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戰役故事的原型是什麼 背景與人物原型是什麼

2020-12-06 中華網娛樂頻道

《金剛川》戰役故事的原型是什麼

《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梁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金剛川》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輸送。

電影《金剛川》大牌雲集,張譯扮演了高炮排長張飛,吳京扮演了高炮班長關磊,鄧超扮演了步兵連長高福來,其餘主演還有李九霄、魏晨等。據說,這一次鄧超屬於特別出演。回憶起拍攝經歷,他很認真地說,自己沒有覺得很辛苦,反而認為是在感受、致敬那個時代,以及致敬我國的軍人。

據了解,《金剛川》是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作品,上映的時間其實有講究。當初,為了更好地還原人物,主演們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就拿吳京、張譯來說,他們提前半個月熟悉高射炮操作,一直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管虎、郭帆、路陽三位知名導演聯手製作《金剛川》,讓觀眾對這部影片抱有很深的期待。得知主演包括張譯、吳京、鄧超這些實力派演員,大家對這部戰爭電影更加關注。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們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抗美援朝戰爭,是韓戰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

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19日佔領平壤,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後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先後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第13兵團過江後,於10月20日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

從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禦作戰。這一階段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鬥爭尖銳複雜;戰線相對穩定,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於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談判。從此,戰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朝鮮停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後的恢復和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

1994年,考慮到朝鮮方面的要求,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召回了駐板門店的軍事停戰委員會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同年12月15日,派駐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從朝鮮平壤奉調回國,標誌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完成了歷史使命。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美國放棄了原本要幫助南韓攻佔北朝鮮的計劃,為了擺脫韓戰的泥淖,美國答應了中國早先提起的停戰要求。

1953年夏季金城反擊戰打響後,敵人持續對這裡進行毀滅性轟炸。張振智帶領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為了破壞橋梁,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梁,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

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黑寡婦」離去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工程連戰士在張振智的指揮下,立即開始了第二次架橋。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

敵人當然不會放任我軍架橋。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據統計,為了炸毀這橋,敵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但最終勝利是屬於志願軍的。

背景與人物原型是什麼

從「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折身進入韓戰的最後一戰,管虎這是玩上癮了。

電影剛上映,本文先不說電影如何。且等一等會本站的線上分享會後再來為大家分解。

現在,就來為大家講一講《金剛川》背後的故事,以便大家去看片時更好理解一些。

《金剛川》的片名指的是一條河流,位於朝鮮交界處的金剛山下。

川,在中國傳統古文裡主要指的就是河流的意思,是江河的統稱。海納百川,就是大海接納了千百條河流的匯入。

河,在古代專指黃河。江,專指長江。後來,北方為了區分支流,將支流原有的名字後面附上河,於是有了涇河、渭河、洮河、汾河等,而南方則隨長江,在支流名字後面加上了江字,於是有了漢江、湘江、贛江這些稱呼。再後來,北方的河流不管是不是黃河的支流,都統稱為了河。而南方,則被統稱為了江。結果,原本作為河流統稱的川,反倒用的少了。至於東北,河流的成名都是後起的,不是自源的,也被稱為江。

倒是在朝鮮半島上,作為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川作為河流的稱呼被保留了下來一部分。在那裡,大一些的河流也被稱為江,小型一些的就繼續被叫做川。比較有名的,就像流經韓國首都的清溪川,就是典型。

金剛川,因為位於金剛山山腳下,名字就隨之叫做了金剛川。

還有,朝鮮半島很多城市的名字,也會被叫做某川,像韓國的仁川、甘川、陝川、提川,朝鮮的端川、价川、信川、泰川,等等。

回說金剛川,它依附於金剛山,沒有後者有名氣。

金剛山,位於朝鮮和韓國交界。大部分山峰位於朝鮮境內。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2020年4月,入選「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金剛川》的故事,就發生在金剛山的金剛川上。更進一步講,是金剛川上的一座橋。

原本,這裡沒用橋。為了戰爭,中國志願軍的工兵建了一座木橋,供作戰使用。《金剛川》就圍繞這座橋的建與毀,以及修與炸之間,反反覆覆。

整部電影的故事著眼點非常小,就是中國要修橋、護橋,美軍則要千方百計地破壞掉橋。

這種爭執與對抗,都是為了金城戰役為掩護。

今天,要講的就是金城戰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到1953年秋,戰爭已經到了終點。中國志願軍將雙方戰線維持在了三八線上。

此時,北國要想再次南下,統一南方,已經成為可不能。

即便是我朝,經濟實力的確是不行,再打下去,對我方也不利。

對美國來說,這一仗犧牲實在太大了。繼續打下去,美國憑藉強大的國力,及軍事能力,是可以打勝的。

但是,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已經被挑撥起來。國民平權運動此起彼伏,再打下去,需要付出很多的犧牲,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可承受的。

於是,中美雙方都想停戰,正式籤訂停戰協約。

早在1951年7月10日,中美就曾針對停戰進行過停戰談判。但戰爭並沒有停下來,雙方都想通過戰場上的優勢來增加自方的談判籌碼。結果,就邊打邊談,這樣下來,又打了兩年。

中國這邊,戰爭政策一直堅守如一。但美國的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指揮仁川登陸的麥克阿瑟將軍,因為過於傲嬌,導致將帥失和,被杜魯門總統擼下了職位。而1952年底,美國大選中,杜魯門8年任期已滿,新總統競選中艾森豪意外勝出,他為了不背負戰爭包袱,也決定進行真正的和談。

就這樣,直到1953年4月26日,雙方的停戰談判才正式進入實質性階段,就停戰達成了初步協議,並計劃於6月25日雙方正式籤字生效。

但和談是中美為主導進行的,美方的決定,卻讓南韓的李承晚集團感到十分不滿。

經過多次拉鋸戰後,李承晚覺得自己已經摸清了中國志願軍的套路,繼續打下去南韓肯定能贏,由他主導進行統一,指日可待。被美國人代表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決不能忍。

於是,在6月18日,李承晚突然出手,強行扣留四個戰俘營的曹縣人民軍戰俘2.7萬餘人,編入南部軍隊,有意製造了破壞戰俘遣返協議的事件。

當時,談判還在進行中,中朝迅即質問美方,你丫到底能不能約束住瘋了的李承晚啊?

美國人也很無奈。這真的超綱了,他們也沒有想到李承晚會來這一招。

我朝這一看,矮油,那既然老美不行,那就交給我們來教訓教訓這小子吧。

此時,志願軍代理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鄧華。不過,恰好彭德懷於19日離開北京,趕回朝鮮打算參加籤字儀式。看到李承晚胡來,20日晚抵達平壤的彭迅速與鄧華等人進行磋商,並直接向國內最高領導進行匯報,並建議再殲敵1萬5千人再說。

當晚,領導決定籤字必須推遲,推遲何時為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在此之前,應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

於是,「夏季戰役第三階段作戰」的作戰計劃,迅速被擬定。於是,「金城戰役」正式打響。

志願軍方面,兵分三路,於7月13日正式打響。詳細過程因為篇幅問題,不贅述。其中,「奇襲白虎團」的英雄事跡,就發在這一戰役期間。

金城戰爭,最後於7月27日落下帷幕。至於戰果,取得的成績比預想中的要好的多。

根據中央軍委的賀電,可知「金城戰役」的戰果如下:自七月十三日開始的戰役,在金城東西三十餘公裡的正面,向敵四個多師所據守的陣地,同時進行突破,截至十八日止,五天中共斃傷俘敵二萬八千餘人,擊潰敵四個多師,共攻佔縱深十公裡約一百七十平方公裡的陣地,繳獲了許多裝備和物資,給了李偽軍以嚴重打擊,有力地配合了停戰,大大提高了我軍對敵鬥爭經驗,使我軍在突破敵堅固設防地帶的作戰中獲得極寶貴的經驗。

金城戰役是志願軍轉入陣地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不但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上,而且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提供了進行大規模攻堅戰役的寶貴經驗。

《金剛川》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期間。更具體一點,是發現在7月12日,戰爭全面打響的前一天。

具體來說,就是一群工程兵在金剛川上架設木橋,好讓大軍順利過河,進行作戰。

其實,從6月22日決定舉行「金城戰役」後,為了保證金城戰役的勝利,志願軍立即著手進行了準備。

其中,工程部隊為此次戰役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保障戰役中的交通運輸和部隊運動特別是炮兵的運動,第20兵團於6月28日下達了工程保障指示,共抽調步兵13個團、各軍建制工兵和配屬的工兵50多個連加修道路452公裡、急造軍路61公裡、架橋72座(長1320餘米),為防雨季到來河川漲水,志願軍總部為第20兵團配發了各式門橋47副、蘇式浮橋2套、中型橡皮舟和摺疊舟36隻、橡皮浮橋200米、蘇式浮水衣1240餘件。

《金剛川》的原型故事來源於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第10團第3連連長張振智。他於1922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張振智從1951年1月28日跨過鴨綠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國,歷經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大大小小的戰鬥共幾十次。先後榮立3次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被原華東軍區授予"工兵英雄"的榮譽稱號。

《金剛川》裡魏晨飾演的工兵連長閆瑞,原型就是張振智。只是,為了使得整個故事更加豐滿,影片中又豐富了炮兵排長張飛(張譯飾)及班長關磊(吳京飾)的故事。甚至,為了增加影片的衝突性,還增加了美軍飛行員的故事線。

這裡先不劇透,只說下原型張振志的故事。

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

為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橋,且保護好它。就此,張振智帶領工兵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由於張振智是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人,他的事跡材料在連雲港市東海縣樊氏圖書館裡有館藏。

據資料介紹:

當張振智率領三連趕到金剛川時,距離上級要求通車的日子僅有8天。

張振智迅速帶著大家察看地形,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已經被炸得不見蹤影。為了破壞橋梁,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梁,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

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

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

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敵機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轟炸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

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

工程連戰士在張振智的指揮下,立即開始了第二次架橋。

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戰鬥中,敵人並沒有放任我軍架橋。

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

據統計,為了炸毀這橋,敵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故事背景與人物原型 張飛人物原型是誰
    《金剛川》故事背景與人物原型《金剛川》的片名指的是一條河流,位於朝鮮交界處的金剛山下。川,在中國傳統古文裡主要指的就是河流的意思,是江河的統稱。海納百川,就是大海接納了千百條河流的匯入。河,在古代專指黃河。江,專指長江。
  • 《金剛川》電影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歷史背景介紹
    《金剛川》電影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
  • 電影《金剛川》講的是什麼 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講的是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詳情介紹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是什麼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金剛川》電影故事原型:《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
  • 《金剛川》用的什麼武器 金剛川裡的人物故事武器介紹與戰役往事
    《金剛川》用的什麼武器當然,落後的裝備並不能打到解放軍堅強的意志,我們之所以能贏的最後的勝利,是因為解放軍都有這隨時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精神。影視中,張譯和吳京管理著高射炮用來對付美軍戰機。
  •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 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原型介紹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金剛川》的事件原型是什麼 金剛川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金剛川》的事件原型是什麼張振智是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他所代表的工程部隊在金城戰役乃至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金剛川》真實事件是什麼金剛川歷史原型故事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黑寡婦」離去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
  • 《金剛川》的故事背景與人物原型,本文無劇透地來介紹一下
    《金剛川》的故事,就發生在金剛山的金剛川上。更進一步講,是金剛川上的一座橋。原本,這裡沒用橋。為了戰爭,中國志願軍的工兵建了一座木橋,供作戰使用。《金剛川》就圍繞這座橋的建與毀,以及修與炸之間,反反覆覆。
  • 《金剛川》張飛歷史原型是誰 張飛發生了什麼事件
    《金剛川》張飛歷史原型是誰據悉,《金剛川》中張飛的原型是抗美援朝志願軍工兵第3團3營9連連長張振智。張振智1922年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1946年參加革命,晚年的時候曾經有記者問他:「你最難忘的一次戰鬥是哪一次?」張振智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金城戰役」。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金剛川》影片介紹 金剛川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金剛川》影片介紹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張譯在《金剛川》裡的結局是什麼 金剛川張譯飾演的原型是誰?
    張譯在《金剛川》裡的結局是什麼《金剛川》的故事非常簡單,我軍大部隊一個師要趕往參加金城戰役,趕上了就是美軍的地獄,趕不上我軍極有可能失利。可攔在我軍前面的是金剛川,那裡暗流湧動,不可能武裝泅渡。因此工兵連要先搭好橋,大部隊才能通過。
  • 要客觀評價電影《金剛川》,先要了解金剛川
    開宗明義,電影《金剛川》雖然取材自抗美援朝戰爭,但是整體來看還是一個原創故事,因此希望讀者明白電影並沒有非常嚴格且一一對應的事件原型和人物原型。不建議進行死板地硬套!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和分析,電影中的故事原型可能取材自發生在1953年5月20日工兵連連長張振智在金剛川英勇架橋的事跡。但是電影為了緊扣韓戰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這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轉折點作為背景,把敘事時間起點設定在了1953年7月12日,第二天金城戰役就爆發了。
  • 《金剛川》橋梁是哪一場戰役 為何美軍炸不掉金剛川的那座橋?
    金剛川戰役簡介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金剛川戰役簡介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1994年,考慮到朝鮮方面的要求,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召回了駐板門店的軍事停戰委員會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同年12月15日,派駐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從朝鮮平壤奉調回國,標誌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完成了歷史使命。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這種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故事主要以「橋」為主線,展現出當時中國志願軍不怕死、不服輸的英勇精神。電影的名字---金剛川,實際上是一條河流,以金城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者工兵冒著性命之憂,無論敵人如何轟炸,金剛川上那座橋總能修好!
  • 《獵狐行動》原型是誰 真實事件故事人物什麼情況
    《獵狐行動》將定檔於2021年1月8日上映,據悉該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來,在影片中,梁朝偉時隔多年再次飾演反派,是非常大的驚喜了,那麼,《獵狐行動》原型人物是誰?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電影《獵狐行動》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據悉影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該片以「獵狐行動」的戰果和真實經歷為背景,歷時三年採訪、創作而成,並得到了公安部宣傳局、經偵局,尤其是全體「獵狐」隊員的全力支持。  實際上,「獵狐行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於2014年正式啟動的緝捕境外經濟罪犯專項打擊行動。
  • 江湖兒女人物原型是誰 電影江湖兒女真實故事歷史背景回顧
    來看看江湖兒女電影人物原型是什麼?江湖兒女故事原型  據了解,影片的拍攝地是在山西大同,許多觀眾看到片中男主和女主的名字都感覺很熟悉,其實影片正是根據大同真實發生事件《任逍遙》進行改編的,而電影的故事人物原型應該就是巧巧和郭斌。
  • 為家而戰佩奇的原型是什麼 故事原型真實事件劇情介紹
    為家而戰佩奇的原型是什麼 故事原型真實事件劇情介紹  道恩·強森,作為美國影片中最經典的硬漢形象之一,其出演的《木乃伊》《蠍子王》《特種部隊》《勇敢者的遊戲》《速度與激情》等等都是相當不錯的影片,而其中硬漢的形象可謂是深深的印在了觀眾們的腦海裡。
  • 第五人格索菲亞原型是誰?索菲亞原型背景故事介紹[多圖]
    第五人格索菲亞原型是誰?不少玩家朋友都被昆蟲學者的限定金皮驚豔到了,從而對這位名叫索菲亞的女性身份非常好奇,那麼這個索菲亞原型人物是參考的誰呢?她背後的故事又有哪些令人影響深刻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關於第五人格索菲亞原型是誰?索菲亞原型背景故事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索菲亞皮膚的設計原型,是參考了俄羅斯歷史劇索菲亞中的末代公主。
  • 《金剛川》創紀錄上映,以抗美援朝鐵道兵為重要原型
    《金剛川》創紀錄上映,以抗美援朝鐵道兵為重要原型 2020-10-24 15: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