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2020-12-24 騰訊網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70年後,適逢抗美援朝70周年,中美關係劍拔弩張之際,「抗美援朝」題材解禁,《金剛川》打頭陣。

3月立項、8月開拍、10月23日上映,電影《金剛川》上演了「中國速度」。

《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演員主演。

電影以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最終階段為背景,講述為了保障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們誓死捍衛金剛川上的交通要塞——金剛橋的故事。

電影主角原型人物叫張振智,他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的「工兵英雄」,在朝鮮戰場上,他3次榮立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回國後,曾受到毛主席兩次接見。

張振智晚年時,有記者問他:「老爺子,您最難忘的一次戰鬥是哪一次?」張老英雄毫不猶豫地說:「金城戰役」。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規模最大的陣地攻堅戰。

上甘嶺戰役後,美軍認識到不只在運動戰中打不過志願軍,在陣地作戰中,也很難佔到便宜。新上臺的艾森豪政府,為了擺脫韓戰的泥潭,準備和我志願軍籤訂停戰協議。雙方約定於6月25日籤訂停戰協議。

美國的讓步讓南朝鮮李承晚集團非常憤怒,6月18日,南朝鮮當局突然強行扣留四個戰俘營的朝鮮人民軍戰俘2.7萬餘人,編入南朝鮮軍隊,有意製造了破壞戰俘遣返協議的事件。

這一事件使得西方輿論大罵李承晚「暴君」「小人」「叛徒」。同時中朝也質問美方能否控制住南韓李承晚。

不想停戰的南韓總統李承晚,叫囂『北進』、『統一』,極為瘋狂。

為加深敵人內部矛盾,取得停戰談判的主動,中方決定懲罰教訓李承晚集團,擬消滅偽軍一萬五千人。

為了保證金城戰役的勝利,志願軍從6月下旬即開始進行了準備。工程部隊為此次戰役做了大量的工作,加修道路452公裡、急造軍路61公裡、架橋72座(長1320餘米)。

而張振智就是工程部隊中的一員,他時任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

張振智部隊的任務是在金剛川巖裡渡口架一座中水位重橋,保障部隊運輸物資暢通無阻。

金剛川在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金剛川河面最寬處60米,水流湍急,不藉助橋梁車輛無法通過。

張振智率隊趕到任務地點時,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已經完全炸毀。此時距離上級要求任務完成時間僅有8天。

張振智帶著三排先伐木。但是,敵軍也知道工兵架橋要先伐木,他們將這一帶山林都當成轟炸對象,山林一片火海。張振智將計就計,先讓戰友們隱蔽起來。轟炸結束後,他們將炸斷的樹木收集起來。

靠著這個辦法,張振智帶著大家很快完成了木料收集工作。然後快速綑紮成木排,趁著夜色通過水路運往巖裡渡口。

張振智帶領全連士兵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載重橋。

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兩個小時內向這裡投下了700多枚炸彈,本來的7孔橋只剩下了兩孔,橋不能用了。

此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我軍部隊的彈藥很快就要消耗光了。

工兵3團團長、政委、參謀長都趕來了,向張振智傳達了志願軍總部的命令:必須在一個半小時內修好橋梁!

張振智二話沒說,率先跳入河裡,指揮全連二次架橋。

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張振智頭部、肩部多處受傷,但他依然堅持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架橋。

在張振智的帶領下,終於提前15分鐘架好了橋,運輸車陸續通過。

敵人當然不會放任我軍架橋。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著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這座簡易的載重橋成了炸不毀的橋!

後來統計,敵人在大橋周圍共投下了1千枚炸彈,還有2500多發炮彈。

在槍林彈雨中,張振智和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撐起了這座「生命之橋」。

金城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5.3萬餘人,將南朝鮮軍4個師打殘,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裡,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志願軍工程兵部隊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致敬!

相信《金剛川》必能成為今年的「王炸」。為了更好致敬燃燒生命的英雄們,10月23日,我們電影院見!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再現抗美援朝那座「炸不毀的橋」:中國精神,就是神跡
    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們誓死捍衛這座「由工程兵7天7夜建起的」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一切都賭在凌晨5點,我軍大部渡過金剛橋開進金城。所以電影裡的戰士說:「聽他(班長)說,打完(金城)這一仗,就能回家過安穩日子了。」
  • 《金剛川》真實的背後: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電影《金剛川》海報 電影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志願軍工兵第十團三連在連長的帶領下,在金剛川上架橋作為金城戰役志願軍後勤補給通道。橋梁遭到美軍的狂轟亂炸,美軍飛機投彈3500枚,橋梁數次被炸毀。志願者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了37米長的橋。活生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障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供應。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敵人當然不會放任我軍架橋。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據統計,為了炸毀這橋,敵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但最終勝利是屬於志願軍的。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 《金剛川》——真實歷史的冰山一角 從抗美援朝到金城戰役 電影...
    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這一階段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金剛川》:守住這座橋!
    作為一部重大題材電影,《金剛川》的整個創作過程非常緊迫。好在《金剛川》雖然倉促,但質感並不潦草。電影的主體故事,預告片中的一段畫外音就有提示,「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過的是哪座橋?為什麼要過橋?那是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金城戰役是該階段的最後一場戰役。
  • 原聲出鏡的《金剛川》:炸不毀的,是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
    2020年10月23日,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人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上映。該片講述了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金城戰役中,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的真實故事。
  • 最後一戰,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究竟什麼樣?
    電影本身如何,留待每一位觀眾自己感受,但對於金剛川的歷史故事、真實的金城戰役、尤其是歷史上最可愛的人們究竟經歷了什麼,它有著固定的答案。「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而衛和平,則和平存。」所謂實力,從很多年前起,就有人為你我如今的安寧而勠力儲備了。
  • 《金剛川》熱映背後,金城戰役的政治真相
    文/青禾1950年10月25日,中國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戰。70年後的今天,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吳京、張譯、鄧超等多名影帝加盟的片子,可以稱得上是超豪華陣容了。口碑雖然有爭議,熱度卻一直居高不下。
  • 《金剛川》戰役故事的原型是什麼 背景與人物原型是什麼
    《金剛川》戰役故事的原型是什麼《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
  • 真正的金剛川戰役是這麼慘烈!
    電影的主脈率是志願軍戰士為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在炮火下堅守金剛山要衝金剛橋的故事。 今天,寧衰人就來說說這場慘烈的「金城戰役」 1953年,當時抗美援朝戰爭的夏季反擊戰役已經到了第三階段,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決定性的一場戰役。
  •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 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原型介紹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金剛川》導演耗巨資30億大製作!驚現「人橋」!
    《金剛川》:為什麼當兵,因為有你們,我們中國還有希望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金剛川》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輸送
  • 《金剛川》的事件原型是什麼 金剛川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金剛川》的事件原型是什麼張振智是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他所代表的工程部隊在金城戰役乃至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敵人當然不會放任我軍架橋。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據統計,為了炸毀這橋,敵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但最終勝利是屬於志願軍的。
  • 《金剛川》志願軍用血肉築橋,背後的金城戰役更加血性慘烈
    2020年10月23日,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上映。各項數據表明,這部電影已經預定了年內電影的王炸之一。事實上,引發《金剛川》的金城戰役更加值得關注。
  • 《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到底有多重要?此戰讓對手徹底甘願服輸
    這兩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了很多關於《金剛川》的問題,其中被提問最多的就是《金剛川》的故事有歷史原型嗎?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到底有多重要,為何連蘇聯的喀秋莎都用在了保衛一座橋上?你想知道嗎?那麼今天這期視頻,我們就來聊聊金剛川背後的歷史故事。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這種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故事主要以「橋」為主線,展現出當時中國志願軍不怕死、不服輸的英勇精神。電影的名字---金剛川,實際上是一條河流,以金城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者工兵冒著性命之憂,無論敵人如何轟炸,金剛川上那座橋總能修好!
  • 《金剛川》影片介紹 金剛川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金剛川》影片介紹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評抗美援朝戰爭大片《金剛川》:再現英雄壯舉,謳歌獻身精神 | 名家
    一、以紀實手法再現歷史事件影片《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的真實歷史事件,敘述了志願軍某部為確保金城戰役勝利,使大部隊能順利通過湍急的金剛川河,按期抵達前線,他們在敵我裝備非常懸殊的情況下,冒著敵人狂轟濫炸的炮火,一次次修補被美軍飛機和遠程炮彈炸毀的木橋,最終用血肉之軀架起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