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決戰決勝之年,為全面展示山東司法行政系統法治攻堅工作成效,為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山東省司法廳聯合山東鄉村廣播《12316三農熱線》節目特別推出「法治攻堅 鄉村振興」專欄,講述司法行政好故事,傳播司法行政好聲音。濟南市平陰縣司法局、章丘區司法局、萊蕪區司法局相關負責同志相繼做客直播間,講述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的司法行政故事,現將平陰縣司法局訪談刊登如下。
10月21日,節目邀請平陰縣司法局黨組副書記、二級主任科員王立泉、平陰縣司法局玫瑰司法所副所長劉雪芳做客直播間,講述平陰縣探索 「一核五治」,實施鄉村社會治理新路徑,服務群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司法行政故事。
公共法律服務是由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它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1、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
2、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3、開展公益性法律服務;法律諮詢公證服務;法治宣傳;
4、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哪裡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近年來,平陰縣強化「三級法律服務平臺」,壯大「三支法律顧問隊伍」,推進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普惠均等、快捷高效、智能精準邁出堅實步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強化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法律服務平臺」,縣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1148聯合調處中心、法律援助律師值班、信訪接待等資源,建立了「領導幹部直接面對群眾、直接聽取批評意見」工作機制、領導接待日制度和群眾批評意見分析報告制度,在縣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發揮了「綱舉目張」功能作用。
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融合政務便民中心、信訪接待中心,推行法律顧問鎮(街道)值班制度,司法局領導成員分工聯繫鎮(街道)司法行政工作,倡導司法所與基層法律服務所共建,在縣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發揮了「頂天立地」功能作用。
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普遍設立,集成司法所、一村一法律顧問、法律援助、公證等信息的公共法律服務名片在村(社區)落地,在縣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發揮了「鋪天蓋地」功能作用。推進智慧民調、「法援在線 警律聯調」,縣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壯大「三支法律顧問隊伍」,促進「生態活力精緻幸福」新平陰建設。
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壯大黨政一體法律顧問隊伍。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出臺全面推行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司法局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日輪流值班制度。健全重大決策聽取法律和專家意見制度,完善法律顧問參與規範性文件起草論證、重大執法決定、行政複議應訴工作機制。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壯大「村(社區)法律顧問」隊伍。規範提升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既發揮平陰縣轄區內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作用,又吸收部分平陰籍的濟南中心城區律師參與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實行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考核結果三級公示制、重大案件備案制、重要會議預約制、法律顧問補位制,實現法律顧問微信工作群村(社區)全覆蓋。村(社區)法律顧問與政法幹警下基層「與法同行」活動相結合,與全市鄉村振興法律服務團、鄉村振興指導隊(服務隊)相結合,創新實踐了新時代「楓橋經驗」。
圍繞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壯大企業法律顧問隊伍。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法律服務代理機制」,實行公益服務、有償代理、政法購買服務相結合的代理機制。疫情期間成立了由司法局領導帶隊,各司法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事業單位、各律師事務所、各基層法律服務所為成員的平陰縣疫情防控公益法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同企業相關人員研究、磋商《復工復產企業員工承諾書》,為復工復產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保駕護航。政法機關開展「法企同行」活動,服務全縣140餘家「四上」企業。響應打造「在平陰、您放心」優化營商環境品牌,探索建立萬商城警務法務驛站,擇優遴選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進駐,使用人民調解經費給予補助。
(三)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民主法治觀念。
鞏固「黨建e管理平臺」管人、「146」村級治理體系管事、公章智能管理管權為內容的「智慧黨建」模式,堅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一體打造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治中心、法治驛站,深化法治鄉村「十個一」創建,推進黨建引領精緻城市社區,全縣城鄉基本形成自覺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良好氛圍。
玫瑰司法所的劉所長在基層工作有7年了,每天面對的都是社區裡的居民、群眾,司法所能為大家提供的法律服務都有哪些?
在基層司法所工作中,我們能為居民提供的法律服務總的來說主要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隨時為有需求的群眾提供法律諮詢,運用法律知識調解民間糾紛;第二個層面就是我們藉助各方力量搭建平臺,為居民供給法律資源,目前玫瑰鎮共有48個村,在縣司法局和玫瑰鎮政府共同努力下,實現了法律顧問全覆蓋,村委會、村民有任何法律需求都可以找到自己村固定的法律顧問,司法所主要是協助縣局及鄉鎮對法律顧問工作進行考核管理,確保了法律顧問服務成效;第三個層面就是司法所工作人員也會結合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法律宣傳和培訓活動,提升群眾學法用法意識,比如說今年民法典頒布,疫情常態化以來,我們基本上每個月都會選取重點村進行民法知識宣講活動,受益人次也突破了1000人,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2020年3月下旬,中央印發 《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對法治鄉村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並開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社會治理有效,才能使社會有序運轉、國家大治安寧、人民安居樂業,為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以建設生態活力精緻幸福的新平陰為目標,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的新路子。用足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縣鎮村三級聯網的智慧綜治中心,用心用力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創新「一核五治」社會治理模式,建好網格強基礎,積分管理增互動,矛調超市保平安,與法同行管長遠,打出了一套土洋結合、務實管用的社會治理組合拳,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一)高點站位,打造三級治理大平臺
強化平臺意識,全力做精做優縣社會治理智慧服務中心(綜治中心),並將其列入全縣「246 8」的政法工作思路。目前,縣社會治理智慧服務中心建設已正式啟動,鎮(街道)、村(社區)綜治中心建設規範提升。建成聯網後,將成為全縣統一的智慧大腦指揮中心、調度中心、展示中心。
(二)網格 積分」,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
平陰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建立健全「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長—單元長」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全縣共劃分網格603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328人,網格信息員2640人。著力推行全域網格、全科網格、專業網格、精細網格,讓網格員成為基層治理的得力助手。榆山街道會仙山社區,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打通了社區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連續三年「零信訪」、「零熱線」、「零發案」,被譽為「三零社區」。
有了網格是基礎,用好網格是關鍵。著眼於增加網格的粘性,平陰在全縣各鎮(街道)、村(社區)創新探索,最終找準了積分量化管理這一有效抓手,吸引群眾和駐地單位積極主動融入網格,統籌黨建、社保、城管、社區警務、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條塊資源,摒棄多頭管理、九龍治水,實現了社會治理多元主體的共建共治共享。通過積分管理,賦能各領域各系統方方面面的創先爭優,實現了網格員和居民的良性互動。玫瑰鎮孔集村的全科積分,東阿鎮西南壩村的智慧一卡通,均是通過「網格 積分」量化管理,實現了與黨員管理、鄉風文明、脫貧攻堅等全部村級事務的有效銜接,讓市域社會治理有了源頭活水。在未來,要全面推廣「網格 積分」管理服務模式,讓「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成為常態,交出社會治理的出彩答卷。
(三)「一單 矛調」,劃出平安和諧同心圓
頭頂藍天白雲,身邊人間煙火,是人人期待的城市家園。日常生活免不了磕磕碰碰,在多年的基層矛盾調解過程中,平陰縣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單式 矛調超市」的基層矛盾調處新模式,分群眾寫單、超市辦單、三議評單三步走,劃出基層平安和諧的最大同心圓。一單,即群眾寫單,由糾紛當事人向村(社區)民委員會提出,這既是梳理矛盾頭緒、也是梳理衝動情緒的過程;矛調超市,即村(社區)民委員會整合轄區的警務助理、法律顧問、網格員、鄉賢族長等各方面人員組成的矛盾調解專家超市,接到當事群眾寫單後,按照群眾點將、首問負責、雙向預約、調查了解、調處糾紛、確認履行的規範順序辦單。對於一些比較重大的矛盾糾紛,還可以通過司法確認來提升法律效力。調解完成後,通過群眾評議、「兩委」建議、積分確議的形式進行三議評單,倒逼調解人員提升業務技能和工作效果,今年來共調解各類矛盾521起,實現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問題不上交」。
鄉村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我們可以感受到,近年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內容逐步充實,治理手段不斷創新,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在鄉村社會治理方面,平陰縣探索出了什麼路子?
在鄉村治理過程中,平陰縣委著眼長遠,抓住根本,以安城鎮東毛鋪村、玫瑰鎮王橋村探索推進「一核五治」社會治理創新,以黨的領導為核心,推進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
(一)一「核」領導
強化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築牢黨建主陣地,確保村黨支部成為組織核心、思想核心、決策核心、行動核心。
(二)五「治」融合
一是「政治」強統領,凝聚治理合力。堅持以「黨建帶社建」,開展「三亮三增」活動——支部掛牌亮核心、增強向心力,幹部掛牌亮身份、增強號召力,黨員掛牌亮承諾、增強先鋒模範作用,真正把基層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優勢。建立「黨建 N」工作模式,黨員幹部和優秀團員包掛網格(胡同)、項目、貧困戶、幫教對象,推進黨建e平臺、智能公章系統正常應用,村級事務順利運轉。
二是「法治」強保障,增強治理定力。深化政法幹警下基層「與法同行」活動,定期開辦法治大講堂,培養「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打造法治驛站、法律圖書角,統一規劃設置村主要街道門頭牌匾,打造法治宣傳一條街。推行「一單式 矛調超市」工作法,確保群眾訴求有人管、規範辦、不出村。村民江某風向村裡反映鄰居江某松房簷過長,導致雨水灌入庭院,影響生活,兩家關係一度緊張。村調委會及時幫助江某風填寫了「一單式 矛調超市」申請單,穩定其情緒,讓其在村裡的調解超市中,挑選了信得過的調解員兼警務助理江德國為其調解、辦單。經調解,江某松出錢硬化了江某風家的屋角土地,雙方握手言和,對江德國的評單結果均為滿意。
三是「德治」強教化,促進治理能力。平陰縣最早的地下黨組織活動、第一批共產黨員,均誕生在東毛鋪村。平陰深挖這一紅色資源,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結合道德大講堂,評選最美黨員、道德模範等精神標杆,升華全體村民的思想意識境界。湧現出了參軍時天安門前受閱,退伍後志願巡山的朱俊遠等6名老黨員日行40裡路守護大山,抗疫期間最多達96人的志願者隊伍為全體村民守夜站崗,監測卡口上入黨積極分子江國強捐了行軍床再捐電暖器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刷爆了村民的朋友圈,凝聚了全村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四是「自治」強基礎,激發治理活力。老黨員、老幹部、老族長等「五老」牽頭起草村規民約,注重發揮村規民約自治功能,使其成為促進村民自治的「硬規範」和「硬約束」。村「兩委」推出積分制管理辦法,與全體村民福利待遇掛鈎,用小積分撬動大治理。一以貫之落實「146」村級治理體系,發揮一單四議六平臺的作用,規範農村幹部用權行為,真正將農村「小微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推進協商民主。開展村民說事、鄉賢參事等活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民主氛圍。
五是「智治」強支撐,打造治理動力。東毛鋪村大、人多、事務雜,規範建設村級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高標準設置「四室」,打造運轉規範、指揮高效的「最強大腦」。攝像頭擴點增面全覆蓋,全部接入村綜治中心,與鎮綜治中心及派出所互聯互通,實現雪亮工程實戰化和全村社會面治安狀況「一網收盡」。深化「網絡 網格」兩網融合,網格事項全部網上辦理。研發東毛鋪村「一碼通」網格信息管理系統,登錄該平臺,網格員可以實現網格內所有居民信息一覽無餘,居民群眾可以實現有訴求時一鍵直達網格員,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玫瑰鎮王橋村探索推進的「一核五治」社會治理方式。
在「一核五治」中,「一核」是指黨支部戰鬥堡壘核心作用,「五治」是指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監督、智治支撐的集成融合。2019年的時候,王橋村被確定為市定軟弱渙散村,村小民窮、土地貧瘠、灌溉困難。但自從推進「一核五治」社會治理方式後,短短一年多時間,王橋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政治引領方面,創建了「連心橋」黨建品牌,成立了全縣首個農村社區網格黨支部;法制保障方面,充分發揮警務助理和法律顧問作用,完成了法治社區和法治驛站樣板建設,打通了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德治教化方面,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全科積分超市和安心互助金制度,評選最美家庭,營造了良好的民風、家風和村風;自治監督方面,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今年9月份在縣政協辦公室、玫瑰鎮政協聯絡室主辦,縣融媒體中心與王橋村承辦下,錄製了全縣首期村級「微商量」欄目,對王橋村村務公開、民主協商等實踐進行了集中報導。同時,王橋村委會積極轉變工作思路,村幹部自掏腰包設立「挑刺」基金,鼓勵廣大村民對王橋村各項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提升村民參與度,也提升了村幹部履職盡責能力;智治支撐方面,通過微信建群、網絡入戶和政務聯網建立智慧社區平臺,啟用全市首個基層便民服務站,讓村民享受到了智能化、信息化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