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偉:桑園

2021-01-12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小城所有的地名中,桑園是最有詩意的一個。 

桑,是一個古老的漢字,據說在甲骨文時代就有了。《詩經》中寫到桑的詩有十多首,最有名的是「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它明寫桑葉的肥澤豐潤,暗寓年輕女子的豐腴美好。孟子也曾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由此可見,桑不僅同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曾哺育過早期的華夏文明。 

早年的縣城規模很小,特別是城北一帶,比較荒涼。這裡少有人煙,只有成片的桑樹,俗稱桑園。桑園一帶平時沒有什麼人,只有到了陽春三月,一些採桑女踩著農曆節氣而來,再帶一些鮮嫩桑葉而去。還有就是桑葚成熟的時候。桑葚,就是小城人說的桑果子。一些頑皮的半大孩子,從桑果子還未成熟時,就對枝頭上那些果子垂涎了。桑果子還沒成熟,就被他們摘得差不多了。只有那些被他們忘卻的桑果子,才能熬到成熟的季節,熟透的桑果子沒了往日的酸澀,有一種特別的甜美。 

據老一輩人回憶,20世紀30年代,廬江縣長汪培實想在城內建一個體育場。找來找去就把地點定在了城北桑園一帶,因為這裡比較荒涼,只有一片桑園,住戶較少。一年後,桑園變成了體育場。那年頭,體育運動還是個新生事物。籃球、足球、跳高、跳遠,這些對於小城人來說都是些新鮮玩藝。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此更是興趣盎然。熱鬧是真熱鬧了,但小城從此不見了陌上桑,也沒了採桑子的甜蜜與快樂。 

半個多世紀後,縣體育場遷至城西的三裡崗一帶,這個體育場就給了當時的廬江中學,變成了一個校內的運動場。 

桑園不在了,但桑園的名字還保存了下來。體育場對面,有個桑園社區。一條南北向的街道,將桑園社區和越城社區隔開,這條街也叫桑園街。 

幾十年前,這裡曾有一個桑園街女子小學。桑園街女子小學,是今天廬江縣城關小學的前身。此小學與相鄰的廬江中學堂系小城最早的學校,這兩個學校也是我的母校,我的父輩們也曾在這裡讀過書。 

在我小時候,桑園一帶已經沒有一棵桑樹了。桑園一帶是縣體育場,體育場的後面有一大塊荒地,荒地的北邊就是老護城河。我上初中時,一些同學間有矛盾了,總喜歡說:「敢不敢去體育場?」一段時間,去體育場是同學之間約架的標誌。 

2000年,姑母從臺灣回鄉省親。有一天,路過文昌路時,她指著文化館對我說,這裡原是金家祠堂,隔壁就是她曾經讀過書的小學堂。她甚至還記得當年體育場後面還有幾株桑樹,一到春夏之交,樹上還有一些桑果子,很甜。 

看著姑母的滿頭銀髮,我突然覺得她念念不忘的桑園,就是一個遊子心中鄉愁的坐標。怪不得有人把故鄉叫做桑梓,桑梓之地,就是作家莫言所說的「血地」。恍惚間,心裡突然掠過一首唐詩:「永懷桑梓邑,衰老若為還。」桑樹、梓樹,這些家園的樹,樹大了,就成了根,就成了家園,成了故鄉,成了心中綿長綿長的鄉愁。


相關焦點

  • 【書香潛川】桑園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桑金志偉園找來找去就把地點定在了城北桑園一帶,因為這裡比較荒涼,只有一片桑園,住戶較少。一年後,桑園變成了體育場。那年頭,體育運動還是個新生事物。籃球、足球、跳高、跳遠,這些對於小城人來說都是些新鮮玩藝。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此更是興趣盎然。熱鬧是真熱鬧了,但小城從此不見了陌上桑,也沒了採桑子的甜蜜與快樂。
  • 桑園圍 育名村
    歷史 守護「粵東糧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12月,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張智敏從事建築及城市遺產的數位化保護研究及實踐研究數十年,曾多次探訪桑園圍。張智敏認為:「是桑園圍保障了古代順德、南海地區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長期富庶的經濟和繁榮的文化。」 現狀 豐富遺產內涵講好治水故事 桑園圍自建成以來,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區域防洪、灌溉排水、擋潮等功能。清代桑園圍內灌溉農田面積「一千數百餘頃」,約合十數萬畝。20世紀90年代,桑園圍的灌溉農田面積達到20多萬畝。
  • 九百年桑園圍見證河清成長史
    數百年來,河清人世代傍水而居、與水相伴,易受水患災害,至今仍能安居於此,桑園圍功不可沒。 作為珠江三角洲早期修建的大型基圍水利工程,桑園圍自修建以來,保障著圍內居民和農桑田地的安全,河清社區也在其庇護中。「整個河清社區都被桑園圍圍起來,它保障了河清人的生命財產安全。」75歲的譚伯來是土生土長的河清人,他說,修建桑園圍的直接目的就是防洪。
  • 什麼經濟作物可以套種桑園以及如何管理他們
    在桑園經濟作物經營模式下,利用桑園休閒期,間作經濟作物,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收入。一、桑園間作紅菜薹。紅菜薹的悠久歷史。根據紅菜薹,根據《生物史》:「武昌特產紅菜薹,在唐代時已是名菜」,可以看出紅菜薹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出名了。
  • 寧南:開展桑園套種技術調研指導
    11月5日,寧南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服務團到該縣碧窩蠶桑現代農業園區開展桑園套作調研,為園區送去套種技術「大禮包」。據悉,碧窩蠶桑現代農業園區是寧南首個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專家服務團對園區發展提出建議,一是持續全面實行「6215」高產優質寬窄行間作模式,實現桑園地的輪作倒茬、間作高效套種,優質高效立體種植,達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綜合收益目的。二是園區可依託河谷地帶氣候優勢,套種秋豌豆、早玉米等作物,每畝桑園產值可達萬元以上。三是做到科學適時播種,提高土地複種指數,實現優勢互補,效益倍增。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佛山桑園圍正式入選,成為廣東省內第一個入選該項名錄的工程,也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歷史水利工程遺存最多的項目。佛山桑園圍佛山電臺花生視頻工作室特別策劃 大城佛山——佛山·桑基魚塘 什麼是桑基魚塘?為保護農業生產,此地居民大規模修建堤圍,橫跨南海、順德兩區的桑園圍亦是為防患護田,而在官方和民間力量的交互作用之下,逐漸從零星的土基連綴成綿延較長的石堤,農業生產與堤圍維護相輔相成,官方與民間均形成了對桑園圍的水利管理機制,並不斷進行優化。清代《桑園圍總志》桑園圍基圖。
  • 大興安定鎮古桑園開園 遊覽品桑須提前預約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5月19日,北京大興安定第十九屆桑椹旅遊文化節在安定鎮御林古桑園如期開幕。本屆桑椹節以「桑海甜園 安定印象」為主題,綠色生態和古桑文化的深度融合,展現了大美安定的獨特魅力。遊客可提前一天在「北京安定御林古桑園」微信公眾號上實名預約購票,入園前需要先出示預約碼和健康碼,並接受體溫測量。為不會操作的老年遊客,桑園專門組織志願者提供指導服務,同時優化了進園流程,方便遊客入園。桑園內增加了志願者流動崗位,對遊客的不文明遊園行為和聚集等現象加以勸阻。
  • 關於綜合桑原和桑園間作物你了解多少,小編跟你說說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關於單幹桑與灌木型桑的綜合桑園和如何利用飼用桑園的行間種植農作物。希望能幫到大家。一、 單幹桑與灌木型桑的綜合桑園創立單幹桑與灌木型桑的綜合桑園,它的主要目的是結合桑樹兩種整型方式的優點。灌木型桑可以提早這種桑園開始採伐的時期,而罩幹桑在後來則成為桑園的基礎,並保證桑園有高額的產量和有長的壽命。
  • 河南淮濱:新年天寒地凍羅營村桑園卻熱火朝天(組圖)
    圖文:王長江 邱彥文 蔡光建2021年1月8日,河南省淮濱縣鄧灣鄉羅營村的200多畝桑園裡,雖然天寒地凍,但這裡的群眾卻熱火朝天地收穫桑苗。在桑園裡,只見挖掘機將桑苗一鏟鏟地挖起來,村民們則圍著挖掘機用手將一株株桑苗拔出來,而後20株一捆地打好垛起,等待客商前來調運,整個場面十分的壯觀。與此同時,村工業園裡的車間裡也在忙個不停,村民們將桑條打成片狀,商家則在另一側過稱裝包,準備起運。
  • 《家鄉好物》德錦華服、桑園公社桑蠶絲被彰顯國貨匠心品質
    本期節目由王曉龍、李樂聯袂主持,山東太陽鳥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錦、山東省絲綢集團桑園公社總經理陳桂紅擔任「好物推薦人」,新生代演員宋鈺盈、辛如怡將作為助力團花式曬貨。目前,《家鄉好物》已納入山東省「優質魯貨與電商平臺對接工程」,成為第一批主要活動之一。德錦華服展現中華服飾之美,辛如怡開啟國潮風T臺秀體驗華服之美,感受「國潮」來襲。
  • 9元門票遊淇河:賞鶴壁十裡櫻花、探尋古鎮桑園、觀太極圖、遊淇河...
    活動亮點:只要9元,暢遊沿淇河3大3A級景區(天然太極圖+桑園小鎮+淇河溼地公園️)活動亮點:除9元門票外無任何二次強制消費活動亮點:賞櫻花~觀太極~遊淇河~品美食,暢玩一整天活動亮點:無論團隊遊還是自駕遊統統滿足你
  • 童年經典漫畫「幽遊白書17回」:浦飯逗比運氣獲勝,桑園被虐慘敗
    幽助和桑園無難度闖關,到了對抗戰鬥雖有負傷仍然晉級,準決賽幽助甚至憑運氣晉級,太好笑了,桑園的對手明顯就是亂童了,這個BOSS實力強勁,雖然幻海可以輕鬆戰勝,但是在比賽關頭她肯定不輕易插手!幽助只能短時間還沒能發射靈丸,只能苦戰了!
  • 李滄區桑園路花鳥魚市場當街販售野生鳥類 目前已放飛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2月5日訊(記者王夢馨)2月4日上午,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及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對李滄區桑園路,花鳥魚市場,進行聯合執法檢查,共發現共31隻野生鳥類。在2月4日聯合執法檢查中,執法人員在桑園路上一家店鋪裡發現了黃雀27隻,燕雀1隻,朱雀1隻,銅嘴2隻,共31隻野生鳥類。市園林和林業局現場下達封存、放飛文書。李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也對店鋪負責人進行了現場檢查筆錄。中午時分,市園林和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對執法過程中查處的31隻野生鳥類,進行了放飛。
  • 過去種桑養蠶如今種桑養人 大別山下桑園風景依舊
    然而,隨著棉紡、化纖等原料逐漸興起,「種桑養蠶」正快速退出農民的生活,桑園面積逐漸萎縮。曾經的蠶桑大縣,如何謀變?5月3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英山一路尋訪。難以割捨的情懷種桑養蠶不能成為回憶整潔的房間,滿地翠綠的桑葉,吃飽喝足的小蠶們正悠閒滿足地躺在葉片上打盹兒。
  • 賓川桑園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EPC項目開工
    通過積極爭取,桑園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納入國家「十四五」《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進行建設,規劃治理河道總長94.7公裡,總投資3.85億元,工期3年。項目涉及7個鄉鎮、28個村(居)委會和1個華僑社區,防洪保護村莊203個、耕地11.2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