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各領風騷,共「武」太極!

2020-12-24 澎湃新聞

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各領風騷,共「武」太極!

2020-12-21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慶祝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18日起,太極拳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開展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太極拳法。各代表性傳承人與研習者切磋交流,各展風採,共同探索太極拳高質量發展之路。

12月18日10時,太極拳七大社區展演暨陳式太極拳專場演示活動在陳家溝正式開始。展演中,來自王戰軍太極拳學校的師生,將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師生帶來的《太極魂》、張保忠太極武院師生帶來的《水墨太極》等節目,則充分展現了陳式太極拳舒展大方、圓活沉穩的美感。

12月18日15時,和式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開始。展演中,和式太極拳元素貫穿始終,既有太極拳、太極棍、太極劍表演,也有茶藝、舞蹈、朗誦與太極元素相結合的表演,演出形式豐富多樣。

活動現場,趙堡小學學生表演的節目《太極「和」苗在成長》,表現了孩子們在濃厚的太極拳文化氛圍中,內心充盈、健康成長的情景;河南理工大學學子表演的節目《五行聚》,將周易之理貫穿於拳法之中,創意無限。

12月19日10時,楊式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開始。展演中,太極扇、太極槍、太極刀、太極劍的表演充分體現了楊式太極拳「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獨特魅力。

12月19日15時,武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相繼開始。武式太極13刀、武式太極13劍以及武式太極拳集體37式的表演充分展示了武式太極拳小巧緊湊、中正安舒、起承開合、進退自如的特點。吳式太極拳研習者表演了吳式簡化太極拳10式,短短數十招將吳式太極拳松靜自然、柔和縝密、招招連綿、環環相扣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12月20日10時,李式太極拳、王其和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相繼開始。率先登場的李式太極拳傳承人與研習者集體演練了李式32式太極拳。該拳法保留了李式太極拳「五星捶」原有的特點,是一套老幼皆宜的拳法。王其和太極拳傳承人與研習者演練的王其和太極拳24式拉開了王其和太極拳專場展演活動的序幕。《38式王其和快拳》《盛世太極》等節目先後登場,充分展現了王其和太極拳張弛有度、剛柔相濟、內外相合、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的技術特點。

為期3天的太極拳七大社區展演,充分展示了各社區太極拳法的風格特點,讓太極拳愛好者大飽眼福,感受到太極拳的無窮魅力。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江東/文

照片均由溫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總監製:李建陽

監 制:劉晞暄 王 言

統 籌:楊 傑 張乙晨

主 編:王 言 責 編:王 鵬

校 審:王盈燕 編 輯:賈天罡

原標題:《七大社區「太極人」齊聚溫縣陳家溝,各領風騷,共「武」太極!》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七大門派齊聚——陳家溝
    昨晚,為了慶祝太極拳成功申遺!太極聖地陳家溝隆重舉行了「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慶祝活動,太極拳六大門派齊聚「光明頂」——陳家溝。太極拳聖地——陳家溝陳家溝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趙堡鎮,距離溫縣5公裡。300多年前,陳紹傑的先輩、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了太極拳,太極拳自陳王廷首創之後,在陳家溝世代相傳,到現在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如今有著太極拳學校3個、家庭拳館40多個和拳師800多名。
  • 「建太極學院,從娃娃抓起」 太極拳七大社區同聚傳承發展大會
    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 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 闞力 攝   當日,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人聲鼎沸、精彩紛呈。
  • 建太極學院 從娃娃抓起
    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闞力 攝  中新網焦作12月20日電 (李明明)「實現太極拳人才標準化,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太極拳師資隊伍是太極拳未來發展的關鍵。」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這令人歡欣鼓舞的一刻,讓陳家溝成了歡樂的海洋,匯聚在這裡的來自全國各個流派的拳師們歡呼雀躍,熱烈慶祝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
  • 「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被譽為「中國太極第一村」的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聞名中外的太極拳就誕生於此。 數百年來,陳家溝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厚重的太極拳文化,讓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活動現場 徐宏星 攝這令人歡欣鼓舞的一刻,讓陳家溝成了歡樂的海洋,匯聚在這裡的來自全國各個流派的拳師們歡呼雀躍,熱烈慶祝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
  • 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
    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中原養生地」持續升溫,當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焦作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以「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為主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在太極文化的重要傳承區、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隆重開幕。
  • 文化十分丨傳太極之韻 展文化之美 ——陳家溝
    太行之南,邙山腳下,雄渾的黃河與清秀的洛水交匯處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在這裡有一個神奇的村落——溫縣陳家溝,它孕育了中華傳統文化「太極拳」。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太極拳已風靡全球,全世界習練者超三億之多。薩吉是一位來自以色列的電腦工程師,七年前他看到一部講述陳家溝太極拳的電影而愛上了太極拳。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 太極拳研究專家、七大社區...
    12月19日15時,一場有關太極拳傳承發展的文化盛宴在溫縣陳家溝陳正雷太極書院正式開啟。太極拳研究專家、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以及文化和旅遊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焦作市有關領導共聚一堂,以座談會的形式,就太極拳保護和發展現狀以及如何傳承、弘揚太極拳文化發表真知灼見,凝聚智慧,共同探討。
  • 澤州東土河:陳家溝陳式太極拳根祖地?
    仰望塑像,陳卜神態自若,後背雙臂,雙目向遠處的東南方向眺望……  據史料記載,明初,陳卜舉家由東土河村前往洪洞縣大槐樹,然後遷往河南省沁陽市的陳卜莊,後定居在溫縣陳家溝繁衍生息。陳卜為人忠厚、精通拳械,為保衛桑梓,地方得安,在村中設武學社,教授子孫。後來,其九世孫陳王廷創建了陳式太極拳流傳至今。  可以說,東土河村就是陳式太極拳的根脈所在。
  • 若問太極古今事 請君且看陳家溝
    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  洛水清,黃河濁,一清一濁兩股水交匯、融合,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而距離這裡幾公裡的清風嶺上,就是太極拳習練者嚮往的地方,一個叫做陳家溝的小村子。  數百年來,這裡大師雲集、英才輩出。
  • 源於太極,傳承23載,今天「他們」牽手了!
    溫縣陳家溝景區管理局局長劉中原,溫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溫縣太極拳武術文化管理中心主任任海林,溫縣文化館館長、溫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閆忙種,溫縣武術協會秘書長朱志淳等領導嘉賓出席見證。陳家溝景區管理局局長劉中原講話溫縣太極拳武術文化管理中心主任任海林講話溫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閆忙種講話紅棉鞋業總經理範燕曉致歡迎辭,他對與會領導嘉賓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簡要介紹了紅棉集團二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對太極網多年來為太極文化傳播推廣做出的非凡成績和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和認可
  • 太極「入遺」,世界矚目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能看出個中門道: 2006年5月20日,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