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2020-12-27 騰訊網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在這座文學的高峰之上,曾經站著許多優秀的詩人,杜甫是其中偉大的一個。

杜甫的詩以古體、律詩見長,現存世1400多首,語言精練,風格多樣,沉鬱頓挫是主要特點。杜甫其人其詩,生前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尊崇和重視,否則他也不會在窮困潦倒中終其一生,但死後,他卻聲譽日隆。

杜甫一生漂泊,居無定所,卻憂國憂民,始終保持高尚的人格,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奉為「詩聖」。杜甫的詩表達了崇高的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的一生尤其是下半生,多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四十八歲那年,為避「安史之亂」,他攜家人來到了四川成都,他的好朋友嚴武當時任成都尹,次年春天,在嚴武等朋友的資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開始修建茅屋,又過一年,茅屋落成,人稱「成都草堂」。

杜甫先後在草堂居住了四年,在成都草堂居住的四年時間裡,杜甫寫了二百四十多首詩,許多詩都是流傳千年的名篇,這其中就包括婦孺皆知的《春夜喜雨》,影響甚廣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寫詩是認真的,即使一些看似輕鬆的詩,他寫的也很辛苦。

朋友嚴武因病去逝後,杜甫離開成都,他又輾轉流落到荊、湘等地,最終病逝於一條小船上。

草堂失去了主人,便慢慢傾毀不在了。

五代十國時期,詩人韋莊任前蜀宰相,他崇敬杜甫為人,喜歡杜甫的詩文,「思其人而成其處」,在當年草堂遺址上重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代時草堂又進行了重建,並在牆壁上繪製了杜甫像,開始形成祠宇。此後,草堂屢興屢廢,其中規模最大的兩次重修,一次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一次是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天草堂的規模和布局。

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入川進入成都,草堂毀於兵火。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都對草堂進行了重建和修繕,但到了民國後期,軍閥混戰,草堂成為軍隊的馬廄和治療傷員的場所,這多時期對草堂的破壞很大,祠宇門窗、亭臺水榭悉數拆毀,所懸楹聯匾額損失殆盡,有的直接當柴火燒了。至此,草堂面目全非,幾成廢墟。

現在我們看到的杜甫草堂,是新中國成立後全面整修的。這其中,有一個人不能忘記,他就是被著名作家巴金稱為成都的歷史家、大作家的李劼人。李劼人曾任成都主管文化的副市長,1959年,李劼人主持杜甫草堂的大規模修建,當年修繕的主旨為「注重杜甫的人民性,不能將草堂修得富麗堂皇,雕梁畫棟,要突出建築的古樸和園林的幽靜之美」。兩年後,杜甫草堂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生前去過不少地方,而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杜甫行蹤遺蹟地。今天的杜甫草堂,佔地近300畝,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已經成為一處集紀念緬懷、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尋幽探古的文化聖地。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把杜甫和另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相提並論,放到了崇高的位置,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偏愛,這是千百年來喜歡唐詩的人們的共識。

杜甫草堂,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我對它神往已久。

初冬時節,終得成行,瞻仰草堂,拜謁詩聖,足慰夙願。

走進杜甫草堂,心情頓然舒暢,這裡不但文化氛圍濃厚,而且風景秀麗,已經成為一個風格獨特的古典園林庭院,全無杜甫當年草堂的簡陋,倘若老先生能夠穿過千年時光,來一次故地重遊,他一定會為當年居住的茅屋變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驚嘆吧!他一定也會和我們一起「俱歡顏」吧!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詩歌完整發展史,是詩聖杜甫故居,被譽為「文學史聖地」
    詩聖杜甫是曾經語文課本裡的常駐作者,那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杜甫的話,應該去什麼地方呢?答案就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曾經在「安史之亂」時,杜甫留居於此,並在此地創作詩歌240餘首,後來唐代末期詩人韋莊來到這裡,使之得以保存下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這裡題字,可謂是文學史上的聖地。
  • BBC最新紀錄片,轟動全球網友,主角是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
    兩個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靈魂」相遇了比杜甫年長11歲的李白為他帶來了無窮的靈感啟發李白去世後杜甫在《夢李白》中對他的思念肝腸寸斷: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而在最後,這個一生蹉跎的詩人病逝於一條小船上,年僅59 重走杜甫足跡——草堂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紀錄片中,麥可·伍德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不僅讓與杜甫有關的大地山河依次在片中出現
  • 在草堂學詩是什麼體驗?杜甫草堂與石室中學館校牽手
    12月6日,成都石室中學30餘名師生來到杜甫草堂博物館,開展「少陵詩社」研學活動,並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籤署了館校合作協議。此前,成都石室中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共同倡導發起了「少陵詩社」學生社團,旨在通過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弘揚詩聖「民胞物與」的文化情懷。
  • 杜甫草堂:暮秋天已至,草堂流金時
    暮秋天至,銀杏當季,趁良辰美景,踏碎草堂一地流金。 草堂覓秋 秋韻何處尋,一樹一葉中 若是時間再早一點,來草堂覓得秋意或許還要費上一番功夫。而此刻的草堂,信步一走,滿目皆秋。
  • 樂高「杜甫草堂」模型現成都王府井
    -- 樂高卡車秀於蓉城巡展一周 成都2012年8月14日電 /美通社亞洲/ -- 8月11日起至8月16日「樂高世界暢遊之旅(中國巡展)」活動來到成都王府井二店,現場展示了包括成都杜甫草堂在內的6個城市的地標模型,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華西都市報2020-12-12 17:43:54.0四川 中外詩人走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朗讀展現詩歌魅力。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
  • 墨魂浣花草堂杜甫答案是什麼
    在遊戲墨魂中,浣花草堂用來和各位墨魂進行聯詩,可以獲得不同數量的默契和墨魂文心,聯詩的時間當然是越長越好了,因此玩家們就希望增加對墨魂詩詞的了解,所以寒山今天整理了浣花草堂中杜甫聯詩的答案,各位玩家感興趣的話就一起看看吧。
  • 遊覽杜甫草堂(詩聖著千秋)
    1957年2月28日,朱德元帥回四川視察,途徑成都時遊覽杜甫草堂。出於對杜甫的崇敬之心,欣然揮毫題寫「草堂傳後世,詩聖著千秋」楹聯。短短十字,意味深遠。既不贅述經典,亦不引語別人,卻對杜甫做出了準確的評價。他啟迪人們去思考為什麼杜甫和草堂能夠流傳後世,而歷史上許多不可一世的帝王將相、亭臺樓閣早已湮滅。這塊匾額就是從楹聯中節錄而來的。
  • 詩詞與中醫|杜甫「草堂」與白茅根有何聯繫?看完你就知道了
    說到「草堂」,古人常指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比較著名的有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草堂落成的時候,杜甫還特意寫了一首詩來描寫草堂的景色和抒發自己的心情。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12月10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移師杜甫草堂,繼續他們在成都的詩意之旅。在「世界同吟一首詩」——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上,俄國詩人瓦列裡.魯登科、尚仲敏、閻安、林雪、李雲、老房子、康偉、俄國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邰筐、小易、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包苞、安然等中外詩人們輪番上臺,以詩歌的名義,用朗誦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敬意。
  • 成都青羊杜甫草堂邁入「1萬+」,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4萬/平
    其中青羊杜甫草堂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8915元/平,環比7月上漲2.30%,同比去年同期上漲8.88%。一、杜甫草堂二手房房價走勢青羊杜甫草堂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8915元/平,環比7月上漲2.30%,同比去年同期上漲8.88%。最近一年中,8個月房價上漲,4個月房價下跌。
  • 成都杜甫草堂、武漢晴川閣……細數那些建築古樸的旅遊景點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成都時的故鄉,杜甫在這裡住了將近四年,寫詩有240多首,草堂佔地近300畝,完全保持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慶十六年修繕擴建時的建築風格,博物館是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是首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部門、國家AAAAA級景點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特色杜甫的尋址地,年遊客達百萬餘人。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追溯千百年詩歌足跡,詩人們在杜甫草堂吟詩唱和
    瓦列裡·魯登科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世界同吟一首詩」2020·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12月10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成都商報社等承辦。
  • 地圖大數據看全國熱門博物館:武侯祠、杜甫草堂入圍前十
    5月15日,高德地圖發布了疫情後最新的全國熱門博物館榜單,顯得秦始皇陵博物院排名第一,成都的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進入前十。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正在幫助博物館進行數位化升級改造,高德、微信、百度等都在國內很多博物館設置了導覽、講解等免費服務,景區隨身聽的語音講解功能更是被高德格外重視,不斷增加著新的文物語音講解。
  • 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杜甫是唐朝和李白齊名的大詩人,他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祖父是初唐「文章四友」之首的杜審言,母親崔氏也是名門望族之後。所以杜甫也曾有過富貴無憂的青少年生活,只是後來家道中落,再加上連年的戰亂,使得他窮困潦倒。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的杜甫因為回鄉探親,所以躲過了一劫。
  • 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開放首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在這一天,成都三家博物館恢復了開放:杜甫草堂、武侯祠和永陵。想去遊覽的人們,可以入園踏青賞景了。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博物館開放的範圍有園林區、文物區和茅屋故居等處。首日開放,遊客不多,園區計劃每日接待1200人以內,從現場看來,完全沒有「超限」壓力。此時正值玉蘭、海棠、桃花等盛放,草堂春色依然風光無限,幽雅又燦爛。
  • 杜甫啊杜甫,一首《茅屋歌》,留下誤會有幾多?
    這一年,是「安史之亂」第五年,北中國的戰火,自東向西,直逼長安。長安失守後,唐玄宗及大批官員、富商西逃,躲入地勢險要、戰火不易燒到的四川。 這一年,杜甫也拖家帶口的,進入四川成都。不過,杜甫去成都,除了避亂,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隱居。
  • 「詩詞的女兒」葉嘉瑩:一世最耽工部句,歸來為看草堂春
    對杜甫及其詩歌的研究,是葉嘉瑩先生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門課題。「在中國詩歌演進的歷史上,杜甫是一個集大成的詩人。而他之所以有集大成的成就,是因為他有集大成的才能,也有集大成的度量,又恰好生在可以集大成的時代。」
  • ...他拍的紀錄片帶英國人了解中國|杜甫|紀錄片|伍德|中國|中華的...
    十年前,他到中國拍攝《中華的故事》,其間去上海參觀世博會,和現場觀眾交流,問他們最喜歡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結果令他吃驚,「每個人都回答唐朝,而且幾乎人人提到杜甫」。「杜甫在中國文化的地位如此重要,在西方卻鮮有人知,」他萌生了要為杜甫單獨製作一部紀錄片的想法。去年秋天,夢想終於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