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如果陽頂天不死,六大派聯手能否打得過明教?
明教最鼎盛的時期,是第三十四代教主張無忌時期。當時的明教,就算不動用旗下義軍,也可以輕易滅掉六大派聯手。
一來有張無忌、楊逍、範遙、殷天正、韋一笑等高手坐鎮,二來五行旗和天鷹旗(天鷹教)大肆擴張,補充了大量教徒。
少室山英雄大會(屠獅大會)時,五行旗輪番操演,技震天下英雄,出盡了風頭,按照小說中的描述,僅銳金旗旗下,就有兩萬餘教眾,其它各旗自然也不會少,再加上天鷹旗,明教最少有十餘萬教眾。
這裡需要注意,這個數字,並不包括五行旗旗下義軍。當然,五行旗教眾與旗下義軍,是有重疊情況的,有些人既是明教教徒,也是明教義軍,比如朱元璋、徐達、湯和、鄧愈等人是巨木旗教徒,常遇春是洪水旗教徒。
十餘萬人,對戰不到兩千人的六大派,那根本毫無懸念,就算只出動五行旗、天鷹旗精銳,明教也有數千人,都是一些訓練有素的高手,照樣能輕鬆打敗六大派。
陽頂天是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他在位期間,明教極其興盛,教內能人眾多。教主之下,有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高手。
當時的明教,雖不及張無忌時期興盛,但最少也有數萬乃至數十萬教徒,是名副其實的江湖第一大勢力,就算是丐幫和少林派,整體實力也不如明教,而其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五行旗。
陽頂天失蹤後,明教群雄爭奪教主之位,搞得一個偌大的教派四分五裂,各自為政。
爭到最後,明教總壇光明頂,只剩下光明左使楊逍與天地風雷四門,光明右使範遙、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先後離去,白眉鷹王殷天正跑到江南自立門戶,紫衫龍王黛綺絲破門出教,五散人、五行旗也相繼離開了光明頂。
光明頂之戰,六大派聯手圍攻明教,天鷹教、五行旗、韋一笑、五散人等人都先後趕回來護教,本來以他們的實力,完全能吊打當時來犯的六大派,但因為內訌,自相殘殺,大量消耗了內部力量,以致不敵六大派。
明教內訌,不僅僅是指楊逍、韋一笑、五散人內訌,被成昆趁機打傷,差點團滅,最重要的是五行旗和天鷹教火併,各自為戰,極度消耗了內部力量。
在筆者看來,光明頂之戰,簡直就是明教的恥辱,佔據良好的地理位置,以逸待勞,且有絕對的實力優勢,最終卻敗得一塌糊塗。
圍攻光明頂的六大派,最初的打算本是消滅光明頂楊逍所部,在逐步擊破其餘各部,所以他們都沒有傾巢出動。
如果明教團結一致,六大派那點人根本不夠看,也不可能打上光明頂去。
如果當時陽頂天還在世,六大派根本就不敢去打明教,因為團結一致的明教,不是他們所能敵的,主動找上門,無異於以卵擊石。
如果陽頂天沒死,武功肯定進步了不少,「乾坤大挪移」神功,也最少練到了第五層,甚至有可能是第六層,這份實力,雖不及張三丰和張無忌,但卻要強過少林三渡中武功最高的渡厄。
陽頂天之死,是明教衰弱、分裂的導火索,如果他不死,明教自然不會衰弱,按部就班的發展三十年,實力肯定會更強大,就算比不上張無忌時期,也不會差多少。
而六大派的實力,相比明教,那是天差地別,根本沒法比,就算他們傾巢而出,也不可能打得過明教,到了這種級別的戰鬥,一兩位絕頂高手,是無法挽回敗局的。
雖說六大派有張三丰、少林三渡那樣的高手,整體來看,高手數量也較多,但在絕對人數優勢面前,這些都沒用。
張三丰再強也是人,他不是核武器,不可能轟死明教那群訓練有素的高手。
縱觀《倚天屠龍記》全書,不難看出,五行旗其實才是江湖上最強大的一批力量,不論是人多勢眾的丐幫,還是擁有朝廷背景的趙敏,都對這股力量非常忌憚。
張無忌解困武當山,少室山抵擋元軍,主要靠的就是五行旗。如果沒有五行旗,趙敏不可能輕易從武當山撤退;如果沒有五行旗,少室山英雄大會時,天下群雄也不可能擋住兩萬蒙古軍攻山。
而且這兩次出手,五行旗都沒有全力出手,只是出動了其中數千精銳。
綜上所述,明教的實力遠勝於六大派聯手,如果陽頂天不死,明教必然團結一致,即便六大派聯手,傾巢而出,也不可能打過明教(不包括旗下義軍)。如果算上明教義軍,那六大派無疑是蜉蝣撼大樹。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卓爾不群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