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陽頂天不死,明教能否勝過六大派?五行旗:張三丰來了也不好使

2021-01-20 卓爾不群黃老邪

有朋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如果陽頂天不死,六大派聯手能否打得過明教?

明教最鼎盛的時期,是第三十四代教主張無忌時期。當時的明教,就算不動用旗下義軍,也可以輕易滅掉六大派聯手。

一來有張無忌、楊逍、範遙、殷天正、韋一笑等高手坐鎮,二來五行旗和天鷹旗(天鷹教)大肆擴張,補充了大量教徒。

張無忌劇照

少室山英雄大會(屠獅大會)時,五行旗輪番操演,技震天下英雄,出盡了風頭,按照小說中的描述,僅銳金旗旗下,就有兩萬餘教眾,其它各旗自然也不會少,再加上天鷹旗,明教最少有十餘萬教眾。

這裡需要注意,這個數字,並不包括五行旗旗下義軍。當然,五行旗教眾與旗下義軍,是有重疊情況的,有些人既是明教教徒,也是明教義軍,比如朱元璋、徐達、湯和、鄧愈等人是巨木旗教徒,常遇春是洪水旗教徒。

十餘萬人,對戰不到兩千人的六大派,那根本毫無懸念,就算只出動五行旗、天鷹旗精銳,明教也有數千人,都是一些訓練有素的高手,照樣能輕鬆打敗六大派。

陽頂天是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他在位期間,明教極其興盛,教內能人眾多。教主之下,有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高手。

當時的明教,雖不及張無忌時期興盛,但最少也有數萬乃至數十萬教徒,是名副其實的江湖第一大勢力,就算是丐幫和少林派,整體實力也不如明教,而其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五行旗。

陽頂天劇照

陽頂天失蹤後,明教群雄爭奪教主之位,搞得一個偌大的教派四分五裂,各自為政。

爭到最後,明教總壇光明頂,只剩下光明左使楊逍與天地風雷四門,光明右使範遙、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先後離去,白眉鷹王殷天正跑到江南自立門戶,紫衫龍王黛綺絲破門出教,五散人、五行旗也相繼離開了光明頂。

光明頂之戰,六大派聯手圍攻明教,天鷹教、五行旗、韋一笑、五散人等人都先後趕回來護教,本來以他們的實力,完全能吊打當時來犯的六大派,但因為內訌,自相殘殺,大量消耗了內部力量,以致不敵六大派。

明教內訌,不僅僅是指楊逍、韋一笑、五散人內訌,被成昆趁機打傷,差點團滅,最重要的是五行旗和天鷹教火併,各自為戰,極度消耗了內部力量。

在筆者看來,光明頂之戰,簡直就是明教的恥辱,佔據良好的地理位置,以逸待勞,且有絕對的實力優勢,最終卻敗得一塌糊塗。

圍攻光明頂的六大派,最初的打算本是消滅光明頂楊逍所部,在逐步擊破其餘各部,所以他們都沒有傾巢出動。

如果明教團結一致,六大派那點人根本不夠看,也不可能打上光明頂去。

六大派高手劇照

如果當時陽頂天還在世,六大派根本就不敢去打明教,因為團結一致的明教,不是他們所能敵的,主動找上門,無異於以卵擊石。

如果陽頂天沒死,武功肯定進步了不少,「乾坤大挪移」神功,也最少練到了第五層,甚至有可能是第六層,這份實力,雖不及張三丰和張無忌,但卻要強過少林三渡中武功最高的渡厄。

陽頂天之死,是明教衰弱、分裂的導火索,如果他不死,明教自然不會衰弱,按部就班的發展三十年,實力肯定會更強大,就算比不上張無忌時期,也不會差多少。

而六大派的實力,相比明教,那是天差地別,根本沒法比,就算他們傾巢而出,也不可能打得過明教,到了這種級別的戰鬥,一兩位絕頂高手,是無法挽回敗局的。

雖說六大派有張三丰、少林三渡那樣的高手,整體來看,高手數量也較多,但在絕對人數優勢面前,這些都沒用。

張三丰再強也是人,他不是核武器,不可能轟死明教那群訓練有素的高手。

張三丰劇照

縱觀《倚天屠龍記》全書,不難看出,五行旗其實才是江湖上最強大的一批力量,不論是人多勢眾的丐幫,還是擁有朝廷背景的趙敏,都對這股力量非常忌憚。

張無忌解困武當山,少室山抵擋元軍,主要靠的就是五行旗。如果沒有五行旗,趙敏不可能輕易從武當山撤退;如果沒有五行旗,少室山英雄大會時,天下群雄也不可能擋住兩萬蒙古軍攻山。

而且這兩次出手,五行旗都沒有全力出手,只是出動了其中數千精銳。

綜上所述,明教的實力遠勝於六大派聯手,如果陽頂天不死,明教必然團結一致,即便六大派聯手,傾巢而出,也不可能打過明教(不包括旗下義軍)。如果算上明教義軍,那六大派無疑是蜉蝣撼大樹。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卓爾不群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陽頂天死後明教只三人有實力爭教主,三人有一共同優勢,不是武功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滅絕師太就曾分析明教的局勢,她說明教之中至少有五六人有資格爭教主,可見明教的高手不但多,而且都有很強的實力。不過,滅絕師太畢竟是局外人,對明教的事不可能了解得那麼清楚,其實,明教中爭教主的人雖多,但真正有實力競爭教主之位的,並不算太多。因為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只要武功比其他人高,就能當教主,卻忘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 武功不如逍遙二仙,地位不如四大法王,卻成就一人,挽救了明教
    教內湧現出楊逍、範遙、四大護教法王、五行旗、五散人等一大批文武雙全的人才,單以實力而論,無論是號稱武林第一大派的少林、還是弟子眾多的丐幫,都難以望其項背。對於陽頂天來說,人才鼎盛,也是種「甜蜜的負擔」,尤其是在接班人的選擇上,讓他犯了難!陽頂天在猶豫之間,還沒來得及安排好下一任教主,就死在了光明頂密道裡。
  • 白眉鷹王殷天正為何沒當上明教教主?主要有四個原因
    在陽頂天時代,明教高層呈現一個年輕化趨勢,除了殷天正和陽頂天是同個年齡段的人,截止陽頂天去世那年,謝遜才28歲,楊逍也差不多年紀,範遙、韋一笑、黛綺絲年紀更小,但陽頂天把乾坤大挪移傳授給了楊逍,把教主之位留給了謝遜,黛綺絲更是被他收為乾女兒,卻對殷天正這位老幹部並不怎麼看重;而作為資歷最老的他,不但左右二使、五行旗使不服他當教主,連兩個結義老弟都與他鬧翻,最後只能自創天鷹教
  • 攻打武當派時,趙敏手下的陣容有多強?不輸巔峰期的明教
    在張三丰被偷襲身受重傷的情況下,多虧張無忌挺身而出,戰勝趙敏手下的眾高手,使得武當派逃過一劫。此戰雖然不及光明頂一戰有名,但論慘烈血腥程度,甚至更勝一籌。而張無忌面對的對手,也絲毫不比光明頂一戰的對手差。那麼,當時在武當山上,趙敏手下的這幫高手,到底有多強呢?
  • 光明頂之戰,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就算沒有張少俠,明教也個個英雄
    ,實則所謂的六大派大部分使用了不光明的手段倚天屠龍電影劇照正邪只看人心,不看派系,此戰過後明教否極泰來,六大派則走上了下坡路,光明頂之戰,明教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六大派中只有武當一派既保留了正義,又保全了名聲,令江湖中人心服口服
  • 倚天屠龍記中,趙敏麾下的六大高手,能否打贏楊逍範遙和四法王?
    他的武功從原著中的描述來看,是要勝過範瑤不少的,楊逍和範瑤都是明教光明使者,武功相差無幾,同樣也不可能是成昆對手。但一對一和一對二的概念還是不同的,成昆並不是二張,武功還沒有強悍到一對二也能打贏楊逍和範瑤的程度。
  • 六大派中,崑崙派的實力是否排在峨眉派之前?答案在成昆那裡
    倚天中,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算是全書第一個高峰事件了。說到六大派,金庸給了他們明確的排名:少林武當居首,崑崙次之,峨眉再次之,再下面是崆峒,華山。可見,六大派中,崑崙排在第三,峨眉只排在第四。六大派的排序應該是綜合實力考量的結果,其中包括六大派的江湖地位,高手實力等等。
  • 成昆臥底少林二十年居然不學武功,他為害武林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而陽頂天也成了成昆心裡最恨的人,咬牙切齒的恨,發誓一定要滅了陽頂天,滅了整個明教。就這樣在成昆的策劃下,明教和中原六大派形成水火不容,相互廝殺起來。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謝遜。謝遜原本是成昆的徒弟,成昆因為感情的失敗,他居然利用謝遜來攪局。於是在謝遜家踐踏謝遜妻子,殺了他全家老小,連一歲的孩子都不放過。
  • 六大派中華山派為何排名最後?和其他五派相比,他們有一最大硬傷
    倚天中,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是書中最精彩的篇章。六大派是當時武林名門正派的代表,無論是江湖地位還是聲望,都勝過其他門派。所以,這次圍剿明教的活動,還真不是誰都有資格參加的,比如滅絕師太在聽說此次圍攻光明頂的陣容中還有鄱陽幫這樣的小幫會時,就很不高興,認為他們沒資格和自己並肩作戰。
  • 天鷹教到底有多牛,白眉鷹王他兒子都不虛六大門派的掌門人
    天鷹教雖然說是明教的一個分支,但不得不說,人家的實力真的很強。單說教主白眉鷹王殷天正,那是所有人都佩服的角色,武功之高,六大門派只有張三丰能穩贏他,明教內部也不虛除陽頂天之外的任何人,自創鷹爪擒拿手舉世無雙,光明頂對武當小輩手下留情,儼然一派宗師風範。除了殷天正以外,還有兩位高手的武功不可小覷。
  • 張三丰實力果真碾壓陽頂天?其實不然,這二人或許可以打平手
    這本小說主人公乃張無忌及其父親張翠山,張無忌與張翠山歸屬武當派,武當派創教祖師是張三丰。《倚天屠龍記》世界觀中,華夏大地已經落入蒙古人之手,中原門派無時無刻不想著驅除胡虜,光復河山。張無忌陰差陽錯學會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等絕學,後當上明教教主。
  • 如果成昆沒有暗算楊逍一夥成功,明教能夠獨自打敗六大門派嗎?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163期如果成昆沒有暗算楊逍一夥成功,明教能夠獨自打敗六大門派嗎?答案是不能。成昆武功比武當派的俞蓮舟略強,而宋青書和俞蓮舟決鬥時還過了幾百招。可見,冷謙武功大大低於二流高手宋青書,沒什麼了不起。而之前彭瑩玉被正派一群無名之輩圍攻,8個人中武功最強的就是丁敏君和紀曉芙。
  • 因為丐幫跟明教之間的大戰
    照陽頂天的意思,獅王謝遜其實只是暫代教主之位,誰能找到聖火令,才是名正言順的第三十四代明教教主。那麼,明教的教主信物聖火令如此重要,為何給丟失了?就好像丐幫沒了打狗棒,當幫主都沒人服氣!從陽頂天的語氣來看,聖火令是在他的任期內丟失的,因而他耿耿於懷,至死難忘。陽頂天成為第三十三代教主時,應該是持有聖火令的,否則金庸不會用「重獲」二字。陽頂天在世時,明教人才濟濟,高手如雲。
  • 張無忌為明教第34任教主,那前33任都是誰?全名人,名字有點耳熟
    不光當世無敵,張無忌還很善良,常常是制服敵人而不殺害。他二十歲那年,六大門派決戰光明頂,夾在中間的他其實很為難。明教的白眉鷹王是他外公,武當的那幾個是他叔叔,峨眉還有一個青梅竹馬。可這兩者之間互相殘殺,為了保護明教中人,他挺身而出。一人與六大門派高手對決,於是一戰成名,明教推舉他為教主。
  • 滅絕師太與明教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對明教下手如此毒辣
    滅絕師太與明教有著血海深仇,當然會極度痛恨明教了在倚天屠龍記中,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對明教弟子,下手從不容情,在掃滅明教的過程中,她出手最為狠辣!凡是與她照面的,基本上被她的倚天劍一劍兩斷。就連銳金旗的吳勁草,也被她砍斷了一隻手臂。那麼,滅絕師太為什麼如此痛恨明教呢?
  • 張無忌是明教第34任教主,那前33任都是誰?全是名人,可能你耳熟
    白眉鷹王殷天正的女兒殷素素,偶然與武當派五俠張翠山相識,不巧與金毛獅王謝遜一同登上冰火島,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結識。二人在島上結為夫妻,生了一個兒子,即張無忌。身為書中主角,張無忌自然是有些男主氣概,幾次死裡逃生,還學到了四大蓋世武功。
  • 年老德薄是他終極評價,他實力堪稱明教第二人,卻對一事無能為力
    有人說楊逍憑藉一己之力,擊敗了韋蝠王五散人等明教六大高手,並在明教營救六大門派掌門時制定了「萬安寺計劃」,在此計劃下明教高手成功救出被困在萬安寺的六大門派高層人士,可以說他絕對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然而,還有一些人認為楊逍不過是徒有虛名,最主要的一點是,金庸在最後一章中提到張無忌被朱元璋忽悠,以為明教義軍都再相信他了,張無忌為了不影響明教總壇和義軍的團結,選擇主動退出,並傳位於楊逍。然而,朱元璋羽翼豐滿,楊逍年老德薄,最終朱元璋藉助明教實力,建立了大明王朝。那麼金庸先生給了楊逍「年老德薄」四個字的評價,到底有何深意呢?
  • 靈蛇島來了波斯明教是否太突兀,這段情節僅僅是為了送聖火令嗎?
    小說中說得明顯,在波斯三使等人還未見到金花婆婆和謝遜之前,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金花婆婆乃是明教的護教法王「紫衫龍王」,不要說他們不知道,除去小昭,便是張無忌等人也不知。因為黛綺絲以金花婆婆的身份行走江湖,就是為了掩飾她「紫衫龍王」和總教聖女的身份,她唯一亮明過自己身份的,可能就是對胡青牛,那是為了救中毒的銀葉先生,而胡青牛當年也是死在了她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