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使臣出海,使者順手建立一國家,如今這個國家很富有

2020-12-12 華夏史書說

在我國歷史中有很多次的人口大遷移,不過有一次堪稱影響力最深的,那就是洪洞大槐樹,史書記載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就通過這裡,開始轉運了軍隊和家屬近100萬多人,為什麼要對雲南如此重視呢?

因為這個地區實在很特殊,當時因為無法突破長江地區,於是就只好改道,駐兵在雲南之後,朱元璋大破元大都後,元朝退回了漠北,而此時的雲南卻還保留了他們的一支隊伍。於是朱元璋就派大使攻打雲南的援軍,後來其中一位沐英變成為了駐守雲南的主將,在攻打過程中另一位叫做黃元壽的將領表現出眾,被封為總兵。

明朝建立之後,皇帝被想要告訴其他國家的明朝出現,於是便派使臣一路南下。南下的這位使者便是黃森屏,也就是之前的黃元壽,那為什麼非要讓他去呢?是因為朱元璋考慮他是福建泉州人,再加上對這裡的地形比較了解,於是便坐船南下,來到了當時的婆羅洲,位於如今的加裡曼丹島。

這個島上有三個國家分別是渤尼印尼蘇祿。根據資料記載,當時渤尼人對唐人非常敬愛,渤尼人如果看到唐人有麻煩,就會施予援手,於是在黃森屏等人的幫助下,渤尼不僅抵擋了周圍國家人的進攻,而且還將黃森屏列為王。那為什麼使命完成之後,他沒有返回明朝呢?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種說法是稱他並不是自願出使,而是因為延誤了運糧的時間,怕被治罪,於是逃到了這裡。顯然最後這種說法更加準確一點吧,不過一個小小的使臣到了一個國家被當地人們推崇,受到當地人們的信賴。換誰應該都會留在當地吧,畢竟留在當地可以成為國王,但回去只能夠成為一個使臣,只能夠成為一個大臣,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那誰都能夠分辨出來。

如今已經時隔很久,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地方發展到如今並沒有消失,可早改名成了汶萊,雖然是一個40萬人的小國,但卻相當富有,而且和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是一個級別的。目前在文蘭的某山丘上仍舊有一個明朝的古墓,上面還寫了總兵二字。除此之外,汶萊王宮中還保留了當時黃森屏用過的兵器和盔甲。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有位將軍,自己跑去建立國家,如今這個國家非常富有
    但他們沒想到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起明朝之後,下一個目標便是擊敗一個又一個不自量力的倭寇們,在這段抗倭的時期裡,有不少抗倭的將軍們因為赫赫戰功留名於青史。 朱元璋麾下名叫黃元壽的將軍,在中國南海森屏灘中對抗倭寇的戰爭裡立下赫赫戰功並且成功擊退倭寇,因此朱元璋對他十分賞識,就親自給他賜名為黃森屏,以證明他曾經的戰功。
  • 朱元璋派去日本使者被殺,發誓剿滅日本,劉伯溫一句話警醒朱元璋
    朱元璋在臨終之時曾留下警言:「日本不過彈丸之地,不必處心積慮,但一定要警惕。」原來在明朝初期,邊界時常遭到日本侵犯。朱元璋派遣使臣去與日本和談,然而派去的七位使臣全被殺掉,朱元璋大怒,在一次朝會上表示:「要攻佔日本。」而這個決定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反對。
  • 朱元璋派愛將奉命出使,他卻獨自建立一小國,現成亞洲最富裕國家
    有道是:「讀史使人明智」,從史書中,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文化的發展,能夠快速的認識到古人們的智慧,從中汲取經驗與知識,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國家發展的歷程。例如在中國歷史上,就曾出現某位大臣去往國外後陰差陽錯之下建立了一個國家,甚至讓這個小國家發展成了如今亞洲最富裕的一個國家。
  • 唐使臣出訪的國家有哪些?唐朝使臣出訪,對當時的社會有何貢獻?
    幾乎每年,各藩國使臣帶著豐厚的土產物資前來朝貢進獻,以示兩國交好。而唐朝作為一方大國,亦會派遣使臣出訪周邊國家。究竟唐朝的外交制度是如何規範出訪使臣?唐朝使臣出訪的國家又有哪些?唐朝使臣出訪,對當時的社會有何貢獻呢?
  • 這個國家多次挑釁大明,朱元璋卻把此國列為不徵之國
    元朝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兩伐日本,結果船隊均被颱風摧毀。朱元璋鄙視日本由來已久,在他眼裡,日本就是個「國王無道民為賊」的小丑。但日本卻認為自己比明王朝更有資格繼承中華大統。大明與日本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對朱元璋的步步緊逼,日本當政者還是寸步不讓。
  • 為什麼古代兩國交戰,不僅不殺使臣,還要以禮相待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句話,而在交戰前派出使臣好像是歷朝歷代各方勢力都會進行的一個儀式,那麼為什麼在兩軍對壘的關鍵時刻,對戰的雙方不僅不殺使臣,反而還要以禮相待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點。
  • 歷史上為什麼兩國交戰,不僅不殺使臣,還要以禮相待
    一::戰爭是流血的政治古代國與國之間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尤其是在戰國時候爆發戰爭,都是因為想要獲取一些利益,戰爭本來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利益而採取的一種暴力手段,而如果自己想要獲取的利益能夠用使臣溝通的方式來達到的話,就沒有必要發起戰爭。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原本打算遠徵日本,為什麼劉伯溫出面勸阻?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曾向周邊的國家派遣使者,一方面是告知他們蒙古統治中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已經被明朝所取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宣揚國威,重建朝貢體系,畢竟古時候歷朝歷代,中國都以天朝上國自居。 周邊的幾個小國家,在接見了明朝使者之後,都選擇俯首稱臣,唯獨日本不打算向明朝低頭。
  • 漢朝使者怎麼總是被殺?真不怪其他國家,主要是漢朝太無理
    但是聽蘇武說的這段話意思,好像漢朝的使者經常讓其他國家殺害。那麼為什麼漢朝的使者這麼危險?當時漢朝兵力強盛,這些國家殺了大漢的使臣,難道不怕漢朝出兵嗎?其實,這還真不怪其他國家,主要是漢朝使者在人家地盤上做的事太離譜了。
  • 朱元璋也有無奈,15個國家成「不徵之國」
    至於不徵的原因,朱元璋說得很清楚「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又說「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明太祖寶訓》》)這句話道出了傳統陸權國家的無奈。
  • 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華人曾在海外竟建立過7個國家!
    漂洋過海的中國人們竟在海外建立了國家?接下來讓我們盤點一下海外哪些國家是中國人建立的。 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禦敵。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 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之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七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 世界最富有的國家派55人參加韓戰,卻成為損失最慘重的國家
    而在美國此次組成的聯合國軍中有一個現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派出44人的一個排參戰犧牲15人卻成了此次戰爭損失最慘重的國家。這個出兵44個人的國家便是歐洲的盧森堡。盧森堡是歐洲大陸上唯一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大公國,也是如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盧森堡國土面積2500多平方千米,人口50多萬,毗鄰法、德、比利時三個國家。
  • 這個在中國內部建立的國家,竟有23個國家承認,成了中國的恥辱!
    歷來新生政權在成立之初都亟需別人的承認,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合法地位,順便獲取一個主權國家所能擁有的各種利益。這一點在如今紛亂的政治局勢下也能夠得到足夠的佐證。
  • 曾經比杜拜還富有的國家,如今慘不忍睹,究竟什麼原因所致?
    要是問大家最富有的國家是哪裡?肯定很多人都會說是杜拜。確實,如今的中東國家很富裕,但是大家一定想不到,在過去的世界上曾經有一個國家比杜拜還富有,而且還是一個小島國。它就是坐落在太平洋上的最小島國——諾魯。
  • 朱元璋出兵日本,日國王急忙寫了一封信,朱元璋看後列其為不徵之國
    607年,倭國使者小野妹子向隋朝上表文書。希望中國改稱倭國為日本,但信的開頭是,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無恙。這讓認為天下只有自己是唯一天子的隋煬帝大為惱火。對倭國 的要求不做理睬。一直到了唐代女皇武則天當權時期,她才最終同意將日本作為國號恩賜給倭國,那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小日本名字還得中國女人取的。
  • 一國曾想要加入中國被拒絕,如今已經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國家
    像是我國隋唐時期兵力強盛,徵服了周邊的很多國家,開創了唐朝盛世,周邊國家紛紛派出使者前來學習交流,有的國家更是與唐朝和親來達到實現和平安穩的願望。到了明朝更是派出鄭和下西洋來展示我國豐厚的國力,《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 日本公開3封649年前的遺書,眾人才恍然大悟,難怪朱元璋沒打日本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意思是即使在兩軍交戰期間,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傷害對方的使者,他們只是來傳達信息的,通常手無寸鐵,要殺了這樣的人,是要被唾棄、看不起的,而且我國古人歷來以禮待人,各國都會尊重這個規定。
  • 建國後,朱元璋給國家留下了很大的隱患,後人很難安分守己
    秦朝的滅亡,向我們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建立在封建思想基礎上的封建王朝如果不再實行分封制,那麼這個王朝就很容易從動亂中瓦解,皇權也就得不到諸侯的保護,也不會長久。但是,一味實行分封制,就能長治久安嗎?當然不是,從漢代的七王之亂,晉代的八王之亂,乃至隋唐以後的藩鎮割據等問題充分說明,分封制也是皇權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