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分丨傳太極之韻 展文化之美 ——陳家溝

2020-12-19 央視新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太行之南,邙山腳下,雄渾的黃河與清秀的洛水交匯處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在這裡有一個神奇的村落——溫縣陳家溝,它孕育了中華傳統文化「太極拳」。

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太極拳已風靡全球,全世界習練者超三億之多。薩吉是一位來自以色列的電腦工程師,七年前他看到一部講述陳家溝太極拳的電影而愛上了太極拳。如今,每年他都會來陳家溝學習太極拳,今年他還帶來了妻子和女兒,讓她們一起來中國感受太極文化。

薩吉來自以色列,是一位電腦工程師,13歲那年他就開始在以色列的中國武館學習少林拳和太極拳等中國功夫,由此開始喜歡上中國文化。七年前 ,他看了電影《太極》,從此堅定了學習陳氏太極拳的決心。

以色列電腦工程師 陳氏太極學員 薩吉:當我看到這個電影時,我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無法用語言形容是什麼吸引了我,我特別想從陳氏太極學到精神上的東西。我認為西方的拳術教會我如何格鬥,陳氏太極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品性純良的好人。

陳家溝有句俗話,「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村裡耕田種地的、修理家電的也許就是自小習練太極拳的行家裡手。目前,這個只有3000人左右的小村莊有4個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陳家溝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絡繹不絕。在教授拳術之餘,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校長陳小星會帶領著他的洋弟子們到村裡的祖祠參觀,給他們講述陳氏太極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明末清初,陳家溝的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結合《易經》太極陰陽之理,創編出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太極拳」。最初陳氏太極拳不傳外姓人,而且傳男不傳女,直到十九世紀初,一位來自河北名叫楊露禪的小夥子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才打破了這一陳規,楊露禪成為第一位學習陳氏太極拳的外姓人。學成後他前往北京授拳,因在擂臺上打遍京城無敵手,故稱「楊無敵」。

自此,太極拳名聲大噪。如今,陳氏太極拳由陳氏一家的武術秘籍演變成了廣播海內外的陳氏、楊氏、和氏、武氏、孫氏等諸多流派,使得太極拳成為中國武術文化對外發展交流的重要標誌和符號。了解了太極拳的歷史與文化內涵,薩吉更加喜歡在陳家溝的生活,這裡淳樸的民風也給薩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以色列電腦工程師 陳氏太極學員 薩吉:在陳家溝,我看到很多的人不論身體還是頭腦都具有很出色的能力,並且我看到了他們行為所體現的道德,這很棒,讓我印象深刻。我想舉一個我認為聽起來很小但是具有很大意義的例子,我買了一本關於太極的書籍,那個售貨員多算了6元錢,這其實不算很多錢,但後來她專程到學校來找我,就為了還我6元錢,這太棒太不可思議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從學習太極拳,到喜歡陳家溝,繼而愛上中國文化,薩吉每年都會到陳家溝來學拳,並生活一段時間。今年他還帶來了妻子和女兒,希望她們也能學習太極,感受中國文化。

以色列電腦工程師 陳氏太極學員 薩吉:在這裡有些事情很令人驚訝,我的妻子和女兒也這樣想。在這裡,所有的人都有著深邃的眼神,這是因為他們練習太極不僅身體好,而且心地善良。所以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就教育她關於人生態度的事情:一定要去努力學習工作,成為一個品性純良的人。

每次到陳家溝學拳,薩吉都會交到幾位志同道合的國際朋友,這位來自法國的小夥子紀堯姆已經學習太極拳15年了,他在家鄉波爾多市開設了太極拳館,做起了太極拳教練,學員有150多位,在他生活的社區裡掀起了一股學習太極、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當地媒體還對他的拳館進行了報導。每年他都會帶著自己的學員來到陳家溝進修。

法國波爾多太極拳館創辦人 陳氏太極學員 紀堯姆:我喜歡中國武術,我的武術老師也會太極拳,所以我就開始學太極。站樁讓我身體平衡,練習套路讓我心很靜,很舒服。

如今,太極拳已經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太極拳習練者超過三億人。作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在國內外設立的武館及加盟武館、分支機構達3000餘家,喜歡太極拳的外國朋友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學習到正宗的太極拳。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副縣長 李美玲:我們這些學員回到他們國家以後有的要繼續開武館傳播中國文化,也增進了我們中國和其他國家人民的團結友誼和交流,增進了感情,共同也推進了世界文化共通、交流,共享。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之交在於心相通。太極拳代表著中國人的哲學和價值觀,是中國人健康、自然、和諧生活方式的體現,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太極拳之所以風靡世界,恰是中國綜合實力上升的體現,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也必將被世界各國廣泛接受,這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總臺央視記者 石巖 孟穎 孫富寬 焦作臺 李明 徐偉 )

(編輯 路凱麗)

相關焦點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 若問太極古今事 請君且看陳家溝
    明末清初,陳氏傳至第九世。這一世的陳姓族人中,出現了天資聰慧,晝練武、夜習文的陳王廷。據《溫縣誌》記載,陳王廷晚年隱居鄉裡,潛心收集、研究民間武術,並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汲取百家之長,融合太極八卦陰陽五行、中醫經絡學和道家導引吐納術,創編了一種集技擊、強體、健身、修性為一體的全新武術套路,而這種武術拳種就是「太極拳」。
  • 「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被譽為「中國太極第一村」的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就誕生於此。 數百年來,陳家溝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厚重的太極拳文化,讓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
  • 接下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方向是啥?
    75歲高齡的朱天才先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12月17日晚,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他激動地對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說。  △朱天才  朱天才於1955年開始學習太極拳,1958年拜陳照丕為師,1973年拜陳照奎為師。國內外講學傳拳幾十年,培養學生數以萬計,其中入室弟子五百餘人,四人已是太極拳名師,在世界各地傳授拳法。
  • 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各領風騷,共「武」太極!
    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各領風騷,共「武」太極!,12月18日起,太極拳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開展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太極拳法。
  • 太極拳申遺成功,作為發源地的河南陳家溝,一夜之間便全世界聞名
    但其中一項入選的項目是「中+馬來西亞」聯合申報,因此這次被收錄的純正本土非遺,還要數「太極拳」「太極拳」發源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自明代末由陳氏創立以來,至今已有十幾代傳人,練習者遍及全球,是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在海外傳播中十分成功的一個典型例子,學習太極拳的人遍及世界一大半國家,其中蘊涵的思想文化,不僅能使練習者修身養身,強身健體,更能豐富人們對自然能量
  • 文化尚品 器物享|瓷之韻 器之美
    中國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就是陶瓷。精湛工藝的巧妙,自然生活的融合以及日常使用的價值都在顯現著陶瓷的魅力。從古至今,陶瓷文化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漸漸豐富。而中國人經常講的器物之道已經走進了日常生活,器物之道亦是生活之道。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20:3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令人歡欣鼓舞的一刻,讓陳家溝成了歡樂的海洋,匯聚在這裡的來自全國各個流派的拳師們歡呼雀躍,熱烈慶祝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七大門派齊聚——陳家溝
    昨晚,為了慶祝太極拳成功申遺!太極聖地陳家溝隆重舉行了「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慶祝活動,太極拳六大門派齊聚「光明頂」——陳家溝。太極拳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是由河南省牽頭申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 美爆,陳家溝芍藥花觀賞季盛大開園,門票無限免費送!
    國家AAAA級——陳家溝太極拳旅遊區 盛大重啟、感恩惠民! 芍藥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兼具色、香、韻之美可與國色天香的牡丹媲美,高貴豔麗端莊嫻靜一直被視為富貴吉祥
  • 擊缶而歌頌太極!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燃!燃!燃!
    澎湃號·政務 12月19日晚,註定無眠,陳家溝太極拳文化國際交流中心內座無虛席
  • 墨韻之美由此綻放——不二美術館開館
    墨韻之美由此綻放——不二美術館開館 2020-08-16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家溝微博有意思:竟稱新垣結衣是河南的,卻言馬保國是山寨太極
    嗯,這還真的開始與陳家溝的太極,要沾上邊了吧?這位新垣世璋,出生於那霸的久米村之林氏新垣家——而這個「米村」,正是當年漢人移居於此的一個著名村落!當然,鮮明對比一下,在前幾天,「渾元形意太極門」創始人、掌門人馬保國「大師」,被30秒幹倒3次後,也是這個「陳家溝微博」,卻第一時間跳上臺來,一個網上「推手」,就將擅長「接化發」的馬老師,給摔出了「太極」圈!「陳家溝微博」發了一個鄭重聲明稱:馬保國和陳氏太極拳無關!
  • 澤州東土河:陳家溝陳式太極拳根祖地?
    10月13日,中國澤州首屆太極文化旅遊節將在澤州縣山河鎮舉行。  這個主題為「雲上太極·康養山河」的大型旅遊文化活動的消息一經傳出,山河鎮東土河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隨即引發外界的關注。  數百年來,陰陽開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流派紛呈,名師輩出。經過後世的不斷發展,達到了修心養性、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 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因河水衝擊,村內有多條大溝,隨著陳姓繁衍,改名為陳家溝。「為保衛桑梓不受匪盜危害,陳卜成立武學社,興起世代習拳舞械之風。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博採眾長,創編了一套既能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拳種,因理根太極,取名太極拳。」張蔚珍說。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供需兩端良性互動,助推這個產業鏈優化升級,讓更多從業者從單純授拳轉為「體育+」融合嫁接的精耕細作,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繁榮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守根浚源 培育人才「教拳授業既是對家鄉太極拳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貫徹。」
  • 玄武王佔海突訪太極聖地《陳家溝》,拳迷:8月7日在青島KO一龍
    最新消息:「神獸」玄武昨日陪同師父王佔海前往太極聖地《陳家溝》拜見師爺王西安。「神獸」玄武在大戰功夫巨星一龍之前,突然在師父王佔海的帶領下造訪陳家溝,意欲何為呢?拳迷紛紛猜測,玄武是否真的如外界所傳,在擂臺上要使用太極招法,打敗甚至KO功夫巨星一龍呢?
  • 李慎明:讓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在全國進一步普及並儘快走向世界
    太極拳的發祥地溫縣,是相傳「河出圖,洛出書」的黃河與洛水交匯處的河洛文化的核心區,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創作《易經》、形成太極文化的丹田地。據史載:黃帝、堯帝、夏禹、商湯等帝王登基時,都在此面壁祭天。  奔騰不息的黃河文化與黃河文明孕育著太極文化。太極拳的真諦和根基是太極文化。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文化及太極拳的精髓是陰陽為一、陰陽相依、陰陽互化和陰陽生生不息。
  • 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他是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1949年 6月出生於太極拳世家,他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從八歲起,就跟隨伯父、著名太極拳家陳照丕習練家傳太極拳術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太極推手。後又承堂叔、著名太極拳家陳照奎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