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陣亡的14位將軍,有六位都畢業於黃埔前四期

2020-12-22 三瓶雞蛋的娛樂

自全面抗戰爆發以來,淞滬會戰是第一次大規模的戰鬥,中國軍人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淞滬戰役中,中國共有14位將軍為國獻身,黃埔生佔6位,黃埔畢業生更是慘死。在祖國服役的14名將領中,黃梅興、蔡炳炎、路景榮、楊傑、龐漢禎、秦霖、李伯蛟、劉啟文、吳克仁、吳桐崗、鄧玉琢、朱之榮、李伯蛟、吳繼光、劉啟文、吳繼光、吳炳炎、吳景榮是黃梅興少將中的第一位在淞滬會戰中陣亡的將領。

黃梅興,廣東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9軍88師264旅旅長。88師是三個德械師之一,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是最早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8月14日,黃梅興親自上陣指揮戰鬥,在攻克日軍十多個碉堡後,不幸被日軍炮彈擊中,當場死亡。黃埔一期畢業的少將蔡炳炎,來自安徽的十八軍67師201旅。這支軍隊也是中央嫡系部隊,王牌中的王牌,在淞滬會戰期間,十八軍羅店戰場最為慘烈,日軍多次爭奪陣地。1937年8月27日凌晨,蔡炳炎見陣地已被日軍攻陷,便立即率402團兩營402營增援,打退了日軍的進攻,但日軍也立即增援,蔡炳炎在與日軍的激戰中,被子彈擊中,不幸犧牲。

陣亡的黃埔四期將領也不少,98師參謀長兼第583團團長路景榮少將、國軍1師1旅副旅長楊傑少將、第4軍90師270旅旅長官惠民少將,都畢業於黃埔四期,都在與日軍的激戰中犧牲,黃埔二期畢業的吳繼光少將也是戰死。東北軍67軍在這場戰鬥中,5名死傷將領,67軍軍長吳克仁中將,67軍參謀長吳崗桐少將,67軍107師參謀長鄧玉琢少將,67軍108師322旅旅長劉啟文少將,67軍107師321旅旅長朱之榮少將,都是在上海松江與日軍激戰期間犧牲的。東北軍六萬餘名官兵,從軍長到士兵,幾乎全是為國獻身,洗刷了九一八事變後的恥辱。

中國軍隊參加了淞滬戰役,傷亡超過30萬。雖然這場戰役最後以中國軍隊的失敗而告終,但中國軍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向世人宣告,即使中國只有一支軍隊,中國軍人也要同侵略者作鬥爭,中華民族也要以自己的全部犧牲來迎接這一歷史危機的挑戰。

相關焦點

  • 淞滬會戰,80萬人血拼日軍精銳,中央軍一天損失一個師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04字,閱讀約2分鐘1937年8月13日,為趕在日軍主力抵達上海前殲滅日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指揮87師團,88師團等國軍部隊向駐守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發起進攻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與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黃埔軍校從成立之初到轉移,在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
  • 抗戰時期最慘烈的一仗,14位中國將軍陣亡,死傷30萬人
    抗戰時期最慘烈的一仗,14位中國將軍陣亡,死傷30萬人 導語:1937年8月13日,日軍從上海金山嘴登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日軍就集結了二十萬部隊。敵人磨刀霍霍,準備直撲上海和南京。與此同時,國民黨緊急出動了50多個師,共計八十多萬人應戰。這就是名動海內的淞滬戰役。
  • 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8年的抗戰中,我國人民付出了慘重代價,僅國軍就有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犧牲,他們都是誰?一、兩位集團軍司令1、張自忠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
  • 淞滬會戰:中央軍來了,桂軍來了,川軍也來了
    實際上,早在戰爭前,老蔣的嫡系王牌、中央軍德械樣板師87、88師已經秘密部署到上海附近,隨時等待進入上海。駐紮在蘇州的第2師補充旅第二團更是已經換上保安隊服裝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等戰略要地。所以戰爭一開打,87、88師等中央軍主力在第一時間就開進了上海,部署到蘇州河南岸,也就是淞滬會戰的第一線,成為阻擋日寇進攻的中堅力量。
  • 壹現場|淞滬會戰殉國老兵魂歸故裡 家屬:終於見到了親人的戎裝照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打響,朱亮華奉命率部攻打公大紗廠。公大紗廠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所在地,防禦工事非常堅固,連續幾天攻擊不克。8月18日,朱亮華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以身殉國,年僅29歲。朱亮華殉國後,大哥朱嶽峙接到了部隊送來的陣亡通知書,帶著悲痛的心情,他寫下了《朱氏家乘·亮華事略》的悼文,紀念弟弟的一生。
  • 淞滬會戰 | 血腥的佘山之役: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幕
    另一幅《松江府地圖》右側印著「軍事極秘」四個字,早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就進行了繪製,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發行。這幅地圖展示的是松江至南匯地區的地形地勢,日本覬覦中華土地的險惡野心昭然若揭。早在明朝時,倭寇就曾從金山衛登陸,攻打松江,進軍南京。「八·一三」淞滬會戰後,日本的侵略歷史再次重演,路線幾乎一模一樣。
  • 4位甬籍烈士的小傳,再現一二八淞滬抗戰裡的寧波記憶
    電影《八佰》的熱播,引發全民對1937年淞滬會戰(又稱「第二次淞滬抗戰」)的熱議。 抗戰史上,1932年爆發的「一二八淞滬抗戰」,同樣英勇壯烈。
  • 4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什麼軍銜?都是誰?
    在長沙會戰中,中國共打了四次,第一次傷亡九萬多人,共殲滅日軍11萬多人,並抗擊了日軍的猛烈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由於未能取得勝利,中國軍隊未能再攻下長沙。在這四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死了不少人,今天我們來談談誰是雙方的最高將領?
  • 淞滬會戰中,中央軍、桂軍、川軍、東北軍誰犧牲人最多?
    那麼在淞滬會戰中,桂軍、川軍、東北軍、湘軍、粵軍、黔軍他們到底表現怎樣?筆者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向大家展示歷史本來的面目。川軍:令人刮目相看我們大家都知道,四川是軍閥割據的最典型範本。北洋軍閥時期後,就有大大小小的十多個軍閥勢力,他們普遍給人一種「窩裡橫」的感覺,裝備低劣戰鬥力低下。
  • 除了「八百壯士」,淞滬會戰中還有哪些英雄部隊?
    在悲壯慘烈的淞滬會戰中,來自不同派系的忠勇將士以血肉築長城,面對極為強大的日軍拼死血戰,粉碎了日寇「三月亡華」的囈語狂言,其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除了八百壯士,還有更多的英名需要銘刻在歷史豐碑之上。
  • 蔣家王朝中,三李一王,分別是指哪四位將領
    在蔣家王朝中,有四位將領都來自山東,而且都是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三李是畢業於黃埔一期的學生,一王是畢業於黃埔三期的學生。 一李是指李玉堂,他是山東省廣饒縣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開始他的軍旅生涯,然而在他人生最輝煌,最突出的時刻,則是在八年抗戰時期。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第四十八軍淞滬會戰戰鬥詳報》,國民政府國防部戰史會檔案,3255-13,1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戰史會檔:《陸軍第二十軍與淞滬會戰》,轉引《川魂-四川抗戰檔案史料選編》《近衛在日本七十二屆議會的施政演說》,《申報》1937年9月6日《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8冊,《松井石根日記》時間注1937年10月8日,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馮玉祥:《呈蔣委員長感機電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是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為了應對中國的革命形勢,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起了這座享譽中外的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 淞滬會戰:日軍憑險據守,國軍精銳受挫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
    上海有一座年代久遠建築,它位於上海四川北路和東江灣路交叉路口,這座建築便是當年中日淞滬會戰爆發時日軍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大樓,這座褐色的堡壘式建築呈「口」字型,四周為營房和倉庫,中間是2200平米的操場,可以容納2000多人,大批裝甲車也可以開進開出。
  •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英勇抗日,粉碎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特別是到了1937年6月,近衛文任日本首相,採用了關東軍參謀長、侵華狂熱分子東條英機的主張,在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前,立刻擴大對華戰爭。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日本經過長期準備,有預謀地發動了對華戰爭。日本當時的氣焰十分囂張,計劃三個月就滅亡中國。
  • 黃埔一期生中被取消學籍,後因改菜名傳為佳話的陸空雙棲將軍
    當讀者看到我的這個標題是,估計當多數讀者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可能想起來的讀者會說到「這不就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的李嶽陽,後在退出軍界在當時的陪都重慶開了一家名為『凱歌歸』的川菜館,後來將一道海參鍋巴的川菜更為名海參鍋巴,還能有什麼稀奇的?」筆者當初也是與大家一樣的好奇心,了解到了在抗日戰爭中這段歷史趣聞。但是,趣聞歸趣聞,歷史歸歷史,並能混為一談。
  • 淞滬會戰慘敗並非指揮失誤,硬實力差距
    淞滬會戰前期籌劃和開打的第一階段,戰場總指揮是張治中將軍。他親自指揮兩個德械師:87師和88師,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歷史上記載」八·一三「淞滬會戰,實際上是8月14日下午全面打響的。1937年8月14日,下午15:00,張治中下達總攻令;18:00,我軍炮擊日軍陣地,然後士兵衝鋒。(不懂軍事,為何這麼久才炮擊?)當年戰況報導:」日沒時,全線進展均不大。「日沒時,也就八九點鐘吧,兩三個小時的進攻,絕對優勢兵力,硬是吃不掉日軍。這就是當時中日雙方軍事實力最直觀體現。88師傷亡很大,擔負衝鋒的264旅,傷亡過千人,7名連長陣亡,旅長黃梅興陣亡。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
  • 全營在淞滬會戰血戰七日,最後500人英勇殉國,侵略者鳴槍致敬
    他們為國家存亡而戰,為家人而戰,三營的全部人已經將生死都置身外,他們帶上3門迫擊炮、20挺輕機槍和近600條老式步槍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3營猛烈阻擊,把日軍組織的多次進攻都被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