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用的什麼武器
當然,落後的裝備並不能打到解放軍堅強的意志,我們之所以能贏的最後的勝利,是因為解放軍都有這隨時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精神。影視中,張譯和吳京管理著高射炮用來對付美軍戰機。
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吳京張譯依然擊落對方數架戰機,我不禁有個疑問,這是什麼高射炮呢?
電影中的高射炮,其實就是蘇聯的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在1939年定型的的單管半自動高射炮,最大射程可達8500米,最大射高達6700米,採用5發彈匣供彈。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該火炮主要用於對付德軍戰機,為野戰部隊提供低空掩護,是蘇聯重要的低空防禦武器之一。
由於,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我軍機械化程度較低,在戰爭中沒有制空權,只能引用蘇聯的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在影片中,我們也看到,這兩門高射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麼劇中說的「打交叉」又是什麼呢?
「打交叉」顧名思義就是交叉戰術,兩門或多門高射炮從不同的方向對敵機進行打擊,這樣效果最好,擊落敵機的概率更大,但是由於當時彈藥嚴重不足,他們也就放棄了」打交叉」,假如有足夠的彈藥,吳京和張譯飾演的人物的原型,可能就不會犧牲。
當然,這門高射炮放到現在還是有用武之地的,但是在實際作戰中會顯得乏力很多,畢竟現在裝備越來越先進,這門高射炮已經是80年前的產物了。
金剛川裡的人物故事武器介紹與戰役往事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
《金剛川》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影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該片以三個觀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金剛川》電影故事原型:
《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
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梁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鬥勝利。
《金剛川》改編自真實事件,據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輸送。
影片以戰時普通戰士的微觀視角,呈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通過個體角度去感受戰爭,力求真實呈現戰爭的殘酷,以及平凡個體們於絕境中留下的種種英雄壯舉。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憑藉無畏勇氣和堅定信念,奪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為祖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70年後,《金剛川》以光影雕琢,致敬那段烽煙雖散但風骨長存的歷史,帶領觀眾通過大銀幕跨過歲月,親自感受抗美援朝的時代氣節,體會和平的來之不易,珍惜當下銘記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