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太行之南,邙山腳下,雄渾的黃河與清秀的洛水交匯處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在這裡有一個神奇的村落——溫縣陳家溝,它孕育了中華傳統文化「太極拳」。
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太極拳已風靡全球,全世界習練者超三億之多。薩吉是一位來自以色列的電腦工程師,七年前他看到一部講述陳家溝太極拳的電影而愛上了太極拳。如今,每年他都會來陳家溝學習太極拳,今年他還帶來了妻子和女兒,讓她們一起來中國感受太極文化。
薩吉來自以色列,是一位電腦工程師,13歲那年他就開始在以色列的中國武館學習少林拳和太極拳等中國功夫,由此開始喜歡上中國文化。七年前 ,他看了電影《太極》,從此堅定了學習陳氏太極拳的決心。
以色列電腦工程師 陳氏太極學員 薩吉:當我看到這個電影時,我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無法用語言形容是什麼吸引了我,我特別想從陳氏太極學到精神上的東西。我認為西方的拳術教會我如何格鬥,陳氏太極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品性純良的好人。
陳家溝有句俗話,「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村裡耕田種地的、修理家電的也許就是自小習練太極拳的行家裡手。目前,這個只有3000人左右的小村莊有4個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陳家溝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絡繹不絕。在教授拳術之餘,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校長陳小星會帶領著他的洋弟子們到村裡的祖祠參觀,給他們講述陳氏太極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明末清初,陳家溝的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結合《易經》太極陰陽之理,創編出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太極拳」。最初陳氏太極拳不傳外姓人,而且傳男不傳女,直到十九世紀初,一位來自河北名叫楊露禪的小夥子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才打破了這一陳規,楊露禪成為第一位學習陳氏太極拳的外姓人。學成後他前往北京授拳,因在擂臺上打遍京城無敵手,故稱「楊無敵」。
自此,太極拳名聲大噪。如今,陳氏太極拳由陳氏一家的武術秘籍演變成了廣播海內外的陳氏、楊氏、和氏、武氏、孫氏等諸多流派,使得太極拳成為中國武術文化對外發展交流的重要標誌和符號。了解了太極拳的歷史與文化內涵,薩吉更加喜歡在陳家溝的生活,這裡淳樸的民風也給薩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以色列電腦工程師 陳氏太極學員 薩吉:在陳家溝,我看到很多的人不論身體還是頭腦都具有很出色的能力,並且我看到了他們行為所體現的道德,這很棒,讓我印象深刻。我想舉一個我認為聽起來很小但是具有很大意義的例子,我買了一本關於太極的書籍,那個售貨員多算了6元錢,這其實不算很多錢,但後來她專程到學校來找我,就為了還我6元錢,這太棒太不可思議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從學習太極拳,到喜歡陳家溝,繼而愛上中國文化,薩吉每年都會到陳家溝來學拳,並生活一段時間。今年他還帶來了妻子和女兒,希望她們也能學習太極,感受中國文化。
以色列電腦工程師 陳氏太極學員 薩吉:在這裡有些事情很令人驚訝,我的妻子和女兒也這樣想。在這裡,所有的人都有著深邃的眼神,這是因為他們練習太極不僅身體好,而且心地善良。所以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就教育她關於人生態度的事情:一定要去努力學習工作,成為一個品性純良的人。
每次到陳家溝學拳,薩吉都會交到幾位志同道合的國際朋友,這位來自法國的小夥子紀堯姆已經學習太極拳15年了,他在家鄉波爾多市開設了太極拳館,做起了太極拳教練,學員有150多位,在他生活的社區裡掀起了一股學習太極、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當地媒體還對他的拳館進行了報導。每年他都會帶著自己的學員來到陳家溝進修。
法國波爾多太極拳館創辦人 陳氏太極學員 紀堯姆:我喜歡中國武術,我的武術老師也會太極拳,所以我就開始學太極。站樁讓我身體平衡,練習套路讓我心很靜,很舒服。
如今,太極拳已經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太極拳習練者超過三億人。作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在國內外設立的武館及加盟武館、分支機構達3000餘家,喜歡太極拳的外國朋友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學習到正宗的太極拳。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副縣長 李美玲:我們這些學員回到他們國家以後有的要繼續開武館傳播中國文化,也增進了我們中國和其他國家人民的團結友誼和交流,增進了感情,共同也推進了世界文化共通、交流,共享。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之交在於心相通。太極拳代表著中國人的哲學和價值觀,是中國人健康、自然、和諧生活方式的體現,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太極拳之所以風靡世界,恰是中國綜合實力上升的體現,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也必將被世界各國廣泛接受,這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總臺央視記者 石巖 孟穎 孫富寬 焦作臺 李明 徐偉 )
(編輯 路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