猛的,不過只安裝在艦首,艦尾還是3座單聯裝炮

結語

在歷史上的戰績來看,德系驅逐的表現還算可以的,雖然在挪威海戰中被擊沉多艘,在軍艦的設計布局上或多或少都有點小毛病,但這並不能怪德國海軍,本身發展都不充分,所以後面德國海軍水面艦艇都沉靜下去,只有水下的潛艇玩得嗨。不過憑藉著強大的火力成為是二戰當中以及遊戲中的典型炮驅,在遊戲中的使用手感還是不錯的。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驅逐艦,驅逐艦巡洋化大噸位強火力,二戰炮驅的...
    因為在遊戲中德系驅逐是典型的炮驅,不僅火力非常兇猛而且隱蔽性高、視野也比其他三系的強,特別是到了後期居然出現了裝備四座雙聯裝150毫米口徑的炮驅,這使得它的火力非常強悍,那麼歷史上真的有裝備這麼大口徑的驅逐艦嗎?今天我們就通過萊茵金屬公司的炮炮回顧一下德系驅逐在二戰時期的發展。
  • 驅逐艦的前世今生,驅逐是個筐,啥都往裡裝
    驅逐艦,顧名思義,就是驅逐來犯武器的艦艇,它是一種多用途的中型水面艦艇,有這樣一句話「驅逐是個筐,啥都往裡裝;驅逐是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不難看出這是對這種多功能艦艇的褒獎,現代意義上的驅逐艦主要執行護航任務,比如反潛、防空等,但與此同時,它還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不少功能,比如說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
  • 二戰英國航母保留381毫米艦炮,還會被德國戰巡擊沉麼?
    【話說軍世】80年前的挪威近海,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被德國戰列巡洋艦擊沉,成為唯一一艘被戰列巡洋艦擊沉的正規航母,其實早期航母上都保留有大口徑艦炮,如果光榮號仍然保留有其15英寸艦炮,還會被沙恩霍斯特號擊沉麼?
  • 《艦炮與魚雷》俾斯麥號戰列艦戰鬥截圖曝光
    祖龍娛樂首款3D真實公平海戰手遊《艦炮與魚雷》採用全3D畫面展現美、日、德、法近百艘二戰時期傳奇名艦的風採,全效物理駕駛和真實的彈道模擬,為玩家帶來身臨其境的海戰體驗。隨著備受期待的德系戰艦加盟,強大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成為熱議話題,官方今日公布了多張該艦的戰鬥截圖,強大的火力呼之欲出,讓我們先睹為快。
  • 敦刻爾克級的330艦炮,數據性能優越,可比肩德國俾斯麥380艦炮
    口徑類似的艦炮性能數據而作為法國對手的德國,沙恩霍斯特級上使用的28公釐艦炮的炮口初速雖然達到了890m/s,但是由於沙恩的使用的炮彈重330公斤重,在遠距離上炮彈的末端存速較低,所以在18.3公裡的距離上只有291毫米的穿深。而德國俾斯麥級使用的380口徑艦炮在21公裡上的穿甲深度也僅為350毫米。
  • 驅逐艦到底在驅逐什麼?為何現在很難看到戰列艦,專家道出實情
    中國一年下水10艘驅逐艦,它到底重要在哪裡?在過去一年,中國共下水了10艘驅逐艦,如此驚人的速度,不由引發了很多國人對驅逐艦的關注,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困擾著眾多軍迷,驅逐艦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它到底在驅逐什麼?
  • 《碧藍航線》練級哪個驅逐艦 高強度驅逐艦評分榜
    導 讀 目前在碧藍航線中驅逐艦由於不適合自律作戰,導致很多人都不會用甚至不會練驅逐艦,但是這並不代表驅逐艦完全無用,下面一起來看看幾個強勢驅逐艦的分析吧。
  • 艦炮口徑超過100毫米,就能稱為大口徑艦炮
    二戰結束之後,戰列艦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那些大口徑巨炮也隨著飛彈「崛起」再無用武之地。到了今天,別說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大口徑艦炮早已無影無蹤,甚至200毫米口徑的「中型」艦炮都已難以尋覓。而那些曾經在艦炮中屬於的「小字輩」的,口徑為100毫米以上的「小型」艦炮,如今已經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大口徑艦炮!
  • 碧藍航線前排艦炮外號匯總 輕鬆看懂大佬指揮官的術語
    碧藍航線的外號不僅僅針對艦娘,包括很多裝備上,因為硬核還原了現實中的艦炮名稱,在提到裝備攜帶的時候為了方便交流,通常都用外號簡稱來替代,這也倒是入坑不久的指揮官在裝備搭配上非常困擾,這裡就帶來前排艦炮外號匯總,幫你輕鬆看懂大佬指揮官的術語。
  • 被空軍逼到牆角,一場戰役後苦盡甘來,戰後美國海軍驅逐艦第一個十...
    」的這個話題,把這個坑給填上,雖然這樣整個系列就顯得不連續會不方便大家的閱讀理解,但我是以時間段分開來說的,也算是一個十年來算一個小發展史吧,如有不便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也正是在1959年之後,美國海軍的軍費又開始充裕起來,而驅逐艦就又重新得到恢復發展。 又一次開啟驅逐艦新時代的「法拉古特級」驅逐艦 在前面講二戰前美系「防空大驅」那一期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美國在進入條約時代後建造的第一型驅逐艦叫什麼?
  • 基德級驅逐艦127毫米艦炮性能數據
    > 基德級驅逐艦及其武器裝備版最新消息 基德級驅逐艦127毫米艦炮性能數據 主要用途 全自動輕型艦炮
  • 055艦炮看上去其貌不揚,火力卻兇猛強悍,堪比一個陸軍炮兵營
    在海戰時期,艦炮一直是軍艦的主要火力。例如美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採用了輕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則採用的是460毫米45倍口徑主炮。隨著軍艦技術的發展,垂髮逐漸替代艦炮成為現代防空驅逐艦的主力,而艦炮則成為了一款輔助性的武器。
  • 055型驅逐艦:C炮位1130近防炮射角,基本不受艦艏130艦炮影響
    現代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水面艦艇,由於艦載垂直發射裝置和遠中近程防空飛彈的普及,因此,二戰時期,艦艇上插滿防空高射炮的情景,基本上在現代艦艇上就銷聲匿跡了。儘管055型是萬噸大驅,但艦上僅裝備了1門1130近防炮系統,處在艦上的C炮位,也即8座8單元艦載垂直發射裝置後部,那座被抬高的平臺上。這門抬高的1130近防炮系統,由於其高度遠超艦艏的那門130mm單管近防炮,具備攔截艦艏包括所在位置左右舷絕大多數來襲的反艦飛彈的能力,因此,受到艦艏那門130mm單管艦炮的影響其實並不大。
  • 反艦飛彈的出現:成了艦艇對海作戰主力,淘汰了203mm以上艦炮
    二戰時期,仍然是巨艦大炮為主的時代,儘管航母+艦載機成了海戰的主力,主要參戰國美英德意日等軍事強國,都裝備了相當數量的排水量3萬噸以上的戰列艦,主炮口徑動輒381mm以上,406mm艦炮,都不算稀奇,一發炮彈重量都在0.8噸以上,爆炸威力就可想而知了。
  • 二戰前德國新巡洋艦:150毫米艦炮布局罕見,裝甲焊接非主流
    【話說軍世】在二戰時代,德國的水面戰艦實力比較有限,無法再像日德蘭海戰中那樣,與海上第一的英國傾盡全力打一架,而一戰後,德國建造戰艦還要受到條約的限制,這一點嚴重影響了二戰前德國的巡洋艦建造。德國新巡洋艦:150毫米艦炮布局罕見,裝甲焊接非主流1926年德國決定新建造3艘巡洋艦,不過由於《凡爾賽和約》的要求限制,因此,這級巡洋艦排水量只能有6000噸級,主炮口徑不能超過150毫米,最終1927年時,首艦柯尼斯堡號下水,這級巡洋艦也就被命名為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又稱K級輕巡洋艦,本級擁有三艘
  • 戰列艦之痛:是艦炮打七寸,還是炸彈穿甲板
    【話說軍世】戰列艦作為以火炮為武器大型戰艦的巔峰,一直是不少軍迷心中圖騰所在,尤其是二戰時代的戰列艦,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能力上,都達到了均衡巔峰值,不過這也是其最後的輝煌時代,艦炮、魚雷和炸彈,哪個戰列艦最為忌憚的武器,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 灰獵犬號擊沉3艘潛艇,被稱為神劇,二戰美軍1艘驅逐艦擊沉了6艘日本...
    在電影《灰獵犬號》裡面,美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參加了前往英國的護航行動,在護航的途中遭到德國潛艇的襲擊,美國驅逐艦和英國、加拿大的護航艦艇在途中與德軍潛艇鬥智鬥勇,在戰鬥中擊沉了3艘德國潛艇。由於劇中德軍潛艇的異樣表現被人們稱為抗德神劇,因為潛艇遇到護航軍艦隻能進行躲避,而劇中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被人詬病的地方。
  • 二戰德軍新型驅逐艦,一次海戰被「團殺」到僅剩1艘
    【話說軍世】說到二戰德國海軍的水面戰艦,戰機比較好的且有名的就是俾斯麥號戰列艦,以及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等大型戰艦,不過由於缺少與盟軍在戰艦上對抗的實力,這些大型戰艦大多早早沉沒了,還有一些中小型艦艇,比如說驅逐艦,也沒能逃脫沉沒的命運。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話說軍世】武庫艦一般是用來形容火力強大,載彈量驚人的大型水面戰艦,而在二戰前有這樣一艘潛艇,它噸位遠超「同行」,在火力上更是可以對戰中小型水面艦艇,魚雷發射管的數量也比同時代潛艇多出不少。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 紅色海馬,從「列寧格勒」級到「基輔」級,淺談二戰的蘇聯驅逐艦
    紅海軍的進階之作——「明斯克」級驅逐艦 「列寧格勒」級驅逐艦在建造和服役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證明了這並不是一款能夠滿足蘇聯紅海軍使用需求的驅逐艦,而「列寧格勒」級驅逐艦的原班設計人員也很快總結出了不足。於是,在1934年,蘇聯紅海軍正式批准了「38號」工程,首艦被命名為「明斯克」號,「明斯克」級驅逐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