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一波回憶殺襲來

2021-01-07 半島晨報

顏真卿是對中國書法史

影響深遠的大家

除了深藏於博物館的

其成熟時期書法代表作

顏真卿年輕時的書法

又是什麼樣的?

11月13日上午10點,陝西省考古研究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一方顏真卿書丹的墓誌。

2020年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鹹陽城考古隊對陝西省秦漢新城政府儲備用地內發現的百餘座漢唐墓葬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在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時,出土顏真卿手書的墓誌,墓誌中的撰文為顏真卿早年書法,本次發現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對於研究顏真卿本人

及我國中古時代書法藝術意義極大

相關話題也迅速躥上熱搜

引發討論

↓↓↓

網友們紛紛貢獻了一波「回憶殺」:

誰小時候還沒練過顏體呢

是什麼人讓唐代大書法家親自書寫墓誌?墓誌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此次出土墓誌的書法造詣,與顏真卿別的書法作品有什麼不同?對顏真卿日後的書法風格有什麼重要影響?

武則天曾孫撰文,顏真卿書法

陝西的考古學者講解了這一墓志銘《大唐故朝議郎行絳州龍門縣令上護軍元府君夫人羅氏墓志銘》。一個蓋、一個志,主人公是元家的妻子羅氏,丈夫元某是龍門縣令。

「我們第一眼就看到撰文,是汝陽王李璡。」李璡,你可能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聽過杜甫《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繪畫作品中的李璡

8位飲酒大師,第2位就是汝陽王李璡,第6位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李璡(?—750年),字嗣恭,唐朝皇族大臣,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曾孫,唐睿宗李旦的孫子。元大謙的一位侄女嫁給了李憲,所以李璡在落款自稱是元氏夫婦的「侄孫「。

「再往下看就是『長安縣尉顏真卿書』,他們應該都是一個朋友圈的人。」學者說。

根據墓志銘的記載,墓主人元大謙,字仲和,北魏常山王七代孫。延載元年(694),初仕姚州都督府(今雲南西北部)錄事參軍,後歷任隴州(今陝西省西北部)司參軍、右驍衛長史,開元六年(718)三月十三日卒於絳州(今山西西南部)龍門縣令任上,享年58歲。

墓主名字叫羅婉順,字嚴正,元大謙妻。天寶五年(746)四月卒於長安城義寧坊。這一年,顏真卿38歲。

「這是一對老夫少妻」,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衛紅說,「從墓志銘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們多年沒生兒子,繼子的年齡跟羅氏她差不多大。

從皇族撰文、長安縣尉顏真卿書丹,可以看到當時女性的地位不低,比較平等的。」

墓志銘中,展示了顏真卿早年的書法

這是顏真卿早期的作品,「顏體的風格還不那麼明顯和成熟。」能夠讓我們看到他學習初唐書法——如虞世南等人——的痕跡。從顏真卿當時的官職「縣尉」也能看出是年輕時候。

「顏真卿的書法風格也是逐漸成熟的過程,當然天才也是出自勤奮,顏真卿的早期有前代墨跡,還有民間書法,還有初唐的風範。比如寫得比較纖巧,沒有追求精巧的想法。」現場的陝西學者解讀道。

字如其人,顏的書法嚴正遒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初唐眾多書法家學習的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而顏真卿在初唐眾人的基礎上,真正形成了唐代的書法風格,這是他在書法史上的重要意義。中國美院書法教授張愛國告訴小時新聞記者。

張教授表示,顏真卿墨書的這個墓誌,之所以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顏真卿的書法史地位有非常大的關聯。「顏真卿在書法史上是繼王羲之之後,對中國書法的發展影響最大的一位書家,這種影響甚至超過王羲之。引起大家這樣的關注,也不奇怪。我也很期待這個墨書的墓誌,想看到她的面貌。」2019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曾推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聚焦顏真卿的書法。可見顏真卿的書法地位,可與王羲之並列。

那麼顏真卿「書丹」是直接寫在石頭上嘛?陝西學者提到,不是的,寫碑的時候,都是先寫在紙上再拓到石頭上。

「到後期、晚年,請得動顏真卿寫碑文的,都是家族有背景的,因為他名氣很大。」古代出於孝的觀念,子女為父母墓葬,會請名人撰墓志銘、丹書。「如果不能請名人來給父母的墓立碑,會被視為不孝。因此古代書法家、文學家,靠這個能賺很多錢的。」

提到顏真卿(709-784),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中,稍懂書法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顏體為什麼好看,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我們之前也介紹過。

顏真卿是唐代名臣、書法家,學者顏師古五世從孫。開元二十二年(734),顏真卿中進士,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軍對抗叛軍。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被叛軍殺害。

顏真卿書法精妙,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顏體」楷書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學習,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學書法,上手的就是顏體。

他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顏筋柳骨」。詩文集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顏真卿的文集中,也有兩篇幫別人撰寫的墓志銘。

顏真卿的傳世書法作品中,《多寶塔碑》《顏家廟碑》《顏勤禮碑》《祭侄文稿》是重要作品。

顏真卿的書法在50歲以前是第一階段,確立了堅實、雄媚的風格。50歲後至65歲,是第二階段,「顏體」已形神兼具,漸成熟,《郭家廟碑》《麻姑山仙壇記》就是這個階段的作品。

65歲以後是第三階段。「從成熟中加以神奇變化,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一碑有一碑之異彩。」《元結碑》《顏杲卿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創作於這一階段。

墓誌是啥、銘是啥、書丹是啥

墓志銘起源說法眾多,一說起源於東漢,清代學者認為起源於南北朝。

浙江大學教授胡可先說,墓志銘是一種文學體裁,為悼念死去的人而寫。文章記錄死者生前事跡以及在事業、道德、學問等方面的成就,請賢達之士寫成,對死者致以哀悼、褒揚。

文章前面部分稱作「志」(標題叫「志蓋」,正文叫「志文」),末尾用四言、六言的韻文作結,稱作「銘」,內容是總結「志」。墓志銘寫好後,請書法好的人抄寫在石頭上,因早期用硃砂抄寫,所以稱「書丹」。最後再刻到石頭上,埋入墓中。

所以墓志銘的製作和使用,大概包括撰文、書丹、刻石、埋入四個流程。

如《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文章出自首輔孔貞運,「書丹」的人是大書法家王鐸,「志蓋」由工部尚書靳於中書寫。本次出土的墓志銘,即為顏真卿書丹。

墓志銘有什麼價值

「墓志銘有重要的文學和史學價值。」胡可先教授說,「墓志銘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每一篇墓志銘都是一篇傳記,價值很高。」比如其中會記錄整個家族的傳承,還有一些女性的墓誌,是性別文學、古代婚姻研究的重要材料。「還有的墓志銘中,會收錄詩歌,對於詩歌研究太重要了。」

張愛國教授也說,墓誌的數量非常大,有時候,史料裡找不到的內容,新出的墓志銘可以填補史料的不足。比如前兩年出土的唐代上官婉兒的墓誌。

史載,唐代韓愈是文章大家,很多人都來求墓志銘,潤筆費用價格不低。韓愈寫的墓志銘,作為歷史史料,後來唐代滅亡後,很多被《舊唐書》《新唐書》採用。

在書法的角度,墓誌也有重要意義。張愛國說,墓誌和碑,功能上是相同的,但是碑的規格、形制要求各方面要更高,墓誌相對普遍,它的書法價值也因此比碑要稍微弱一點。但是也有部分墓誌書法價值很高,比如顏真卿的《王琳墓誌》等,對於研究顏真卿書法早期的書法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資料。

《王琳墓誌》(全稱《唐故趙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銘並序》)出土於河南。由王琳的丈夫徐嶠撰文,徐嶠的表弟顏真卿書丹。從死者去世時間可知,是顏真卿32歲的書法作品。此時他還沒有跟隨張旭學習,而「顏體」的風格已初露。

「還有2009年的《馮承素墓誌》,馮承素是馮摹本《蘭亭序》的摹書人,我們今天常見的《蘭亭集序》(馮摹本)就是他的手筆。這對研究書法家馮承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料。」張愛國說。

再如《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銘》,2007年出土於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原,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為妻子寫的。撰文是他,書丹也是他,足見對妻子的深情。通過這方墓志銘,我們能看到韋應物的書法,他以褚遂良為宗。這是墓志銘的書法價值。

唐代是墓志銘創作的鼎盛期,目前存世的不下幾千方,據學者統計,僅洛陽市在唐代的墓就已有6000方之多。胡可先說,在現有的出土唐代墓誌中,「書丹」的比較多的有李邕、徐浩、徐嶠等人。「其中李邕主要是八分書(隸書)作品。」

相關焦點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被發現!這座古都真的遍地是國寶啊
    前兩天,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被公布!據新聞報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陝西西鹹新區發掘了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這是全國目前唯一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顏真卿的書跡真品!作為「秦都鹹陽城大遺址項目」的考古領隊,也是本次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的領隊——許衛紅老師(許老師也是阿信家的作者)接受了央視記者的採訪。
  • 顏真卿早年真跡首次考古發現 看碑文後的大唐高級朋友圈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將這方墓誌公之於世——2020年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鹹陽城考古隊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時,出土了顏真卿手書的墓誌,本次發現是國內目前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是什麼人讓唐代大書法家親自書寫墓誌?墓誌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此次出土墓誌的書法造詣,與顏真卿別的書法作品有什麼不同?
  • 「顏真卿真跡」爆火,是對大唐「斜槓青年」的致敬
    近日,陝西「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刷了屏,再次讓顏真卿這位書法巨擘在千年之後迎來高光時刻。「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有多火?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新聞直播,「陝西考古發現顏真卿真跡」這個話題迅速衝上熱搜,引起近3000萬閱讀量。對於考古人員來說,「全國唯一」「首次」「早年珍品」這些關鍵詞構成了此次發現顏真卿真跡的特殊之處。 提到顏真卿和「顏體」,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但顏真卿不僅是書法家,還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學者。
  • 陝西考古發現唐代顏真卿墓志銘、珍貴碑刻書法遺存!
    尚在壯年的顏真卿時任長安縣尉,揮筆而就下這一碑遺存。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發掘了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序》。
  • 顏真卿真跡首次發現!網友:學書法,誰沒練過「顏體」呀!
    顏真卿是對中國書法史影響深遠的大家,除了深藏於博物館的其成熟時期書法代表作,顏真卿年輕時的書法是什麼樣的?今天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了目前首例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墨書書丹墓誌,這對於研究顏真卿本人及我國中古時代書法藝術意義極大。
  • 中國之聲·朝花夕拾|陝西考古發現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
    顏魯公就是顏真卿,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有影響力的大師之一,顏體奠定了顏真卿在楷書屆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是很多書法愛好者臨摹苦練的對象。去年,許多「顏粉」衝著《祭侄文稿》漂洋過海到日本看了顏真卿的書法特展。今天我們要帶您去看的這份顏真卿真跡可是以前從來沒有被看到過的,它剛剛被陝西考古人員考古發掘出土,尤為珍貴,這就是出土於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元氏家族墓葬中的「羅婉順墓誌」。
  • 「顏局長」顏真卿書法真跡出土!我們找了位專家來品鑑
    11月13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考古人員在西鹹新區發掘了一處唐代家族墓地。儘管這些墓葬曾遭到嚴重盜擾,考古人員仍發現了包括銅錢、陶俑、銀帶扣葵口高足銀杯在內的文物共計兩百多件組。此外,考古人員在一座夫妻合葬墓中還發現了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這是目前唯一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跡真品。
  • 顏真卿手書墓誌出土,他的書法是大時代的背影
    2020年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鹹陽城考古隊在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時,出土顏真卿手書的墓誌,墓誌中的撰文為顏真卿早年書法次發現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法真跡!根據墓志銘的記載,墓主人——元大謙,字仲和,北魏常山王七代孫。
  • 長安又見顏真卿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一次考古發現,讓人們意外遇見了正值盛年的顏真卿。他在長安出生成長、師從名家;從政後,經歷的一次次貶謫與擢升,都始於長安;逾古稀徵叛亂,長安終成他不斷回望卻無法安抵的故鄉。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顏真卿的一生,與長安無法分開。1300多年後,長安又見顏真卿。
  • 真假:顏真卿,聚焦陝西新出土署名「顏真卿」書丹《羅婉順墓誌》
    11月13日上午10時,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署名為「顏真卿」書丹的墓誌。這一考古發現,讓顏真卿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並引發了此「顏真卿」是否彼「顏真卿」的某種猜想。有意思的是,顏真卿幼年時,在長安出生成長、師從名家,從政後,經歷的一次次貶謫與擢升,也都始於長安,逾古稀徵叛亂,長安終成他不斷回望卻無法安抵的故鄉。
  • 陳志平:顏真卿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王羲之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目前首例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38歲所書《羅婉順墓誌》的面世,豐富了我們對顏真卿書法的認識。儘管公眾對作為經典的顏真卿書法並不陌生,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真跡被發掘,他書法的多樣化面貌也逐漸引起世人的注意。
  • 圓明園考古新發現 首次用植物考古手段發現皇家稻田遺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2月15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考古人員在繪製地圖。
  • 圓明園首次植物考古,發現皇家稻田遺址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記者今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考古探溝內,工作人員正用小刷子一點點清理著遺址上的塵土,遺址建築的地面漸漸顯露出來。工作人員說,截至目前,已經考古發現了臺階、地釘、條石、排水設施等。「原來房子的外圍牆體已經沒有了,通過一個多月的考古,我們已經發現了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
  •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 考古發現5300年前後古國都邑遺址
    在考古發現上,也有了重大成果,包括「顏真卿墨書書丹墓誌」的首次考古發掘出土和雙槐樹遺址的是發現對「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的補充。 首例考古發掘出土 顏真卿墨書書丹墓誌 2020年11月13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了目前首例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墨書書丹墓誌,這對於研究顏真卿本人及我國中古時代書法藝術意義極大。並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2020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和國際十大考古新聞。
  • 浙江考古奧斯卡|首次大眾投票!pick你喜歡的考古新發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浙江考古發現的年度PK,最終結果並不硬性設置「幾大」,以每年考古發現成果和學術價值的重要性來評判。
  • 顏真卿、懷素及趙松雪三人,誰的成就更大?
    那麼,以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顏真卿、懷素和趙松雪三個人相比,誰在書法上悟性更高呢?第一,研讀字帖以趙松雪為尊。就書法悟性的各個領域相比較,如果是單就研讀字帖這一塊來說,那麼應該是趙松雪的悟性最強。趙松雪生活在元代,當時王羲之筆法的傳承體系已經斷裂,就連書法真跡也已基本亡佚。
  • 顏真卿泣血寫下的《祭侄文稿》 到底有多珍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5日電(任思雨) 1月16日,日本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祭侄文稿》也將展出,引發了熱議。  兩岸網友都非常擔心,《祭侄文稿》作為極其珍貴的文物,長途跋涉展出可能會導致難以彌補的損壞。
  • 顏真卿跟隨張旭兩年,卻沒有多大長進,張旭是小氣嗎
    在中國書法史上,張旭曾經向顏真卿傳授筆法,而顏真卿又以「十二筆意」傳授給懷素,成為了薪盡火傳的佳話。然而,很多人則認為,顏真卿兩次向張旭求教書法,第一次還認真跟隨了兩年,卻並沒有什麼進步,這說明張旭實在太小氣了。真是這樣嗎?
  • 陝西考古新發現:首次揭露等級森嚴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這不,最近又有新發現了↓9月24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府谷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遺址範圍寨山石城被考古專家認定為石峁文化次級聚落。這裡首次全面揭露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四類墓葬等級區分明顯。其中第一類墓葬不僅規模較大、隨葬豐富、結構複雜,而且出現了殉人現象。
  • 酷狗直播特別放送王心凌「私·心」音樂會,曲曲感動回憶殺襲來
    首次公開演唱的《日落前七分鐘》,舒緩的民謠吉他搭配輕柔的打擊樂,加上王心凌淡淡的哼唱,極具畫面感的演繹讓人深深沉醉在昏黃日落場景裡。這首發表於07年的曲目今天被再度推送至歌迷面前,美妙的音樂讓酷狗直播間觀眾激動不已,紛紛彈幕刷屏稱讚:「神曲、超棒的、愛了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