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分水鎮的浪漫風景

2020-12-14 村裡來的小方

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的街頭巷尾,油紙傘成為一道浪漫風景。四川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其製作工藝包括號竹、削傘架、裱傘面、上油、穿線等70多道工序,先選取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的竹子,進行曬晾,通過鋸筒、劃線、刨節、刮青、鑽孔、拼架、穿線、串聯等工序製成傘胚,將石板印刷的傳統圖案裱上傘面,塗抹上天然桐油,用五色絲線穿插在傘骨之間,上手柄後即完成一把油紙傘。由於一直沿用桐油、石印等傳統工藝生產製作,油紙傘製作的所有工序全靠手工。本文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瀘州油紙傘的起源及藝術價值。

油紙傘的製作工藝

瀘州油紙傘的起源發展及現狀

據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瀘縣誌》記載:「瀘制(桐油)紙傘,頗為有名。城廂業此者二十餘家。崇義分水嶺亦多此業,而以分水嶺所制為佳。」2008年,「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申報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作為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唯一關於「傘藝」的項目,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瀘州油紙傘在清代曾為「貢傘」,直到清中後期才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顏色主要以紅色為主。上世紀初,一代油紙傘製作大師、瀘州人許桐生,創立了「許桐生老傘鋪」字號,將油紙傘製作的技藝推向了巔峰。而分水油紙傘正是承襲並發展了許桐生大師的傳統技藝,不但繼續製作工藝考究的紅紙傘,並開發了手繪傘工藝,此時的分水油紙傘真正意義上從原本的遮陽遮雨的生活用品演變成為集工藝與文化於一體的生活藝術品。20世紀四五十年代,是瀘州分水油紙傘廠的「黃金時期」,瀘州分水傘廠在瀘州境內共有大小分廠100多家,從業人員過萬,遍布瀘州整個地區,年產紙傘2000萬把。傘廠老人驕傲地說,當年可以說全國紅傘三把中就有兩把是分水紙傘。20世紀70年代,現代的尼龍傘、鋼架傘由於方便便宜逐漸佔據市場,瀘州油紙傘開始衰敗,傘廠也開始解散,從事油紙傘生產的匠人越來越少。直到「非遺」申報成功,油紙傘又有了傳承和發展的機遇,迎來了春天。

隨處可見的油紙傘

瀘州油紙傘的價值

1.手工特色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唯一傘藝項目,手工製作是其最為突出的特徵。瀘州分水油紙傘,能夠做到「一把油紙傘反覆撐收3000次不損壞,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傘頂五級風中行走不變形。」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完全保留著全手工製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過歷史的沉澱,瀘州分水油紙傘比較完整地承襲了中國傳統手工製作技藝,複雜考究的90多道製作工序全部由純手工操作,主要經過:選材、鋸料、刨青、傘骨、傘架、繞線、切傘、糊傘、定型、曬傘、裝傘、畫傘、上桐油、纏傘、道線等等,使用上百種工具,近半月時間才能完成一把傘的製作。純手工的製作充分展現了油紙傘製作的傳統技法,是中國油紙傘古法製作的代表。

2.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民俗中,油紙傘有著豐富寓意。圓形傘面寓意美滿、團圓、平安;竹製傘架,寓意節節高升。中國傳統婚禮,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須給新娘撐起紅色油紙傘,寓意闢邪、無災(無雨)。在客家傳統的婚禮習俗中,女方一般會將油紙傘列為嫁妝。「油」與「有」「紙」與「子」諧音,同時「傘」字裡有四個人字,油紙傘正好象徵著「有子」「多子」,油紙傘成為祝願新人生活多子多福的美好承載。

隨處可見的浪漫

3.藝術之美

瀘州分水油紙傘除了製作工藝精製,它的造型和傘面圖案也是它出彩之處。結合現代人對傘的要求,分水油紙傘運用力學原理,根據竹子的韌性,設計出「跳子」,使油紙傘具備了收放自如的特性,甚至生產出了摺疊傘。色彩明麗、古樸浪漫的油紙傘更具有了實用性。一般在傳統工藝局限下,油紙傘圖案多線條簡單、色彩單一,而瀘州分水油紙傘卻突破了固定思維,運用民間手工藝者的智慧和情趣,巧妙利用手中傳承了200多年的「石印機」刻畫出構圖飽滿、形象生動、色彩明快的豐富圖案。石印技師在石板上拓印繪製傘面的各類圖案,通過他們內心潛在的對美的理解,調和搭配各種紋樣的色彩,並使之在整幅畫面中保持一種色彩的和諧。彩絲穿傘的婦女,在地域民俗潛移默化之下,也同樣是將自己對美的理解穿透在了油紙傘的穿繡過程中。由此,經過9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的油紙傘才能展現出驚世的藝術之美。

藝術之美

我是村裡來的小方,期待與您下次相遇!

相關焦點

  • 四川最浪漫的古鎮,始建於明代,瓊瑤曾在這裡上學,油紙傘很有名
    十二月的旅行,我來到四川的瀘州,在江陽區,遇見了自己想要的慢生活,從瀘州老窖博物館,到舌尖美味瀘州白糕,當我和朋友說,我最喜歡年代久遠的古村古鎮的時候,他馬上告訴我,要帶我去走一走四川最有浪漫情懷的古鎮:傘裡古鎮。
  • 時間好物之油紙傘,入畫成詩驚豔了年華
    江南古典油紙傘製作工藝亦是油紙傘中代表,而「分水油紙傘」傳統製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摘選自百度百科)攝影愛好者黃勇原創·酒城小姑娘「分水油紙傘」的"分水"指四川省瀘州市分水鎮,傘廠保留了最早的老式四合院布景,傘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師傅手工製作。
  • 雨巷丁香|瀘州分水油紙傘
    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中國傘王 / 冉玉傑 攝每年成都的非遺節上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這便是瀘州分水油紙傘廠的品牌形象——全手工製作的巨型油紙傘直徑12米、高8米、重達半噸打開「傘王」需18人齊心協力方能撐起▼撐開的傘王 / 冉玉傑 攝
  • 視頻|精準扶貧:油紙傘撐起致富一片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四川在線記者尹鋼 攝影報導11月18日,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來自分水嶺鎮瀘南村從事手工製作油紙傘的村民們一大早就來到分水油紙傘廠他們靠著做油紙傘每月收入超過3000元。在瀘州市分水嶺鎮,畢六富等一批老匠人通過傳承創新,在保留油紙傘經久耐用可做雨具的核心工藝基礎上,將傳統文化元素、時代審美元素融入其中,那一把把散發著桐油清香、集古典韻味與時尚魅力於一身的油紙傘又重回人們的視野。瀘州分水油紙傘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 打造絕美非遺油紙傘 《夢幻西遊》電腦版X畢六福X密扇聯動
    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溼清眸。近期,《夢幻西遊》電腦版「匠心傳夢·非遺守護」計劃再次為大家帶來了優秀的非遺文化。此次,《夢幻西遊》電腦版聯手瀘州油紙傘傳承人畢六福以及國潮設計品牌密扇,與他們共同展現了瀘州油紙傘在新時代下的獨特魅力。
  • 一個叫做「分水嶺」的小鎮,藏著關於油紙傘的故事
    作者筆觸細膩柔美,內容豐盈飽滿,不止是單薄地吟哦風景,而是以風景為線索,尋訪其背後隱著的人、物與事,讀來引人入勝。經出版社授權,本文摘錄書中「瀘州的油紙傘」一章,一起走入這個神秘的邊遠小鎮,了解油紙傘的前世與今生。
  • 看遍山川,醉戀瀘州美
    瀘州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大大小小公園數不勝數,不出城而享園林之美、居鬧市而樂花香之怡。瀘州人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濱江路、忠山公園和張壩桂圓林。驅車經過瀘州老窖景區附近的國窖大橋,橫跨長江即可來到張壩桂圓林。當然,到這裡遊玩最好的時間就是桂圓成熟的時節。張壩桂圓林是中國北回歸線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圓林區,包括百年桂圓老樹在內的各種珍貴樹種共5萬餘株。
  • 「一把傘,一生情」,從國漫中的油紙傘,看中國的「傘文化」
    很開心現在還有人去做,去傳承這一手藝和工藝,已經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油紙傘,除了有著裝飾、遮陽避雨等用處之外,還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一個重要的中國文化符號。中國「油紙傘」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使用歷史。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
  • 煙雨入江南,手拾油紙傘,如臨仙境,婉約恣意
    01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東漢蔡倫發明紙以後,出現了在傘紙上刷桐油用來防水的油紙傘,文人雅士亦會在上油前在傘面上題詩作畫,以遣情懷。宋時稱綠油紙傘。以後歷代均有改進,有紙傘,油傘、蝙式傘,最後形成今天的大眾用品。油紙傘在唐朝傳至日本、朝鮮,日本早期將油紙傘稱為「唐傘」。
  • 浙江桐廬分水鎮「中國原子筆製造基地」經驗介紹
    分水是桐廬縣的副中心,始建於唐武德四年,有1300多年的建制史,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曾湧現出施肩吾、徐凝等一批名士先賢,有「狀元故裡、進士之鄉」的美譽。「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南堡精神,激勵著分水人民搶抓機遇,創新發展。分水是中國制筆之鄉,中國原子筆製造基地,筆類加工生產銷售額達到68億元,吸引了本地2萬多人就地就業。
  • 撐著油紙傘走在古鎮,體會漢服文化的魅力!那麼你了解油紙傘嗎?
    傘形為圓,寓意美滿、團圓 油紙傘傳統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 「中國制筆之鄉」分水轉型任重道遠 - 特色之鄉 - 中國產業經濟...
    而就在這個城鎮建成區面積不足10平方公裡的小鎮,卻是中國的「制筆之鄉」, 生產的原子筆市場份額分別佔浙江省70%以上和全國40%以上,擁有常住人口5萬多人,流動人口2萬多人。 據分水鎮工辦副主任陳小馬介紹,分水制筆業的起源點最早是在儒橋村。
  • 油紙傘 古風穿搭必不可少,唯美古風舞不可或缺,又是傳統手工藝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這其中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朝鮮、越南、泰國、日本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所以油紙傘是屬於我們中國的。在我查找關於油紙傘的知識時,我的腦海中突然間蹦出了一個場景,就是劉詩詩在一人飾兩角的電視劇《步步驚情》中,在開頭幾集中身穿古裝,拿著一把油紙傘跳舞。
  • 萬株櫻花樹,多彩油紙傘,合肥開啟「賞櫻」模式
    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3月24日「2018非遺園•第四屆中國櫻花節暨首屆中國·國際油紙傘大展」如期啟動。領導上臺為啟動儀式剪彩    浪漫櫻花樹,萬隻油紙傘  2018櫻花節啟動儀式現場,開場表演明清特色民俗演藝《薩滿祈福上香》,為廣大遊客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明清風情視覺盛宴;更有非遺園第三屆非遺園
  • 影視劇裡的男女明星撐油紙傘的場景,美輪美奐
    影視劇裡很多的油紙傘,有唯美的古裝愛情劇,劉詩詩風中奇緣的絕美雪景,劉亦菲撐油紙傘的高超演繹,陳情令裡王一博撐傘的浪漫悽美,孫儷鄧超在電影《影》做武器使用,還有楊冪不同時期的撐傘,現有仙劍奇俠傳,後有電影《繡春刀》;還有秦俊傑、袁冰妍主要的古裝武俠劇《聽雪樓》裡以油紙傘作為武器在下雨天比試
  • 川黔要道上的堯壩古鎮,油紙傘是最大特色,蜿蜒曲折沒有一級臺階
    在四川南部,就有一座名不見經傳,但卻魅力十足的古鎮,彩色的油紙傘是這裡的名片,徐志摩說過:"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雨霧朦朧,撐起油紙傘,怎一片詩情畫意了得。我們離開宜賓李莊,一路向東,看到了萬裡長江第一門,參觀了氣勢恢宏的陳塘關,很快就來到了瀘州合江縣,放眼望去一片川南風光,堯壩古鎮就在眼前了。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石鼓油紙傘:歷經72道工序,用手藝傳承中國韻味
    一把小小的油紙傘,飽含著濃鬱的中國韻味和深深的中國情結。石鼓油紙(布)傘製作工藝是我國三大流派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初期,「江西鎮湖廣」導致大批江西移民遷徙到人口稀少的湖南湘潭,隨之帶來了紙傘製作工藝,此後油紙傘成了湘潭人謀生養家的好手段之一。
  • 快過年了,分水都有些什麼年味兒?
    《分水直播間》第74期 《分水網視》由桐廬縣春江文化傳播中心主辦 《分水直播間》是主要欄目之一 以分水地區方言及網絡視頻形式講述本地故事 傳播本地人文歷史、百姓生活、奇聞逸事、正能量 為播報美麗桐廬、美麗分水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