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好物之油紙傘,入畫成詩驚豔了年華

2020-12-14 好物研究員菜菜

油紙傘別致天成的美感,

出現之處就是畫,

入畫即是一首絕美詩,

在諸多的民國劇或古裝劇中,

油紙傘作為畫面的點睛之筆,

一幀一畫更是美得妙不可言。

圖源:遊戲廣告截圖

傘的歷史很是悠久,而最早的傘則是由土木建築鼻祖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製作而成。隨著蔡倫發明紙,出現了在傘紙上刷一種帶乾性植物油——桐油,從而製作成可以防水的油紙傘。

分水油紙傘時間好物

說到油紙傘大部分的人,就會想到詩人戴望舒《雨巷》裡撐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江南古典油紙傘製作工藝亦是油紙傘中代表,而「分水油紙傘」傳統製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摘選自百度百科)

攝影愛好者黃勇原創·酒城小姑娘

「分水油紙傘」的"分水"指四川省瀘州市分水鎮,傘廠保留了最早的老式四合院布景,傘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師傅手工製作。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指的就是油紙傘的工藝複雜,分水油紙傘從選用三年以上的生楠竹,保證傘架的柔性和韌性。

製作傘架,現場實拍

鑽孔、拼架、穿線、串聯傘柄傘頭製成骨架。

後續利用時半石版在手工皮紙上成圖,製作成為傘面。

攝影愛好者黃勇拍攝 分水油紙傘

穿線:油紙傘穿線一般為滿穿和半穿,滿穿穿滿整個油紙傘內側,而半穿則是穿線只穿了上半側和下半側,中間鏤空,滿穿更為適宜日常遮雨使用。

分水油紙傘廠拍攝 穿線

刷油:若傘只是作為室內的裝飾用品,不需要刷桐油,桐油的主要用於為防雨。

油紙傘滿穿工藝

晾曬:好的油紙傘經過晾曬後,色彩鮮豔油亮,透光好,撐收3000次不變形。

畢六福油紙傘作品(時間好物)

油紙傘從出現就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起源時間長又一直被傳承創新,當之無愧為「經典又始終煥發新生」的「時間好物」。油紙傘,是傘,是畫又是詩,驚豔了浪漫時光和歲月。

相關焦點

  • 紅顏竹骨指纖纖,身若金童貌若蓮;油紙傘題圖詩,千姿終就罩嬋娟
    油紙傘題圖詩(01)題油紙傘蔡海生高擎漢月繼秦風,巧手精編十道功。邂逅西湖成美說,從遊客路倚嬌紅。君看妙舞螢屏上,誰憶佳人雨巷中。只知此物在君家。(11)油紙傘蔡柏菁無論貧民將相侯,勿分雨雪濟同舟。大街綻放花驚豔,纖陌撐開景更幽。綠綠紅紅誰不愛,柔柔弱弱但須求。若非紙傘能天擋,焉會高擎舉過頭。(12)油紙傘得失何惜煙雨江南憶舊年,一春持傘美人邊。花從眼底招蝴蝶,人在橋頭扮許仙。
  • 詩妮娜撐油紙傘古風十足!如壁畫美人走出仙境,亮相又美又溫柔
    這是一把藍色的油紙傘,四周點綴著白色的流蘇,而傘骨上面則是採用對稱的花卉,畫上了藍色與紅色的花朵。油紙傘起源於中國,但是在泰國的清邁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成為清邁的一大特色。對此還有博桑油紙傘節,已經舉行到37屆。
  • 影視劇裡的男女明星撐油紙傘的場景,美輪美奐
    影視劇裡很多的油紙傘,有唯美的古裝愛情劇,劉詩詩風中奇緣的絕美雪景,劉亦菲撐油紙傘的高超演繹,陳情令裡王一博撐傘的浪漫悽美,孫儷鄧超在電影《影》做武器使用,還有楊冪不同時期的撐傘,現有仙劍奇俠傳,後有電影《繡春刀》;還有秦俊傑、袁冰妍主要的古裝武俠劇《聽雪樓》裡以油紙傘作為武器在下雨天比試
  • 一個叫做「分水嶺」的小鎮,藏著關於油紙傘的故事
    後來經過魯班改造,傘成了收攏如棍、張開如蓋的物件。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藉此改進了造傘技術,發明了在傘紙上刷桐油用來防水的油紙傘。傘是尋常之物,可做傘卻是個對原料和技術要求都十分高的活計:要能撐數千次不損壞,油紙被雨水反覆浸泡能不脫骨,傘頂在暴風中行走能不變形。
  • 讀首詩再睡覺|油紙傘下的雨聲無人,可我總想遇見
    《鄉思三首》(一)無言在我離開家的時候細雨未流只因為清淚尚在枝頭雨是流在異鄉的街頭(二)寂寥如果我會飲酒該是多好>鴻雁南飛是在追逐淚水心懷遺恨又何止西窗油紙傘下的雨聲無人可我總想遇見向雲煙般的溫柔雨中也是縹緲
  • 「一把傘,一生情」,從國漫中的油紙傘,看中國的「傘文化」
    ——戴望舒《雨巷》年少時期,曾對詩人筆下那個撐著油紙傘走在窄巷深處的丁香姑娘頗感好奇,那些埋藏在油紙傘下的情感似乎也帶了一點神秘的感覺。戴望舒詩裡那個撐著油紙傘在雨巷緩慢彳亍的丁香姑娘走遠了,伴隨著遠去的還有她的油紙傘。
  • 雨巷丁香|瀘州分水油紙傘
    油紙傘 / 羋友康 攝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你撐的那把油紙傘 每年成都的非遺節上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中國傘王 / 冉玉傑 攝每年成都的非遺節上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
  • 四川最浪漫的古鎮,始建於明代,瓊瑤曾在這裡上學,油紙傘很有名
    傘裡古鎮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走進古鎮,各種圖案的油紙傘,讓人走進了一個傘的王國,古鎮歷史久遠,鎮上設有油紙傘博物館,主要展覽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傘裡古鎮,我們還可以欣賞到油紙傘的製作過程,油紙傘歷史悠久,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 朝鮮 、 越南 、 泰國 、 日本 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
  • 煙雨入江南,手拾油紙傘,如臨仙境,婉約恣意
    01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東漢蔡倫發明紙以後,出現了在傘紙上刷桐油用來防水的油紙傘,文人雅士亦會在上油前在傘面上題詩作畫,以遣情懷。宋時稱綠油紙傘。以後歷代均有改進,有紙傘,油傘、蝙式傘,最後形成今天的大眾用品。油紙傘在唐朝傳至日本、朝鮮,日本早期將油紙傘稱為「唐傘」。
  • 瀏陽傳統手工油紙傘遠銷日韓 帶動五十戶脫貧
    星辰在線7月3日訊 據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尹瑋報導  「村上鼓勵村民生產油紙傘,我們家去年僅油紙傘一項就有24510元的收入。」瀏陽市達滸鎮椒花新村村民何秋鳳一家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因為一把小小的油紙傘而摘帽。在椒花新村,像她這樣生產油紙傘的居民就有50戶左右。
  • 油紙傘 古風穿搭必不可少,唯美古風舞不可或缺,又是傳統手工藝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這其中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朝鮮、越南、泰國、日本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所以油紙傘是屬於我們中國的。在我查找關於油紙傘的知識時,我的腦海中突然間蹦出了一個場景,就是劉詩詩在一人飾兩角的電視劇《步步驚情》中,在開頭幾集中身穿古裝,拿著一把油紙傘跳舞。
  • 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分水鎮的浪漫風景
    上世紀初,一代油紙傘製作大師、瀘州人許桐生,創立了「許桐生老傘鋪」字號,將油紙傘製作的技藝推向了巔峰。而分水油紙傘正是承襲並發展了許桐生大師的傳統技藝,不但繼續製作工藝考究的紅紙傘,並開發了手繪傘工藝,此時的分水油紙傘真正意義上從原本的遮陽遮雨的生活用品演變成為集工藝與文化於一體的生活藝術品。
  • 這裡的傳統手工油紙傘變身藝術品遠銷日韓,今年銷售腰斬急求新銷路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尹瑋「村上鼓勵村民生產油紙傘,我們家去年僅油紙傘一項就有24510元的收入。」瀏陽市達滸鎮椒花新村村民何秋鳳一家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因為一把小小的油紙傘而摘帽。在椒花新村,像她這樣生產油紙傘的居民就有50戶左右。72道工序簡化為12道 「半勞力」也能勝任何秋鳳做油紙傘,是由村裡的李國忠手把手教授的。李國忠是達興工藝品廠的老闆,名頭雖大,其實是位老實人,不怎麼愛說話,但粗糙的雙手卻十分靈活,鑽孔、拼架、穿線……一氣呵成。
  • 她來了,撐著石鼓油紙傘!選用五年生楠竹,至少七十二道工序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由省級非遺百年張新發公益呈現說起油紙傘,您腦海中會浮現出怎麼樣的畫面呢?《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在西湖斷橋以紅傘為媒,結下千古奇緣;白牆黑瓦青石板,細雨小巷撐著油紙傘的姑娘。今天的第二站,我們就來到了湘潭石鼓,帶您走近湖南非遺——石鼓油紙傘。
  • 視頻|精準扶貧:油紙傘撐起致富一片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四川在線記者尹鋼 攝影報導11月18日,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來自分水嶺鎮瀘南村從事手工製作油紙傘的村民們一大早就來到分水油紙傘廠他們靠著做油紙傘每月收入超過3000元。在瀘州市分水嶺鎮,畢六富等一批老匠人通過傳承創新,在保留油紙傘經久耐用可做雨具的核心工藝基礎上,將傳統文化元素、時代審美元素融入其中,那一把把散發著桐油清香、集古典韻味與時尚魅力於一身的油紙傘又重回人們的視野。瀘州分水油紙傘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石鼓油紙傘:歷經72道工序,用手藝傳承中國韻味
    一把小小的油紙傘,飽含著濃鬱的中國韻味和深深的中國情結。石鼓油紙(布)傘製作工藝是我國三大流派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初期,「江西鎮湖廣」導致大批江西移民遷徙到人口稀少的湖南湘潭,隨之帶來了紙傘製作工藝,此後油紙傘成了湘潭人謀生養家的好手段之一。
  • 挑戰時刻Vlog|我在瀏陽學做油紙傘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門中國傳統手工藝,油紙傘製作。為了學習這項技藝,我們來到了湖南省瀏陽市達滸鎮的一家工廠。 提起油紙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例如:它由什麼材料構成,有哪些製作工序和用途?點擊Vlog視頻,一探究竟。
  • 手繪油紙傘 攜手迎新年
    當日,山東聊城大學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和幾名來自約旦、衣索比亞等國的留學生一起在油紙傘上繪製含有「雞」元素的圖案,以獨特的方式喜迎雞年的到來。新華社發(趙玉國 攝)新華社發(趙玉國 攝) (原標題:手繪油紙傘 攜手迎新年)
  • 川黔要道上的堯壩古鎮,油紙傘是最大特色,蜿蜒曲折沒有一級臺階
    在四川南部,就有一座名不見經傳,但卻魅力十足的古鎮,彩色的油紙傘是這裡的名片,徐志摩說過:"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雨霧朦朧,撐起油紙傘,怎一片詩情畫意了得。我們離開宜賓李莊,一路向東,看到了萬裡長江第一門,參觀了氣勢恢宏的陳塘關,很快就來到了瀘州合江縣,放眼望去一片川南風光,堯壩古鎮就在眼前了。
  • 撐著油紙傘走在古鎮,體會漢服文化的魅力!那麼你了解油紙傘嗎?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在看劇或者是看小說的時候,總是會被劇中或者是書中的人物撐著油紙傘的模樣所吸引吧!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經常想要配上一把精緻的油紙傘呢? 其實,油紙傘和漢服,簡直可以說是絕配了!不管你穿著什麼樣的漢服,都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油紙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