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懷素及趙松雪三人,誰的成就更大?

2020-12-19 晨之論史

書法創作在我們國家源遠流長,愛好此業的人不計其數。很多人為了練書法可以窮儘自己所能利用的所有時間。明朝才子解縉在《春雨雜述》中說:「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鍾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木石盡黑。趙子昂國公十年不下樓。巙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罷,寫一千字才進膳。唐太宗皇帝簡板馬上字,夜半起把燭學《蘭亭記》。」

所以,誰要想在書法界中獲得高人一等的地位,非有著出類拔萃的功力不可。其中天資的聰穎,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麼,以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顏真卿、懷素和趙松雪三個人相比,誰在書法上悟性更高呢?

第一,研讀字帖以趙松雪為尊。

就書法悟性的各個領域相比較,如果是單就研讀字帖這一塊來說,那麼應該是趙松雪的悟性最強。趙松雪生活在元代,當時王羲之筆法的傳承體系已經斷裂,就連書法真跡也已基本亡佚。可是趙松雪僅憑著得到的部分王羲之字帖摹本(如歐陽詢所臨定武蘭亭),就能夠重新悟出王羲之的筆法,使二王書法再次復興,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悟性和成就。

相比較而言,唐人顏真卿和懷素在字帖上的悟性就要下一等了。懷素臨寫字帖用功甚勤,留下蕉葉書字、漆盤書等一系列列書壇佳話。可是,懷素仍然不得不廢書而嘆:「學無師授有,如不由戶而出」。等得到張旭弟子鄔彤和顏真卿的指點,又拿到鄔彤所贈的王羲之真跡,懷素這才筆法開悟。

顏真卿比懷素更幸運,他得到了「草聖」張旭的親自指點,而張旭曾經從舅舅那裡繼承了王羲之筆法。所以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看出唐人學書法有很多優勢。當時不僅有不少王羲之真跡仍存世間,而且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更是非常慷地將王羲之筆法外傳。為了不使家傳筆法遺失,智永和尚還寫了《真草千字文》800餘本贈人。這是唐人學書法的有利條件,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看出喪失這些有利條件後,趙松雪能憑研讀字帖,與三位唐代大師並稱「楷書四大家」,可見其悟性之高了。

第二,領悟書論以懷素為先。

在領悟字帖的能力和自悟新境界的能力上,懷素都沒有排上榜首。但是懷素也有顏真卿和趙松雪所比不了的地方。那就是他在領悟書論方面的能力超級強悍。在臨寫字帖遲遲不能突破之後,懷素出門找名家學習,當張旭的弟子鄔彤提到張旭草書的書法秘訣是「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之後,懷素不等細釋,立刻就懂了,史書記載「懷素不復應對,連叫數聲曰:『得之矣』」。當顏真卿提起自己所悟的「屋漏痕」筆法,懷素仍是一點就透。並因之從「夏雲」之中悟到筆法,他說:「貧道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夏雲因風變化,乃無常勢,又無壁坼之路,一一自然。」

簡單的來說,懷素就像是以為專門為書法而生的人物,為了專心練習書法,他甚至以出家來躲開俗世同,以便專心練字。同時,懷素交流甚廣在社交方面也是個很有魅力的人。雖然出家,仍然孝敬父母,唐大曆六年,懷素母病甚重,遂於臘月初回鄉探視,以待湯藥。乾元二年(759年),懷素正值弱冠之年,李白愛其才,為他寫下《草書歌行》;顏真卿為懷素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讚揚他"噫!草書之淵妙,代不絕人,可謂聞所末聞之旨也。"

所以,儘管在研究字帖及自創體系上,懷素略遜趙松雪、顏真卿一籌,但是要做到視書法為生命,別人聽不懂的書論他一聽就能懂,做到人書合一,這個還是懷素排在第一。懷素的狂草與張旭並稱,是唐代草書的頂峰,其成就也是後人難以企及的。

第三,別創一家以顏真卿為首。

如果說啃字帖以趙松雪的悟性最好的話,換個角度來說,從自悟書法訣竅進行創新的能力來看,這個方面要素顏真卿排在第一。學習書法不僅僅是領悟老師的書法,如果僅僅領悟名人字帖,將字帖寫得逼真與古人惟妙惟肖的話,那還不能達到書法的更高境界。著名畫家齊白石老先生,曾經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話,若單單是寫成王羲之一樣的字,那晉朝的李倜和近代的白蕉都能做到。可是要能夠在書史上提升地位,那就必須得有創新精神了。

要自成一家就需要有自己新的領悟了。這個方面顏真卿說得好:「"書於師授之外,須自得之。」顏真卿的老師張旭之所以成為「草聖」,除了得到王羲之筆法外,更與「觀孤蓬、驚沙之外,見公孫大娘劍器舞,始得低昂迴翔之狀"有著密切關係。顏真卿二十多歲時,曾遊長安,師事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以為未穩。三十五歲時,又特往洛陽去訪張旭,繼續求教。雖然顏真卿認為自己並未全部領會王羲之筆法,但是比較厲害的是他自創了一種筆法——「屋漏痕」,並由此開創了自己的書法體系,變王羲之的瀟灑俊逸為雄渾敦厚,成為王羲之之後最厲害的書法家,成就最大。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論自悟能力之強,顏真卿要排在第一。當然也不是說懷素和趙松雪沒有創新精神,不過是與顏真卿相比,這方面他們的悟性還顯然是要略遜一籌。學書法的目的,原本也就不是為了與字帖寫的一模一樣,更多的要求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風格。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啊,顏真卿並沒有學全王羲之筆法也可以說是個幸運的事情,如果對王羲之筆法如果領悟太深了,那恐怕他就不能開創自己的書法體系了。

相關焦點

  • 懷素:32歲名動京城,卻急流勇退;偶然得2位名師點撥,終成大家
    於是,約在大曆七年,懷素便南下返鄉,途經洛陽,拜張旭之高徒鄔彤為師,受張旭筆法;又偶遇顏真卿,向顏真卿請教書藝。此為其精進時期。回鄉之後的懷素,行跡多在湘境與江浙一帶。他時而結交文士僧友,時而歸鄉。此為其雲遊時期。
  • 顏真卿跟隨張旭兩年,卻沒有多大長進,張旭是小氣嗎
    在中國書法史上,張旭曾經向顏真卿傳授筆法,而顏真卿又以「十二筆意」傳授給懷素,成為了薪盡火傳的佳話。然而,很多人則認為,顏真卿兩次向張旭求教書法,第一次還認真跟隨了兩年,卻並沒有什麼進步,這說明張旭實在太小氣了。真是這樣嗎?
  • 懷素真跡《苦筍帖》,區區只有14字,運筆如驟雨旋風,超神入妙
    懷素推波助瀾,以狂繼顛,將狂草進一步發展成熟,「顛張狂素」成為唐代狂草的代表,將狂草推到一個頂峰。懷素有一幅草書真跡《苦筍帖》,區區只有14字,運筆如驟雨旋風,超神入妙。《苦筍帖》:墨跡絹本,帖心縱25.1 釐米, 橫12釐米。
  • 懷素|喝最烈的酒,寫最狂的草書,做最瀟灑的和尚
    草書是中國書法的巔峰,能在巔峰潑墨揮毫的更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因此,「顛張狂素」的美名得以傳承千年,其中「張」是指張旭,「素」則是懷素(737-799,另說725-785)。嚴格來說,懷素是張旭的徒孫,但論起名聲,二人不相上下,但要比癲狂,張旭算是低調的。
  • 人格從儒聖,書風追書聖,多維度瞻仰顏真卿
    靠著紮實厚博的學習基礎,加上藝術的天賦,顏真卿在中年時已經穩步踏入了書法藝術的殿堂,此時顏體書法已經初具形態。《王琳墓誌》是他最早期的作品,寫於公元741年,時年33歲,不過該作尚顯稚嫩,和後面的作品差距較大。時值盛唐,前有歐、虞、褚、孫過庭等宗師,現有李邕、張旭、徐浩等當代大師,顏真卿這點小小的成就實在算不了什麼。
  • 懷素與《自敘帖》:桀驁不馴的筆法,使其「狂素」之稱名副其實
    一、獨特的人生經歷造就了懷素狂放奔逸的書法技藝懷素,字藏真,在唐代因為寫的一手精彩絕倫的「狂草」而聞名於世。他自幼好佛出家,在經禪禮佛的業餘時間喜歡書法寫作,喜歡飲酒,經常在酒酣興發的時候,在寺廟牆壁、衣服袈裟各類器具上信手拈來,留下自己的大作,人們經常叫他「狂僧」、「醉僧」。
  • 王羲之、歐陽詢和顏真卿的用筆,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這個方面!
    比如說古代書法大家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等人的用筆之力就各有特點。他們三個人比較而言,王羲之的用筆最為輕快,符合魏晉時代那種魏晉風流似的瀟灑風度,其用筆既輕靈飄逸,又勁健有力,類似於李太白那種清新飄逸的詩風。
  • 電視劇《顏真卿》被禁播真相……
    他,是中國的一位大書法家, 是書法家裡最有成就、最壯烈的,官至太師,77歲,為國捐軀, 只是因為他飾演的這個人是, 顏真卿!
  • 「顏真卿真跡」爆火,是對大唐「斜槓青年」的致敬
    近日,陝西「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刷了屏,再次讓顏真卿這位書法巨擘在千年之後迎來高光時刻。「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有多火?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新聞直播,「陝西考古發現顏真卿真跡」這個話題迅速衝上熱搜,引起近3000萬閱讀量。對於考古人員來說,「全國唯一」「首次」「早年珍品」這些關鍵詞構成了此次發現顏真卿真跡的特殊之處。 提到顏真卿和「顏體」,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但顏真卿不僅是書法家,還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學者。
  • 陳志平:顏真卿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王羲之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目前首例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38歲所書《羅婉順墓誌》的面世,豐富了我們對顏真卿書法的認識。儘管公眾對作為經典的顏真卿書法並不陌生,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真跡被發掘,他書法的多樣化面貌也逐漸引起世人的注意。
  • 張旭教給顏真卿的這一筆法,為何被米芾稱為「謬論」?
    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曾向「草聖」張旭請教筆法,張旭以「十二筆意授之」。其中,張旭對顏真卿說:「稱謂大小,子知之乎?」顏真卿回答:「嘗聞教授,豈不謂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乎?」張旭說:「然,子言頗皆近之矣。」但是,張旭和顏真卿的觀點卻遭到了米芾的批判。
  • 顏真卿為何可以與王羲之相提並論?看過這些你就明白了
    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與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一道,並行不悖。顏真卿在書法的各個領域所體現出的創新性貢獻,造就了書法史上的顏真卿。歷代對顏真卿書法的接受,各具特色,異彩繽紛。在這個過程中,因其多方面的原因,清代對於顏真卿書法的接受,有著鮮明特色。
  • 顏真卿手書墓誌出土,他的書法是大時代的背影
    2020年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鹹陽城考古隊在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時,出土顏真卿手書的墓誌,墓誌中的撰文為顏真卿早年書法次發現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法真跡!根據墓志銘的記載,墓主人——元大謙,字仲和,北魏常山王七代孫。
  • 真假:顏真卿,聚焦陝西新出土署名「顏真卿」書丹《羅婉順墓誌》
    11月13日上午10時,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署名為「顏真卿」書丹的墓誌。這一考古發現,讓顏真卿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並引發了此「顏真卿」是否彼「顏真卿」的某種猜想。有意思的是,顏真卿幼年時,在長安出生成長、師從名家,從政後,經歷的一次次貶謫與擢升,也都始於長安,逾古稀徵叛亂,長安終成他不斷回望卻無法安抵的故鄉。
  • 徐燦和張偉麗誰的成就更大?專家:目前是張偉麗,徐燦有望趕超
    9月20日,中國資深拳擊教練、綽號「洛馬琴科」的田野收到了拳迷的一個棘手的提問,即是徐燦和張偉麗誰的成就更大。由於這個話題涉及不同方面的利益,而田野出於對這個職業的尊重,只好道出了個人的看法,而他的觀點也得到了大部分拳迷的認可。
  • 中國繪畫縱橫導覽|「顛張醉素」:中國兩大狂草書法家大比拼,誰更勝...
    「顛張」指的是張旭,「醉素」指的是懷素和尚。News「顛張」:張旭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曾官金吾長史,故人稱張長史。根據《新唐書文藝傳》中記載:「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顛」。
  • 顏真卿書法的三重境界:字內精細,字外雄偉
    「顏體」是顏真卿在楷書書法領域獨創的一種書法境界,這一境界由顏真卿的書法靈性所形成,使卓越的書法天賦獲得了充分的施展、豐富的人生閱歷在他的書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他的字中又融人了自己的性格特徵,雄健而自然、廣闊而浩瀚
  • 著名的唐朝「書法家」顏真卿,因「剛正不阿」「忠心朝堂」而被殺
    顏真卿書法圖顏真卿進士及第後,受到重用,卻因得罪當時的權臣楊國忠而被貶,在他任職地方時,多次幫助百姓洗刷冤屈,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故事。安史之亂後,他受到唐肅宗的重用,但還是因為性格問題,顏真卿多次遭到同朝官員們的打壓報復。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一波回憶殺襲來
    顏真卿是對中國書法史影響深遠的大家除了深藏於博物館的其成熟時期書法代表作顏真卿年輕時的書法又是什麼樣的?11月13日上午10點,陝西省考古研究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一方顏真卿書丹的墓誌。在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時,出土顏真卿手書的墓誌,墓誌中的撰文為顏真卿早年書法,本次發現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