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出兵超過135萬,朝鮮又給過中國哪些支援?

2020-12-24 影視看點人的趣事

說到抗美援朝戰爭,大家都會想起那一句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前赴朝鮮戰場上,經過鴨綠江時長的一首歌曲。據統計,在抗美援朝三年的戰爭裡,中國出兵支援朝鮮戰場超過135萬餘人。那麼朝鮮又給過中國那哪些支援呢?

首先來介紹韓戰

韓戰爆發於1950年,原先是朝鮮半島上南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來美國,中國和蘇聯等多個國家在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在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到9月15日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等國,在仁川登陸,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反攻。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在這次戰役中先後經歷5次重大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後來經過多次談判,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議》。

據這次抗美援朝戰爭的兵力投入統計,中朝聯軍總共投入160多萬兵力。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就高達135萬餘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包括韓軍總共投入97萬餘人。其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傷亡高達57萬人以上。從這個數字上來看,就知道這場戰爭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其次,我們來介紹一下朝鮮對中國的兵力支援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開始在東北發展。為了抵抗實力強大的國民黨東北保安部隊,必須壯大東北解放軍,據說在此期間約有4.5萬餘朝鮮青年加入人民解放軍,後來成為東北野戰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兵力在遼瀋戰役和解放長春戰役時,作出了重大貢獻。

最後是朝鮮對中國方面的後勤支援

在解放戰爭爆發後,朝鮮將日軍遺留在朝鮮半島的軍火批量供給給東北人民解放軍。據統計截止到遼瀋戰役前,朝鮮境內的軍火分4批近2000車,相繼運往東北解放區。這些軍火中包括有炸藥,雷管,導火索和彈頭,絕大部分都是無償供應。而且在解放戰爭期間,朝鮮還援助人民解放軍許多物資資源,包括硝酸,鑄鐵,膠鞋等。特別是在1946年,朝鮮主動提出接納東北解放軍進入朝鮮境內休整,並且還提供軍需補給。從這裡可以看出朝鮮雖然是一個聯邦小國,但他卻毫不吝嗇的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

總結: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朝鮮人民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了許多幫助。因此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傾其所有支援朝鮮,利人利己。

相關焦點

  • 越南戰爭,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抗美援朝一樣直接出兵參戰?
    大家都知道,美國在上個世紀曾發動一場持續二十年時間的越南戰爭,從1955年一直打到1975年才結束。越戰是美國二戰以後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參加越戰美軍人數高達56萬人,超過了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
  • 我們中國為什麼一定要贏得抗美援朝戰爭?
    前言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國家舉行了很多隆重的儀式緬懷英雄,也感激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韓戰是美國想要稱霸世界的第一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怕犧牲,不怕苦難,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他讀過金日成的求援信後隨即陷入了沉思。史達林意識到:如果朝鮮人民軍失敗了,整個朝鮮半島就會落入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中,遠東地區的政治、軍事格局將會立刻改變,蘇聯的遠東地區會直接受到美國的威脅。史達林最終考慮好了解決韓戰問題的方案:由中國出兵進入朝鮮,直接支援朝鮮抗擊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蘇聯方面則負責向中國軍隊提供先進的武器和彈藥。
  • 抗美援朝有五大意義,真正看懂後,才發現這場戰爭最終贏家是中國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和一些反對我國的政客散布謠言說,我國出兵朝鮮,發動抗美援朝戰爭是為了為蘇聯服務。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關於韓戰的一系列文件解密後,很多人單方面認為,中國在國力較弱的情況下參加韓戰,完全是損害本國利益。因此,很多人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持否定態度。
  • 50年代除志願軍,還有誰出兵幫過朝鮮打仗?此國支援7萬多飛行員
    導語:50年代除了志願軍,還有誰出兵幫過朝鮮打仗?此國支援7萬多飛行員1950年10月,志願軍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幫助朝鮮對抗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這就是新中國建立後第一次的大規模對外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美國人則將其認為是韓戰的第二部分,因此此前6月,北朝鮮已經在蘇聯的支持和鼓動下,率先對南朝鮮,也就是韓國發動了戰爭,而這四個月的戰爭,才是之後三年血戰的導火索。
  • 「不能置之不理」中國出兵朝鮮,真的是因為這六個字嗎?
    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容許他的如意算盤得逞,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毛澤東這段話中提到的三把刀,朝鮮是指美國出兵,臺灣是指美國第7艦隊進駐臺灣海峽,越南是指美國支持法國侵佔越南。
  • 韓戰爆發時,世界上都不相信中國會出兵,這是為何?
    1949年,在莊嚴的開國大典中,中國對世界宣布成立,在經歷了長久的戰火以及動蕩後,來之不易的和平令人嚮往。然而好景不長,在成立後不久,朝鮮半島的戰爭爆發,一時間一個巨大的問題壓在了新生的中國的肩膀上,出不出兵?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是否有侵略中國的野心?
    很多人問美軍如果陳兵鴨綠江,是否會繼續侵略中國?提出這個問題,無非是想證明我們偉大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不應該打!言下之意就是美國未必想侵略我國,所以中國其實有其他選擇。這種思潮主要見於知識界,從抗美援朝開始的那一天,吵吵到了現在。
  • 抗美援朝戰爭,支援朝鮮有幾個兵團?分別是第幾兵團?領導人是誰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許多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幫助外國參加的戰爭。美國軍隊入侵朝鮮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於是中國志願軍跨過三八線去支援朝鮮,在這戰場上湧現出了許多義士,他們為了中國的發展,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最終把自己的身體埋在了異國他鄉,他們是最值得我們敬佩的人。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與此同時,後方,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成立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加強統一領導。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如當時的浙江省共有2000萬人口,要求報名參軍的農民就有100多萬。各行各業節衣縮食,把踴躍捐獻飛機列入愛國公約之內。把「多打一粒糧食」「多生產一支棉紗」「多造一個零件」與支援抗美援朝掛鈎,使境外戰爭和國內建設兩個輪子同時運轉。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與此同時,後方,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成立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加強統一領導。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如當時的浙江省共有2000萬人口,要求報名參軍的農民就有100多萬。各行各業節衣縮食,把踴躍捐獻飛機列入愛國公約之內。把「多打一粒糧食」「多生產一支棉紗」「多造一個零件」與支援抗美援朝掛鈎,使境外戰爭和國內建設兩個輪子同時運轉。
  • 中國抗美援朝的作用有多大?1964年,越南戰爭中的美軍給出了答案
    中國在1950年10月派出志願軍入朝作戰,短短兩個月就調動了30餘萬大軍,動作迅速且隱蔽,美韓軍隊在朝鮮被打得措手不及,戰線迅速南移。不過中國出兵前,不是沒有給過美方警告。中國警告美國的一句話,美國當時不聽,14年後的1964年卻吸取了教訓!可見抗美援朝作用有多大。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
    與此同時,後方,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成立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加強統一領導。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如當時的浙江省共有2000萬人口,要求報名參軍的農民就有100多萬。各行各業節衣縮食,把踴躍捐獻飛機列入愛國公約之內。把「多打一粒糧食」「多生產一支棉紗」「多造一個零件」與支援抗美援朝掛鈎,使境外戰爭和國內建設兩個輪子同時運轉。
  •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從大戰略高度籌劃國家安全與發展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是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它難在一是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國家決一雌雄,需要何等的膽略與氣魄;二是一旦和美國交手,戰火引到中國境內怎麼辦?三是還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去說服中央決策層中意見不一致的其他成員。其實這三條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即對於這場「不期而遇的戰爭」,中國選擇什麼樣的安全戰略。
  • 1950年抗美援朝,中國為什麼非打不可?戰爭帶來的利益影響至今!
    在此次戰爭中,使用落後的武器裝備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出乎意料地戰勝了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把位於鴨綠江的他們打回了三八線。不少人會問,為何蘇聯作為北朝的接管者沒有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呢?其實,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一直處於一種搖擺不定的狀態。
  • 抗美援朝戰爭的五大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和我國臺灣國民黨當局出於反共的目的,散布不實言論,污衊中國大陸出兵是為蘇聯服務。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檔案解密後,一些人又以片面曲解的方式引用史料,認為中國大陸參加韓戰是不惜損害本國利益為他國出力。
  • 戰爭迷霧:韓戰中的無名部隊,2個超級大國都否認它的存在!
    蘇聯方面其實早有預謀,從解密出來的檔案能發現戰爭爆發是史達林命令金日成主動出兵的,他為了在東亞地區牽制美國,從而緩解在歐洲的壓力,把戰火引到了亞洲。起初美軍並不想輕易介入戰爭,畢竟北朝鮮背後是蘇聯和中國,任何一個都不是好對付的,可沒想到李承晚的部隊不堪一擊,三個月就被金日成逼到了釜山,再不動手朝鮮半島就徹底統一了,到時候美國人再出兵就不好說了。
  • 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是如何拉開的
    金日成在信中除講明朝鮮與南朝鮮軍事力量對比差距較大的情況外,還請求毛澤東把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師轉歸朝鮮政府,編入朝鮮人民軍。當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中的朝鮮族官兵共有5萬多人。其中,完整建制的師有3個、獨立團1個,其他兵員則分散在四野的各個部隊中。這些朝鮮族官兵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戰經驗豐富,能徵善戰,驍勇無比,裝備較好。
  • 抗美援朝197653是什麼意思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戰爭簡介及歷史意義
    197653的意思是: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的今天,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抗美援朝中國犧牲了多少人 ?歷史意義有哪些
  • 抗美援朝對中國崛起的意義,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10月2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7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徐焰教授,共同對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回顧。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張維為:今年我們隆重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這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它對中國今天崛起的深遠意義怎麼評價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