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抗戰爆發以來,淞滬會戰是第一次大規模的戰鬥,中國軍人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淞滬戰役中,中國共有14位將軍為國獻身,黃埔生佔6位,黃埔畢業生更是慘死。在祖國服役的14名將領中,黃梅興、蔡炳炎、路景榮、楊傑、龐漢禎、秦霖、李伯蛟、劉啟文、吳克仁、吳桐崗、鄧玉琢、朱之榮、李伯蛟、吳繼光、劉啟文、吳繼光、吳炳炎、吳景榮是黃梅興少將中的第一位在淞滬會戰中陣亡的將領。
黃梅興,廣東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9軍88師264旅旅長。88師是三個德械師之一,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是最早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8月14日,黃梅興親自上陣指揮戰鬥,在攻克日軍十多個碉堡後,不幸被日軍炮彈擊中,當場死亡。黃埔一期畢業的少將蔡炳炎,來自安徽的十八軍67師201旅。這支軍隊也是中央嫡系部隊,王牌中的王牌,在淞滬會戰期間,十八軍羅店戰場最為慘烈,日軍多次爭奪陣地。1937年8月27日凌晨,蔡炳炎見陣地已被日軍攻陷,便立即率402團兩營402營增援,打退了日軍的進攻,但日軍也立即增援,蔡炳炎在與日軍的激戰中,被子彈擊中,不幸犧牲。
陣亡的黃埔四期將領也不少,98師參謀長兼第583團團長路景榮少將、國軍1師1旅副旅長楊傑少將、第4軍90師270旅旅長官惠民少將,都畢業於黃埔四期,都在與日軍的激戰中犧牲,黃埔二期畢業的吳繼光少將也是戰死。東北軍67軍在這場戰鬥中,5名死傷將領,67軍軍長吳克仁中將,67軍參謀長吳崗桐少將,67軍107師參謀長鄧玉琢少將,67軍108師322旅旅長劉啟文少將,67軍107師321旅旅長朱之榮少將,都是在上海松江與日軍激戰期間犧牲的。東北軍六萬餘名官兵,從軍長到士兵,幾乎全是為國獻身,洗刷了九一八事變後的恥辱。
中國軍隊參加了淞滬戰役,傷亡超過30萬。雖然這場戰役最後以中國軍隊的失敗而告終,但中國軍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向世人宣告,即使中國只有一支軍隊,中國軍人也要同侵略者作鬥爭,中華民族也要以自己的全部犧牲來迎接這一歷史危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