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志願軍用血肉築橋,背後的金城戰役更加血性慘烈

2020-12-17 騰訊網

2020年10月23日,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上映。各項數據表明,這部電影已經預定了年內電影的王炸之一。事實上,引發《金剛川》的金城戰役更加值得關注。

金剛川上的「工兵英雄」

朝韓交界處的金剛山,主峰海拔1638米,是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最高峰,有「朝鮮第一山」之稱。電影中的金剛川位於金剛山附近。1953年夏季,志願軍發起金城戰役。金剛川上的大橋和一座人行橋遭到敵人飛機炸毀。前線戰況危殆,金剛川上需要架設橋梁,為志願軍提供後勤補給。

上圖_ 《金剛川》劇照

時任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的張振智受命在巖裡渡架設一座載重橋的任務。這就是《金剛川》拍攝的原型。5月20日下午,張振智趕到指定地點,距離規定時間還剩8天。為了籌集架橋材料,三連的官兵連忙上山伐木。

敵人發現後,派出飛機對附近山林進行轟炸。有戰士試圖冒著生命危險去伐木,被張振智及時制止。他一邊組織部隊隱蔽,另一邊在轟炸間隙搜集整理斷木。這樣一來,既保護了士兵的生命,又省去了伐木的時間。經過7天7夜的緊張施工,金剛川上重新架設起一座載重橋。

上圖_ 金城戰役中架橋在金剛川的志願軍

次日下午4時,24架美軍黑寡婦戰鬥機輪番轟炸巖裡渡。2小時內,投彈700多枚。7孔載重橋炸得只剩2孔。此時,金城前線883.7高地戰事焦灼,亟需彈藥補充。上級下令三連必須在90分鐘內修復橋梁,否則軍法處置。

張振智接到命令,第一個跳下河著手重新架橋。敵人組織飛機和兩個炮群向巖裡渡傾洩彈藥。張振智頭部和肩部受傷,依然堅持在一線指揮架橋,最後三連提前15分鐘完成任務。戰役結束時,敵人在這裡投下了近千枚炸彈和2500多發炮彈。

張振智帶領三連官兵用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金剛川上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鋼鐵橋梁。整個赴朝參戰期間,張振智榮立了3次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被原華東軍區授予"工兵英雄"的榮譽稱號。主席曾兩次接見他,鼓勵他要再立新功。

上圖_ 金城戰役

韓戰的最後一擊

金剛川上的英雄事跡不過是金城戰役的一小部分。1953年6月,韓戰交戰雙方就朝鮮停戰協議的條款文本和文字達成最後協議,戰爭結束在即。6月18日,對停戰協議耿耿於懷的南朝鮮李承晚政權蠢蠢欲動,公然「就地釋放」2.5萬餘名朝鮮人民軍官兵,強行將其編入南朝鮮軍隊,還叫囂:「必要時單獨作戰」。世界輿論聞之譁然,就連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提出抗議:「女王政府強烈譴責這種背叛行為。」

中方聞訊後,主席認為:「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起到以打促和的目的。志願軍司令彭德懷致函聯合國軍指揮官馬克·韋恩·克拉克,要求美方「必須負起這一事件的嚴重責任」。經中朝雙方協商,決定發起夏季戰役第三階段作戰,即「金城戰役」。

上圖_ 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炮火

整個戰役由楊勇指揮的第20軍團作為主力,下轄第 67、68、60、54軍及加強的21軍。投入82毫米迫擊炮以上火炮1483門,坦克20輛。部隊在金城以南牙沈裡到北漢江間 22 公裡戰線上對南朝鮮軍實施打擊。根據部署,南朝鮮軍和志願軍兵力之比為1:3,火炮之比為1:1.7。

為了保證戰役的順利進行,志願軍組織了10個汽車團,共2000餘輛汽車,運送各類物資1.5萬噸,其中炮彈70餘萬發,炸藥124噸。正是有了金剛川上的載重橋,為打擊南朝鮮軍的頑固氣焰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圖_ 金城戰役裡奇襲「白虎團」的偵察班

奇襲「白虎團」

相較鮮為人知的金剛川,金城戰役最為著名的戰例莫過於奇襲「白虎團」了。南朝鮮陸軍首都改編自南朝鮮首都警備司令部,在當時屬於最能打的一支部隊。該師的第1團在南朝鮮軍中歷史最為悠久,有「白虎團」之稱。

7月13日,金城戰役爆發。白虎團2營遭遇迎頭痛擊,被迫退到二線防禦陣地。千餘人的滿編營僅剩280人。在正面突擊的同時,志願軍68軍203師組織第609團第2營和第607團偵察班進行敵後穿插。

副排長楊育才化裝成「美軍顧問」,率領第607團12人偵察班,走在穿插分隊的最前面。經過數道敵哨之後,偵察班直插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青洞。戰士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斃白虎團團長崔喜寅,繳獲白虎團團旗,活捉首都師副師長林益醇。他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俘虜的敵軍最高級軍官。

戰後,第607團偵察班記「集體特等功」,楊育才被志願軍首長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據統計,在一個多小時的戰鬥中,這個12人的偵察班斃敵223人,其中白虎團97人,自己無一傷亡。和金剛川上的橋梁一樣,奇襲「白虎團」創造了世界特種作戰史上的奇蹟。

上圖_ 金城戰役裡發起進攻的志願軍

鐵血鑄軍魂

韓戰中,美軍裝備精良,自恃二戰餘威,對志願軍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金剛川》中,美軍夜間出動F4U-5「海盜」戰鬥機,對渡橋實施攻擊。志願軍蘇制M1939式37毫米單管高射炮予以猛烈還擊。3名志願軍戰士被「海盜」戰鬥機20毫米機炮打成碎塊。這一場景,真實還原了美軍和志願軍之間的技術代差,觀者無不動容。

面對敵人的先進裝備,志願軍沒有氣餒退縮,依然敢打敢拼。7月13日黎明,第199師奉命奪取轎巖山戰鬥。在距主峰200米,遭到敵地堡火力封鎖。595團1連戰士李家發主動承擔爆破任務。他連續投擲手榴彈,炸啞了地堡裡的機槍。

上圖_ 金城戰役志願軍俘虜的敵軍

正當志願軍發起衝鋒時,重機槍再一次噴吐火舌。危急時刻,李家發飛撲向前,用胸膛堵住了地堡的槍眼,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戰鬥結束後,李家發被志願軍追記「特等功」,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這群熱血男兒用生命和意志,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和榮譽。

金城戰役歷時15天,志願軍以傷亡2.3萬人的代價,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的防禦,向南推進了140多平方公裡,將整個戰線拉直,斃傷俘敵共計5.3萬餘人,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金城川上的渡橋在戰役中炸了修,修了炸,共計7次。再現這段歷史的《金剛川》,必將在10月份掀起一股新的觀影熱潮。

作者: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金城戰役:抗美振朝最後一戰》 李鵬 劉麗群

【2】《金城戰役:一場準且狠的虎口掏心戰》 韓剛

【3】《抗美振朝最後的較量》 胡海波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真正的金剛川戰役是這麼慘烈!
    震撼—真正的金剛川戰役是這麼慘烈! 最近由管虎新作,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宣布提檔至10月23日上映。 今年正值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加上前段時間,韓國那幫防彈少年團的言論,更是將抗美援朝這個中華民族銘記的歷史事件,推到上熱點。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金剛川》真實的背後: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電影《金剛川》海報 電影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志願軍工兵第十團三連在連長的帶領下,在金剛川上架橋作為金城戰役志願軍後勤補給通道。橋梁遭到美軍的狂轟亂炸,美軍飛機投彈3500枚,橋梁數次被炸毀。志願者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了37米長的橋。活生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障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供應。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志願軍工兵第十團三連在連長張振智的帶領下,在金剛川上架橋作為金城戰役志願軍後勤補給通道。橋梁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美軍飛機投彈3500枚,橋梁數次被炸毀。
  • 電影《金剛川》——以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電影《金剛川》取材於1953年的金城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主力必須在7月13日早上6點到達金城前線支援,電影就講述了從7月12日下午到13日早晨,這十幾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情。為保障大部隊必經之路金剛川上的金剛橋暢通無阻,炮兵與炸橋的敵機展開慘烈戰鬥。
  • 《金剛川》熱映背後,金城戰役的政治真相
    《金剛川》的故事原型,網上也有不少文章分析過,是取材自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在連長張振智帶領下,於金剛川上捨命架橋的戰例。張振智臨危受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人和車都能通過的載重橋。可當時——金剛川寬達60米,水流湍急;時間僅有8天,物資接近於零;敵人狂轟濫炸,平均每天落彈三百多枚。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這其中,就有電影《金剛川》中真實歷史原型張振智所在的工兵10團第3連。 金城戰役期間,準備向南朝鮮軍隊陣地發起衝鋒的志願軍戰士為了凸顯艱難,電影《金剛川》中,金剛川橋是一座簡易的人梯浮橋。志願軍用被炸斷的樹木修橋,美軍飛機丟下的油箱,被志願軍做成快速滑行索道吊鬥,單兵憑此就能過河。 載重橋搭建過程就這樣,在反覆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和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橋。當時奮戰在一線的志願軍工兵王格善日後回憶道:「儘管敵機在騷擾,炮彈在爆炸,卻沒有誰理它。橋腳一個個豎起來,橋桁、橋板一塊塊連接上。」
  • 金剛川:戰役打得有多慘烈?就連打不死的吳京,都足足犧牲了3回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 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
  • 破億僅用13小時,深度解析《金剛川》背後故事,比電影更慘烈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發動了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為了在指定時間內到達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和物資,志願軍戰士們不顧生死抵禦敵軍的狂轟亂炸,以血肉之軀架起了金剛之橋。該片以三導演的三個視角出發。走出影院的偶説君依然沉浸在那些震撼的場景裡,而一想到其故事背後的真實事跡,心中更是久久不能平復,因為它比電影更慘烈!中國大地經歷了抗日戰爭,經歷了內戰,可以說是飽受摧殘。剛剛迎來和平僅一年時間,又要直面全球最強大的國家。
  • 《金剛川》熱映 這位揚州老兵曾親歷金城戰役
    孟儉 攝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影片的歷史背景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金城戰役,當年的志願軍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37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輸送。「我參加了那場戰鬥,打得那叫一個痛快!」今年87歲的儀徵抗美援朝老兵徐正貴說。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不可能,是中國軍人最大的武器
    那條炸不毀的橋,就是中國志願軍用血肉創造的神跡。電影裡,中國志願軍武器比較落後,沒飛機護著,制空權完全在美軍手裡。唯一能壓制敵機的高射炮,炮彈也不多,只能省著打,打完就沒了。《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金城戰役,那是韓戰最後一次戰役。中國志願軍在14天的時間裡,殲敵5.3萬,逼著美國和南韓老老實實回到談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樣。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張老英雄毫不猶豫地說:「金城戰役」。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規模最大的陣地攻堅戰。 上甘嶺戰役後,美軍認識到不只在運動戰中打不過志願軍,在陣地作戰中,也很難佔到便宜。新上臺的艾森豪政府,為了擺脫韓戰的泥潭,準備和我志願軍籤訂停戰協議。
  • 聊聊熱映的《金剛川》 一部有血性的電影
    網上評價褒貶不一,有網友說這部電影歪曲了歷史事實,沒有根據歷史上金城戰役真實事實進行拍攝,畫面多次重播,甚至對我們「最可愛的人」有些含沙射影的污衊,還有網友說導演的這種改編水平是在赤裸裸的侮辱觀眾的智商
  • 聊聊熱映的《金剛川》一部有血性的電影
    網上評價褒貶不一,有網友說這部電影歪曲了歷史事實,沒有根據歷史上金城戰役真實事實進行拍攝,畫面多次重播,甚至對我們「最可愛的人」有些含沙射影的污衊,還有網友說導演的這種改編水平是在赤裸裸的侮辱觀眾的智商。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這種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故事主要以「橋」為主線,展現出當時中國志願軍不怕死、不服輸的英勇精神。電影的名字---金剛川,實際上是一條河流,以金城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者工兵冒著性命之憂,無論敵人如何轟炸,金剛川上那座橋總能修好!
  • 《金剛川》凝聚電影人敬意 七炸七建再現一座橋鋼鐵意志
    《金剛川》以1953年戰爭最終階段金城戰役為背景,以戰地小人物的視角,呈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講述為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修補金剛川上木橋的事跡。近日,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和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聽他們聊了聊電影艱辛的創作經歷。
  • 《金剛川》背後的志願軍工兵連和他們的修橋密事
    雖然和上甘嶺、長津湖相比,金剛川此前相對「無名」,但它的背後就是偉大的金城戰役,那是鎖定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決勝局」。最終,志願軍把美軍逼回談判桌前,籤訂了停戰協定。
  • 《金剛川》:山河無恙,現世安穩,致敬先烈
    抗美援朝作為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幅宏大的歷史篇章,具有複雜的歷史背景,共爆發了5次主要戰役,歷時2年零9個月。在這場戰爭中,無數中國志願軍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金剛川》以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背景,講述為了讓中國志願軍主力部隊渡過金剛川,取得金城戰役決定性的勝利,七炸七修渡川木橋。最終中國志願軍用血肉之軀築起生命之橋,主力部隊順利渡江參加金城戰役的歷史事件。
  • 《金剛川》影片介紹 金剛川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金剛川》影片介紹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七炸七建,一座橋的鋼鐵意志,《金剛川》凝聚電影人的敬意
    《金剛川》以1953年戰爭最終階段金城戰役為背景,以戰地小人物的視角,呈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講述為保障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修補金剛川上木橋的事跡。取材真實戰役7次修復炸毀的橋金城戰役,不如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等為人熟知,這是當時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達到停止協議的關鍵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