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小兵所殺的「鐵帽子王」:一生戰功赫赫,曾擊退英法聯軍艦隊

2020-12-05 Hei白歷史

在清朝時期,對於功績卓著的王爺,還有一項特殊的加封,那就是世襲罔替,也就是世人所說的「鐵帽子王」;不過這「鐵帽子王」除了皇親宗室外,蒙古族的王爺們如果有非常大的功績,也是可以被封為「鐵帽子王」的,而這裡要說的,就是一位被封為「鐵帽子王」的蒙古王爺。

這人名叫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蒙古科爾沁旗人;據《蒙古世系》記載,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但早年的僧格林沁因家境貧寒,曾隨父親為富人放牧;但後來在機緣巧合下,承襲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郡王,並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

此後,僧格林沁一路升官,在四十歲時,官至鑲黃旗蒙古都統,而且在道光皇帝駕崩時,僧格林沁還成為顧命大臣之一,可見僧格林沁有多受信任。而僧格林沁本人也的確有點能力,在太平天國北伐時,僧格林沁受命統大軍出京抵禦,兩年之中大小數百戰,先後生擒林鳳祥、李開芳,全殲太平天國北伐軍,因此威名震於海內。

沒過兩年,英法聯軍入侵,鹹豐皇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大沽海口和雙港的防禦工事,整肅軍隊,做好反侵略的各項準備。當時英法聯軍艦隊由一艘巡洋艦和十三隻炮艇組成。

如果是其他將領鎮守的話,估計早就棄而逃了,但僧格林沁下達堅決反擊入侵者的戰鬥命令,督軍力戰,擊毀英軍戰艦3艘,使英軍死傷464人,英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相持數日,英法聯軍軍艦撤走。雖然最終還是戰敗了,而且僧格林沁受到了相當重的懲罰,並被銷去爵位,但僧格林沁卻也因此戰而名揚海外。

但當時由於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捻軍四起,於是清王朝又恢復了僧格林沁的郡王爵位,命其率一萬餘清軍赴山東與捻軍作戰。因作戰有功,賞還博多勒噶臺親王爵,不久詔世襲罔替。而且朝廷還授權僧格林沁節制調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

僧格林沁率蒙古騎兵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敗捻軍,在鄂東霍山黑石渡收降捻軍十幾萬人,並打散十幾萬人,清軍也損失慘重。但之後僧格林沁被捻軍誘至山東曹州高樓寨,隨後陷入重圍,在冒死突圍逃至曹州西北的吳家店時,中傷墜馬,被捻軍張皮綆斬殺在麥田,終年五十五歲。

僧格林沁戰死疆場,令清王朝上下一片震驚,皆以失去「國之柱石」而惋惜。那殺死僧格林沁的這個張皮綆究竟何方神聖?其實也不是什麼牛人,他出身貧寒,全家為捻;而張皮綆雖然年紀小,但因機靈聰明且作戰勇猛,而被捻軍著名將領張宗禹收為捻童,隸黃旗隨營。

曹州戰役,張宗禹誘僧格林沁入伏,分割包圍殲之。僧格林沁突圍時受傷落馬,潛伏麥田。張皮綆持刀搜索殘敵,發現一穿黃馬褂清軍軍官,殺之,張皮綆脫其帽、珠、紅頂和花翎,穿戴至軍中,經辨認,被殺者即為僧格林沁;當時,張皮綆年僅16歲。

在此戰之後,張皮綆便離返家,用帶回的銀兩娶妻生子,而且還兼營造酒、推油,在新興集開設糧坊,生活尚過得去。在八年之後,張皮綆被暗探所捕,而且還從家中搜出僧格林沁的朝珠。後奉旨押解山東濟南,遭凌遲處死。刑前,張皮綆慷慨直言,述殺僧格林沁經過,歷歷如繪。

這僧格林沁也是一代悲劇人物,他在晚清時期,絕對稱得上是一員名將,在對陣太平天國北伐軍時,戰功赫赫;在面對英法聯軍時也毫無懼色,在剿滅捻軍時,也是作戰勇武,結果卻被一個16歲的小兵給殺了,而且身上值錢的玩意全被扒光了;其轟轟烈烈的一生,就這麼慘澹的結束了,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相關焦點

  • 清朝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哪個鐵帽子王實力最強?
    不過,許多人在看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或書籍時,往往還會看到一個稱呼:鐵帽子王。聽上去感覺很酷,似乎比親王更高一個等級。那麼,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鐵帽子王並非爵位,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一般是嫡長子)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
  • 藍玉一生戰功赫赫卻被朱元璋所殺,沒有藍玉能有大明嗎?其實不然
    他是有些赫赫戰功的開國元勳,也是被剝皮實草的叛賊將軍,藍玉的一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藍玉的叛亂也引起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朱元璋》這部電視劇,陳友諒舉全國之兵,揮師60萬進攻洪都城,朱元璋需要有人在洪都堅守三個月,以便他籌備戰船,擊敗陳友諒。在眾文武或撤或降的言論中,小將軍藍玉提出了抗爭到底的理念,備受朱元璋的喜愛。
  • 大清鐵帽子王都有哪些人
    鐵帽子王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是一種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甚至無需降等!清朝歷史上一共分封了12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因開而封」即在清國開國之初立下顯著戰功。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前八位王,他們分別是:一,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作戰勇猛,為大清打下了半壁江山。
  • 英法聯軍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為何卻沒有順便燒掉紫禁城?
    第二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在佔領廣州後,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城下,揚言進攻北京,清政府連忙派人議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領一支艦隊進京換約,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從天津北塘登陸進京,英法公使卻依仗武力,率艦隊蠻橫闖入大沽口。而駐守大沽口的清軍進行炮擊,使得這些英法軍隊散落逃走,但這一切對於大勢來說已經無益,清政府還是需求和英法聯軍的和解。
  • 戰功赫赫天下無敵 盤點中國歷史上三十大名將
    今天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國歷史上排名前30的名將,他們無不立下了赫赫戰功,為後人所敬仰。喜歡歷史和軍事的你同意嗎?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30.廉頗   他是趙國的相國,是趙國的中流砥柱,曾多次擊敗秦國,是繼白起之後戰國時期的又一位軍事家,是戰國時期四個最有名氣的軍事人物的第二位。他的負荊請罪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在他有生之年,秦國不敢侵佔趙國一寸土地。
  • 代善被父親奪了太子之位,為什麼卻被皇太極封為「鐵帽子王」
    早在16歲的時候,便隨努爾哈赤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努爾哈赤對他頗為器重,特別是在處死嫡長子褚英後,代善還被立為太子。努爾哈赤出徵時,不僅令他代為執政,而且為了增強他的勢力,還將八旗中的鑲紅旗和正紅旗交給他來管理。 有軍功,又有權勢,代善在後金的地位和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鞏固。
  • 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打出京城,曾國藩12萬湘軍,為何見死不救
    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1860年9月,鹹豐皇帝為了消滅英法聯軍的囂張焰火,親派手中的王牌軍隊前去應戰。僧格林沁率領的上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了英勇的廝殺。不幸的是,僧格林沁揮舞著馬刀的騎兵團,在英法聯軍的洋槍洋炮下不堪一擊。
  • 胤祥:雍正最寵的弟弟,受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後代命運如何
    大清朝二百多年歷史,只有12個鐵帽子王。 物以稀為貴,對於愛新覺羅氏的宗室來說,被封為鐵帽子王是至高無上的榮耀,12家鐵帽子王中,親王有十家,剩餘兩家只是郡王,爵位低了一等。而十家親王中,第一個不靠軍功受封的就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只可惜,得到這樣的優待,子孫依然難逃衰落的命運。
  • 戰功赫赫天下無敵!盤點中國歷史上三十大名將
    今天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國歷史上排名前30的名將,他們無不立下了赫赫戰功,為後人所敬仰。喜歡歷史和軍事的你同意嗎?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30.廉頗他是趙國的相國,是趙國的中流砥柱,曾多次擊敗秦國,是繼白起之後戰國時期的又一位軍事家,是戰國時期四個最有名氣的軍事人物的第二位。他的負荊請罪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在他有生之年,秦國不敢侵佔趙國一寸土地。
  • 史上十大名將,戰功赫赫
    史上十大名將,戰功赫赫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中,不僅湧現出許許多多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更產生了許多傑出的軍事家和將領。他們利用自己的膽識和謀略,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戰績。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卻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在用人方面。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範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秦將王翦和其子立下赫赫戰功,他們最後怎麼樣了?
    王翦採用反間計,使人把大筆金錢給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誣衊李牧、司馬尚想要謀反,趙王便源趙瞶和顏聚代替了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殺了,又撤銷了司馬尚的職務。李牧死後,王翦是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瞶,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和將領顏聚,把趙國的土地劃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
    清代帝王徵調全國的能工巧匠,花費150年時間,在這裡建造起豪華壯觀的皇家園林一圓明園。圓明園佔地350公頃。它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開鑿湖泊,堆積土山,再點綴上亭臺樓閣,形成許多秀麗的風景點。在這裡,人們可以觀賞廬山飛流直下的瀑布、杭州西湖的波光月色,也可以領略神話傳說中仙人居住的海島宮闕。能工巧匠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國錦繡河山集中到一座園林裡來。這是園秫建築史上的一個偉天創舉。
  • 歷史上的今天|戰功赫赫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竟以這種方式...
    歷史上的今天|戰功赫赫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竟以這種方式退出歷史舞臺。 1982年5月2日,在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潛艇對在它所宣布的海上禁區以外36海裡處航行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動突然襲擊。
  • 此人名氣不及多爾袞,卻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首,一家坐擁三名額
    不過在一些清宮電視劇或者小說中,往往會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相比之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則完全不受這項規矩限制,當和碩親王去世後,其後人無論傳承多少代,只要大清沒亡,繼承的爵位依然是親王。另外,終清一朝,沒有任何一家「鐵帽子王」被除去爵位的,即使某位親王因罪奪爵,皇家還是會念及其祖上功勞,令其旁支承襲爵位。
  • 白起和王剪都戰功赫赫,為什麼白起不得善終,而王剪得以終老?
    在這些戰將中,有兩位戰功赫赫的皎皎者,就是秦昭王時期的白起和秦始皇時期的王翦。雖然兩人戰功卓著,結局卻迥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從兩位的功績說起。白起和王翦都戰功赫赫先從白起說起。白起被秦昭王起用,最初封為左更,前293年,率軍在伊闕同韓、魏兩國聯軍開戰。
  • 從英國軍官回憶1860年大沽口之戰,看英法聯軍的真實傷亡數字
    加內特望了一眼不遠處的法軍,發現他們的渡河方式比英軍快捷得多,法軍讓一些廣東招募的華人勞工團跳進水裡充當橋墩,舉著橋支撐法國士兵通過,這些人和北方的中國人不一樣,他們每個人都戴著一個鬥笠。加內特帶著部下度過了第一道溝渠,但很快又被堵住了,進攻的道路上躺滿了死去和受傷的英法聯軍士兵,加內特不得不挪開他們才能繼續前進。
  • 坐擁12萬湘軍,眼看英法聯軍侵入京城,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而幾個月之後,僧格林沁的部隊也因為抵禦英法聯軍的侵襲,在八裡橋處全軍覆沒。對於鹹豐帝來說,得力幹將已經不復存在,那他究竟還能依靠誰?難道大清真的就要亡在鹹豐手中了嗎?其實對於清政府來說,當時還有一個籌碼:就是曾國藩的湘軍。起初,湘軍的設立只是為了應付太平天國運動時,由於兵力不足所導致的人員擴招現象。
  • 三國演義,英法俄鏖戰黑海之濱,誰是最大的勝利者?
    9月23日,英國艦隊奉命前往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10月4日,奧斯曼土耳其鑑於現狀向俄羅斯宣戰,並在同月向駐紮在多瑙河公國的俄羅斯人發起進攻。1854年1月3日,鑑於戰爭形勢的發展不利於奧斯曼土耳其,英法海軍艦隊進入黑海,以保護土耳其的海上運輸。 3月28日,英法聯軍向沙皇俄國宣戰。
  •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揮霍完家產淪為窮人,晚年靠拉車維持生活
    清朝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清朝開國時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鐵帽子王甚至要比一般的親王的待遇和特權還要好,其封爵可是世襲罔替永遠不變,同時還能享有配饗太廟的特殊榮譽。還有4位鐵帽子王屬於後來恩封,他們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而受封。
  • 大清「鐵帽子王」,如何從實權派淪落為一個榮耀的虛名!
    其中禮、鄭、睿、豫、肅、莊等六個親王及克勤、順承二個郡王,世襲罔替,一般稱為「鐵帽王」。鐵帽子王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